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最牛的五家饭馆,五大百年名吃与五家烤鸭店
一.“新红资”
位于北京东四的九条66号。沿东四九条胡同向东摸黑走150米,见一黑瓦朱门宅第,没有任何标志,门前只停了一辆七十年代的老红旗车,推开大门,是一个精致的小四合院,弥漫着政治僵尸的神秘气息,厢房是酒吧,沙发全是从中南海更新下来的前苏联式,单人沙发都可以合坐两头北极熊,所有的沙发都曾磨出白色毛边,据说上面曾坐过多位国家领导。
北屋是吃饭的正房,高悬周南五个斗字:新红资——取“新红色资本家”之意。全是中南海前政要的家厨掌勺,如,邓家红椒鳝丝,杨家酸辣豆苗,刘家爆炒牛柳,另有刘姥姥进大观园吃的第一道菜,叫曹雪芹茄条,此菜有一种糊味,奇难吃,谁吃谁是刘姥姥。
注意事项:
1.此处要预订,否则不得入内,吃客九成是外国驻华使馆人士、跨国公司驻华高等白人,外国传媒驻京记者。
2.菜价偏贵,需多带现钱,不能用信用卡。
二.“四合院”
位于紫禁城以东50米之遥的东华门95号。一楼是一个西餐为主的古朴大厅,一进去要先抢左手边一个双人座,因为桌边就是紫禁城的东华门,从窗子望出去,晚上黑呼呼的城门楼子特象文明古国那么回事,不管多张狂的女孩,只要是初来,领到这座位一坐,一准能镇住。二楼是一个小酒吧,只有六七人的座位,窗外可看见故宫角楼上挂着的铃铛。
只消往此一坐,多少往事涌上心头,不由你不大发思古之幽情。一楼以下,有一个三十余平米的地下油画展厅——常人只要能看明白的作品此处一般不展,这是另类艺术家的“耶路撒冷”。
注意事项:
1.来此附庸风雅前要先温习一下英文。经理是一个白种美国人,长得有点《北京人在纽约》里被姜文爆打的那个“戴维”,但其汉语水平仅限于,“你好,请付账,不打折”等几句。
2.有亲美情结者最宜前往,有义和团遗风者则建议在家歇息吧。大厨和老板均是美籍华人,“911”之后对客人谈及中美友谊常常双眼红肿,谈及拉灯关灯之事则咬牙不已。足令反美人士食欲萎靡。
3.老外太多,且多是中国通,讽刺他们时要注意选用各省方言俚语。
三.“紫滕庐”
从东华门西行,可于三更半夜里穿过故宫午门广场——世界“三高”来中国扯嗓子骗美金的地方,环顾周遭,高耸的红墙,阴森的牌楼,天角的残月,夜栖的寒鸦,真是一个接吻的好地方。一路走到西华门,远远望见街边有一猩红角旗在灯光中懒散地飘来荡去,上面大书一字:茶。
走进《紫滕庐》,满目迎来的是主人从中国各地收集的古代家俱,上来一个村姑模样的小姐,把扇子在你面前“哗”地一摊开,上面写着菜谱,皆为精致小炒,虽不可大吃,但来一壶当年的碧螺春,一壶绍兴老酒,温起来加上姜丝话梅,就在这些古旧的屏风间与桌椅上喝将起来,浅斟低语,说些体已的轻薄话,真是妙哉。
注意事项:
1.进门以后,对屋内的茶和各种字画要尽量不懂装懂,据说,世界上本没有懂,装懂装久了,也就懂了。
2.此庐主为台湾人士,庐内宜谈风月,不谈风云。
四.“后海银锭桥酒吧”
此吧最绝之处,是没有任何名字,而且也无标志,老板姓白,特“个”——即使酒吧全空着,看你不入眼或你敢不预约就来,就算你是李嘉诚的小舅子,也一律“没地儿”。这吧是木质旧式建筑,斜傍古老的银锭石桥,向南一排木窗,正对着后海的枯树冷月,一湖寒水让人直想到老舍自沉,在哥几个为老舍的名义干了四、五杯之后,才想起老舍死的不在这!整个搞错了。
举杯望去,月光下的什刹海、后海浸淫在银色的寒辉,宋庆龄故居,郭沫若故居,叶剑英故居,沿着湖边错落地分布,更远处是恭王府和辅仁大学旧址。在此处喝酒,准能喝出一种莫明其妙的破落贵族情怀,“什么什么三里屯?告诉你吧,那是农民扎堆的地儿”。
注意事项:
1.此处不可摆谱。连店小二也是个爷,瞅你不顺眼,怎么叫也不理你,拉起他问究竟,他一乐:对不起,咱耳朵有点背。
2.“方便”不方便,地儿忒小,另一个选择是,走个七、八十米到胡同区的公共厕所,但是,根据建筑师的设计,入厕者只能面北迎风而尿,冬日里热气腾腾地尿一场下来,得打五、六个激灵,建议改喝红酒,减少新陈代谢次数。
五.“羊房胡同十一号”
没有任何招牌,只是在院门边能勉强辩认出一行歪歪扭扭的红字:羊房胡同十一号,顺着院门走进去,你就能吃到京城最有名的宫庭菜——“厉家菜”了,当然,如果你没有提前预定座位,对不起,咽口唾沫您请回吧。
在这个小四合院里,最初每天对外只做一桌菜,只供十来个人吃,吃客一律收每位200元,现在另辟一个偏房,加了两小桌,但一晚上也最多够二十个人吃。主人厉老爷子——前清华大学建筑系毕业生,八十有二的厉善鳞教授选择在吃客埋头苦干时悄然踱步过来,突然用中英等国方言如数家珍,原来,厉家菜是老爷子的祖父——西太后的内务府大臣厉顺庆爱吃的家常菜,经几代厉家人前赴后继地边吃边琢磨,形成今天的厉家菜。
从客人观偷恼掌 矗 负跛 械姆⒋锕 液鸵徊糠址⒄怪泄 业淖せ 笫咕 旆蛉死垂 舜 筒汀?
注意事项:
1.厉家菜不太好吃但有颇特色,不可不去,不可多去。
2.厉家是旗人且为正宗遗老遗少,因此就餐时一言一行要注意民族团结,不能渲染大汉族沙文主义,也不可用“杨州十日”,“嘉定三屠”为由,吃完嘴一抹拒绝付帐。
(一)涮羊肉
“涮羊肉”又称“羊肉火锅”,是北京最著名的风味佳肴,它已有千百年的历史。据传,“涮羊肉”始于我国东北和内蒙古少数民族地区,最初称作“煮羊肉”以厚片小块为主。到了南北朝出现了铜制火锅,使用火锅煮羊肉就逐渐发展了。《魏书·獠本传》说:“獠者……铸铜为器,大口宽腹,名曰'铜爨,即薄且轻,易于熟食”。这就是如今的“共和锅”和“小火锅”的前身。《旧都百话》中说:“羊肉锅子,为岁寒时最普通之美味,须于羊肉馆食之。”17世纪,清代宫廷冬季膳单上,就有关于羊肉火锅的记载。在民间,每到秋冬季节,人们普遍喜食“涮羊肉”。据《清稗类钞》载:“京师冬日,酒家沽饮,案辄有一小釜,沃汤其中,炽火于下,盘置鸡鱼羊之肉片,俾客自投之,俟熟而食。”“人民无分教内教外,均以涮羊肉为快。”咸丰四年,前门外肉市的正阳楼开业,是汉民馆出售“涮羊肉”的首创者,其切肉者切出的羊肉片,“片薄如纸,无一不完整”,使这一美馔更加受人欢迎。到了民国初年,北京东来顺羊肉馆不惜重金把正阳楼切肉师傅聘请过来,专营“涮羊肉”,从羊肉的选择到切肉的技术,从调味品的配制到涮肉工具的使用,都煞费苦心地进行了研究和改进,因而名声大振,赢得了“涮肉何处好,东来顺最佳”的美誉。
此菜羊肉又嫩又香,汤烫味美,与各种调味品、主食同食,使这一风味更臻完美。
(二)北京烤鸭
“北京烤鸭”历史悠久,早在南北朝的《食珍录》中已记有“炙鸭”。元朝天历年间的御医忽思慧所著《饮膳正要》中有“烧鸭子”的记载,烧鸭子就是“叉烧鸭”,是最早的一种烤鸭。而“北京烤鸭”则始于明朝。朱元璋建都于南京后,明宫御厨便取用南京肥厚多肉的湖鸭制作菜肴,为了增加鸭菜的风味,采用炭火洪烤,使鸭子吃口酥香,肥而不腻,受到人们称赞,即被皇宫取名为“烤鸭”。公元十五世纪初,明代迁都于北京,烤鸭技术也带到北京,并被进一步发展。明万历年间的太监刘若遇在其撰的《胆宫史·饮食好尚》中曾写道:“……本地则烧鹅、鸡、鸭。”说明那时烤鸭已成为北京风味名菜。早年,在北京经营烤鸭店有便宜坊、全聚德、六合坊、祯源馆等,其中以便宜坊、全聚德两家名气最大,至今兴盛不衰。便宜坊开业于(清)咸丰五年,至今已有130多年的历史,以经营焖炉烤鸭而驰名。全聚德创立于同治三年,至今已有120多年的历史,以经营挂炉烤鸭而著称。新中国成立后,这两家烤鸭店发展较快。现北京已有八家全聚德,三家便宜坊。在菜品上也由初期“烤鸭”等数菜,发展到利用鸭身的各个部们制作多种凉热菜,与烤鸭一起上席,这就是“全鸭席”、。“京师美馔,莫过于鸭,而炙者成佳。”这就是前人给“北京烤鸭”、的美好评价,而外国朋友则称它为“世界第一美味。”凡来北京旅游的国内外宾客,都以一尝“北京烤鸭”为快事。甚至在北京流传这样一名话:“不到长城非好汉,不吃烤鸭真遗憾。”1986年,原捷克斯洛伐克首都布拉格举行的“第五届国际烹饪专业技艺表演大赛”中,“北京烤鸭”荣获金牌。
“北京烤鸭”吃法多样,最适合卷在荷叶饼里或夹在空心芝麻烧饼里吃,并根据个人的爱好加上适当的佐料,如葱段、甜机酱、蒜泥等。喜食甜味的,可加白糖吃,还可根据季节的不同,与以黄瓜条和青萝卜条吃,以清口解腻。片过鸭骨架加白菜或冬瓜熬汤,别具有风味。烤后的凉鸭,连骨剁成0.6厘米宽、4.5厘米长的鸭块,再浇全味汁,亦可作凉菜上席。
(三)豌豆黄
由白豌豆、白糖、红枣等制成,是传统的宫廷食品。目前,市面上销售的豌豆黄都是加工成一小块一小块,不带红枣。
(四)驴打滚
也叫豆面糕,由糯米粉、红豆沙、糖等制成,外面再裹上一层熟黄豆粉。为何叫“驴打滚”?有诗云:红水馅巧安排,黄面成团豆里埋,何事群呼驴打滚,称名未免近诙谐。
(五)小窝头
是由小米面、敉子面、玉米面、栗子面混合而成,做成圆锥形,每个底部都有一个圆洞,小巧玲珑,蒸熟后呈金黄色。传说这是清代慈禧太后喜爱的一种宫廷食品。一般老百姓吃的,主要用玉面(有些掺进一些黄豆面)制作而成,个子也大。
全聚德——吃文化与名气
全聚德似乎可以和北京烤鸭划等号了,北京烤鸭的历史怎么也无法同全聚德分开,一部《全聚德史话》就是北京烤鸭的发展史。位于前门、和平门、王府井的三家全聚德是品牌的旗舰店,前门的老店又是全聚德品牌的灵魂。
“一炉百年的火,铸成了全聚德,天下第一搂,美名遍中国……”不仅是烤鸭店,所有的餐饮名店都算在内,比全聚德名气大的在中国怕是找不出来第二家了。
前门的老店不仅是吃烤鸭的地方,也是旅游的景点。楼上的高级雅座古色古香,可以摆30桌筵席,还有专门接待外国元首的帝王厅,解放后,全聚德接待的外国元首不计其数。贵宾可以用毛笔蘸糖饴水在鸭子身上题字的,烤好后题字鲜明生动,为烤鸭文化又增添了新的内容。
最值得一去的是楼下的老铺,恢复了原貌的老铺能把人带回30年代全聚德的鼎盛时期,听第五代传人杨宗满说,摸一摸老铺柜ㄉ系挠袼闩袒岽 锤F @掀袒贡A袅死媳本┑暮 赝迹 Ω檬蔷 媪恕H绻 胝艺依媳本┑母芯酰 饫锸亲詈鲜实模 压钟行┕蟊龇牌 ド系难抛 ≡窭掀蹋 胧蔷醯迷谡饫锍匀 鄣碌目狙疾耪嬲 氐滥兀?
全聚德烤鸭的口味自然是无可挑剔的,片法由顾客点,也保留了传统的全部吃法。荷叶饼是在周总理的建议下改成荷叶形状的,空心烧饼也在工艺上做了改进,没有了中间的面心。
前门的全聚德是很多人来圆北京烤鸭梦的地方,众多国家元首访问中国都会选择这里来品尝北京烤鸭。来全聚德吃烤鸭的人不仅吃了烤鸭,还了解了烤鸭的文化,还有在不断续写的历史。
长安壹号——吃档次与感觉
别的不提,单“长安壹号”这个名字就使得他独一无二。藏在东方君悦大酒店之中,向右看是繁华喧嚣的长安街;向左看却是清雅宁静的豫王府旧址。
坐在世界上最流行的设计元素和中国传统装饰理念结合的空间里,可以透过晶莹剔透的玻璃幕墙看到鸭子烤制的全过程。挂炉中碳火闪烁,烤鸭诱人的香味一点点在空气中流淌,年轻英俊的厨师将通红的烤鸭推到你面前,一边精致准确的片着那100片鸭子,一边用极富韵味的“京片子”讲述着这只鸭子的历史,当惊叹于他似有说相声的天赋时,才知道竟然真是家学渊源。胸部的鸭皮晶莹圆润,全瘦的鸭肉鲜嫩清香,腿肉每片都带皮带肉,三盘片好的鸭子端上桌时,葱丝、蒜泥、白糖、甜面酱、黄瓜条、荷叶饼已经讲究地等候了。与众不同的是盛在小蒸笼中的荷叶饼,比其它人家的要软糯些,卷起来虽软却不烂,咀嚼时更加地突出了鸭肉的酥香鲜嫩。
北京保留鸭皮沾白糖的烤鸭店已经不多了,在这里细细地品着大宅门里太太小姐们的吃法,放眼望去却是豫王府的青瓦飞檐和枯藤老树,恍惚间品出了不寻常的味道。一边是现代,一边是历史;一边是流动,一边是凝固。交错中又听到了厨师长京腔十足的问候,真的是在古老的北京品着北京烤鸭。
还可以为自己点一杯用中国名酒调制的鸡尾酒,无论是花雕话梅加青柠汁,还是调了雪碧的茅台酒,自然的融合丝毫没有牵强的痕迹,就像从时髦的君悦能够看到古老的王府。
大董团结湖烤鸭店——吃健康与品味
大董的烤鸭店在京城非常有名,京城餐饮界都说大董是个奇才,不仅是因为他的烤鸭店门庭若市,还因为他在烹饪行业有着很高的声誉与地位,更因为他还是中国餐饮圈内唯一一位获得MBA学位的厨师兼餐饮管理者。积聚了这么多方面的才能,他的烤鸭店又怎能不火?
提起京城的烤鸭店,除了两家老字号外,大家都会提到鸭王、九华山和大董的烤鸭店,其中大董的烤鸭与众不同。大董在烹饪工艺上有了大的改变,从健康的角度为食客考虑是大董创新的基础,这也是他的店生意红火的原因。
大董烤鸭的鸭皮口感是最特殊的,真正的“酥不腻”,而不是传统烤鸭所提倡的皮“又酥又脆”。又专门选用了甜度比较低的方粒白糖,用酥酥的鸭皮蘸了放在舌间,不用咀嚼也能化掉,口感层次丰富,也没有其它家鸭皮的油汁丰腴的感受。比较而言大董家的烤鸭吃起来感觉油脂要少一些,据说经过测试,脂肪含量比传统烤鸭要低得多。
对烤鸭吃法的挖掘和保留也是大董烤鸭店的特色,每桌上都有一份关于烤鸭吃法的指导小册子,让顾客感受到文化的关怀。“做父亲一样的名厨,是我一生的梦想”,无论从哪个角度,大董都超越了父亲。新的一年,大董的梦想是开自己的第一家分店。
北京小王府——吃小资与情调
小王府在京城的白领中颇有声望,白领聚集的赛特商圈、CBD不知道小王府的人很少。几年前,香港演艺界的客人中还流传着“到北京一定要到小王府,一定要请王老板亲自点菜”的说法。用王老板自己的话说,小王府不过是白领的食堂罢了,无论是低调还是噱头,小王府都是京城餐饮的一道独特风景。
王老板是真正的白领出身,但怎么也放弃不了按自己的想法做一个餐厅的愿望。小时候生活艰苦, 身为四川人的母亲对吃却从没有马虎过,趴在灶台边看母亲炒菜的时候可能就种下了做餐饮的理想种子,等到有一天突然代替母亲做出一桌家宴,带给众人的惊讶又催化了理想的种子。母亲的熏陶使王老板看起来怎么也不像是个北京人,发达的味蕾和对美食讲究可不是一般北京人的特征,但是对北京烤鸭的情有独衷却显露了北京人对烤鸭的感情。
小王府无论哪家店都是主打私家菜和烤鸭,私家菜就是王老板理解的妈妈的菜,而烤鸭则是得他山之石共扬中华美名。可能是因为在赛特做过几年白领的原因,王老板对白领的小资需求很是了解,不知道是因为开在商务中心还是他能讲一口流利的英语,小王府从一开始就总是有1/3的外国客人。在外国客人眼里, 小王府就是中国餐厅,而在白领眼里,小王府倒是蛮有异域情调。
烤鸭成为小王府的主打菜,王老板的秘诀就是鸭子要选最好的,所有的工序都要严谨,这些都做到了,鸭子也没有道理不好吃。一个餐饮的外行只想把小王府做出家的感觉,回家当然吃的是妈妈的菜。在这样的环境和氛围里享受烤鸭,看看身边还有那么多外国人也一样对北京烤鸭热情高涨,的确会感到充满小资情调的轻松。
便宜坊——吃变化与区别
说起来便宜坊的历史比全聚德还要久远,位于米市胡同的老便宜坊生意兴隆的时候,全聚德的创始人还在做小生意,杨全仁就是看到了焖炉烤鸭的明显弱点,才没有步其后尘,另辟了挂炉烤鸭的蹊径。30年代全聚德在京城独占“鸭”头的时候,焖炉烤鸭的路似乎走到了尽头。
后来便宜坊老字号恢复后,就放弃了燃烧秫秸的焖炉技术,而是采用了电焖炉来烤制鸭子,即避免了传统焖炉烟火气比较重的缺点,又保留了焖炉烤鸭鲜嫩多汁的特点。
现在位于崇文门的便宜坊是焖炉烤鸭的老字号了,对于焖炉烤鸭技术的改进没有仅仅停留在燃料上,而是在鸭坯的加工上下了很大功夫,推出了“花香酥”系列烤鸭,有茶香、莲香和枣香三种口味。
便宜坊推陈出新的思路很有意思,清末,烤鸭除了“汤烧”,还有“葱烧”、“菜烧”,后来又有全聚德“加味汤烧”的尝试,都是在鸭肚子里下功夫,最后都因为“汤烧”更能保留北京烤鸭肉质的清甜而淘汰了其它的方法。便宜坊的创新绕开了在鸭肚子里下功夫的思路,改外不该内,创新不可不谓大胆。
“花香酥”焖炉烤鸭还是值得一尝的,不仅是为了找寻那淡淡的花香,也是为了找一找焖炉烤鸭与挂炉烤鸭的不同,毕竟焖炉烤鸭店不多了,一定要记住“便宜”是“方便宜人”的意思,而不是“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