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古刹静安寺
来源:金玉米 编辑:admin
时间:2013-10-20
位于静安区南京西路的静安寺,是上海市的著名古刹之一。相传三国吴乌赤年间(238-251)创建,原名重元寺、重云寺、重玄寺,唐代易名永泰禅院。北宋大中样符元年(1008年)更名静安寺。原在吴淞江北岸,因江潮泛滥,危及寺基,南宋嘉定九年(1216年)移建芦浦沸井浜畔(现为南京西路)。元、明以后,屡修屡圮,现存建筑为清光绪六年( 1880年)重建。元人有所谓“静安八景”,即赤乌碑、陈朝桧、讲经台、虾子潭、涌泉、绿云洞、沪读垒及芦子渡,历代题咏甚名,今均湮没。涌泉即沸井,俗称海眼,泉旁筑石栏,四周有铁栅,旁竖阿育王式石柱“梵幢”,题曰“天下第六泉”。寺内尚有“云汉昭回之间”石刻,是南宋淳熙十年(1183年)光宗赵谆当太子时为学士钱良臣之藏书阁所题,阁毁后移于寺内。寺内还藏有八大山人名画、文征明真迹《琵琶行》行草长卷及南宋淳熙十年(公元1183年)光宗赵当太子时为学士钱良臣所题“云汉照国之阁”石刻等珍贵文物。现大雄宝殿中的释迦牟尼玉佛像高3.90米,连莲座总高5.4米,重11吨,用整块玉石雕琢而成,堪称中国之最。
静安寺至今已近780年。元朝后屡经修建,终毁于太平天国,仅存大佛殿,清末,两个侧殿已经修缮。寺内建筑有赤乌山门,天王殿,功德堂,三圣殿和方丈室等,1921年增建三圣殿。1945年,书法家邓散木题额“静安古寺”,沿用迄今。
1999年寺庙进行了大规模的整修近年经过大修,重现古寺风貌。大雄宝殿、天王殿、三圣殿三座主要建筑,雄伟壮观。寺内设有真言宗坛场和真言宗大德持松法师纪念堂,今尚存宋光宗题词的石碑和洪武二年的大钟等文物。每年阴历四月初八,这里都要举行3天的庙会,十分热闹。
曾经的庙会和今天的繁荣:静安寺庙会起源于一年一度的浴佛节。于清光绪七年(1881年)开,终于1963年。每年农历四月初八浴佛节,商贾云集,游人如织。数十年来,庙会逐渐形成规模宏大的庙市,堪称静安区商业的渊源。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寺院相继出租土地营造商业用房和里弄住宅,变幽静乡郊为商街闹市,十里洋场西端市口日趋繁荣。至20世纪30年代,静安寺商市已初具规模,今发展为上海重要商业中心之一。
静安寺是上海著名真言宗古刹,静安区即由静安寺而闻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