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美国风情
美国这个与我们完全晨昏颠倒的国家似乎也拥有截然相反的文化。自由、快捷、摩登的美国风情正迎面而来。

马龙美式酒吧
美国的餐饮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一般大城市中都有世界各地风味的餐馆。美国餐厅在上海主要可分为三个流派。
首当其冲的是烧烤。Bubba's Texas-style BBQ是一家德克萨斯风格的烧烤餐厅,在虹桥、老码头和世博园都有分店。店堂布置质朴低调,有美式乡土的感觉。这家的菜单可谓肉林,招牌是蒙古牛胸肉,很大一块,香喷喷,可以蘸点酱汁分着吃。其他主菜还有猪肋排、熏鸡、烟熏火腿等。甜点推荐美国家常的苹果派和蜜桃派。需要提醒的是,虹桥老店因为生意好,所以不做团购。
其次是主打牛排、肋排之类的西餐厅。
衡山路上有家老资格的美式餐厅叫星期五。可能老板觉得不够过瘾,后来店名改成了everyday USA。这里的装修很美式,木墙上有美国西部风格的挂件,老式留声机、黑白照片和木酒桶流露出怀旧情调。菜单上的沙拉、薯条、牛排、汉堡、冰淇淋等都热量高、分量大,仿佛是美式快餐的升级版。招牌汉堡88元一个,有点小贵哦。
豪华版的要属多利萝玛。他家从上海商城搬到了世博园。套餐的话,肉多得堆成山,一般胃口的上海人两人吃一份还嫌多。味道比较受好评的是甜蜜蜜的肋排。需要留心的是这家的牛排,特别老,3分熟的几乎和外面8分熟的差不多。
新元素属于创新美式西餐,从环境到菜式风格都健康、时尚、活泼。
第三类是美式餐厅酒吧。马龙美式酒吧的铜仁路店白天就很热闹,露天位坐满了外国面孔和中国面孔。餐厅内部很喧闹,风格粗犷、随意。食物盆大量多,汉堡是头牌推荐。吃饭、喝酒、打桌球、看乐队表演,是个消磨时间的好去处。
美式快餐:越快越有人气

KFC
说到美式快餐,上海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肯德基和麦当劳了。这一对同样诞生于美国的欢喜冤家从20年前进入上海,目前已经几乎垄断了上海的洋快餐行业。是他们让上海的男女老少对美味的“垃圾食品”赞不绝口,对快速的配餐服务五体投地。当然,随着上海的收入的增加,吃肯德基和麦当劳也从昂贵的开洋荤逐渐沦为廉价的学生餐了。他们的店面遍布上海大街小巷,新品和促销活动也是层出不穷。网上曾经很流行一个吃肯德基和麦当劳的功略,就是原味炸鸡要吃肯德基,汉堡要吃麦当劳等等,点出了这两家在口味上各自的优点。随他们走红的还有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
一个快字还体现在美式咖啡馆的成功上。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星巴客了。10年前,这个以绿色女神为标志的咖啡馆品牌以时尚、白领、商务为主打,迅速在上海抢占了一片市场。20几元的咖啡和西点成了上海体面又时髦的约谈陪衬。一些位于主要商圈、商业街的店面的露天位总是坐满了老外和华人,一片生意兴隆的景象。
第三个成功案例当属匹萨。虽然匹萨是意大利美食,目前上海最红的两家匹萨餐厅都是美国品牌。必胜客可谓元老,当年他家门口每到用餐时段,就会排起长队。去那里搭色拉塔和啃烤鸡翅都是时尚行为。现在色拉塔早已取消,层出不穷的新品和广告诱惑着人们。近年崛起的匹萨店叫棒约翰,他家的面粉特别劲道,赠送的小辣椒和蒜香奶油调料当属特色经典。据说棒约翰口味在美国比必胜客更受欢迎。
另外一个流行的快餐系是美仕唐纳滋。对于普遍喜欢甜食的上海MM而言,甜甜圈(即唐纳滋)的诱惑十分之大。望着柜台里新鲜出炉、口味繁多的甜甜圈,很少有人能抵抗诱惑。不过因为甜,一下子吃不了许多,所以打包带走的客人特别多。坐在店堂吃的呢,就带动了那些其实做得很一般的饮料的生意。和星巴客一样,美仕唐纳滋的分店选址也圈定了热闹商圈,但做得不是商务楼白领的生意,而是成为了逛街客人的落脚之地。

1959年,美国时尚偶像芭比娃娃诞生了,芭比风靡世界50年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她不是一个简单的玩具,这个金发、碧眼、身材高挑的漂亮娃娃身上被赋予了梦想的理念,她带着人们去扮演各种角色,她能充分发挥人们的想象力,成就人们对梦想的追求。比如说,芭比娃娃拥有100多种职业,摇滚歌星、考古学家、总统候选人…… 她总是能跟着女孩子及世界的变化而变化。
不过芭比娃娃的前身却是来自德国的莉莉娃娃。美泰公司创办人露丝·汉德勒从女儿很喜欢玩当时流行的一种可以换衣服、换皮包的纸娃娃,便想到设计一款仿真人的立体娃娃。1957年在德国度假时,露丝无意间发现了德国娃娃莉莉。回到美国后,露丝立刻对莉莉的形象加以改造,让她看上去像玛丽莲·梦露一般地性感迷人。1959年3月9日,世界上第一个金发美女娃娃正式问世,露丝用小女儿芭芭拉的呢称给她命名,从此这位金发美女娃娃就叫做芭比。露丝还体贴地为这位芭比女儿找了一位帅哥男朋友,取名为“肯尼”,这是露丝儿子的名字。
让芭比娃娃一举成名的是在1959年纽约玩具展览会,当时几乎所有人的目光都被这位拥有完美身材的金发美女所吸引。如今,在世界150个国家,芭比娃娃已经卖出了超过10亿个。上海自然也有着一群芭比粉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