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国家的特色药膳
在中国,说起药膳,几乎家喻户晓,人们也经常在家自己烹饪药膳调养身体。尤其是入秋时节,进补则是司空见惯的;如果外出旅行,更可以体验不同地区的特色药膳。
台湾
行气化瘀,驱寒排湿
由于台湾独特的地理环境,因此会以补气和血的药膳为主,尤其适合亚健康的白领一族。通常台湾的药膳分为两类,一为促进青春期孩子发育生长的“转骨”药膳;二为补气和血的滋补药膳,例如“麻油鸡”、“姜母鸭”、“羊肉炉”等。后一类滋补药膳尤其适合秋冬季节,而“麻油鸡”则是女子坐月子中必吃的补品。台湾药膳通常都会用到红标米酒、黑麻油和老姜这三味调料,其中老姜可以行气化瘀,祛寒除湿;黑麻油则能提高人体免疫力;而台湾米酒不仅有独特的香味,还能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具有补血养颜、舒经活络的作用。对于常年辛劳工作的白领来说,台湾药膳还有缓解神经衰弱,治疗抑郁症、健忘症等功效。
日本
妈妈的智慧:药食同源
日本药膳是按照中医学理论,根据药的四气五味,把传统的医疗方法和现代药理相结合,以日本的地方原料做成具有日本风味的药膳,相比中国药膳更偏清淡,功效也更多元化。而日本民间也有吃药膳的习俗,一些药膳指导师会定期召集主妇们举办“药食会”,到山上采集草药,到会馆讲解药性,做成药膳。在日本有很多这样的特色药膳餐厅,例如位于东京品川站附近的品川中医博物馆内的药膳餐厅。餐厅以中医观点为基础,菜品多是融合了10多种生药的秘传药膳汤,能根据季节调养身体,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使身体由内到外变得温暖、进而医治现代人的百病之源:“寒”。餐厅使用的原料都是来自长野县八之岳的有机食材,值得推荐的有具有排毒效果的“毒素排泄锅”、针对女士美容养颜含有骨胶原的“美肌锅”以及缓解脑部疲劳的“脑内复活锅”等。
韩国
处处是药膳
从《大长今》中就可以嗅到韩国料理的特色:清淡、少油腻、少煎炸、多蒸煮凉拌。而这是养生中非常重要的细节。因此无论从食材还是烹饪手段,都可以给肠胃好好减负。在韩国首尔,以专业的老树药膳餐厅“药膳定食”套餐为例,可以从头到尾看到精致美味的药膳:如“菜卷肉”中替代普通紫菜的著名长寿菜“茗葱”,能治疗风寒感冒,呕恶胀满;还有美味的药膳饼、五味子茶、鲍鱼人参排骨煲以及各种用人参和牛蒡调制的药膳饭等。每一道菜都让药膳变得美味又养眼。而在普通餐厅和寻常家庭,也能见到药膳的踪迹。具有舒心、提高消化系统功能作用的大麦茶、玉米茶;具有祛湿、散瘀、清热利尿、降血压作用的海带、紫菜、昆布;以生姜和桂皮为主材料能活血健脾胃的传统茶水正果;具有扩散肺气祛痰作用的桔梗;至于备受推崇的“参鸡汤”,则是采用人参和雏鸡熬制的汤品,它里边含有既是食物又是药材的人参,对于脾虚体弱、元气不足的人来说,绝对是滋补佳品。
马来西亚
茶其实是汤
提起“肉骨茶”,可能很多人会误认为是一种茶品名称,其实这是一道在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家喻户晓的排骨药材汤,通常在马来西亚招待外国客人,这是第一顿饭必不可少的一道菜品。除了必备的“肉骨”,也就是猪的肋排之外,还加入一些配料,如各种蘑菇、莴苣、生菜、豆腐等,配上特制香料以及当归、川芎、罗汉果、甘草、陈皮等药材放入煲内,加水后用文火熬煮约3~4小时即可。这道菜既具有浓郁的异国风味,又完全符合中国人的口味,特别是在寒冷的秋冬,喝上一口热汤,鲜美之中又带着药材的提神劲道,还有一股胡椒的辛辣,让人顿时觉得一股暖流穿过脾胃,有着说不出的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