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燕孙《芭蕉仕女图》鉴赏
徐燕孙(1899—1961),名操,斋号霜红楼、寒水堂、归燕楼等,河北深州徐家湾村人。早年拜首席宫廷画家管念慈为师,又从学于海派画家俞涤凡。攻人物并临学宋元名画,以此深得宋元名画真髓。多次在上海、北京、天津等地举办个人画展,1920年徐燕孙加入在北京成立的以“精研古法,博采新知”为主旨的“中国画学研究会”。49年后,徐燕孙任人民美术出版社创作员、北京中国画研究会副会长兼中国美术家协会国画组组长、北京中国画院副院长。

(徐燕孙《芭蕉仕女图》)
徐燕孙画的人物,线描运用自然,笔笔有力,又能在统一中求变化。既能画细如蚕丝般精美的工笔画,也能画寥寥数笔而生动传神的写意画。注重传统,从他临摹唐代的阎立本、吴道子,宋代的苏汉臣、马远、夏圭、梁楷,明代的仇英、唐寅等历代名家作品上看,都有浓厚的传统笔意和技法,其传统功力是很深厚的。他绘画用色清雅,脸部多白描只施淡彩,但却能收到以少胜多的效果,尤其以仕女图著名,他笔下的仕女娴静舒雅,温润纯真,美妙至极。

本品《蕉叶仕女图》正是体现其风格的精品力作。注意观察人物构图,果然是线条自然、流畅、有力,多变化但又有统一格调;人物脸部近乎白描,略施淡红,却受到清丽淡雅之效果,头发工笔如蚕丝般精美;重点看开脸,额头、鼻尖、下巴、眼眉、红唇,立体感十足;整个身姿是款款步行过程,摇曳生姿、顾盼生辉;表情是娴静中略带丝丝的忧伤,颔首低眉,直指人心的眼神更是楚楚动人。

(《芭蕉仕女图》主体)
注意题款,有芭蕉老、惘怅春风之词,正与画中仕女神情相符。画作是作者的情感、思想的表达,可以推测这仕女正是作者思念之人,也意味着此时作者心情也略带忧郁。

(《芭蕉仕女图》头部特写)
题款:樱桃红绽芭蕉老,惘怅春风忆昔时。霜红龛试磨罗小华汉碑墨成此。癸未冬日,徐操燕孙成识于满月龛。

值得注意的是:该作品上印章并非钤盖,而是明显可看出乃是手绘手写。可以推测的原因是,初到某地作画时印章未带在身边。手绘图章内容是:大吉羊(通祥),徐,燕孙,天下英雄唯使君。

(《芭蕉仕女图》左下押角手绘章:天下英雄唯使君)
下面这幅图是雅昌拍卖图录里面徐燕孙的另外一幅《芭蕉仕女图》。款识:樱桃红绽芭蕉老,惘怅春风忆昔时。霜红龛试磨罗小华汉碑墨成此。癸未(1943)冬日,徐操燕孙识于满月龛。钤印:徐操之印信、燕孙、画中爱宠、天下英雄惟使君。此外还有题签:题签:徐燕孙芭蕉仕女图。癸未(2003)年春月吉日,李玉麟识。钤印:李、玉麟。(李玉麟是国家一级美术师,现为中国美协敦煌创作中心创作委员,北京都翰画院副院长,新加坡新神州艺术院名誉院士,特聘高级书画师,中国绘画年鉴理事会理事)

雅昌拍卖图录徐燕孙《芭蕉仕女图》
对比一下,可以发现本品题款书写与之完全相同,只是本品印章是手绘,而雅昌图录《芭蕉仕女图》是钤印。

(徐燕孙两幅《芭蕉仕女图》题款书写对比)
可以推测,1943年正是抗战最紧张时期,徐燕孙刚到某地安顿下来,创作本品《蕉叶仕女图》时,仓促之间,印章找不到或者是遗失,就即兴手绘而成。随后,备好印章又再次绘制了一幅《芭蕉仕女图》,大约是安顿好了,心情稍好,第二幅《芭蕉仕女图》设色稍显明快,场景显著变大,仕女是行进过程中停顿下来,观赏风景,身姿舒畅飘逸,表情也略带笑意。

通过上述观察分析,可以看出本品《芭蕉仕女图》构图、设色、画工、画意,整体风格都与徐燕孙作品相符合,题款草书洒脱流畅自然,颇有功力,可判定是徐燕孙真迹无疑。

(《芭蕉仕女图》手绘印章:徐,燕孙。)
大家可能会说,连钤印都没有,竟然是手绘上去的,怕有问题吧?其实这更是真迹的明证,你想啊,仿画的人绝对会搞印章上去的,手绘这种超常规的事他们不知道啊,何况手绘印章比电脑刻好盖上去难度要大的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