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千灯古镇景点介绍及路线

小桥、流水、人家,在江南处处都是,千灯古镇正是这小中的精华,虽一座庙,一座塔,一条石板街,几处名人故居,但处处彰显出“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江南风格。
古镇千灯是江苏省历史文化名镇,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年的历史,所谓“金千灯”的美称正是指的古镇物华天宝,人文荟萃。这里是明末清初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爱国学者顾炎武先生的故乡,其“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名言至今鼓励着无数仁人志士。
街上有灯,桥上有灯,岸上有灯,塔上有灯……在古镇区勾勒千百盏灯齐明,万家灯火的红火场景……虽然千灯原名千墩,但如今的千灯,日游周庄,夜游千灯,真是人在街上行,胜似灯中游,届时,真是名符其实的“千灯”了。
主要景点推荐:
顾坚纪念馆
顾坚,元末明初戏曲家。自号风月散人。昆山千灯人。精于南辞,善作古赋。元将扩廓帖木儿听说他善歌,屡招皆不就。与当时文人顾德辉、杨维祯、倪元镇等相友善。著有《陶真野集》10卷、《风月散人乐府》8卷,今均已不存。据魏良辅《南词引正》一书载,因其"善发南曲之奥,故国初有昆山腔之称"。顾为昆山腔的创始人之一。
秦望山
此山为千灯悠久历史的见证。吴寿梦时(公元前585年-前561年)海寇经常来骚扰,就在千灯浦西的秦柱山上建烽火楼。“秦柱山高不过二寻(注:古长度一寻等于八尺)广不满一亩的土堆”。屯兵守卫,秦始皇曾登此山的烽火楼祭海,因而秦柱山改名为秦望山。清乾隆十一年挖取该墩泥土建通裕社仓,嗣后民间建房均在此墩取泥。解放前夕已无迹。2003年,恢复旧貌。
少卿苑
位于千灯浦东,镇区少卿路之北,为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遗址,有“中国土建筑金字塔”之称,被列为“中国二十世纪重大考古发现”。明永乐年间疏浚千墩浦,淤泥堆于汶浦阳山。为纪念浚浦有功的太常寺少卿袁复,命名为少卿山。由于镇民长期造屋取泥,1958年、1977年、1983年、1984年连续取泥或因修建公路开墩取泥,使山仅存三分之一。取泥及开挖时发现大批石刀、石斧、墓葬玉器19件及数件陶器,经鉴定属新石器时代遗物。其中国家一级文物3件,二级文物5件。2002年,为保护文物,在山上植树护土,并在四周栽绿种花,进行环境改造,建成公园。
石板街
石板街与尚书浦平行,南北贯通,并连接支路成百脚状,全长三华里,其主干道长800米,由2072块条形花岗石板铺成。石板街始建于南宋,明清进一步延伸修缮;民国三年又以重金聘青浦县朱家角筑路名匠王世昌,重新整理修缮,遂形成今天纵横交错、贯穿古镇南北的格局,是江南古镇保存最长、最好、最完整的石板街。
石板街所用之条石有一美丽名称“胭脂红”,现已无法考证“胭脂红”石产自何地,但条石的美丽永远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延福禅寺

梁天监二年由千灯镇人王束舍宅捐建,取名延福禅寺。吴越天福二年(937年)敕赐“波若寺”,宋大中祥符元年复名为延福禅寺。曾做过县主簿的王珏,因年老无嗣,舍宅扩建寺院,该佛寺规模宏伟,是佛家圣地,江南民众前来朝拜,香火不绝。元末寺毁。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又重建起。永乐二年,户部尚书夏原吉浚治吴淞江及千灯浦时,曾借宿于此寺。万历年间(1573-1619年),寺僧瞻月重修法堂、山门。明末寺毁,清寺僧大野密音重建佛殿、经阁。清同治年间,清军与太平军作战时,该寺毁于战火,仅存后房数间及和尚数名。
余氏典当
余氏典当是始建于明末清初徽商余氏的老宅,千灯人称它为“典当里”。据载,余氏的祖先余爱山于明代万历年间自安徽休宁县迁来昆山千墩吴家桥开店经商,余氏具经营敛财头脑,收入颇丰。古时里人称“吴家桥”为玉溪,并称余氏为“玉溪余氏”。
顾炎武故居

千灯古镇景点:
千灯景点一览:千灯石板街、顾炎武故居、顾园、顾坚纪念馆、延福禅寺、世界第一大玉卧佛、秦望山、秦峰塔、余氏典当、少卿苑等。
千灯古镇美食:
“千灯八吃”为方肉、鱼干、虾干、小麻糕、酥饼、雪菜毛豆、龙须面、梅干菜。除此之外还有龙粽、燥糕等地方特色小吃。
千灯古镇门票:
进入千灯古镇不需门票,部分景点可买联票,联票价格30元。
千灯古镇交通:
火车:昆山火车站乘107路到汽车站,转往千灯的中巴前往。或出火车站后沿站前国道往东走大约10分钟,到柏庐路路口有很多车可到千灯,随到随走。
自驾车:由A20转上沪宁高速,昆山太仓出口出来,前行200米左右,向右转上一座立交桥,顺着道路开10几分钟,会发现路边竖着一块大大的广告牌,上面写着"历史文化名镇千灯"的字样 。车拐上广告牌所在的路再往前开五六分钟,看见道路左边有“千灯——伟大思想家顾炎武的家乡”的横幅,道路右边的岔路开进去有个牌楼,牌楼里面就是千灯古镇所在地。
自驾游:沪宁高速往南京方向,在安亭收费站前转A30往沪杭高速方向,2公里左右,在白鹤出口下,在出口处的外青松公路右转,在白石公路第一个十字路口左转,过赵屯出石浦镇,在机场路口右转,向千灯古镇方向。全程约60公里,过路费约4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