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您的位置:主页>奢华>收藏>

上海博物馆“镇馆之宝” 清雍正粉彩蝠桃纹橄榄瓶

来源:金玉米 编辑:admin 时间:2025-10-19

上海博物馆“镇馆之宝”
清雍正粉彩蝠桃纹橄榄瓶
此瓶撇口,长颈,溜肩,鼓腹,圈足。形似橄揽,故此又称橄揽瓶。此粉彩蝠桃纹橄榄瓶产于雍正景德镇官窑,代表了整个清代粉彩的制作水平。粉彩也称“软彩”,是釉上彩的一个品种,摸起来有种粗糙感,看上去也呈现一种哑光的感觉,但图案更为立体。

雍正官窑的极致美学

这件橄榄瓶之所以能被专家从“台灯座”中辨认出其“帝王之身”,全在于它身上所携带的、无法复制的雍正官窑基因密码。

密码一:秀雅隽永的器型。 瓶身呈橄榄形,也称“橄榄瓶”。这种器型始见于清代康熙晚期,流行于雍正时期,以其口足微撇,腹部膨出,线条流畅柔美,形态挺拔秀雅而著称,极具时代特色。它摒弃了康熙瓷的敦厚和乾隆瓷的繁缛,恰到好处地体现了雍正朝瓷器“增一分则长,减一分则短”的造型美学,是雍正审美中“文雅”、“精巧”的典范。

 

密码二:柔丽清雅的粉彩。 此瓶最夺人心魄之处,在于其粉彩技艺的登峰造极。粉彩是雍正朝最具代表性的釉上彩品种,因其在彩料中引入“玻璃白”,产生乳浊效果,色彩可产生浓淡凹凸的变化,色调变得异常丰富和柔美。在这只瓶上,桃实的粉红渐变自然,叶片的正反卷折通过绿彩的深浅表现得淋漓尽致,蝙蝠的红色鲜活灵动。整个画面仿佛不是画上去的,而是天然生长在瓶体之上,达到了“花有露珠,蝶有茸毛”的逼真效果。

密码三:吉祥深刻的纹饰。 纹饰主题为“蝠桃纹”,是雍正时期经典的吉祥图案。“蝠”谐音“福”,“桃”象征“寿”,八只蝙蝠穿梭于硕桃枝蔓之间,寓意“福寿双全”、“洪福齐天”。纹饰构图疏密有致,布局精妙,枝蔓的缠绕极具动感与韵律,既满足了吉祥寓意,又构成了完美的装饰画面,体现了宫廷画师高超的设计功力。

密码四:精绝入微的工艺。 从胎体看,其瓷胎洁白细腻,坚致轻薄,修胎一丝不苟,体现了当时景德镇高岭土选炼和制坯工艺的最高水平。釉面莹润匀净,宛如羊脂美玉。所有这些细节,共同构成了它作为雍正官窑标准器的身份证明,使其即使在沦为台灯座的岁月里,也无法完全掩盖其与生俱来的皇家气度。

 

 官窑匠师在康熙五彩瓷的基础上,发明了粉彩。据说雍正皇帝对粉彩情有独钟,因此当时的工匠对粉彩瓷的造型、色彩、线条的制作都非常讲究,从而成就了“雍正粉彩”的辉煌。该宝瓶的瓶体绘制了粉彩八桃两蝠,因桃子象征“长寿”,蝠是“福”的谐音,寓意福寿双全。据考证,这种瓷器乃帝王后妃做寿之用。中国瓷器协会会长、上海博物馆副馆长汪庆正评价:如此瓷瓶全球存世的只有这件,堪称绝世。2002年香港苏富比春拍,成交价4150万港元,创清代瓷器市场最高价。
早在康熙年间,瓷器釉上彩绘艺术粉彩已开始出现,到雍正时期,已趋成熟,并形成粉彩装饰的独特风格。粉彩艺术效果,以秀丽雅致,粉润柔和见长,它瓷质洁白精美,瓷画有机结合,相互衬托,相映成趣。
粉彩始创于康熙,源于五彩。并且制作较粗,仅在红花的花朵中运用粉彩点染,其他纹饰仍沿用五彩的制作。目前主要发现有两个品种:一是白地粉彩器;一是绿、黄、紫三彩瓷上加有胭脂红(金红)彩。到了雍正朝,无论在造型、胎釉和彩绘方面,粉彩瓷均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粉彩是雍正彩瓷中最著名的品种之一,彩料比康熙朝的要精细,色彩柔和,皴染层次多。大多数在白地上、少量在色地上绘纹饰。雍正粉彩瓷中谐音的“蝠”(福)、“桃”(寿)图案十分多见。当时突出的是所谓“过枝”技法。

上一篇:南宋朱克柔缂丝《莲塘乳鸭图》
下一篇:上海博物馆“镇馆之宝” 晋归义氐王印金印

金玉米官方微信

服务号:金玉米
(官方消息发布)

订阅号:金玉米

(八卦奢侈品,解码大牌潮流趋势,揭秘时尚大咖撕逼内幕)

扫描二维码,或微信搜索公众号金玉米,关注金玉米官方微信。
延伸阅读:
搜索:


推荐阅读
热门
栏目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