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小镇传统名菜名点
细数中山小镇,几乎镇镇都有当家传统名菜名点: 烟樨饼、金吒粉粿、田艾果、三孖苦糕为代表的点心;禾顺鱼、狮头鱼和水蟹为首的海鲜,和顺德河鲜和小吃比起来,也不遑多让。
珠江口咸淡水交界的横门,多产海鲜。鲜美之物多脆弱,捕捞之后大多出水即死,其他地方大都只能吃到冰鲜的味道。 这一带的水蟹、海鳝、九吐鱼、狮头鱼,皆是美味尤物。
“禾虫过造恨唔返”,对于贪图美味的广东人而言,没有什么大事比吃到这种时令水田小虫更重要的了。 初夏仲秋,禾虫每年两次当造。潮退之时,吹着号角的小艇就在中山佛山一带四处叫卖,其中“神湾”、“三乡”两镇的禾虫名声最响。

蒸禾虫

炮制禾虫,传统做法是加盐爆浆,再和蒜蓉、鸡蛋、粉丝、榄角茸、陈皮入瓦钵蒸熟。“生炒”的过程就更加繁复,小火慢炒,足足需要半个钟,成品原味原汁,异香扑鼻。 不过尝试禾虫,对外乡人而言,也的确需要足够的胆量。


寸余长的狮头鱼,起肉已经很考刀工,然后再炒成球而鱼肉不损,可以想象一个粤菜大厨的功底。

横门,多产贝类、海鲜

焖海鳝
重皮蟹要说“斗门”,但水蟹,就要数“横门”。 大闸蟹只在秋季当令。但一年四季,都能吃到饱满的水蟹。加点酒,最简单的清蒸,就是无上美味。

水 蟹
蟹一生要脱几次壳才能长大,旧壳脱去新壳尚未硬化,这时期的蟹就是重皮蟹。长久以来,这种蟹都不为人知,但实际上,脱掉硬外壳的重皮蟹自然比皇帝蟹、黄油蟹、大闸蟹似乎更有“内涵”。 斗门重皮蟹,加葱姜,用秘制头抽蒸熟。掰开看,嫩肉饱满,叹一口,滋味无穷。

斗门的重皮蟹
东升的脆肉鲩。虽外形传统,骨子里却时尚暗涌。法国的香草料理,搭配薯条上碟,搭一杯澳洲布琅兄弟的CHENIN BLANC白葡萄酒最是般配。

脆肉鲩
四月“烟樨”满路边。 烟樨,生在田边的一种野菜,中山当地土名“三孖苦”。每年春夏之交,正是三孖苦发芽的时候,摘下嫩尖,舂碎滤取绿汁,一层一层地蒸熟,中间再夹入椰浆和鲜奶,绿白相间,是五桂山一带民间农历四月八日每家每户必做的传统茶粿。 春夏湿热,先苦后甜、带着清新草药气息的三孖苦糕,刚好可以去湿解毒。

烟樨饼
和三孖苦糕异曲同工的野菜点心,还有“田艾果”和“凉粉布甸”。 出自南朗的煎堆和布丁个性十足。用田边地头上的草药野菜做出的点心,清心去火。点心讲究时令和当造,并且对应季节调理,处处皆是民间的经验和智慧。

田艾果
三乡的金吒粉粿。 是否和封神榜上的金吒是否有渊源不可考,但和粤菜酒楼里常见的粉粿比较起来,外皮、形状和馅料完全不同。 纺锤型的粉粿里别有天地,里面用的是猪腮肉和南乳,吃起来要从尖的一端开始,到馅料时,要吮一口油香,然后才小口慢食,否则冒失一口咬下去,油星四溅就会殃及近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