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老汇(Broadway)
为纽约市重要的南北向道路,南起巴特里公园(Battery Park),由南向北纵贯曼哈顿岛。纽约地铁百老汇线(N、Q、R、W)及纽约地铁第七大道线(1、2、3)均通过此路底下。由於此路两旁分布著为数众多的剧院,是美国戏剧和音乐剧的重要发扬地,因此成为了歌剧及音乐剧的代名词。
关於百老汇大道的长度,说法不一。有些人认为只有曼哈顿岛内25公里的路段才可算是真正的百老汇大道,但有人认为应该把位於布朗克斯区(Bronx)内的6公里也算进去。
百老汇的英文原意为「宽阔的街」,但另一种说法认为这个名字是从荷兰文Breede weg翻译过来的,这和把Wall Street翻成华尔街是相同的道理。
百老汇音乐剧,可以指在美国纽约市百老汇地区上演的音乐剧,亦可以泛指所有具有百老汇风格的音乐剧。
在美国纽约市百老汇地区上演的音乐剧,以地理和受大众欢迎的程度分为三种,分别是百老汇音乐剧 Broadway,外百老汇音乐剧 Off Broadway,外外百老汇音乐剧 Off Off Broadway。外外百老汇音乐剧有相当多实验戏剧的形式,也最便宜,如果票房很好,就会被移到外百老汇加强宣传,而只有受到大众欢迎、票房非常好的才会在内百老汇上演。在地理上来说,在纽约百老滙大街上,44街至53街之间的剧院称为内百老汇(也就是百老汇),而百老汇大街41街和56街上的剧院则称为外百老汇。
布鲁克林大桥(英语:Brooklyn Bridge)
原称为纽约与布鲁克林大桥(英语:New York and Brooklyn Bridge),是美国最老的悬索桥之一,其1,825公尺 (5,988 英呎)长的桥面横跨东河连接美国纽约州纽约市的曼哈顿与布鲁克林。在1883年完工时是全美最长的悬索桥以及第一座使用由钢铁制成的悬索的桥梁。自从布鲁克林大桥的启用日,它已经成为纽约市天际线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位于美国纽约州纽约市中央公园旁,建于1872年,建筑物面积约有8公顷,展出面积有20多公顷,馆内分为200多个展区,计藏有超过200万件来自全球各国文化的古文物与艺术品,是世界上最重量级的博物馆之一。
大中央车站(Grand Central Terminal)
又译为大广场车站、大中央火车总站,通常惯称为中央车站)为大都会北方铁路、纽约地铁7号线、莱辛顿大道线(4号线、5号线、6号线)及S线交会的地下化铁路车站。该站与宾夕法尼亚车站同为大纽约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也是美国最繁忙、最著名的铁路车站之一。
大中央车站位于纽约市曼哈顿中城,42街与公园大道路口。如果按月台的数量来说,大中央车站是世界上最大的车站,它拥有44个等车台和67条铁轨。车站的地下部份有2层,地下一楼有41条铁轨,第2层则有26条铁轨。
中央大厅
中央大厅位于车站的正中央。大多时候这里都挤满了人。在9.11事件后,美国国旗就挂在了中央大厅上。
[编辑] 食品区和底层铁轨
食品区(食品大厅)位于中央大厅的下面。这里有很多高级餐馆和速食店,包括了世界著名的Oyster Bar饭店。大厅可以直接通到底层铁轨。这两层是由楼梯,电梯和升降机连接起来的。
[编辑] 交通
大中央车站位于公园大道和42街的路口,由于其腹地位于纽约市最繁忙的中城区,再加上转乘火车、地铁的乘客众多,故为美国最大、最繁忙的火车站,也是全世界旅运量最大的车站之一。
[编辑] 车站构造
地下化铁路及地铁交会车站。
[编辑] 建筑特色
大中央车站为一座布杂学院式(Beaux Arts)建筑。
[编辑] 历史
大中央车站系由美国铁路大王范德比尔特(Cornelius Vanderbilt)出资建造,于1913年正式启用,并取代了之前的旧站(于1871年由老范德比尔特所建)。自车站落成后,车站附近的公园大道上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了许多饭店、办公大楼及豪宅,也因此使这里成为全曼哈顿岛地价最高的地区。1963年,庞大的泛美大厦(The Pan Am Building,现为大都会人寿大厦)于大中央车站北边建成,由于其落成破坏了大中央车站附近的景致,引来抗议声浪,但麻烦还没结束,1968年,宾州中央铁路公司曾计划拆除大中央车站42街的一部分候车室,以兴建办公大楼,但由于当时美国第一夫人杰奎琳·肯尼迪的强烈反对,大中央车站才逃过被改建的命运。1983年,大中央车站被列入国家历史文物保护名册。1992年,大中央车站开始进行全面整修的工作,以应付日趋增长的通勤人潮。
[编辑] 车站周边
大都会人寿大厦(MetLife Building)
汉姆斯利大厦(Helmsley Building)
章宁大厦(Chanin Building)
凯悦大饭店(Grand Hyatt)
飞利浦公司总部(Philip Morris Headquarters)
克莱斯勒大楼(Chrysler Building)
[编辑] 邻近车站
大都会北方铁路
纽约地铁
4号线、5号线、6号线
59街车站 - 大中央车站 - 33街车站
7号线
维农大道-杰克逊大道车站 - 大中央车站 - 第五大道-布莱恩特公园车站
S线(42街接驳线)
大中央车站 -布莱恩特公园车站
纽约时报广场(Times Square and Madison Square Garden (MSG))
布朗克斯动物园(The Bronx Zoo)
BAM Brooklyn Academy of Music
Canal Street
纽约中央公园(Central Park)
哥伦比亚大学在116街(Columbia University at 116th Street)
乔治华盛顿桥George Washington Bridge
Grand Central Station on 42nd Street
东村(East Village)
西村(West Village)
哈林在北曼哈顿(Harlem in North Manhattan)
纽约草莓场地(Strawberry Fields in Central Park near The Dakota
帝国大厦(The Empire State Building)
帝国大厦
(英语:Empire State Building)
是位于美国纽约市的一栋著名的摩天大楼,共有102层,由Shreeve, Lamb, and Harmon建筑公司设计,1930年动工,1931年落成,只用了410天,它的名字来源于纽约州的别称Empire State(帝国之州),所以英文原意实际上是「纽约州大厦」,而「帝国大厦」系以英文字面意思直接翻译之译法,但因此译法已广范流传,故沿用至今。
帝国大厦在世界贸易中心兴建之前,一直是纽约市最高的建筑,并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也是全球最高的建筑。在它兴建之前克莱斯勒大厦是全球最高的建筑。目前它是美国第二高的建筑,排在芝加哥的西尔斯大楼之后。帝国大厦原本共381米,20世纪50年代安装的天线使它的高度上升至448.7米。根据估算,建造帝国大厦的材料约有330000吨。大厦总共拥有6500个窗户、73部电梯,从底层步行至顶层须经过1860级台阶。它的总建筑面积为204,385平方米。1931年5月1日,帝国大厦正式落成,但由於经济大萧条,许多办公室在40年代之前一直空置,使它在早期被戏称为Empty State Building(空国大厦)。
帝国大厦位于曼哈顿第五大道350号,夹在34大街与33大街之间,是纽约市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它的顶部的泛光灯的颜色会因时间或重大事件而改变,比如说在911事件后就亮了3个月的蓝色灯,以示哀悼。
第五大道(Fifth Avenue)
是美国纽约市曼哈顿一条重要的南北向干道,南起华盛顿广场公园,北抵第138街。由於第五大道位於曼哈顿岛的中心地带,因此曼哈顿岛上东西走向的街道有时会以这条街道为界而加以东西的称呼。(例如第五大道以西的十街,就称为西十街)。第五大道上景点众多,由南至北有帝国大厦、纽约公共图书馆、洛克菲勒中心、圣帕特里克教堂以及中央公园等。
此外,由於中央公园附近有大都会博物馆、惠特尼美术馆、古根哈姆美术馆、库珀·休伊特设计博物馆等著名的美术博物馆等,因此被称为“艺术馆大道”(Museum Mile)。在60街到34街之间的第五大道,则被称为「梦之街」,因为这里聚集了许多著名的品牌商店,是高级购物场所。据英国一家咨询公司对全球45个国家所做的年度调查显示,第五大道仍是全球租金最贵的零售业场所。第五大道商铺的年租金可超过每平方英尺1000美元(1平方米=10.764平方英尺)。
第五大道也是纽约市民举行庆祝活动的传统途径路线,在夏季的星期日是禁止汽车通行的步行街。
第五大道在19世纪初不过是片空旷的农地,经过扩建後,逐渐变成纽约的高级住宅区及名媛仕绅聚集的场所,高级购物商店也开始出现。进入20世纪後,第五大道变成了摩天大楼「争高」的场所,其中以1934年落成的帝国大厦为最高楼。
纽约公共图书馆(The New York Public Library on 42nd Street)
纽约大学区和华盛顿广场公园(New York University Area and Washington Square Park)
NOHO (Area North of Houston)
SOHO (Area South of Houston)
西班牙的哈林 (Spanish Harlem)
斯泰滕岛渡轮(The Staten Island Ferry)
Tompkins Square Park
Tribeca (Triangle Below Canal)
荷兰隧道(Holland Tunnel)
林肯隧道(Lincoln Tunnel)
联合国大楼 (The United Nations)
上西城Upper West Side
上东城Upper East Side
华尔街- zh-ch:道琼斯指数;zh-tw:道琼指数|NASDAQ (Wall Street)
是一条位於美国纽约市下曼哈顿的狭窄街道。东起百老汇,向西一路延伸至东河。华尔街被认为是纽约金融区的中心,同时也是纽约证券交易所的第一个常驻地。华尔街得名自街道前身所属空地曾由荷兰人建造木椿墙以抵御来袭的英国人。英国人占领新阿姆斯特丹城并改名为纽约後,此墙因年久失修而倾圮,但墙後之空地成街後,仍命名为墙街(Wall Street),即今华尔街。
华尔街一词也可以借指整个美国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但是今日大多数金融公司的总部都已离开华尔街,取而代之的是曼哈顿的中城和下城,和纽约市的外围地带,诸如:长岛、威斯特彻斯特、纽泽西州等地。德意志银行是一个的例外,它的北美洲总部自从2001年11月起就设立在华尔街60号。
历史
华尔街的名称源自於17世纪来自北边界的新阿姆斯特丹移民。1640年代,殖民地内的小块土地由基本的尖木桩和围篱分隔。[1]而後,为了有效控管来自非洲的奴隶,[2]荷属西印度公司的代表彼得·斯特伊弗桑特(Peter Stuyvesant),领导来自荷兰的移民团建造更坚固的栅栏。1653年,这片栅栏被强化强化成一座约3.65公尺(12英呎)高的泥土木板墙。[1][3]此後,为了抵御印地安部落、新英格兰殖民者以及英国人,木板墙便逐渐地被扩张和强化。1685年勘测员沿著原始栅栏划订出一条道路,即今日的华尔街。[4]1699年英国人将这面城墙拆除。
18世纪末,交易员和投机者在华尔街街脚的一棵梧桐树下从事非正式的买卖。1792年,这些人将非正式的买卖转化为正式的联盟,订立梧桐树协议,这一组织就是纽约证券交易所的前身。
1889年,股市报导顾客的午间信(Customers’ Afternoon Letter)依照这条街的街名改名为华尔街日报,这份在纽约市出版的商业报纸,足以影响每日的国际商业活动。[5]多年来,隶属於道·琼斯公司的华尔街日报都是全美发行量第一的报纸,不过现在已被今日美国超越,排名第二。[6]
华尔街股市崩盘後聚集在纽约证券交易所外的人群。曼哈顿金融区的规模在纽约仅次於中城,是全美国最大的商业区之一。在19世纪晚期和20世纪早期,纽约的企业文化是争相建造摩天大楼,当时的对手只有芝加哥。即使在今日,金融区的天际线的确保有自己的特色,与位於北侧数公里的中城有所分别,纵使大楼的高度略逊一筹。
位在华尔街23号的摩根大通总部於1914年建造,数十年来这个地址在美国金融中一直占有一席之地,不过目前正改建成公寓。1920年9月16日中午,摩根大通银行前一枚炸弹爆炸,造成38人死亡,400人受伤。炸弹引爆前不久,一封警告信被投递进柏树街和百老汇路口的信箱,上面写著:「记住我们不会再忍受下去。释放政治犯否则你们肯定统统都会死。美国无政府主义战士。」(原文:Free the political prisoners or it will be sure death for all of you. American Anarchists Fighters.)经过20年的调查当局仍然无法找到嫌犯,1940年联邦调查局将档案闲置,尽管仍然有众多理论试图解释华尔街爆炸案和猜测嫌犯的身份。
1929年华尔街股市崩盘,并导致之後的经济大萧条。在大萧条年代,绝大多数位於金融区的计画都被迫延宕,世界贸易中心是少数在20世纪最後三季进行的主要计画,结果却是出人意料的非常成功。世界贸易中心事实上是政府投资的计画,纽约与纽泽西港务局为了刺激下城经济的发展而决定建造,国际交易所需的所有工具都已包含在这两幢超高层复合大楼内。尽管如此,完工後初期大楼内大部分的空间都乏人问津。
但是,部份大型有影响力的厂商的确进驻世贸中心,更进一步吸引其他有影响力的企业买下中心里的办公室。有些观点认为,世界贸易中心俨然取代了华尔街,成为金融区的核心。在九一一恐怖攻击事件中,世贸中心被摧毁,让1970年代开始兴建复合大楼风潮,留下了断层。九一一恐怖攻击造成的结果是企业纷纷离开华尔街,原本在纽泽西的临时地点变成了长期的办公室,或甚而将业务分散至其他如芝加哥、波士顿等城市。
|
不管是以什麼角度来看,华尔街本身和金融区确实是充斥著高楼大厦。失去了世贸中心反到让金融区出现数十年来未曾见过的大规模开发,一部份是归因於联邦政府、州政府和地方政府希望刺激开发的税赋奖励。丹尼尔·李伯斯金(Daniel Libeskind)的纪念基金计画中新的世界贸易中心复合大楼正如火如荼的进行,其中一幢大楼已经被替换。计画的中心是541.32公尺(1,776英呎)高的自由塔。新的住宅大楼也已如雨後春笋般的出现,同样受惠於税赋奖励,旧的办公室大楼被整修成住宅。金融区也计画更新交通系统,包括一个新的通勤车站和福顿街(Fulton Street)的运输中心。
现况
说一家股份有限公司是「华尔街公司」比较有可能是在说他们从事金融服务业,并不一定真代表该公司位在华尔街上,公司的总部有可能在全球的任何一个地点。今天,华尔街的劳动力主要是在中型和大型企业工作的法律、财经专家。附近的商业区大多是符合这些专家口味的地方公司和连锁店,提供他们必需品。大部分在金融区工作的人每天从邻近的长岛、康乃狄克州、宾夕法尼亚州、纽泽西州和北哈德逊村等地通勤到此。
一般批评华尔街文化过於严苛,数十年来华尔街的公司为了保护他们自身的利益,和白人盎格鲁撒克逊新教徒集团造就了这些陈规。近年来的批评主要集中在结构问题和缺乏动力去改变确立已久的习惯。华尔街的公司反对政府的监督与管制。另一方面,纽约市以非常官僚闻名,让中产阶级企业家难以,甚至是无法加入邻近区域。最後,纽约证券交易所仍然在交易大厅作最後的抵抗,不希望电子系统取代大厅上的交易。讽刺的,大概除了这条街的名誉以外,没有任何必要公司要把总部设立在华尔街上,因为股票交易可以轻易的在几乎任何地方进行。
自美国联邦准备理事会银行系统建立以来,位於金融区的纽约联邦储备银行就成为美国货币政策执行的地点,虽然实际上政策是由华盛顿特区的管理委员会制定。纽约是现在唯一设立自己的联邦储备银行的州,部份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当时纽约庞大的人口。在1960年代以前,纽约是全美国人口最多的地方,现在则排名第三,次於加利福尼亚州和德克萨斯州。纽约联邦储备银行的总裁是地方银行中唯一有永久投票权的,并且在传统上会被选为管理委员会的副主席。银行地下25公尺(80英呎)有一个地窖用於储藏黄金,其规模是世界上最大,甚至比诺克斯堡还大。
建筑
华尔街的建筑大多是镀金年代的风格,虽然附近地区同样也受到装饰艺术运动影响。华尔街上著名的建筑物包括有联邦国家纪念堂和百老汇街口的纽约证券交易所。
华尔街上的联邦国家纪念堂。亚托罗·迪·莫迪卡(Arturo Di Modica)所雕塑的金牛雕像(Charging Bull)可以说是最能代表华尔街的物品之一,代表牛市。这尊雕像原本释放在纽约证券交易所前方,後来被移至现在的滚球绿地(Bowling Green)。
华尔街1号:纽约银行大楼(原欧文信托大楼)
华尔街14号:银行家信托大楼
百老汇街8号:纽约证券交易所大楼
华尔街23号:原摩根大通大楼,现改为公寓
华尔街37号:原美国信托公司,美国大通银行,现改为出租住宅
华尔街40号:川普大楼,曼哈顿信托银行
华尔街45号:原多伦多道明银行,现改为住宅
华尔街48号:原纽约银行总部,现改为美国金融博物馆
华尔街60号:德意志银行大楼,摩根大通大楼
华尔街63号:原布朗兄弟哈里曼信托大楼,现改为住宅
华尔街111号:花旗银行大楼
华尔街和商业街
与商业街相比较,华尔街一词通常指拥有大商业影响力的公司,与中小型企业和中产阶级形成对比。华尔街有时特别指分析师、持股人、和投资银行一类的金融机构。商业街会让人想到小镇和郊区的独栋住宅及小型企业,另一方面,华尔街一般作为「美国企业」的同义词,有时用来区别投资银行和财富500强企业的影响力、文化和生活方式与小企业的不同。
看法
镀金时代的建筑和文化造就许多今日企业文化的陈规,至少在美国是如此,其中某些陈规存在已久。提到这些年的华尔街,心中就会浮现白人盎格鲁撒克逊新教徒商人围坐在红木会议室里的桌子旁,抽著雪茄谈论他们拥有的股票,进行私下交易。对工会、全世界的小企业、甚至是中产阶级来说,华尔街在文化意义上代表的是一群冷漠高傲,毫不关心一般日常生活的人。
旧式的摩天大楼通常有精美的外观,但已有数十年这种精致的美学不曾在企业的建筑上见到,1970年代建造的世界贸易中心为代表,其外表简单、重视实用性。(世贸双塔一般被批评为两个高高的盒子)
华尔街比任何事物都更能代表金融和经济权利。对美国人而言,有时华尔街代表精英统治、权利政治和割喉资本主义,但同时也唤起美国人对市场经济的骄傲。去除无法避免的贪污,华尔街已成为美国人心中以贸易、资本主义和创新,而不是靠殖民主义和掠夺成长的国家和经济系统。
文学
赫尔曼·梅尔维尔的短篇小说《书记员巴特子比》副标题是《一个华尔街的故事》,小说对一位好心又富有的律师有绝佳的描绘。
威廉·福克纳的小说《声音与愤怒》中杰森·康普生(Jason Compson)显现另一个对於华尔街的看法:他发现部份他拥有的股票表现不佳後责怪犹太人。
音乐
10cc在1970年代的流行歌曲《华尔街曳步舞》(Wall Street Shuffle)以华尔街为题材。
电影
电影《华尔街》叙述企业的私下往来和内线交易,显现一般大众对华尔街的看法。[7]
华尔街上的路标。美国电影《酷斯拉》中酷斯拉践踏福顿渔获市场後沿著华尔街行走。
《星舰奇航记》中极度崇尚资本主义的外星种族佛瑞吉人会定期前往华尔街朝圣。
相似的地点
“”在金融界的影响力足以与华尔街匹敌的有:
英国伦敦的金融区
日本东京兜町
中国香港中环 |
|
|
纽约世界贸易中心(World Trade Center,1973年—2001年9月11日)
原为美国纽约的地标之一,位於纽约市曼哈顿岛上,在2001年9月11日发生的九一一袭击事件中倒塌。
世贸中心由日裔美籍的建筑师山崎实(Minoru Yamasaki)设计,由七座建筑组成,最明显的是110层、楼高417(北塔)和415公尺(南塔)的摩天大楼,北塔在1972年,而南塔在1973年完工,成为当时世界上最高的摩天大楼。但这个头衔并没有维持很久,很快就被西尔斯大楼取而代之。世贸中心的业主是纽约港务局。
世贸中心过去一度成为国际恐怖份子的袭击目标。
主条目:1993年世界贸易中心爆炸事件
在1993年2月26日,世贸中心被伊斯兰极端份子在地下室放置炸弹,导致6人死亡,并炸出一个30公尺的洞,後来这些恐怖份子都被判处240年的徒刑。
主条目:九一一袭击事件
及後在2001年9月11日,世贸中心被恐怖份子用喷射客机自杀攻击,最终倒塌下来。
2005年9月,倒塌地点的地铁车站开始重建。
世贸中心倒塌之後,一直有争议是否重建新大楼,有人认为应该重建以恢复该区的贸易功能,且不向恐怖份子低头。但也有人认为在死伤惨重的地方重建是对於受害者不敬。後来决定重建,并展开国际徵图,在竞图後决定出重建的模型,主体建筑定名为自由塔。2006年4月27日,自由塔的修建工程经历种种曲折后启动。2011年竣工启用。[1]
2006年9月6日,世贸中心参观者悼念中心的揭幕仪式举行。在永久性的世贸中心纪念馆竣工之前,这里将作为世贸中心临时的悼念场所。[1]9月7日,负责重建的有关当局公布了东侧3座摩天大楼的设计方案。它们将在世贸中心纪念馆的周围组成一个半圆形,分别为78层、71层和61层
中央公园 (Central Park)
|
|
是 (北纬40°46′59〃,西经73°58′20〃) 是美国纽约市曼哈顿区大型的都市公园 (843英亩或3.41平方公里;长4公里、宽800公尺),是常居於狭小单元的当地居民的一方绿洲。由於经常出现在电影和电视剧中,令它成为世界上最有名的城市公园。
公园北面为中央公园北街 (公园以西称大教堂大道,以东称110街), 东面为第五大道,南面是哥伦布圆形地及中央公园南街 (第五大街道以东称59街), 西面为中央公园西街 (哥伦布圆形地以南称第八大道)。
公园由後来开拓布鲁克林Prospect Park的Frederick Law Olmsted和Calvert Vaux设计。看似天然的公园,其景观实际上经过精心营造:内有数个人工湖、漫长的步行径、两个滑冰场、一个野生动物保护区、多处草地供各种体育爱好者使用,以及儿童游乐场。由於吸引到候鸟前来,这里也是观鸟的好去处。长10公里的环园道路深受慢跑者、骑自行车者以及滚轴溜冰喜爱,尤其是在周末,以及晚上七时後禁止汽车通行的时候
|
|
自由女神像(The Statue of Liberty)
自由女神像(Statue of Liberty,Statue de la liberté)
又称「自由照耀世界」(英语:Liberty Enlightening the World,法语:Liberté éclairant le monde),是法国在1876年赠送给美国的独立100周年礼物,位於美国纽约市哈德逊河口附近。雕像所在的自由岛是观光重点。
法国著名雕塑家巴托尔迪历时10年艰辛完成了雕像的雕塑工作,女神的外貌设计来源於雕塑家的母亲,而女神高举火炬的右手则是以雕塑家妻子的手臂为蓝本。
自由女神穿著古希腊风格的服装,所戴头冠有象徵世界七大洲及七大洋的七道尖芒。女神右手高举象徵自由的火炬,左手捧著刻有1776年7月4日的《独立宣言》,脚下是打碎的手铐、脚镣和锁链。她象徵著自由、挣脱暴政的约束,在1886年10月28日落成并揭幕。雕像锻铁的内部结构是由後来建造了巴黎艾菲尔铁塔的居斯塔夫·艾菲尔设计的。
自由女神像高46米,加基座为93米,重200多吨,是金属铸造,置於一座混凝土制的台基上。自由女神的底座是著名的约瑟夫·普利兹筹集10万美金建成的,现在的底座是一个美国移民史博物馆。
1984年,自由女神像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华埠(俗称中国城或唐人街)
是纽约市曼哈顿的一个地区,也是一个汉人集中的地方,类似于其他西方国家的唐人街。1980年代后,此地区已经超过旧金山中国城成为西半球最大的唐人街
地理
在1970年代之前,华埠的惯例边界是:
北至坚尼街与小意大利交界
东至包厘街与曼哈顿下东城交界
南至窝扶街
西至巴士打街(Baxter Street)
在这地区内,游客可以看见老的华埠:坚尼街、勿街和茂比利街的交叉口,披露街和宰也街的交叉口。
不管所并吞的社区,华埠现在的大约边界大约是:
北至地兰西街与东村和苏活区交界
东至东百老汇大道
西至百老汇大道与翠贝卡区(TriBeCa)交界
南至钱伯斯街与市政厅交界。
这个地区大约有南北一英里东西两英里。
排华时期
十九世纪末,面对着大量的种族歧视和新的限制华裔工作选择的法律,许多美国西海岸的华裔淘金华人迁移到美国东海岸来寻工。早期华裔工作场所包括洗衣店和餐馆。华埠由勿街、披露街、宰也街开始,在《纽约黑帮》所说的五点区东边。在1870年,华埠当时有200华裔居民。在《排华法案》通过的1882年,华人居民已达到2000。在1900年,已经有7000中国人居民,但是大多男性,女性少于200人。
早期的华埠受堂口影响。堂口是一种氏族性的公所,执政范围包括同乡会、政治同盟(国民党对中国共产党)和一些秘密的非法活动。唐口慢慢的开始照顾被种族歧视而受骚扰会员,给他们反骚扰保护。堂口也与街头帮派结盟。堂口也帮助新移民起身:如出借、帮助创业、等等。
这些堂口建立了理事会称为中华公所。虽然中华公所建立的目的是帮助缓和堂口之间的局势,“安良堂”和“协胜堂”两个大的堂口当年经常有街头的“堂斗”。大部分的战斗发生在宰也街上。街头帮派如“鬼影帮”和“飞龙帮”在1980年代还很盛行。
华埠地区唯一的公园,哥伦布公园,是当时纽约市声名狼藉的地区五点区。十九世纪,这地区是纽约市最危险的贫民窟。2002年好莱坞电影《纽约黑帮》就是描述当时这里的街头帮派。
移民许可之后
在美国规定《入境移民与国籍服务法案》的1965年之后,更多的亚洲移民来往美国,华埠的人口爆炸了。地理上,大多的生长在社区北部。在1970年间,小意大利被并吞了。小意大利之剩余痕迹现在只是茂比利街上一些服务旅客的餐馆。小意大利北区的南部也开始被同化。
1990年代,华人开始搬入下东城的西部。50年前这地区是由东欧的犹太人所居,而20年前由西班牙裔所居。今天,犹太人居住的遗产只有几个了,如犹太餐馆和几所犹太教会堂。
华埠受九一一的影响很大。离世贸中心很近,旅游业和当地商业恢复的很慢。部分原因是整个地区的很多干道和地铁线路被关闭多年,造成长期的交通不便。
经济
华埠有许多食品店。很多华埠的经济都属于灰色经济,工资常常低于最低工资,而为了逃税现金交易比较多。这灰色经济提供很多不会英语的新移民工作。这系统吸引了服装业,给华埠带来了很多大型的血汗工制衣厂。旅游业和餐馆业在华埠也很发达。
中餐食品店和海鲜店密集于茂比利街、坚尼街和巴士打街交口、何东百老汇上。华裔开的珠宝店位于勿街和包厘街之间的坚尼街。由于华裔的储蓄率很高,华埠有很多的银行。坚尼街上有很多华裔摊贩销售仿造的奢侈品。坚尼街的这一段落以前是用来粗存盈余电器的仓库。
除了200多中餐馆雇用人工,这里还有少数的工厂。虽然大多的制衣厂都搬到中国去了,由于地区于时装业中心很近,一些衣厂还在运行。当地的衣厂主要做小数和即时定单。
人口
直到1960年代,移民纽约华埠的华裔为广东和香港人,如此他们是说粤语为主,特别是广州话和台山话。少部分移民也是客家人。在1980年之前,国语很少被居民使用。最近的驻美移民大多都是中国大陆而来,说普通话。大部分来自福建省福州地区,他们的母语是闽语的福州话。
与其它市区唐人街不同,曼哈顿的华埠不仅仅是商业区,它也有很大的住宅区。大多的估算是15万至25万居民,少数估算高达35万。准确的人口很难获得,因为语言障碍和非法移民造成的低人口普查参与率。社区的主要人口成长是来源于移民。慢慢的居民学会英语和得到妥当的教育,因此而得到好的工作,最后搬到富裕的区域。
建筑
这44层楼的孔子大厦是一栋政府补贴公寓,但是比一般华埠的住房的水准要高。
住宅
华埠的住房大多都是拥挤的公寓,很多建立已经百年了。不少的这些老式的公寓还使用公用厕所。
包厘街和地威臣街上的一栋巨大的联邦补贴住房工程称为孔子大厦(Confucius Plaza)在1976年完工。这44层楼的住宅大楼给上千所居民带了必要的住所。这建筑也包括容闳公立小学[2]。虽然这公寓是为低收入贫民的补贴公寓,因为现代标准的住房在华埠几乎没有,此公寓的许多房间被非低收入家庭用违规取道取得。
风格
从建立以来,华埠没有很多特殊风格的建筑。
在1962年,一座称为“Kam Lau”的牌坊在且林士果广场(Chatham Square)上建立,纪念为第二次世界大战而牺牲的华裔。这牌坊包含近代书法家于右任的作品。由于步行不方便,纪念牌坊也被居民忽视了。一座林则徐的雕像也位于此广场,他是一位著名的反鸦片的福州侯官。他的雕像朝东百老汇大道,许多福州商店在此,俗称“福州街”。1976年,孔子的雕像在“孔子大厦”前建立,由于地段方便,常被用于会合地点。
1970年代,纽约电话公司(之后被威讯购买)开始为电话亭加中国式的塔形装饰。1980年代,住属于中国城的一些大公司分店如银行开始装修用古典中国建筑风格。
其它华裔社区
有好些华裔社区近几十年在纽约地区生根,包括皇后区的法拉盛,其华裔人口由于九一一最近超过了曼哈顿华埠。另外一个华裔社区是位于布鲁克林的日落公园,在布鲁克林的8大道上40街至65街,被称为“八大道”。纽约市最新的中国城有布鲁克林的羊头湾地区的U大道和皇后区的艾姆赫斯特。纽约市边缘的爱迪生现在也发展了一个小的唐人街。
这些华裔社区的人口组合与曼哈顿华埠不一。由于以前华埠的帮派政治混乱(堂口、台湾支持者、共产党支持者、美国化华裔)造成了其它华裔社区的偏化。如法拉盛主要的构成是由于1997年香港主权移交而来的香港移民和台湾移民。这些移民都有较多的资本,他们购买了之前住法拉盛摩门教教徒财产。布鲁克林的八大道主要是新来得广东人和福建人。美国化的中国人一般都离开密级的华裔社区 |
|
|
|
|
|
美国网球协会国家网球中心避暑於法拉盛草原公园。网球场是1964年世界博览会留下来的建筑。每年的美国网球公开赛是在此举办的。
人口
法拉盛拥有一个兴旺的商业区和巨大的住宅区,包括很大的华裔和韩裔人口。根据《纽约》杂志的报导,法拉盛是美国第二大唐人街。[7]法拉盛55%的居民是亚裔。法拉盛已有许多西班牙裔、非裔、印度裔和东南亚裔(大多菲律宾裔),还有长久居住的白人。
治安
法拉盛的犯罪率从1990年来下降了很多,同步与纽约全市的犯罪率。最近几年,法拉盛见到了少数的街头暴力,包括帮派有关的刺伤和射击。2000年,缅街上的温蒂快餐店里5名职工被凶手射死。
由於社区里的MS-13帮派与纽约市其他帮派(血帮与瘸帮)的竞争对社区里造成了许多问题。2006年圣诞前夕,一名15岁的男孩在他家门口被枪杀。2007年5月19日,在邦恩街上一名21岁的男子被枪杀。两次枪杀都被怀疑於MS-13有关。
社区里也有不少的亚裔帮派。
教育
皇后学院是纽约市立大学中的一个比较大的大学。纽约市立大学法学院就在皇后学院边。
社区也有许多高中,如江邦高中、罗伯特甘乃迪高中、法拉盛高中、和市重点地汤森哈里斯高中。私立高中包括圣十字高中,圣十字高中在当地中学里篮球和美式足球较强。
法拉盛高中的建筑建立於1912至1915年是一所独特的哥德复兴建筑。1991年被纽约市政府列为古迹。.
部署在缅街和凯辛娜大道交叉的皇后图书馆的法拉盛分点是全纽约市最大的图书馆分点。此图书馆已成为了一个很有价值的社区资源。图书馆经常主持公共活动。现在图书馆的建筑是由波尔斯克伙伴建筑师事务所(Polshek Partnership Architects)。这是此图书馆的第四次重建。图书馆原来是十九世纪末美国钢铁巨头安德鲁·卡耐基捐献的。
交通
7号地铁法拉盛站法拉盛拥有许多新住宅及商业建筑,并发展蓬勃,展现很多具创意的建筑设计。横贯法拉盛的主要街道包括:缅街(Main Street)、罗斯福大道(Roosevelt Avenue)、北方大道(Northern Boulevard)、王子街(Prince Street)、联合大道(Union Turnpike)、帕森大道(Parsons Boulevard)、凯辛娜大道(Kissena Boulevard),以及164街(164th Street)。
法拉盛商业区是皇后区北部的一个重要的交通中心。商业区有纽约市地铁的纽约地铁7号线和长岛铁路的华盛顿港线的连接。地区也有十几路纽约大都会运输署和私人的公交车。拉瓜地亚机场只需十几分钟的车行。州际678、州际495和大中央公园道路都从法拉盛附近经过。
在1928年地铁修到法拉盛之前,法拉盛的商业区中心为北方大道与缅街。那时的北方大道与缅街交口是许多有轨电车的车站。
著名景观
法拉盛草原的博览会地球仪。缅街和罗斯福大道交叉口地区是所谓的亚裔商业区。此交叉口包括一家Old Navy连锁衣服店和一家梅西百货店。
法拉盛含有许多合价的异族风味餐馆。中国菜烹调可以在王子街附近找到。韩国料理可以在北方大道上找到。大学点大道上有一些拉丁美洲的餐馆。
法拉盛主持世界级体育运动会。法拉盛草原的谢亚球场是纽约大都会棒球队的主队球场。美国网球协会的国家中心也在法拉盛草原。每年夏天,美国网球协会主持美国网球公开赛。
法拉盛的历史市政厅位於北方大道靠近缅街,现在用於音乐厅和文化中心。其它纽约市列为古迹的建筑有江邦的住宅、金士兰庄园、1694年建的法拉盛贵格会议屋、法拉盛高中、1854年建的圣乔治教堂、黑人发明家拉提摩尔(Lewis Latimer)的住宅、RKO Keith's Theatre、和1964年世界博览会的象徵地球仪。江邦住宅北边的一棵山毛榉树种於1847年也曾经是纽约市古迹,但是此树在1998年死了,死於151岁。现在新的一棵树开始发芽。
世界博览会剩下的其它景点包括皇后区艺术博物馆、纽约科学馆和皇后区动物园。皇后区艺术博物馆保存一套纽约市1960年代建筑的缩尺模型。除了博览会的地球仪,公园里也有许多其他的博览会展示的雕刻。两颗显示二十世纪中期生活的时间囊被埋在了博览会公园的地底下,为了五千年後打开。
皇后区植物园位於缅街,从1939年世界博览会开放後一直营业,免费让游客进出。植物园保持著法拉盛地区苗圃时期的园艺传统。
当法拉盛抗议书被签订时,法拉盛成为了美国宗教自由文化的起源地之一。当代法拉盛地区收容许多不同背景的宗教。北美最大的一个印度教寺庙部属於法拉盛。
奇事
凯辛娜(Kissena)是凯辛娜公园里的湖泊之名。当时的园艺家Samuel Parsons命名此名。名字来源於印第安语言里的奥吉布瓦语意思是「冷水」。现在,法拉盛地区的很多地名都被称为凯辛娜。
据说摇滚乐团KISS的名字是1973年他们在皇后区演出後,按照凯辛娜(Kissena)名称所起名的。
现在凯辛娜公园的狭窄段落是原用於铁路地役权的土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