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九龙壁











大同九龙壁位于大同市区东街路南,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三代王朱桂府前的琉璃照壁,建于明代洪武末年,为明代原建筑物,至今保存完整。比北京的北海九龙壁要早350多年,而且体积等于北海九龙壁的4倍。壁顶覆盖琉璃瓦,顶下由琉璃斗拱支撑。壁底为须弥座,高2.09米,敦实富丽,上雕41组二龙戏珠图案。腰部由75块琉璃砖组成浮雕,有牛、马、米、狗、鹿、兔等多种动物形象,生动活泼,多彩多姿。整个九龙壁构图协调,比例适当,风格古朴、稳重、端庄。壁高8米,厚2.02米,长45.5米,仅壁身的九龙壁主体,高度就有3.72米。壁上均匀协调地分布着9条飞龙,以飞腾之势,跃然壁上,活灵活现。正中一条龙,是九龙的中心,他龙头向前,龙尾摆动,黄色的主体,鳞光闪烁。主龙两侧的两条龙互相对称,构成一幅生动的画面。龙的间隙由山石、水草图案填充,互相映照、烘托。壁身两侧为日月图案,由426块特制五彩琉璃构件拼砌而成。九龙壁前,修筑一处倒影池,长34.9米,宽4.38米,深0.8米。中段,有石桥让行人穿行。龙在水中倒影,把静态的龙变成动态的龙,可谓匠心独运。
龙壁建筑物的照壁,为宫殿、王府、庙宇、民居等建筑物前面的第一道屏障。照壁的作用具备多重性:保护风水、镇魔逐邪、装饰点缀、昭示身份、象征权力富贵、遮挡视线等等。大同九龙壁就是明朝代王府门前面的照壁,据流传大同一带的民间传说称: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分封自己的儿子们天下为王,其中第十三子朱桂被封为代王镇守大同 但朱桂天生不是王者之才,不学无术不思向上,活脱一个愚钝顽童 代王朱桂来到大同之后,专横跋扈 乱杀无辜,弄的大同地面民不聊生 鸡飞狗跳,百姓怨声载道 代王朱桂的妻子是明朝大将徐达之女,长相丑陋不堪 朱夫人因自己丑陋,十分嫉妒侍女美貌,经常给侍女抹黑脸面打扮丑态,侍女们敢怒不敢言 夫妻二人一块儿胡闹,因此在大同留下骂名,一直流传至今 。朱桂到任代王之后,就在大同大兴土木,在大同城内大东街建立了代王府,代王府规模宏大气势壮观,颇有皇家气派,朱桂还不满足,又在代王府门前建立一座九龙壁。
中国现存的三座琉璃九龙壁之中,大同九龙壁以中国历史上建造时间最早 规模最大而著称于世,明朝崇祯年间,大同代王府毁坏于兵火 据清朝大同府志 记述: 辽西京国子监在府和阳街,明洪武八年建府学于此,二十九年改为代 王 府,武宗幸大同常驻跸焉,崇祯末年,毁于兵火,今幸存黄琉璃一座,上有九龙纹,土人谓之九龙壁 清代曾有诗赋九龙壁: 琉璃照壁盘九龙,之而恍惚腾云中 传是前明代王府,规模直似皇居崇 运斤既极大匠巧,陶埴直弗官窑工 殿阁已随劫灰烬,空余此壁前街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