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方言土语大全(二)
暗门子:暗娼
碍事儿:不方便
拔份儿:高人一筹。
拔谱儿:挺胸,扬眉吐气的样子,也表示强硬蛮横的态度。
拔塞子:指放屁。
把不住:管束不住自己的意思。
把得紧:控制的紧。如:谁的钱都把得特紧。
板儿爷:骑三轮车的人。
板儿锹:铁锹。同类词语“板儿砖”。
傍家儿:以前对情妇的别称,现在叫二奶。
白案儿:厨行术语,做面食的。通用词语。
不碍得:不碍事,没关系,如不碍得,别着急。
不老少:表示多。如:还真不老少。
不顺把:事业上不顺利的意思。
闭了眼:死亡。
吃黑枣:形象的比喻为挨枪子。
出现场:公安人员赶到事发现场,处理问题。全国通用。
忤窝子:生性怯懦,腼腆,胆儿小,见人不敢说话。
搓火儿:生气、憋气。如:今儿这事儿,真让人搓火。
崔吧儿:跟包儿的。
打喜儿:给对方好处费。一般是暗中相送,带有一定回扣性质。
打油飞:无目的的游荡。京津通用。
打联联:在一起瞎混。如:你少跟那姓吴得在一块儿打联联。天津也常用。
打奔儿:指接吻。
打漂儿:即无职无业,在社会上闲逛。
打这儿:从此之后。如:打这儿起,他是他我是我。天津也常用。
大概齐:差不多。北方通用。
倒(音dáo)气儿:喘气,形容过度劳累或濒临死亡。如:他躺在那直倒气儿。北方通用。
灯泡儿:借某人来当陪衬或作幌子,以达到某种目的,被借用的人就是灯泡儿。
底儿掉:非常彻底,知道对方的老底。
颠儿了:撒腿跑了。
点儿背:指不幸的遭遇,倒霉。即背时,运气不好。北方通用。
吊腰子:耍花招
丢身子:过去以为男人跟女人发生性关系,会失去身体内的阳气,故有此说。
兜圈子:有话不直说,顾左右而言他。
逗闷子:寻开心,开玩笑。如:没事儿别在这儿逗闷子。
逗秧子:斗嘴。
逗咳嗽:耍贫嘴。如:没事少跟我这儿逗咳嗽。
发小儿:也叫发孩儿,从小一起长大的朋友。京津通用。
放话儿:声称,说明,有威胁之意。
放份儿:猖狂的意思。
哥们儿:朋友亲近的称呼。全国大部分地区通用。
硌窝儿:指在出窝之前受到破损的鸡蛋、鸭蛋。京津河北通用。
箍碌儿:一节儿,一段的意思。如:这杠子上添了一箍碌儿红颜色。
过节儿:小的矛盾,如他们间有过节儿。
勾儿的:骂人的话。
够瞧的:有威风或指脾气大。如:这回可够瞧的。
光荣喽:光荣牺牲的简化。
盒儿钱:盒儿指骨灰盒,意思是养老送终的费用,犹如过去的棺材板钱。
火筷子:捅火炉子的铁棍,也叫通条。北方通用。
红案儿:厨行术语,炒菜的。通用词语。
急哧白脸:心急而脸色改变,形容人被惹急了。北方通用。
假科里:假模假式,虚伪的意思。
假招子:虚情假意。如:别净来这假招子。
见天儿,渐天儿:天天。如:他见天儿的来店里。
将将儿:刚才。
京片子:指北京人。以前管北京无业游民叫京花子,把北京话叫京齿儿。北京的城区叫京门子、官僚叫京僚子,而京籍油滑的人叫
京油子。
界壁儿:意思是挨着,指房挨房的邻居。
侃大山:高谈阔论无所不谈。
裉节儿:关键时刻。东北地区常用。
抠门儿:小气,吝啬。如:这人可抠门儿呢,跟他借不出什么东西。北方通用。
拉和儿:拉关系。
拉幌绳:借一些事由神说海说,然后达到自已的某种目的。类似虚晃一枪词意。
拉了胯:意为腿瘸了,和拽(平声)了一词类似。也含有服软的意思。
老家儿:读快就成了“老尖”,老辈的人,多指父母。如:老家儿挺好的吧?
老炮儿:六、七十年代指资格较老的玩闹或经常进局子的人。
老着脸:舍着脸去求别人的意思。
姥姥的(的读逮):感叹词语,作惊讶状时用。若不加“的”,单说“姥姥”则表示反驳,有胡说、不行、不干的意思。
联手儿:合伙、合作人。
溜溜儿:从始至终。如:我溜溜儿等了一下午。
遛弯儿:散步。如:您老哪遛弯儿去?
理门儿:老北京一种禁烟酒的民间社会组织,形式近似宗教,有理门公所管理事务,加入者称为在理儿,对外人推辞烟酒时说我有门坎。
练家子:练武术的人。
撂高儿:观察的意思,常与打远儿连用。撂高儿打远儿,表示朝远处看。
麻利儿:(利儿读轻声)赶快,快点的意思。北方通用。
满世界(轻声):到处。如:他一天到晚满世界瞎跑,不知在忙什么。北方通用。
猫儿腻:隐私,私情。如:就你们俩儿那点儿猫儿腻,我都门儿清。
卖山音:对显摆自己有见识的人的戏称。
门儿清:麻将术语演变而来,意为明白,清楚。如:这事我可门儿清。
门坎儿:指进入帮派(即黑道)的圈子里。
门脸儿:人的脸面,后衍生出商店的门、窗等外貌,指临街店铺。京津通用。
没溜儿:不着边际,没正经。
没起子:没追求,没出息。
末了儿:最后。如:末了儿,还挨了一顿批评。
拿大顶:倒立。
南蛮子:过去北方人对南方人的蔑称,现一般指南方来的性情粗野的人。
能个儿:厉害,长本事。
弄蹭了:引起误会的话,导致双方不和。
那(nei)主儿:指那个人,含贬意。如:那主儿脾气可大呢,少惹他。
蔫儿坏:表面上没什么,心里特别坏。
蔫有准:心里有数不说出来。北方通用。
蔫不唧:人不爱说话或精神不振。京津常用。
蔫土匪:不爱说话而心里有数的人。北方通用。
念秧儿:有求于人又不直接说出,自言自语让人听见。又作没话找话,聊天,说话之意。
拍三角:五六十年代,京津等地的青少年喜欢玩的玩艺儿,由废旧的烟盒叠成三角形状,在地上用手掮正反面,论输赢。
迸磁儿:闹别扭,找茬。尤指故意制造事端让别人赔偿的人和事。
屁颠儿:高兴得来回奔跑的样子。如:听了这事儿,他美得屁颠儿屁颠儿的。北方通用。
迄小儿:从小的意思。类似词语为“擎小儿”。
全活儿:重音放在“活”字上,隐语,指卖身娼妓行为。
软底子:不光彩的经历。
二把刀:技术不过关,不熟练,北京话与之相对的是两把刷子。京津冀通用。
二百五:说话不当,行为不符合常规的人。北方通用词语。
二五眼:人的识别能力差。京津通用。
傻冒儿:傻,也指傻子。
撒丫子:放开脚步跑。
撒癔症:夜间到处乱逛。大部分地区通用。
上赶着:主动的意思。
摔咧子:发脾气的意思。
四棱子:做事不灵活。
碎嘴子:话多。
水三儿:老北京对送水的(多为山东人)的称呼。
童蛋子(zen)儿:童贞男子之意。华北东北俗语。
王老五:单身汉的谑称。全国通用。
唏溜儿:说话用鼻子吸气,即不利落的意思。也可写作吸溜儿。
虾米了:傻了眼。弄明白了怎么回事儿,却束手无策。
下套儿:下圈套的意思。
鞋倍(轻声)儿:鞋子的意思。
燕么虎:蝙蝠。北方通用。
洋落(烙)儿:吃剩下或用剩下的东西。最初洋落儿指洋货,后来通用。
幺蛾子:耍花招儿的意思。如:你少给我玩妖蛾子。
一绷子:很长时间的意思。比“一晃儿”含义的时间要长。有时也说一绷儿。
张着神:留心留意。
脏口儿:养鸟人术语。鸟儿一旦学脏口儿,串了杂音,就不值钱了。
脏了房:迷信认为人被凶杀,死在屋子里,会带来晦气,故有脏房一说。
再说吧:指不了了之。如:咱们的事儿再说吧。
凿be(儿)了:形容人苍老了,糙了。
褶子了:坏事了。京津通用。
这程子:这一段时间的意思。
这会(读悔)子:表示时间很长,即这么半天的意思。流行俗语。
这当儿:这时候,这个节骨眼儿。
支招儿:给人出主意。如:没辙了,快给我支点招儿。北方通用。
嘴皮子:说话的功夫。“磨嘴皮子”、“耍嘴皮子”。北方通用。
嘬瘪子:有苦说不出。
轴脾气:执拗、固执。
走了眼:即把东西看错了,有时引申为分析问题不正确。
转腰子:糊涂或无目的地瞎转,晕的意思。
把不住边:说话没谱儿,爱吹善侃的意思。
半熟脸儿:有些面熟。
半不啰啰:半截儿,事情做到一半,尚未完成。
摆龙门阵:源于四川话,闲聊天的意思。
变着法儿:想尽各种办法。如:变着法儿给我找事。北方通用。
不开面儿:不给人留情面。
不得劲儿:不是滋味。得dêi,读三声。如:这些天老觉着不得劲儿,天津常用。
吃挂落儿:错误地受到牵连。如:我也知道如果不笑,她肯定吃挂落。天津也常用。
车轱辘话:总是说重复的话。
大马金刀:言行举止大方,不羞怯,不畏缩。
打水飘儿:形容行为没有回报,钱或物件有去无回。京津通用。
打嗑呗儿:优柔寡断或说话含糊。
递牙签子:没话逗话。
掉金豆子:形容小孩儿哭。
逗牙签子:开玩笑的意思,与逗咳嗽、逗闷子、逗哈哈儿等类似。
抖机灵儿:显示自己,特指轻浮表现,含贬意。如:你就别在这儿抖机灵了。
多新鲜呢:没什么可奇怪的。
隔三差五:断断续续。如:他总是隔三差五地送点东西。全国大部分地区通用。
概儿不论(读吝):一概不管的意思。
犯牛脖子:犯牛脾气,使性子的意思。
框外的事:出格的事,带有违法乱纪的意思。
苦不英儿:略带苦味。如:苦瓜吃惯了,苦不英儿的还真好吃。
老公母俩:夫妻俩。华北东北通用。
老坷垃丸:自蔑老而无用、保守的人。
老家雀儿:对上岁数人或油滑有经验的年长者的谑称。
哩根儿楞(楞读平声):源于戏剧中表现思索的琴师伴音,指别耍花样。如:少跟我玩儿这哩根儿楞。
遛儿早儿:早晨起来散步。北方通用。
闷得儿密:保密不声张或背着人做事。如:那一对在公园里闷得儿密呢。
抹不丢地:或说成抹咕丢的。难为情,面子上不光彩,形容不好意思的样子。
末末了儿:最后、最终的意思,有时也简化为末了儿。
哪一出儿:什么事儿,让人不明白的意思。哪一出戏儿的简化。如:他唱的这是哪一出啊?!
跑头子货:不正派的女人,有与男人私奔的意思。
披虱子袄:形容遇到了扯缠不清的麻烦事。
全须全尾:完整,整个身子的意思。尾读“以儿”。
上了发条:形容说话的劲儿冲,不留情面。
上麻桌儿:指打麻将。
死旮旯儿:旮旯,角落。
死心眼儿:实心,老实。北方通用。
谁跟谁呀:表示关系特别好。如:咱俩谁跟谁呀,不用这么客气。
酸不唧儿:有点酸,但不让人讨厌。如:酸不唧儿的,味道正合适。
甩片汤话:甩闲话。
顺毛儿驴:喜欢听赞美,不喜欢听批评的人。
顺竿儿爬:迎合别人的话。
说话要走:马上、很快走的意思。常用口语。
他大爷的:不带脏字的骂人话。类似词语他姥姥的,他奶奶的等。
塌了秧儿:倒闭,关张,事情不成功。
弹了弦子:对半身不遂者的谑称。北方通用。
二意思思:犹豫不决,三心二意的意思。
揿头拍子:不懂人情世故的人。
小力辈儿:在店铺或车站码头做粗活、杂活的学徒。
眼里见儿:指眼里有活儿,不用别人提醒就能及时动作。北方常用。
痒痒筋儿:也做痒痒肉儿,指爱好的事情。如:听说书是她的痒痒筋儿。
乍么实儿:突然大叫的意思。
找根绳儿:上吊自杀的意思。
照顾主儿:生意口儿上的顾客。
张八样儿:不稳重的意思。
打小鼓儿的:老北京沿街敲着小鼓吆喝,收购旧货的人。
断了念想儿:别再想了。
街上的舅舅:北京人过去常爱说的一名骂人的话,颇能代表骂人不带脏字的语言风格,实际上包含“我你舅舅”的意思。
说难听点儿:从坏的方面看此事,做铺垫的语气。
听蛐蛐儿叫:死的意思。
小妹妹儿的:骂人话,即“小妹妹养的”(婊子养的)简略。
玩蝎了虎子:蝎了虎子就是壁虎,爬得轻快,人不易抓住。玩蝎了虎子的意思是让人摸不着,形容人比较滑头。
五积子六瘦:形容因吃不上喝不上,骨瘦如柴的样子。
八竿子打不着:关系疏远。如:我跟他八竿子打不着。北方通用。
不着三不着两:常说的俗语,即没头没脑的意思。
大老爷儿们儿:大男人。如:你一个大老爷儿们儿,怎么这么小气呀!
该干嘛干嘛去:对比较讨厌的人,说滚蛋,语气稍轻。
你们家人叫你呢:对比较讨厌的人,说滚蛋,语气稍轻。
下巴颏儿底下打滴溜儿:意有所仰求于某人。
硌你脚了或耽误你脚落(lao)地了:别人无意踩着你而没有表示歉意,一种讽刺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