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您的位置:主页>城市导航>北京>美食>

北京人吃小吃说道多

来源:金玉米 编辑:精品宝石 时间:2012-10-23

有人把北京小吃的风味特点总结出三条:一是味儿,咸甜分明,味觉刺激明显;二是质地,要么酥脆可口,要么软滑顺口,少有皮的塌的;三是温度,有的吃起来烫嘴,像刚出锅的热炸糕、白汤杂碎,有的入口冰凉,像江米凉糕、艾窝窝,绝没有不凉不热温温吞吞的。

  不过,在下还想加上一条:色彩。北京几百种小吃绝对称得上五彩斑斓,金灿灿的豌豆黄、玛瑙般的蜜三刀、白玉般的豆腐脑、红彤彤的炸灌肠、紫油油的栗子凉糕……悦目而又可口,给人双重享受。这样才称得上色、香、味俱全。

  北京人吃小吃也有说道:吃炒肝、喝面茶决不用勺子和筷子,而是端着碗底儿,转着圈喝;吃卤煮火烧不能放香菜;吃豆腐脑儿不能放辣椒糊,得放辣椒油;吃煎灌肠不能用筷子,得用牙签……您若不是这样吃,老北京人会说你是沙锅安把儿——怯勺。
 

    白水羊头 薄如纸

  《燕京小食品杂咏》中说:“十月燕京冷朔风,羊头上市味无穷。盐花撒得如雪飞,薄薄切成如纸同。”这本解放前的著作中描述的就是老北京“羊头马”当时卖的白水羊头肉的刀工。

  茶汤壶重80斤

  去过庙会的人,大概都不会忘记冲茶汤的吆喝声。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冲茶汤的大铜壶重达40公斤,冲茶汤的人必须要有熟练的技巧,否则茶汤冲不好,还要被烫伤。

  豆腐脑像小山

  豆腐脑是常见的北京小吃,但很少有人注意到盛豆腐脑其实很有讲究:用平勺盛在碗内,碗中间的豆腐脑要像小馒头似的凸出,然后浇卤,卤从“馒头”上流向碗的四周,浇完卤后,再加蒜泥、辣椒油。
 

    旧京前门外的门框胡同,是老北京有名的风味小吃一条街,它长不过百米,宽不足一丈,却吸引着成百上千的老北京人纷至沓来,一享口福。

  白氏父子经营的“白记豆腐脑”在南城有口皆碑。白家的豆腐脑真称得上是白如玉、嫩如脂,入口即化且有豆奶之香。豆腐脑的浇卤最为讲究,用切得薄薄的鲜羊肉片、上等口蘑、淀粉、酱油打出的卤汁橙红透亮,鲜美非常。吃的时候,白师傅用特制的小铜平铲铲起一块白嫩的豆腐脑放在小浅底儿碗中,浇上一勺厚卤,淋上蒜汁或辣椒油,就着刚出炉的芝麻小烧饼这么一吃,嘿,满嘴喷香。
 


 


 

  北京烧饼 20层

  烧饼,大概人人都吃过吧,但是你可能不知道烤烙烧饼也是很要技巧的。合格的烧饼切开后,不仅要芝麻香味浓,而且要层次分明,一般要达到20层左右,中间还不能有死疙瘩。

  爆肚火候有讲究

  爆肚很讲究火候,肚子部位的不同爆的时间也不相同,有的要爆得老一点,有的要爆得脆、嫩一些。这既需要用眼睛看,还必须凭感觉,没三四年的工夫根本练不出来。

    在门框胡同名声显赫的“爆肚冯”,清代原本在地安门外后门桥经营爆肚,那时就已在鼓楼一带小有名气。宫里当差的太监们也时常出宫寻访至此,后来经太监推荐,爆肚冯成了清宫御膳房专用牛羊肚子的特供点,生意很好。民国肇始,清宫的专供也渐渐取消了。为了维持生意,冯氏父子便把爆肚摊迁到前门外廊房二条经营,成为门框胡同里一家开业较早的风味小吃摊。

  爆肚得选用新鲜的绵羊全肚儿或是内蒙古的红牛百叶。爆肚儿的做法有三种:油爆、芫爆和汤爆。油爆和芫爆只有在饭馆里才吃得着,街头小摊儿没有卖的。汤爆最普遍,饭馆、摊头都有,但做法仍有不同。饭馆里多用高汤爆肚儿,而街头小吃摊只用白水。

  爆肚儿之所以称之为“爆”,是因其速度快而得名。其实就是把牛羊肚子切成韭菜叶儿宽窄的横丝,放入滚烫的水中氽一下而已。可就这一氽最见功夫,因为肚儿分肚仁儿、肚领儿、散丹、蘑菇头等各个部位,所需火候各不相同。时间短了肚儿生,时间长了肚儿老,要的就是不早不晚不温不火不生不老的“恰到好处”。吃起来又脆又嫩又筋道又不硌牙,越嚼越起劲儿越品越有味儿,吃过之后还余香在口。就这么看似平常的一“焯”再一捞,跟国画中的大写意似的,精气神全在里头了。没有家传的秘诀加上十年八年的苦练,甭想达到这种随心所欲游刃有余的境界。

 

  酱牛肉老汤打天下

  月盛斋经过多年摸索总结,形成一套精细的操作工艺,如在煮肉时,先大火煮去掉肉中的腥气和水分,再用火文火煮使调料味儿渗入肉中,最后加入老汤。

  奶酪倒杯不洒

  “奶酪魏”的绝活儿是制作“合碗酪”,做成的奶酪把容器倒过来都不洒,奶香和着夹杂其中的淡淡酒香非常香醇。

  三不粘就是不粘

  “三不粘”是北京的风味甜食,又以北京“同和居”最有名。制作方法是将蛋黄、水和糖混合,用慢火烹制,这种小吃,食后不粘盘、不粘牙、不粘勺,堪称一绝。

  炒肝儿 1/3是猪肝

  “稠浓汁里煮肥肠,交易公平论块尝。谚语流传猪八戒,一声过市炒肝香。”这是过去老北京人赞美炒肝的打油诗。正宗的炒肝应该是先将猪肠用碱、盐浸泡,用清水加醋洗净后再煮。开锅后改用火文火炖,锅盖盖好使肠子熟透而不跑油。

  涮羊肉专心长肉的羊

  涮羊肉,始于清初,满族入关后兴起,早在18世纪,康熙、乾隆两位皇帝所举办的几次规模宏大的“千叟宴”上,就有涮羊肉。据闻,正宗的涮羊肉都是用一岁至一岁半、阉割过的羊,选用的部位多是羊的“上脑”、“黄瓜条”、“磨裆”、“大三岔”、“小三岔”等部位,而吃涮羊肉用的调料也颇为讲究,一般是用七种原料调制而成的。

下一篇:北京小吃分类

金玉米官方微信

服务号:金玉米
(官方消息发布)

订阅号:金玉米

(八卦奢侈品,解码大牌潮流趋势,揭秘时尚大咖撕逼内幕)

扫描二维码,或微信搜索公众号金玉米,关注金玉米官方微信。
搜索:


推荐阅读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