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江都历史文化
江都历史有据可考的当从西汉建县开始,它的治所从隋朝以后址到解放前夕一直设在扬州,所以江都的历史沿革与扬州是密切相关的。
春秋战国时期,江都先后属吴、越。汉初,称扬州为广陵郡。汉高祖刘邦封侄刘濞为吴王时,曾建都于此,称吴国,后又更名为江都国。公元前153年(汉景帝前元四年),江都始建县,隶属于江都国。“江都”之名,始见于史。称江都者,按郭璞江赋云:“表神委于江都”。大概是以江水都汇于此,故而得名。另一说称江都者,“乃江淮的一大都会”。二说并存,皆与水有关。自隋唐至明清,江都历代建制均有变革,先后隶属广陵郡治、扬州州治、扬州府治。1994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江都撤县设市。摄长江、运河之灵气,江都人培育了灿烂的“龙川文化”。受历史文化名城扬州的影响,江都历史文化比较发达。历代文化名人如宋代苏轼、秦少游,元代赵子昂等留下不少吟唱之作,明清之际学者费密、顾图河、董恂等著作甚丰。民间文艺活动源远流长,许多民歌曲调优美、久唱不衰,莲湘花鼓等民间舞蹈独具特色。江都又是著名评话艺人王少堂、金石微、雕艺师于啸轩、吴南愚的故乡。江都也是扬剧的主要发祥地。江都的文物非常丰富,境内有商周遗址丘墩、纣墩,西汉、新莽时代的古墓群,隋唐时代的皇墓墩。出土文物中有万年器晚期的骨耜、骨镖,战国时期的铜矛、铜戈,唐代小石塔、窑庄银器,南宋钱窑等,特别是6000-8000年前的雄麋鹿角化石系国内保存最完整的角枝之一,弥足珍贵。
钟灵毓秀的龙川大地,还涌现出一大批英才俊杰。唐代有曹宪、李善、李邕,明清有陆弼、汪懋麟、吴绮、宗元鼎、汪中等。现代有物理学家、爱因期坦的助手、中国“雷达之父”束星北,中科院学部委员、生物遗传学家陈桢,中科院院士、力学专家徐芝纶,航天总工程师徐兰如,航弹专家潘永平;著名扬州评话大师王少堂,画家刘力上、姚兆明、肖峰;江都著名的革命烈士有刘重民、江上青、许晓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