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涵虚堂
来源:金玉米 编辑:admin
时间:2019-05-16
颐和园涵虚堂位于昆明湖的南湖岛最北端,是南湖岛最高大的建筑。涵虚堂面阔五间,进深两间,北侧出三开间抱厦,四周有围廊,是赏月观景的好去处,慈禧太后曾经在此阅看水操学堂的战船演练。
涵虚堂的前身是望蟾阁,是乾隆十九年(1754年)修建清漪园时期仿武昌黄鹤楼所建,建筑为三层,高大挺拔,望蟾阁和万寿山佛香阁、西湖治镜阁呈鼎足之势。乾隆命名望蟾阁其意为此处乃赏月最佳处,所以乾隆曾经十数次登临望蟾阁,并赋诗十四首。
但是乾隆为了不食言(乾隆修建圆明园后说过不再耗费钱财人力建造苑囿,可是没多久又建造清漪园,他都觉得过意不去了,所以在题写《万寿山清漪园记》里说过,来清漪园“逮午而返”,就是下午就离开清漪园)从没在清漪园夜宿过,所以他也从没有在望蟾阁亲身体验过月下美酒对影成双的佳境,这在乾隆的诗句中也多次提及。
附一首乾隆三十五年《望蟾阁》诗一首:
名曰望蟾阁,从无试眺眸(乾隆注脚:阁在昆明湖上,从未夜游于此)。
晓轮权当夕,夏日爽如秋(乾隆注脚:晓月偶一二遇,向亦有诗)。
兴寄白榆宇,制规黄鹤楼 (乾隆注脚:是阁制如武昌黄鹤楼)。
设云武昌是,崔句孰能儔。
由于望蟾阁是冬季施工建造,所以昆明湖注水后造成望蟾阁地基下沉,在望蟾阁建成第十九年也就是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就对望蟾阁进行大修,并对主管望蟾阁建造的官吏人等进行处罚。但是由于望蟾阁体量高大,由于自身的重量加之难以承载昆明湖的风力,终于在嘉庆十八年(1813年)时寿终正寝,被拆除改建成今天见到的一层的涵虚堂,望蟾阁只矗立了59年。
望蟾阁在嘉庆年被拆改,所以今人难以想象和见到清漪园时期望蟾阁的真容,现在武昌的黄鹤楼也早已被改造成五层,所以绝不是当年乾隆所仿的三层的黄鹤楼。好在乾隆朝的宫廷画师张廷彦画于乾隆十七年(1752年)前后的《万寿庆典图》(清漪园部分)中给我们细致复原了望蟾阁的壮丽画卷,才让我们理解乾隆为何如此喜欢望蟾阁了。
1860年涵虚堂也没躲过英法联军的大火,南湖岛上的涵虚堂和广润灵雨祠等建筑均毁,直到光绪年才在原址复建了涵虚堂。
1936年个人承租南湖岛,在岛上开办万寿宫饭店经营旅馆业和中西餐,涵虚堂是否是吃西餐的殿堂呢?《志书》记载1976年、1992年、1994年涵虚堂进行过维修和油饰。
乾隆年画师所画涵虚堂的前身----望蟾阁
宋代画家安正文所画武昌黄鹤楼
这是现代化的、内有电梯的五层黄鹤楼
现在的涵虚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