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您的位置:主页>音频>其他音频>

青铜剑

来源:金玉米 编辑:admin 时间:2021-04-14

  

 

  这把青铜剑于1965年出土于湖北省江陵县望山1号墓,应该属于春秋时期越国铸造的宝剑。在春秋战国时期吴国和越国的地势都不适合车站,步兵较多,剑的使用量很大,因此吴越地区铸剑的水平,远远超过中原地区。

    剑的各部分有它的专有名词,剑前端的尖叫“锋”,中央一条凸起的棱叫“脊”,“脊”的两旁叫“从”,“从”两边的刃叫“锷”,剑的把手叫“茎”,“茎”和剑身之间用于护手的叫“格”,“茎”的末端叫“首”。中国最早的剑是西周时期的青铜剑。

    春秋战国时期,铸剑已经采取了“分铸复合技术”,我们知道青铜器中含有锡元素,当锡的含量高时青铜器就比较坚硬,但韧性不好,当锡的含量低时青铜器就比较有韧性,但不够坚硬。于是古人在铸剑的时候,先把剑身用含锡量较低的青铜铸造出来以增加剑的韧性,然后接着在剑身的外侧用含锡量较高的青铜把剑刃铸造出来以增加剑刃的坚硬度,这就叫“分铸复合技术”。

    图中的这把剑有漂亮的黄白相间的菱形花纹,那么这些花纹是怎么铸造出来的呢?这是将高锡合金粉末混以天然黏结剂制成膏剂,涂覆在青铜兵器上,刻划出纹饰,再将刻划处的膏剂刮掉,露出青铜。然后入炉加热,无膏剂部分呈现黄铜色,有膏剂部分呈现银白色,这样就形成了黄白相间的菱形纹饰。

    吴越之地还流传着一些著名铸剑师的传奇故事,据《吴越春秋·阖闾内传》载,干将和莫邪是一对铸剑的夫妻,吴王阖闾请其铸剑,他们在莫干山采五山之铁精,候天伺地,开始铸剑。起初总炼不成,这时他们想起自己的师傅也曾遇到此种情况,那时师傅、师母俱入冶炉,然后成剑。于是莫邪“断发剪爪”投于炉中,终于铸出阴阳二宝剑,阳曰干将,阴曰莫邪,从此干将剑和莫邪剑成为后人梦寐以求的宝物。

上一篇:编钟
下一篇:度量衡

金玉米官方微信

服务号:金玉米
(官方消息发布)

订阅号:金玉米

(八卦奢侈品,解码大牌潮流趋势,揭秘时尚大咖撕逼内幕)

扫描二维码,或微信搜索公众号金玉米,关注金玉米官方微信。
搜索:


推荐阅读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