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庆云楼 (什刹海前海东沿,烤肉季左边)
庆云楼的传说很多,围绕窦唯的。后来有一半变成了山东菜,还叫庆云楼,老北京鲁菜八大楼的架势一出来,就没那摇滚范儿了。毛大人搞了200块的代金券,还好是越南菜那半边的,于是就去了。盛夏的傍晚暗黄色的灯照在木地板上,高跟鞋给人一种不真实的感觉。靠窗能看到后海的桌子要单加钱。除了春卷和鱼,忘了还吃了些什么,量不大,价很高。跟服务员小妹8了半天卦,人家说窦唯就是早期的常客,真的不是股东。
2.印巷小馆 (钟楼湾,在钟楼北边那个小广场的路西,从姚记炒肝旁边的胡同进)
地方不大,菜谱是木制抽签状的,服务员很热情。有一排靠窗的桌子正对着钟楼,是亮点,冬天一个人来喝个下午茶发会呆应该很不错。网上说的招牌菜都试了,咖喱鸡甜汁虾蓝莓山药什么的,看的出是努力在走私房菜的路子,但味道没有特别私房的感觉。
3.昔巷 (大经厂西巷,鼓楼东大街路北,离南锣不太远)
传说的80后主题餐厅,服务员都是穿白衬衫带红领巾的。每桌有个老式的自行车铃,不能随便按着玩儿,那是招呼服务员的。我到没有多怀念80年代(可能因为跑偏了,我主打30年代路线去了),我姥姥家有的家具摆设神马的还是那种感觉滴,没有多遥远。吃上没有什么小馆子的感觉,最多算个家常菜,以至于除了麦乳精,我都想不起来还吃了些什么。
4.无腾斋(麒麟碑胡同,张自忠路靠宽街这边)
这个会看地图的geography姐又被不靠谱的地图迷惑了,在府学胡同里走大圈,记得要从张自忠路上去找麒麟碑胡同的入口。不过貌似也不用找了,因为点评上这家店已经找不到了,可能倒掉换老板了。主要吃仔姜X系列的,仔姜鱼,仔姜鸡,仔姜肥牛之类的。吃了仔姜鱼,初秋微凉的时候,辣得很过瘾。虽然第二天集体拉肚子,但是我还是觉得那个味道挺让人心动的。这下踏实了,再心动也没地方行动了。
5.兰亭猪手(鼓楼东大街,路南靠鼓楼近,但不临街,所以要耐心找)
总觉得兰亭这个词不应该和猪手并列,不过推荐这个馆子。光棍节去的,用猪手温暖光棍的心。用了点评上的88块的套餐优惠券(现在还有),木瓜和玉米在汤底里煮过很好吃,姑娘们都应该喜欢。说实话,一直少有勇气尝试这种XX块套餐,现在也主动不参加团购活动,但这个还挺不错的。
6.猜火车(方家胡同46号,著名的那个46号)
很文艺的名字。这个忘了记在姐的小本子上,于是最近纠结了好几个礼拜到底是什么时候去的,还四处求证。应该是10年的初夏,饭馆门口有一大片绿到人心里的草坪。吃贵州菜的,记得吃了花溪牛肉粉,酸菜炒汤圆,还8了好多卦。这个馆子的整体水平不错,属于那种持续经营发挥稳定类型的。
7.墨茉(东棉花胡同,离中戏不太远)
哎,这个上当了。点评上是个新馆子,估计留言的都是托儿。去了以后发现菜单是手写在一张纸上的,就能点出3个菜来。说实话,我在我家厨房里两个火眼同时开工1个小时也做出一桌菜来,味道还比那个强。吃完了出来,反思了一下,感觉2010年发掘的小馆子整体水平没有08、09年高,市场上赶潮流出现了好多家庭作坊类的,虽然开在胡同里,但是真的不是那种真正意义上的小馆子。去过一次,既没有什么印象深刻的菜,也不会想着带上XXX再去感受一把,跟当年的“早春二月”、“宝月出品”什么的没法比。
8.藏红花(五道营)
今天去的,报复毛大人在我掉链子的日子里老悄悄私自带男人去我们waiting list上的目的地。藏红花和葡萄院儿是五道营的元老级馆子,好多年了。有个不大的院子,院子里有棵大树---跟我10多年前写作文老玩命描绘的场景很相像。环境和氛围都挺到位,不是吃藏餐的,是吃西班牙菜的,菜的种类不多,适合有选择恐惧症的人去点菜。吃海鲜饭的话,还是去那里花园的卡门吧,虽然都贵,但是量大。
9.醉杨轩(旧鼓楼大街小石桥胡同竹园宾馆)
这个毛同学草了很久,从寒冬就期待着夏天的到来。所以我从莱钢项目回来,我们2009年kick off活动就去了醉杨轩。以前是盛宣怀的宅子,据说后来康生住在那里。现在是宾馆了,3星级,入住的全是老外。初夏的时候坐在正房前面的院子里,周围是小桥流水竹影婆娑。光顾着吃了,没有趁着天亮的时候在院子里逛逛,所以其他的也说不出个大概,很静很风雅的感觉。菜不便宜,好像还有服务费,服务员有点国营,华天系统的感觉,提供花露水。这些都不是重点,重点是卢小毛默默地刮发票中了50块钱!有史以来我见过的最大奖啊,我和张小方还一人分了20块,大家都充满了喜感。虽然我怀疑是因为那次爆发掉了我们难得积攒的一些人品,导致我从哪以后契而不舍的什么也不中,但我还是对醉杨轩这个地方有很不错的印象。
10.晃晃海鲜小馆(什刹海北官房胡同,银锭桥西南)
因为看到点评上满分,去了,失望了(插播一句,对现在的大众点评网也很失望)。也可能是我刚从青岛混了一个月回来,对在北京吃海鲜有一些不切实际的想法。其实店家的服务还可以,特有耐心,但是上菜的速度特别的慢,慢到我一直想冲到厨房里去看看他们是不是只有一口锅在炒菜。说实话,我还真没在围着后海这一圈发现什么特别棒的小店。
11.Vineyard Cafe 葡萄院儿 (五道营)
去年开始五道营热了,都说像多少年前的南锣,葡萄院儿是那时候这条胡同为数不多的可以吃饭的地方。这个是跟2字号的姐妹去的,8月8号,我记得很牢靠。有封了顶棚的院子,没发现葡萄。据说是英国老板,英国菜,但是菜单上没有发现Fish & Chips。Pizza千层面什么的还可以,不便宜,但是从大厨到服务生都很牛,晚上6点以前没有正餐,因为大厨6点才开始接单。少给我们点了个沙拉,跟服务员说那加一个吧,服务员坚持跟我们理论,我给你们重复你们点的菜了,你们确认了。。。那天的主题基本是抱怨对所在项目的不满,像07年夏天在南锣的胡同儿一样。可惜原配在冬天远走新加坡,这种周末傍晚的闲散小聚遥遥无期了。
12.丽江腊排骨(地安门东大街)
那条街上有好几个丽江腊排骨,这个是个小门脸,7、8张桌子,靠姚记炒肝这边,晚上还常有人站在大街上等座。感觉味道没有一坐一忘的好,当然价钱也便宜小一半。挺适合爱吃肉的人,满满一大锅。这次去丽江还专门抽空跑去新城的象山市场,吃了把所谓最正宗的,感觉在北京吃跟丽江的差异不在排骨上,在做沾料的那个腐乳上。但是鉴于通常我吃火锅除了那种纯清汤的一般什么都不沾,也没有什么影响。
13.西贡在巴黎 LE LITTLE SAIGON(旧鼓楼大街)
就在奶粉旁边,招牌是LE LITTLE SAIGON,小小的,极不起眼。不过就算起眼了也不一定找的到,我都是半信半疑的进去的,因为我光看见了SAIGON了没找到PAIRS。越南菜兼营法国菜。菜量不大,吃了春卷,鸭胸,牛肉,米粉,还有普罗旺斯蔬菜杂烩。我一直记得是普罗旺斯蔬菜杂拌的,还写了一篇。我之所以对这个菜这么念念不忘,是因为这个是我从菜单上发掘出来提议后大家认可的。看名字,足够浪漫,我觉得应该是很多种新鲜的绿色蔬菜配cheese块,还应该散发着点薰衣草的味道或者色彩。结果端上来一看,就是一个西红柿炖茄子。我真的深深的被西红柿和茄子打击了,一直在惊诧普罗旺斯呢,普罗旺斯在哪里?真的不比你点了个火山飘雪,端上了发现是糖拌西红柿的震撼力小。然后王大颖来了,由于大颖深爱的饭馆是大鸭梨那类的,跟我们小馆子团体差了好多路数的,通常这种活动我们是不带她参加的,但因为那天是张小方的散伙饭。给王大颖点了碗越南河粉,由于她到不了那个境界,所以吃起来寡然无味,难以下咽,结果她看上了蔬菜杂烩,把米粉捞出来自制了个茄子拌米粉,津津有味,我在旁边默默流泪。刚才我看大众点评,才知道原来叫蔬菜杂烩,大家还都很称赞。我想如果这个菜换个别的名字,比如红烩茄子,我也不会那么被震撼了吧,怎么就和普罗旺斯扯上关系了呢。
14.埃蒙小镇(方家胡同46号院)
这个挺喜欢,原来在马甸公园就很出名,后来在小798方家46号又开一个家。北京的云南菜一大堆,玩概念的也不少,难得有几个深入人心的。小饭馆的格局挺不错,二层上还搞出个跨院儿。菜量大,挺便宜,布置的让人挺放松的。
前一段,政府说要大力开发五道营、国子监和方家胡同这3条挨着的胡同了,其实成贤街那么皇家没什么可再发的了,五道营比较贫民,而方家的感觉在两者中间。我觉得开发挺好,反正也是我偏爱的娱乐范围的一块,变成什么样我该去还得去,跟地安门外大街比,还离家近呢。不过,如果对这片不大熟的人,最好抓紧去转转了,一开发变成什么样真是不大好说了。
卢小毛说她都不记得我们去年战斗的路线了,鉴于今天我翻出了本姑娘09年的记事小本儿,其他不属于胡同小馆子范围的,我也帮她列一列:甲21号,三只耳,莲香阁,城墙小馆,四海东道(点心buffet),一坐一忘,双流老妈兔头,一尊黄牛,泰和草本。
也难怪张小方说她永远搞不清我阶段性减肥的起点和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