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人尖峰生活窥视上海新贵玩乐图
当风光多年的老克勒族群正在没落与否中挣扎之时,一支都市新贵队伍正从这座城市浮出水面。这些中产阶级带着其强势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地位,在休闲时坚决与小白领划清界线。而在中产之上,个人年收入100万元以上的富人阶层更是在自我王国中肆意消费,他们已经无需学历之类的衬托,单凭银行账号上的数字就能叫普罗大众保持沉默。然而,注重私密的新贵们却对他们以外的世界保持着高度警惕,对外人来说,他们的生活状态是一个谜。
有着“城市猎人”之称的作家王唯铭业已将触角伸及上海的中产与富人,在其纪实新作《少数人的上海》中,展现了新贵在上海的生活姿态。人物原型年龄分布在30岁到60岁之间,这些老上海或者新上海人在这座城市用物质和精神的力量画了一张地图,生活离生存已经十万八千里。
互为主仆,终究是一场马背上的游戏
她对“上将”真的十分满意,尽管有些老迈,但却是一匹不折不扣的好马:不踢、不咬、不蹭、不撞栏杆,没有某些马儿的毛病,一丝不苟地接受着马主的任何一个信号;随后勤勤恳恳地慢跑、快跑以致疾速跑,只要你不发停止命令,它似乎就可以一直跑到天边,跑到生命的尽头。
刘薇晔,一个年仅14岁就跻身中产的上海MM有着一个特别身份——上海最年轻的马主。在迷上马儿之前,两条小青蛇曾是她掌上的宠物。
2005年的夏天,朋友“老陈”打电话喊她去辉煌骑马场参加一个“骑兵团”。那天起,刘薇晔就进了骑马圈。一段时间下来,她不再满足于一星期两次的骑乘,领养一匹马的念头闪了出来。刘薇晔看中的熟龄马叫“上将”,是辉煌骑马场场主陈江宁当年从三甲港一对老夫妇处觅得的宝马,据说年轻时在全国速度比赛中得过名次,还做过某大牌明星的坐骑。刘父花了近6万元将“上将”买来给女儿当生日礼物。刘薇晔就这样成为了上海最年轻的马主。
自小娇宠的刘薇晔心甘情愿做了“上将”的侍者。看到马儿洗澡时发抖就买来马衣,病了亲自给它打点滴。为了治疗“上将”蹄子上的龟裂,在上海四处寻找马蹄油不得,直到有次去南京看十运会的马术表演,才在马场周围的摊位上找到了马蹄油。
初中毕业后,刘薇晔将前往英国马术学校,接受全世界最好的马文化教育。于是“上将”的归宿就成了一个难题。或许对于马主而言,这不过是一场马背上的游戏,而游戏终有散场之时。上海开埠时在跑马场上一掷千金的外国大班和如今拿马儿做宠物的上海MM在某种意义上并没有太大的区别,马终究是有钱人的一种大型活体玩具罢了。
寻踪提示:
上海辉煌骑马场位于新华路517号,穿过三林镇,在新华路小转五六分钟车程即达。这100亩土地中共圈养着95匹马,包括7匹纯血马、57匹伊犁马以及来自内蒙、东北、陕西和广西等地的马匹,其中有10匹马驹长大后将参加竞技运动。想成为马主除了买入费外还得支付年缴的草料费和会员费。一套骑士行头也价格不菲,行头的档次从马鞍上最能看出来,一个重量不到半斤的CK马鞍价格高达一万五。
松江辰花公路338的号青青旅游世界内也有一个马场,叫松江青青骑术俱乐部。俱乐部提供休闲骑乘、专业骑乘培训和欧式皇家马车租赁。上满一定课程的游客可免费升级为会员,享受会员价,再上满一定时间则升为马主会员,这就需要每月支付驯养费了。
雅舍,勉强算了公馆的今生
一些无风的日子,他会坐在原木桌子边享受上海徐泾的阳光,一边翻看着众多的纸煤,一边就感觉到手中如有一样东西把玩是一件很惬意的事情。烟斗因此便应运而生。
“万新威”的马夹、“勒考考”的T恤、“汀卜莱达”的袜子等国际高端休闲大牌里裹着一名男子叫陆新和,让他与众不同的是手中握着的意大利烟斗“PIPACROSI”以及烟斗里边的丹麦烟丝。然而,光凭这些你仍然不能看出主人的身价。将眼光从他身上移开,你会看到一个800平方米的私家花园,花园背后则是被称为“雅舍”的别墅豪宅。
陆新和是上海青年干部管理学院的一名讲师,教书育人显然无法为他带来这一花园别墅群的一个单元,1991年时替“喔喔奶糖”搞营销策划为他赚了第一桶金。当年,他住在普陀区的甘泉一村55平方米的两室一厅。所谓的“厅”不足5平方米,一张时价5000(当时已算昂贵)的实木餐桌满满当当地摆在中央。16年后,当他入住370平方米的长堤花园别墅后,特地为这张餐桌留了空间,新贵也是需要忆苦思甜的。
在从甘泉一村跳到长堤花园之间,还有一栋值得纪念的房子,那就是50万买入150万抛出的“建德花园”。200平方米的复式也着实让他享受了一番“单身贵族”的居住乐趣。如今,对陆新和而言,居住已经不再是居住本身,而是成为了他与夫人华师大心理学讲师王锋的一种休闲。
车库里停着两人各自心爱的私家车,宅子正门是汉唐风,窗子则是明清风,当阳光照进硕大无比的厅堂,瞬间所有的花瓶一起发出了温润如玉的光芒。一个木质露台正对花园,一把遮阳伞正在风中微微摇晃,这里就是陆新和享受太阳和PIPACROSI的地方。
当然,因为陆新和虽是富人却还不属富豪,因此这陆家雅舍便还称不得陆公馆。谣想当年,上海滩的名流曾在各自的公馆演绎着比剧本还要精彩的人生。那些个豪宅现在已经有了不同的发展方向,好比一个大家族走了祖宗分了家,子女都不再子承父业了。100年后,当陆新和这样的都市新贵纷纷在郊区别墅落脚后,他们的雅舍也就勉强算了公馆的今生,在老百姓的啧啧声中艳光四射,美丽无比。
寻踪提示:
长堤花园别墅坐落于青浦徐泾,风格是北美草原式别墅。扶疏的树木一路迤俪而去,一幢乍独栋别墅的造型和立面很像早期包豪斯的作品,有一种“克罗比乌斯”的味道。这“克罗比乌斯”有“宜家”般的简洁,但要贵气许多了。
上海新贵的豪宅分布地还有上方花园、新康花园、陕南村、新华别墅等地。档次稍逊一筹的有君临怡和、桃花源田庄、同润家园等等。
高尔夫,价值二三十万人民币的一杆进洞
为了将打高球的自由自在和随心所欲发挥到极限,他将自己的奔驰S系换成了E系。因为S系更适合找个司机开车而他独自坐在后座。而E系就可以随时心血来潮地自己开车奔向球场。
柯耀明是台湾人,也是新上海人。老柯曾与上海的房地产业共同经历了近5年的兴衰,如今已是上海的新亿万富翁,他目前的生活常态就是躺在他超量的财富上,过着以高尔夫为代表的优哉生活。
柯耀明的高球生活始于2005年,他的那套高尔夫用具是好友吴宗宪送的,他的目标是破掉90杆,与他在众高尔夫球场结伴同行的多为复旦EMBA的同学。最初的练习地方是在浦东国际机场边上的滨海高尔夫球场。年费3800,打一场球300,再给球童50元小费。当时一星期要去练四五次,每场球要花上140杆,经常一杆下去球也碰不到,大汗淋漓得好比走了10公里路。等到后来他和宪哥以7万美金的价格买下宝山美兰湖球场的金卡时,球技开始有了起色,打到了100杆之内。老柯的梦想就是破掉90杆,向“中友队”靠拢。所谓的“中友队”是上海自发的一个高球组织,里面的富人会员每人都有80杆左右的水平。为此,老柯发起了一个复旦EMBA校友高球队,转战大江南北、亚洲东部以及太平洋上的小岛。
实际上,破掉90杆不是光靠汗水就能达到的,还需要大投入把的时间和金钱。有人作了估算,如果不花上个二三十万人民币,就根本没可能一杆进洞。其实这个和财富的积累有着共通点——到头来终究是可遇不可求。
那昔日在上海西郊公园前身、上海最早的18洞高球场“虹桥杓球高尔夫俱乐部”里为外国人服务的小球童如今都相继过世,而健在的那寥寥几人至今还是只能向媒体津津乐道那5毛美金的小费,被服务的主毕竟从来都是少数人。
寻踪提示:
美兰湖高尔夫俱乐部隐蔽在别墅区的深处,这里有个不成文的规矩——步行者和骑自行车者不得入内。俱乐部分为练习场和正式场,只有拿到教练颁给你的证书后,你才有资格去正式场打高尔夫。
上海滨海高尔夫俱乐部拥有两个国际锦标级球场,有享誉世界高坛的PeterThomson先生主持设计。年度会籍2880元,平日免果岭费,周末优惠果岭费,免月费。
汤臣高尔夫球场是唯一位于上海市区中心的世界级锦标赛型球场,与浦东市政中心、中央公园、浦东国际博览中心仅一路之隔。球场由日本高尔夫球场设计学会会长加藤俊辅设计,融合了英式传统自然、美式豪华富丽和日式细腻典雅。自开业以来,球证已增值达100%。
商城,一年数百万的拉卡运动
茵茵是虹桥友谊商城的第一批金卡会员,给新男友欧阳的见面礼是两件价值5千的万星威长袖T恤。而欧阳出手更加阔绰,回赠了新女友一个价值5万的玉镯。这样,节俭的欧阳也成了金卡会员。从此,便开始了疯狂的拉卡运动。
连续几年在虹桥友谊商城以数以百万计的巨额消费保持着金卡前三名刷卡纪录的是一个叫欧阳长河的男子。欧阳先生来自福建,做的是物流生意。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用了12年的时间,使自己的身价攀到了两个亿。
欧阳喜欢开着他的“蓝博基尼”跑车冲进虹桥友谊的地下停车库,然后去柜台开始他的一掷千金运动。之所以锁定虹桥友谊那还得10多年前说起。那时他虽已在上海打拼多年,但收入几乎都孝敬给了老家年迈的父母,某天公干使他走进了华丽的销金库,要知道当时他口袋里只有区区三百元。他记得那天在中堂咖啡座的一次小坐、以及后来硬着头皮的买单,更记得她,那个闯入他生命并且改写他人生的美丽女子。
这个上海lady名叫茵茵,当时要了一杯卡布基诺后拿出最时髦的诺基亚新款手机打了几个电话,然后就急匆匆地起身离去。是欧阳长河将她遗忘的纸包送到了她的手上,那时茵茵正欲发动三菱跑车,感激的场面不用多说,戏剧化的是这个纸包居然藏着她的“生命秘密”。秘密并没有谜底,结局是最后茵茵成了欧阳的太太
据说因为天生丽质,茵茵曾经为周旋生意场上的色男而心疲力竭,当时她就有了摆脱这一切,能够潇洒地为自己买貂绒大衣,为自己爱的男人买吉尼亚西服的梦想。不论方式,她终究是做到了。
早在老上海时期,六克拉的钻戒就能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男女话题,感情是否可以用金钱衡量的问题已经用不着去争议。你还是必须要承认,每个人都有一个物质价码,区别不过在于六个字——买的起,或者买不起。
寻踪提示:
虹桥友谊商城的消费主体以外国人和国内富人为主。一般的金领也会在打折的时候去血拼,至少在超市买买进口食品是不用眨眼睛的。这里金卡的主流消费为15万到30万一年。
上海其他顶级商场还有外滩N号、恒隆广场、锦江迪生、美美百货以及连卡佛等。这些地方每年也会有打折特卖的时候。不过那里营业员“轧苗头”的本事都很大,服务质量的高低和你口袋里的预算免不了有所干系。
潜水与游艇,水平面上下的多重世界
潜水者说,潜水不是运动,而是一种生活态度;艇主云,游艇不是交通工具,而是建筑在老码头畔的海市蜃楼。当世人在生活的水平面上下沉浮蹉跎之际,他们已经进入了水平面上下的多重世界,并且徜徉其间。
圈子里很少有人知道林少雯这个真名,大家都叫他“潜水疯子”。林少雯是海上星潜水俱乐部百多名学员中最另类的一个。他曾在两个月内连续在上海和马尔代夫考出了三张潜水证——OW、AOW及MSD,离潜水教练等级仅一步之遥。
这样一个把潜水比作“蓝色鸦片”的“疯子”在生活中却是相当儒雅的一个上海男人,出生知识分子家庭,有着高等又高雅的教育背景,从挪威、英国和美国带着硕士、博士学位海归,现为上海凯惠食品添加剂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除了在海上星接受静态训练,他还参加了很多出境的实地旅程,最刺激的一次是去南非开普敦“与大白鲨共潜”,去年生日前夕则在北极原了极地潜水梦。
在林少雯等潜水疯子将生命悬在价值过万的潜水装备上、在水下独自触摸自我生命极限的时刻,还有一群人正在水平面上之上的奢华空间里掌控着生命的另一种精彩——他们是比马主、车主更为稀少的艇主。
黄浦江上最为豪华的游艇名叫Pershing50,这是一辆总长50英尺、总重21吨、价值1600万的“超级艇”,绰号是“海上法拉利”。Pershing50的主人是不愿意接受任何媒体采访的,我们只能从替他开船的陈勇那里一窥端倪。
每天八点三刻,陈勇会准时出现在复兴东路顶端的“东晶湾游艇会”码头,和水手们一起做游艇保养的工作。下午时分一般不会有客人造访,陈船长和水手便可以在码头稍作休息。晚上八九点才是他们忙碌的开始,游艇将迎来一披光鲜可人的男女。下层好比一个五星级酒店的套房,上层则是一个布置成纯白的酒吧。上等木料和包墙的小牛皮光洁细腻犹如少女的脸。
用陈勇的话说,玩游艇就是一场富人们往水里撒钱的游戏,航行一小时的油费要2000,每航行100小时就要1万的维护保养费,年检要1万,加上折旧、停泊开销和船员的薪金,年总支出约为船价的十分之一。也就是说,“海上法拉利”的主人每年都要在上面投160万。有意思的是,陈船长觉得自己十分幸运,因为可以驾驶这条“自己几辈子都买不起的游艇”,能开“上海第一艇”,他就觉得“很过瘾很过瘾”了。
这一番话不禁让人联想起上世纪前叶在黄浦江轮船上打工的宁波籍BOY,他们一边用洋径浜英文换取更多的小费,一边规划着自己的蓝图:终于有一天要娶上上海娘子,住上黄浦江边的宅子,并且指着大船对伊讲——那里的甲板和阿拉老家一样,都是柚木的……
寻踪提示:
海上星(国际)潜水俱乐部位于零陵路800号东亚体育大厦,PADI考照的费用含考证、签证、泳池、书本及装备使用费,可以按学员要求制定课时计划。如果加入俱乐部则需缴纳年费。在上海游泳馆做静态潜水训练,按氧气瓶收费,门票、游泳卡和游泳眼镜需要自理自备。俱乐部在黄金周等时段会组织会员前往东南亚等地进行潜水体验活动。
上海另外一家名气较大的潜水俱乐部叫深蓝潜水中心。深蓝创建于南京,是整个华东地区最早建立的潜水中心。深蓝在上海主营潜水培训、潜水设备、潜水旅游三大类产品,地址在长宁路259号。
偌大的黄浦江上,有两家游艇俱乐部在抗争,一家就是文中提到的上海东晶湾游艇俱乐部,另一家是上海大都会游艇俱乐部。基本上1千万人民币就可以营造一座私人的“超级艇”了。据说艇主都十分注重私密性,会把不识相的记者如同发臭的黄鱼一样晾在黄浦江的码头边上。毕竟统共只有区区7条“超级艇”,算上百万以上的也不过20条,它们如同行驶在金字塔的顶端,唯一准许的动作除了膜拜,还是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