白玉衮带鲜卑头

白玉衮带鲜卑头
上海博物馆所藏白玉衮带(gǔn束腰大带上的金属钩)鲜卑头是一件颇为引人瞩目的藏品。
这件透雕一蟠螭龙纹,龙躯上有二十余处不透之小孔,原应为镶嵌宝石之用。传世过程中宝石丢失,器背面两侧边各有一行铭文,共计46字,记载了制作年代、制作机构、器物名称、制作工时、监造官员姓名等,从而为后人研究提供了详尽的信息,在目前所见玉器中极为罕见,为南北朝传世玉器孤品,显得尤其宝贵。
此器依据背面铭文刻辞定名为“鲜卑头”。在实物自铭上仅此一件,南北朝时期对束带用具带扣或带钩的一种流行通称。
鲜卑头——这种形式的带扣是从北方少数民族的服饰中发展而来。北方各民族精于骑射,然华夏之宽衣博带于马背之上显然不适合。为便于骑马射箭,武装作战,遂穿着衣长齐膝,裤子紧窄之胡服,腰间束带,首尾相接形成带扣,靠人体张力束腰,既便于扣紧,又易于解落。
鲜卑族——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最活跃的少数民族就是起源于东胡的鲜卑族,北方的许多政权,如燕、魏、齐、周、凉、柔然等都是由鲜卑族所建。相传这一部族因发源于辽东地区的“鲜卑山”得名,如《后汉书》云:“鲜卑者,亦东胡之支也,别依鲜卑山,故因号焉…因而,将带扣称为“鲜卑头”,与当时北方的鲜卑族多服此种带饰相关。
所以鲜卑头(也就是衮带)是带扣,也就相当于今天裤子腰带上的卡子,是来源于鲜卑族经常穿的胡服服饰得来,而鲜卑是少数民族名字,起源于鲜卑山,因为鲜卑族人着胡服,有这种束腰带,其腰带卡子称为鲜卑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