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您的位置:主页>美食>酒吧>

那些葡萄酒爱好者必看的电影

来源:金玉米 编辑:星星 时间:2015-06-03

1.《美食家》 (L'aile ou la cuisse)   1976




 


这应该是有印象的最早关于葡萄酒与美食的电影,其中的盲品即使在现在看来也夸张得有些离谱,但电影风格诙谐幽默,不失为度周末的好片子。


  路易德菲内斯(Louis de Funes)这位法国曾经最伟大的喜剧演员,留下了众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如今已不知魂归何处。对于这位天才喜剧大师的印象都还是在少年时期,那时候电视不大,18英寸的长虹,几个仅有的频道,偶尔周末就会放上一部这样的喜剧,一家人围坐在电视机旁,其乐融融。不像现在,可选择的多了,反而很少在一个频道停留,02年离家读书后,电视几乎就从生活中消失了。

  杜士曼先生是法国一位专门品尝各饭店、旅馆并对其作品评价的人。这是个什么级别的人物呢,毫无疑问,这是个大人物,放到今天,他就相当于米其林指南的主编。其年鉴评定的星级往往就决定着饭店未来一年的营生,这位法国美食界的大师,拥有着生杀予夺的大权。他没事就喜欢微服私访,化妆易容也是看家本领,跑到一家餐厅,在享尽人间美食的同时,也做出了各类爆笑的事情。

  职业的天赋让他对于食物有着无限的狂热及严格。天才往往伴随着偏执,我们苛刻的美食家朋友,因此得罪了很多人,很多人也因为他年鉴的评定而破产。

  他有一位儿子,继承了父亲敏感的味觉,不过却违反了父亲希望继承其衣钵的意愿,去了马戏团当了一名小丑。在一次共同出游中,被曾经摘掉星级的餐厅老板相遇,杜士曼被迫吞下很多垃圾食品而丧失了味觉。不过第二天的与一位想并吞法国餐饮业的快餐大王的电视辩论即将展开,失去了味觉的美食家,陷入无限的麻烦...

2.《芭贝特的盛宴》   (Babette's Feast)  1987

  这部丹麦电影,带起了近二十年来银幕上的“饮食电影风"。剧情描述丹麦北部的小村庄有一对督信路德教的姐妹花,因为宗教而不惜牺牲爱情。她们家有一位从法国避乱而来的女佣,原来是法国大餐厅的名厨,她在中了法国彩券大奖之后,要求在两姐妹的父亲忌辰祭时亲自掌厨,招待教区中的老教友享受一席正宗法国盛宴。影片上半部拍得十分纯朴高雅,将两姐妹的爱情故事注释得温婉感人,也令人对丹麦教区的民俗风情增加了解;下半部集中介绍盛宴的整个准备和烹饪过程,将法国菜的色、香、味发挥得淋漓尽致,令人垂涎欲滴,难怪以禁欲和节制为生活重心的路德教教友也被这顿盛宴征服。



 


 玛蒂娜和菲丽帕姐妹居住丹麦北部的一个小村庄里,平日里深居简出的姐妹俩尽心地维持着做牧师的父亲所创立的宗教及聚会。在她们都还年轻美丽时,在父亲的引导下,拒绝了世俗的婚姻幸福,全身心地献身于宗教事业,并且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过着吃咸鱼粥的简单生活。

  迟暮之年,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两人收留了一位由巴黎避乱而来的女子巴贝特,从此她担负起了给姐妹俩煮咸鱼粥的任务。

  一日,巴贝特意外中了彩票的大奖,为了庆祝,她希望在两姐妹的父亲忌日那天亲自掌厨,为教友们准备一顿丰盛的法式晚餐。想到拥有巨额奖金的巴贝特可重返法国与家人团聚,一向节俭的姐妹俩答应了她的请求。很快,各种从法国特意采购来的活龟、活鹌鹑摆满了厨房,对于虔诚的姐妹俩来说,现场宰杀生禽险些将她们吓晕。可巴贝特却不慌不忙地在厨房里整理着采办的食物,一道道色香味都精妙绝伦的佳肴魔术般地出现在了餐桌上。

  晚宴开始了,信徒们从陌生、排斥,到逐渐被美味击中,所有禁欲的教条统统被抛到了脑后,尽管从未享受过如此盛宴的他们把昂贵的红酒当成了葡萄汁,每个人的心情却异常轻松。只有一个当年追求过姐妹俩之一的将军懂得这顿晚宴的价值。在很久以前,他在巴黎曾经参加过一场宴会,也吃过一道同样的菜,厨师是一位女性。然而所有的人都不知道,那个人就是巴贝特。

  餐后,巴贝特犹如一个刚刚完成一项艺术品的艺术家,满足地坐在厨房里回味着其中的乐趣,姐妹俩送走教友后来向她致谢,同时表达了她们不舍得她离去的心情。然而巴贝特根本无意离去,对于她这位名厨来说,被盛名和赞誉包围的滋味早已尝过,都不如亲手在厨房里,为这对在她患难时伸出援手的姐妹烹调一席盛宴更为满足,她已经把姐妹俩,甚至这小村庄里的每一个人都当成了自己的亲人。

  影片通过一个简单的故事告诉我们:我们什么时候都不能忘记了对美好事物的渴望。只要有善意和感恩的心,上帝就会眷顾你!

  法国大餐葡萄美酒VS清教极端咸鱼粥——物质的过度匮乏、生活的极度简陋未必不是一种耻辱,因为它和长久的穷奢极侈一样会蒙蔽人们的心智,孳生抱怨、不睦。

3.《云中漫步》     (A Walk in the Cloud)   1995

  本片改编自1942年的意大利影片《云中四步》(Four Steps in the Clouds),由墨西哥导演阿方索•亚罗(《巧克力情人》)执导。全片以金黄的怀旧色调来诉说一段气氛朦胧的爱情故事,并伴以浓厚的拉丁风味,部分片段维持了导演擅长的魔幻写实手法,葡萄园的美感亦相当怡人。美国人觉得影片太腻,但对于东方口味则正合适。

  本片外景地选择了加州的
Napa Valley,美国著名的葡萄酒产地,加上风景优美,令无数看过此片的影迷心驰神往。维多利亚来自一个西班牙裔的家庭,因此本片充满了拉丁风情,尤其是保罗在维多利亚窗前唱情歌的那个场景。



 



在火车上,保罗结识了美丽的姑娘维多利亚•阿拉贡。两人十分投缘。路途中保罗细心地照顾维多利亚。在感激之余,维多利亚向保罗倾诉了自己不幸的遭遇:她家经营着一个葡萄园,父亲的思想十分保守,现在是一家人团聚的日子,但她却在怀孕后被男友抛弃。


  她不知道回去后该如何面对家人。保罗决定帮助维多利亚。他想出了一个计策:他以夫妻的名义和维多利亚一起回家,之后偷偷溜走,使维多利亚能够推卸责任。于是保罗和维多利亚一同来到了那个景色怡人的葡萄园。阿拉贡一家人对保罗的到来反应不一。维多利亚的父亲对女儿的作法十分不满,对待保罗的态度也十分专横;而维多利亚的母亲和祖母则对他以礼相待;维多利亚的祖父——族长唐•彼得罗则十分喜欢保罗。到了晚上,保罗和维多利亚在家人面前佯装亲热,但就寝时却又同床不乱。夜幕降临后,人们在葡萄园里点燃篝火,用浓热的烟雾来驱赶寒气,以免葡萄被冻坏。保罗和维多利亚一起参与了劳动。

  他深深地为葡萄园中的美丽景色所吸引。同时,他与维多利亚之间也开始产生了爱情。在唐•彼得罗的邀请下,本想悄然离去的保罗决定等到采摘葡萄的收获仪式结束后再走。保罗与人们一起劳动。这里的生活深深地吸引了他。在欢庆的气氛中,保罗抱起了维多利亚,两人拥吻在一起。炽热的爱情之火在他们心中燃烧。晚宴上,维多利亚的父亲公布了保罗和维多利亚的喜讯。然而,保罗这才想起他还有妻子,他必须回到妻子的身边。于是他不辞而别,回到了旧金山。但回到了家后,他却发现妻子早已另有所爱。保罗如释重负地在离婚证书上签了字,便又马不停蹄地赶回葡萄园,前往维多利亚的身边。但是维多利亚的父亲正在气头上,他在和保罗的推搡中不慎把葡萄园点燃,火势蔓延把整个葡萄园烧了。保罗在第一时间就投入救活行动,用真诚感动了维多利亚的父亲。虽然整片葡萄园被大火烧了,但是作为繁衍象征的根却还在。影片最后,父亲和维多利也冰释前嫌,保罗也终于和维多利亚在一起,也找到自己的“根”。

  夜里静静看完了《云中漫步》,森林中的葡萄园,阳光缠绕着雾气,让人心驰神往。退伍的军人保罗迷失于都市,受伤的灵魂却在自然中,在那来自墨西哥的阳光下,在美丽的维多利亚的爱情中,慢慢痊愈。夜里突如其来的霜冻,众人燃起火把驱逐寒冷,保罗伴着维多利亚扇动双臂,化蝶般浪漫,美好得一塌糊涂...

4.《秋天的故事》   (Conte d'automne)     1998




 


 《秋天的故事》是侯麦的「四季故事系列」中最后的一部,描述一名中年女子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夹杂在周遭的人想介绍给她的两位男士之间却又不知所措的轻松喜剧。

  本片被认为是侯麦最有迷人魅力的作品之一。作为《四季故事》的终结篇,影片依然沿袭了导演一贯的清新淡漠的散文式风格,尽量弱化戏剧性的同时,以幽默生动而又富于智慧的对白取胜,将现代男女那种不能言的爱情观感通过自然的镜头逐一呈现,当然还有侯麦对爱情精辟的解读,是一部文艺气息相当浓厚的小资必修教程。

5.《杯酒人生》     (Sideways)  2004

  亚历山大•佩恩的作品向来擅长用幽默的笔触描写当代人平常而又苦乐参半的生活,从《公民露丝》中堕胎权的争议,到《风流教师霹雳妹》中的师生危机,再至《关于施密特》中独居的晚年生活,佩恩这些反响不俗的影片无不以犀利的视角洞察出当今美国人的生活脉络。《杯酒人生》更是将两个失败的中年男人放在短暂的旅途上,将酒和情感经历融合在一起,勾勒出无奈而悠远的生活画卷。




 


 佩恩是在1999年看到雷克斯•佩克特(Rex Pickett)所著的同名小说,当时佩恩还没因《风流教师霹雳妹》和《关于施密特》获得奥斯卡提名,读到这本小说的他立即被吸引了,不仅因为小说中圣巴巴拉郡的品酒室对嗜好葡萄酒的佩恩具有着磁石般的魅力,而且平实间掺杂荒诞的故事更让人回味无穷。

  佩恩在谈到对影片人物的认知时说:“迈尔斯和杰克都是活在过去的那种人,杰克的事业一败涂地,而迈尔斯则不但婚姻失败,而且写作生涯也一筹莫展。好像在世界前进的步伐中他们已经被遗忘了,但突然间,他们又面临着继续生活的期待,对我而言,这既有趣,又严肃。”

  其实,小说原著的灵感也是在葡萄酒的香醇中迸发的。多年前,雷克斯•佩克特与一位朋友在豪饮间谈到了很多疯狂的故事,当两人渐入醉态,朋友告诉他应该把故事写下来,于是佩克特开玩笑说起名为“Two Guys on Wine!”。回到家中,佩克特意识到真该把故事写下来,杰克的原型就是他的朋友,而迈尔斯则带有佩克特本人的影子。

  不过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佩克特最初完成的是剧本,但没人愿意拍摄,只好再改成小说。小说的初稿被佩克特的老友、制片人迈克尔•兰登看到,后者决定将小说推荐给亚历山大•佩恩,因为佩恩不仅喜欢带有瑕疵的人物,还是故事中两位主人公的同龄人。当时佩恩刚刚完成《风流教师霹雳妹》,正在着手《关于施密特,在空闲时间,佩恩将小说改编成剧本,并为此赶到圣巴巴拉郡,遍尝美酒,触景生情的体味到杯酒人生。

  佩恩对70年代的美国电影情有独钟,很多人都认为佩恩的电影与众不同,而他对此的看法是:“我不是在尝试拍摄全新风格的电影,而是想让影片达到久远年代的效果。”在前三部影片中,佩恩都将拍摄地选在了自己的家乡内布拉斯加州的奥马哈,但本片则选择在加州著名的葡萄酒乡圣塔阳兹山谷拍摄,因为那里有别具一格的乡村、狭长的公路、光影斑驳的葡萄园和世界级的酿酒厂。

  佩恩希望影片画面的色调尽量柔和,像6、70年代的电影一样。在筹拍期间,佩恩和本片的摄影指导观看了哈尔•阿什贝、让-吕克•戈达尔和贝特朗•布里叶的电影,两人对影像风格的意向很快达到统一。

  除了四位主演之外,葡萄酒是本片中重要性排在第五位的“演员”。尽管全世界的葡萄品种数不胜数,但葡萄酒是由一些特殊品种酿制而成,其中包括:卡勃耐红葡萄酒,以丰富的果味和鞣酸著称;在美国极受欢迎的美乐红葡萄酒;据说是第一种红葡萄酒的比诺葡萄酒,因工艺的复杂而闻名;夏敦埃干白葡萄酒;清淡的青草口味的白苏维农白葡萄酒;以及经常配以餐后甜点的雷司令甜白葡萄酒等。

  由于非常适合的地理和气候条件,
圣巴巴拉是美国最著名的葡萄种植地之一,拥有几千英亩的获奖葡萄园。尽管导演亚历山大•佩恩是个十足的葡萄酒迷,但对圣巴巴拉却知之甚少,于是为了拍摄本片,佩恩不但游历了这个葡萄王国,还对影片中出现的葡萄酒品种进行深入了解。片中选取的葡萄酒,并非是最好的品种,但都是佩恩所情有独钟的。




 


  迈尔斯对葡萄酒颇有研究,就在杰克的婚礼之前,他决定带着老友一起旅旅游,去加利福尼亚的葡萄酒生产基地借酒来释放心情。

  杰克是一个性欲过剩的老可爱,而迈尔斯却一直焦虑不堪。杰克希望通过这次旅行来个“最后的放纵”,而迈尔斯只期待自己不再那么抑郁。杰克用一瓶廉价的酒就能打发,而迈尔斯却对葡萄酒要求极高。他们两人真是一对奇怪的组合,他们惟一拥有的共同点就是:落魄的事业和褪色的青春。

  当他们到达目的地之后,杰克很快找到了新欢斯蒂芬妮,斯蒂芬妮活泼好动很讨人喜欢;而迈尔斯也试探性地靠近了一个曾经相识的女侍者玛雅,她恰巧是斯蒂芬妮的好友。很快杰克和斯蒂芬妮进入了热恋,热恋中的杰克甚至产生了和斯蒂芬妮结婚并一起酿酒的疯狂想法。迈尔斯和玛雅也很快相知,但是无意中迈尔斯透露给玛雅杰克周末即将结婚的事实,导致杰克被斯蒂芬妮暴打一顿,同时玛雅也和迈尔斯分手。

  分手后的杰克不甘寂寞,第二天很快勾搭上一个服务员,结果被服务员的丈夫捉奸在床,赤身裸体跑回了宾馆。迈尔斯耐不住杰克的哀求,帮杰克偷回了一楼的钱包和戒指。回程路上,杰克假造车祸,隐瞒他的伤痕。

  随后迈尔斯的诸多不如意,让他更加的消沉,直到玛雅的一个电话激起了迈尔斯的生活热情。迈尔斯重新上路,敲响了玛雅的家门。

  推荐词:电影通常就是生活的缩写。一个人的人生给你的影响是怎样,浓缩就是精华,那么,这部电影也不例外。还有就是,你永远也不会知道怎样的一句话就影响了你的一生。细致入微的情感以及演员们精湛的演技,定然不会让你失望。生活有时候只是一种感悟,需要在必要的时候,给自己一些指引。

6.《美酒家族》     (Mondovino)  2004

  《美酒家族》(又译《蒙多维诺》)是一部关于酒文化的纪录片,导演是曾经协助执导拍摄《致命诱惑》,并且以《星期天》而在美国圣丹斯电影节上获奖的乔纳森•诺西特。《美酒家族》是凭简单的摄像机和不超过3个人的摄制小组用4年的时间来拍摄完成的。导演肩托摄像机,走访于加利福尼亚,阿根廷,巴西,法国及意大利等国的葡萄种植园及酒窖之间。他品酒而且与各类酿酒师交谈,他们中有加利福尼亚的亿万工业巨头,佛罗*萨的贵族,还有勃艮第的小葡萄种植者等等。




 


 在成为导演之前也做过多年斟酒服务员的诺西特在这部新片上演前接受媒体采访时竟出人意外地表示,他本来并不想拍摄这部片子,因为他认为现在葡萄酒文化周围旋绕的是势利和自负,他无意再就此添油加醋。不过,诺西特当然还是拍了这部片子。他说,这部片子讲述的是一种“神圣的东西的毁灭”。

  《美酒家族》覆盖的范围广阔,从南美的阿根廷到欧洲的意大利,从法国的勃艮第到美国的
加利福尼亚州,呈现的是世界各地葡萄酒酒乡的一幅幅图景,其中不乏令人感叹的情景。影片中还讲述了一个年迈的法国酿酒老人的故事,这位老人的儿子在悉心照料家族的葡萄酒生意,而他的女儿则在为另一家成为家族竞争对手的酿酒商工作,手心手背都是肉,老人同儿女的亲情关系因而变得尤为复杂艰难。

  《美酒家族》讲述的葡萄酒文化充满了竞争和商业气息,而这种氛围似乎是笼罩全球的,在诺西特看来,这种氛围当中遭到毁灭的“神圣的东西”就是文化以及人文历史的独特性。诺西特说,葡萄酒已经逐渐被视为一种奢侈消费品,一种可以用数字标准来评估的产品,而不再与文化与人文有关。他还就此指出,人们在追逐标准化和效率而同时也在破坏个性和历史。

  对酒文化的观察看来激起了诺西特的无尽连想和喟叹。他说,在他看来,使得葡萄酒和人变得高贵的东西正是不同事物能够互相容忍对方缺点的能力。诺西特还激愤地说,在今天葡萄酒行业发生的变化就有如人们容许滥用颜料对名作《亚威农的少女》进行随意润饰。

  当然,诺西特通过拍摄葡萄酒文化的变迁不足以说明如此厚重和广阔的全球化问题,不过他的管窥也许能给观众带来一个新鲜的视觉,从而促使更多的人对时代潮流有更多的思考,不管是积极的,还是忧患的,无疑都会给人们带来更多的灵感和启示。



金玉米官方微信

服务号:金玉米
(官方消息发布)

订阅号:金玉米

(八卦奢侈品,解码大牌潮流趋势,揭秘时尚大咖撕逼内幕)

扫描二维码,或微信搜索公众号金玉米,关注金玉米官方微信。
搜索:


推荐阅读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