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您的位置:主页>奢华>收藏>

法国国家图书馆藏《帝鉴图说》(二)

来源:金玉米 编辑:admin 时间:2022-01-03

 

上篇圣哲芳规-61延英忘倦

上篇 圣哲芳规-62淮蔡成功

上篇 圣哲芳规-63论字知谏

上篇 圣哲芳规-64屏书政要

上篇 圣哲芳规-65焚香读疏

上篇 圣哲芳规-66敬受母教

上篇 圣哲芳规-67解裘赐将

上篇 圣哲芳规-68碎七宝器

上篇 圣哲芳规-69受言书屏

上篇 圣哲芳规-70戒主衣翠

上篇 圣哲芳规-71竟日观书

上篇 圣哲芳规-72引衣容直

【原文】:宋史纪:寇准为枢密直学士,尝奏事殿中,语不合,太宗怒起。准辄引帝衣,请复坐,事决乃退。太宗嘉之日:“朕得寇准,犹文皇之得魏徵也。” 
【解】: 宋史上记:宋太宗以寇准为枢密院直学士。寇准为人,忠直敢言。一日奏事殿上,不合太宗的意思,太宗发怒起去。欲罢朝回宫。寇准即上去扯住太宗的袍服,请太宗复还御座,决断其事,务要听其言才罢!太宗见他这般鲠直,反嘉美他说道:“朕得寇准,如唐太宗之得魏微也。” 
【评】:夫人臣奏事忤旨,至于牵引上衣,以尽其说。为君者若不谅他忠直之心,必以为不敬而怒斥之矣!今太宗不惟不斥,且叹美之。其客人之度如此,所以能使臣下尽言,政事少过,而为宋之贤君也。如太宗者,真无愧于文皇矣! 

 

上篇 圣哲芳规-73改容听讲

【原文】:宋史纪:仁宗初年,宰相王曾,以帝初即位,宜近师儒,乃请御崇政殿西阁,召侍讲学士孙夷、直学士冯元讲《论语》。初诏双日御经筵。自是虽只日,亦召侍臣讲读。帝在经筵,或左右瞻瞩,及容体不正,爽即拱立不讲。帝为竦然改听。 
【解】:宋史上记:仁宗初年,宰相王曾以帝新即住,当亲近师儒之官,读书勤学,以涵养圣德。乃请临御崇政殿西阁,召侍讲学士孙夷、直学士冯元进讲《论语》。起初,定以双日御经筵,后来以学问不宜间断,虽是单日也召侍臣讲读。帝在经筵讲读时,或偶然左右观看别处,或容体⑩少有不端,孙夷即端拱而立,停住不讲。盖恐帝心不在书上,虽讲无益也。仁宗见夷这等诚恳,那怠惰的意思,即时收敛,为之竦然改听。 
【评】:夫仁宗天资本是粹美,又有贤宰相辅导向学。当时讲官复尽心开发,一些不肯放过。仁宗能敬信而听从之。所以养成盛德,恭俭仁恕,始终如一,而为有宋一代之贤君也。

 

上篇 圣哲芳规-74受无逸图

【原文】宋史纪:龙图阁学士孙爽,尝画《书·无逸》为图以进。上命施于讲读阁。及作“迩英”、“延义”二阁成。又命蔡襄写《无 逸》篇于屏。 
【解】宋史上记:仁宗时,有龙图阁学士孙爽侍讲读。每至前代治乱,必反复规讽。尝取《书·无逸》篇中所载古帝王勤政恤民的事迹,画作一图,叫做“无逸图”,进上仁宗,欲其知所法也。仁宗喜之,命挂在讲读阁里,日日观览。其后新造“迩英”、“延义”二阁成,又命馆阁校勘蔡襄,把《无逸》一篇写二阁之屏上,使随处皆得观览。
【评】:夫《无逸》一书,乃周公告成王的话。大意欲成王知稼穑勤政事,兢兢业业,不敢自安。能如此,则福祚绵长。不如此,则寿命短促。因举商中宗、高宗、祖甲、周太王、王季、文王以为法,商纣以为戒。其言深切恳至,实万世人言之龟鉴也。仁宗既受孙爽之图,又命蔡襄书之,盖必有味其言矣!则其观后苑之麦、忍中夜之饥,孰非自此书中得来,所以明君以务学为急。

 

上篇 圣哲芳规-75不喜珠饰

【原文】:宋史纪:仁宗宫中颇好珠饰。京师珠价腾涌,上患之。一日上在别殿,妃嫔毕集,所幸张贵妃至,首饰皆珠。上望见,举袖掩面,曰:“满头白纷纷地没些忌讳。”贵妃惭,起易之,上乃悦。自是禁中更不戴珠,珠价大减。 
【解】:宋史记:仁宗时,宫中人好以珠为首饰,采买者多。因此京师中珍珠登时涨起价来。仁宗恐宫中相尚不已,风俗趋于侈靡,思量要革它。一日在剜殿上游赏,诸妃嫔们都在左右。有个宠幸的张贵妃到来,头上的头饰都是珍珠。仁宗望见,故意把袖子遮了脸,不看她。说道,满头插得白纷纷的近于不详之象,好没些忌讳。张贵妃惭愧,慌忙退去,摘下珍珠首饰,换了别样首饰来。仁宗方才喜悦。从此宫中人只说仁宗厌忌此物,再不敢戴它。京师里珠价登时大减。 
【评】:夫珠玉珍宝,饥不可食,寒不可衣,而铢两之间,其价不赀。糜费民财,以供一时之玩,何益于用?故明君贵五谷而贱珠玉。盖不以无益害有用也。然亦系于人主之好尚何如,观仁宗一言,而珠价顿减,岂待于法制禁令哉!

 

上篇 圣哲芳规-76纳谏遣女

【原文】:宋史纪;仁宗时王德用进二女,王素论之,上笑日:“朕真宗子,卿王旦子,有世旧,非他人比,德用实进女,然已在朕左右,奈何?”素日:“臣之忧正恐在陛下左右耳。”上动容,立命宫官遣女。素日:“陛下既不弃臣言,亦何遽耶?”上日:“朕若见其人留恋不肯行,恐亦不能出矣。”顷之,宫官奏宫女已出内东门,上乃起。
【解】:宋史上记,仁宗时,王德用判定州,曾取两个女子献入后宫,以悦仁宗之心,仁宗就收留在后官,这是仁宗差处。那时谏官王素闻知,即奏此女不可收留,劝仁宗去之。仁宗笑砖王素说:“朕乃真宗之予,卿乃宰相王旦之子,卿父辅佐我父皇,君臣相得,则朕与卿有世好之旧,与别的群臣不同,只得实与卿说。这两个女子委的是王德用进的,但朕已误纳,现在左右服事了,如何去得?”王素奏说:“陛下以此女在左右为不可去,不知臣之所忧,正恐此女在陛下左右蛊惑圣心,有累圣德,所以劝陛下去之耳。”仁宗一闻此言,遂自悟其失,竦然动容,即时命宫官打发二女出宫。王素奏说:“陛下既已听忠言,少待陛下还宫从容遣之,亦无妨,何必如此急遽。”仁宗说道:“待我还宫时,万一此女有留恋不肯去的意思,我那时为情所牵,恐也遣他不成了,不如趁今遣之为易。”少时,宫官来奏,二女子已出内东门去讫。仁宗方才退朝。 
【评】:夫宫禁之事,乃人主之所讳言,而房帷之爱,又人情之所牵恋。今仁宗既纳二女,已经进御,一旦闻王素之谏,即开诚直告,略无回互,割舍所爱,不少迟留,可谓从谏之速而改过之勇矣,此真盛德事也。 

 

上篇 圣哲芳规-77天章召见

【原文】:宋史纪:仁宗幸龙图天章阁,以手诏问辅臣及御史中丞以上时政阙失,皆给笔札,令即坐以对,时翰林学士张方平条对四事,帝览奏惊异,诘旦更赐手札,问诏所不及者。侍御史何郯乞诏两制臣僚,自今有闻朝政阙失,并许上章论列,帝嘉纳之。
【解】:宋史上记,仁宗曾临幸龙图天章阁,召见辅弼大臣,及御史中丞以上,因此手诏,问诸臣以时政欠阙差失处,都给与纸笔,着他就坐上开写以对,当时诸臣皆有奏答,唯翰林学士张方平,条答汰冗兵、退剩员、慎磨勘,择将帅四事,帝见其所言,切于治道深加惊叹。明日早,又赐手敕,询问他昨日诏书上所不及的事,着他一一奏来。又有侍御史何郯上言,翰林管内外制文的诸臣,原是为备顾问而设,乞诏谕他,今后但是朝政有阙失,得于见闻之真者,并许他上疏论列直言无隐,以助圣化。仁宗因何郯说的有理也欣然从之。 
【评】:盖仁宗求治之心甚切,故引见群臣面加咨询,使之条对,惟恐忠谋谠论不得上达。及闻张方平等直言,又复虚心延访,嘉奖听受,所以那时朝政修举,海内治平,为宋朝守成之令主也。 

 

上篇 圣哲芳规-78夜止烧羊

【原文】:宋史纪:仁宗尝语近臣,昨因不寐而饥,思食烧羊,日:“何不取索?”日:“恐遂为例。可不忍一夕之饥而启无穷之杀。”或献蛤蜊二十八枚,枚千钱,日:“一下箸费二十八千,吾不堪也。” 
【解】:宋史上记,仁宗一日对近臣说,朕昨夜因睡不着,腹中觉饥,想些烧的羊肉吃,近臣因问说,何不令人取进,仁宗说,恐膳房因此遂为定例,夜夜要办下烧羊,以备取用,则伤害物命必多,岂可恣口腹之欲,不忍一夕之饥,而忍于戕害无穷之生命乎!因此遂止。又一日有献蛤蜊二十八枚者,说一枚价值钱千文,仁宗说,这一下箸之闰,就费了二万八千文钱,似此享用无度,我岂能堪,遂不受其献。 
【评】:仁宗在宋朝最为仁厚之主,观其不忍害物如此,则其不忍于伤民可知。故能致治升平,而享祚悠久也。 

 

上篇 圣哲芳规-79后苑观麦

【原文】:宋史纪:仁宗幸后苑,御宝岐殿观刈麦,谓辅臣日:“朕作此殿,不欲植花卉而岁以种麦,庶知稼穑之不易也。 
【解】:宋史上记:仁宗留意农事,宫中后苑里有空地,都使人种麦,又于其地建一小殿,名叫宝岐殿,麦一茎双穗谓之岐,此丰年之祥,最宜宝重,故以为殿名。每年麦熟时,仁宗亲自临幸后苑,坐宝岐殿看人割麦,谕随驾的辅臣说道:“宫殿前似当栽植花卉,以供赏玩,今朕造此殿,独不种花卉,但年年种麦,此是何故?盖以我深居九重,无由知稼穑之艰难,所以种麦于此。要看他耕种耘锄,庶几农家之苦,时时在吾目中也。大抵四民中,惟农为最苦,春耕夏耘,早作暮息,四体焦枯,终岁勤动,还有不得一饱食者。 
【评】:古人有诗云:‘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真可谓格言矣。古之贤君知此,所以极其悯念民力为赈恤,而民卒受其福,后世人主生长富责,不知稼穑为何物,荒淫佚乐,惟恐不暇,而何暇恤农也。仁宗以天子之尊,亲临农民之事,知拳拳于稼穑如此,则其恭俭仁恕,卓越近代,不亦宜乎! 

 

上篇 圣哲芳规-80轸念流民

【原文】:宋史纪:神宗时东北大旱,诏求直言,郑侠上流民图,疏奏,帝反复观图,长吁数四,袖以入内,是夕寝不能寐,翌日遂命开封体勘新法不便者,凡十有八事罢之,民间欢呼相贺。是日果大雨,远近沾洽。 
【解】:宋史上记,神宗时,行了王安石的新法,扰害百姓,民不聊生,到熙宁七年(1074年)问,天又大旱,年岁饥荒,东北一带的百姓都流移转徙,死亡离散,其艰难困苦之状,实为可怜,那时有一个官是光州司法参军,叫作郑侠,因考满赴京,在路上看见那流民的模样,心甚不忍,说道:小民这等穷苦,朝迁如何知道,乃照那样子画一本图形,叫做流民图,其中有采树叶、掘草根充饥的,有衣衫破碎,沿途讨吃的,有饿死在沟渠的,有扶老携幼流移趁食的,有恋土不去,被在官公人比较差徭拷打枷锁的,有拆屋御房鬻儿卖女变价纳官的,一一都画将出来。至京之日,将这图本进在御前,奏说:只因新法不善,致的百姓这等,伤了天地的和气,所以久旱不雨。如今要天降雨,需是把新法革去不行才好。神宗将此图反复看了几遍,才晓得新法之害与民间之苦如此,甚是感伤懊悔,长叹数回,袖了入宫,一夜不能睡着,到明日,传旨着在京开封府官,查那新法为民害者共有一十八件,都罢革不行。当时京城内外的百姓,听说如此,以为从此得生,人人欢呼相庆。即日天果大雨。处处田苗俱各沾濡充足。 
【评】:夫人君一去敞政,便能感动天地如此,可见为民祈祷者,在实政,不在虚文,而祖宗旧法慎不可轻变也。

 

上篇圣哲芳规-81烛送词臣.

【原文】:宋史纪:苏轼喧为翰林学士,尝宿禁中,召见便殿,太皇太后问日:“卿今何官?”对日:“待罪翰林。”日:“何以遽至此?”对日:“遭遇太皇太后皇帝陛下。”日:“非也,此先帝意也。先帝每诵卿文章,必叹日:‘奇才奇才。’但未及进用卿耳。”轼不觉哭失声,太皇太后与帝亦泣,左右皆感泣。已而命坐赐茶,撤御前金莲烛送归院。 
【解】: 宋史上记,苏轼在神宗时,被小人排抑,一向贬谪在外,至哲宗登极,才取他做翰林学士。宋朝翰林院设在禁中,每夜有学士一员轮流直宿,以备不时顾问。有一夜遇苏轼该直,哲宗的祖母太皇太后与哲宗同御便殿宣苏轼入见,太皇太后问苏轼,卿如今做什么官,苏轼对说待罪翰林学士,谓之待罪者,说他不称此官,惟待罪责而已,谦词也。太皇太后又问,学士是美官,卿一向流落江湖,怎能勾到此地位。苏轼乃归恩于上,说道:臣幸遭遇太皇太后及皇帝陛下见知,故得到此耳。太皇太后说,非我用卿,乃先帝神宗意也,先帝每读卿的奏疏文章,必赞美说,奇才奇才,不久先帝遂晏驾,故未及用卿耳今我用卿为此官,实承先帝之意也。苏轼因此追感先帝知遇,不觉痛哭失声。太皇太后与哲宗也相向而泣。那时左右内臣,也都感伤流涕,太皇太后赐苏轼坐,又赐他茶吃,将退时,撤御前的金莲烛送他归院。看那时人君接见臣下,问答从容,礼数款洽,蔼然如家人父子一般,所以为臣的感激主恩,不觉悲泣。君臣间是何等景象,史称宋家以忠厚立国,又言其竞得尊贤敬士之报,岂不信矣。 
【评】:看那时人君接见臣下,问答从容,礼数款洽,蔼然如家人父子一般,所以为臣的感激主恩,不觉悲泣。君臣间是何等景象,史称宋家以忠厚立国,又言其竞得尊贤敬士之报,岂不信矣。于此,则太平可以长保矣。 

 

下篇狂愚覆辙-01游畋失位

原文:太康即位,荒逸,弗恤国事。畋猎于洛水之表,十旬弗返。有穷后羿,因民之怨,拒之于河,弗许归国。阙弟五人,作歌以怨之。太康失国,居阳夏。 
解:夏史上记:太康即位,荒于逸乐,不以国事为念,只好在外面打猎,巡游于河南地方,洛水之外,流连百日,不肯回还。把朝廷政事都荒废了,百姓禾稼都践踏了。民皆嗟怨。当时,有一个臣,叫做后羿,极善射。因民之怨,率领军马,手持弓矢,拒之于河上,不要他归国。其弟五人,恨他荒淫无道,坏了祖宗的基业。于是,作诗五章,称述其祖大禹的训词以怨之。谓之《五子之歌》。太康毕竟不得归国。居于阳夏之地而死。 
评:夫太康为启之子,启能继禹之道,贤圣之主也。再传太康,止以好尚游畋一事,遂至失国。父祖之德泽,皆不足恃矣。吁!可畏哉。

 

下篇狂愚覆辙-01游畋失位太康狩猎而归细节

下篇狂愚覆辙-01游畋失位后羿拉弓阻拦细节

下篇狂愚覆辙-01游畋失位青绿山水的处理细节

下篇狂愚覆辙-02脯林酒池

原文:夏史纪:桀伐有施氏。得妹喜。喜有宠。所言皆从,为瑶台、象廊。殚百姓之财,为肉山脯林。酒池可运船,糟堤可以望十里.一鼓而牛饮者三千人。妹喜笑,以为乐。 
解:夏史上记:夏桀无道,不修德政。因征伐有施氏之国,有施氏进了个美女,叫做妹喜,桀甚是宠受。她说的言语,无不听从。造为琼台、象廊,极其华丽,竭尽了百姓的财力。又性嗜酒放纵,不但自家酣饮,将各样禽兽之肉堆积如山,烹熟为脯者,悬挂如林;凿个大池注酒,池中可以行船,积糟为堤,其高可望十里。击鼓一通,则齐到池边低头就饮,如牛之饮水者三千人。桀与妹喜欢笑,以此为乐。朝政之废可知矣。 

评:夫桀之始祖大禹,卑宫室,恶衣服,克勤克俭,因饮酒而甘,遂疏造酒之仪狄。何等忧深虑远,辛勤创业。而桀乃放纵如此!不亡何待!后六百年,又有商纣,亦为肉林酒池,亦亡商国。嗜酒之祸,可鉴也哉!

下篇狂愚覆辙-02脯林酒池夏桀和妹喜坐观脯林酒池 细节

 

下篇狂愚覆辙-02脯林酒池将各样禽兽之肉堆积如山,烹熟为脯者,悬挂如林细节

下篇狂愚覆辙-02脯林酒池击鼓一通,则齐到池边低头就饮,如牛之饮水者三千人细节

下篇狂愚覆辙-03革囊射天

原文:商史纪:武乙无道,为偶人,渭之天神。与博不胜而戮之。为革囊盛血。仰而射之,谓之射天。在位五年。猎于河渭之间,暴雷震死。 
解:商史上记:商王武乙无道,不知敬事天地,把木雕成人形,叫做天神。与之对局而博,使人代为行筹。若是偶人输了,就将他斫碎。恰似杀戮那天神的一般。又将皮革为囊,里面盛着生血,高悬于空中,仰而射之,叫做射天。其慢神亵天如此。在位五年,出畋猎于河渭之间,着暴雷霹死。 
评:夫人君无不敬也,而敬天为大。《书》日:“钦若昊天!”《诗》日:“敬之敬之,天惟显思,命不易哉。”若以天为不足畏,则无可畏者矣。武乙之凶恶,说他不但不怕人,连天也不怕。故为偶人而戮之,为革囊而射之。呜呼!得罪于天,岂可逃哉!震雷殒躯,天之降罚,亦甚明矣。

 

下篇狂愚覆辙-03革囊射天 商王武乙细节

下篇狂愚覆辙-03革囊射天 血囊细节

下篇狂愚覆辙-03革囊射天建筑细节

 

下篇狂愚覆辙-04妲己害政

原文:商史纪:纣伐有苏.获妲己。妲已有宠,其言是从。作奇技淫巧以悦之。使师延@作朝歌。北鄙之音、北里之舞、靡靡之乐。造鹿台,为琼室玉门。厚赋敛,以实鹿台之财,盈  钜桥之粟。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使男女裸而相逐。宫中九市,为长夜之饮。百姓怨望,诸  侯有叛者,妲己以为罚轻,威不立。纣乃为铜柱,以膏涂之,加于炭火之上,令有罪者行焉。辄堕炭中,以取妲己笑。名日:炮烙之刑。 
解:商史上记:纣无道,恃强用兵,征伐有苏氏之国。有苏氏畏其威力,进献个美女,叫做妲己。纣得了妲已,甚是宠爱她。凡是她说的就听,造作奇巧的服饰、器物,以悦其心。使乐官师延作为朝歌北鄙之音,北里之舞,靡靡之乐,大率都是淫声。又穷极土木之工,造鹿台一座。以琼瑶为室,以玉石为门。厚敛百姓的财物以为私积。那鹿台之内,钱财充实,钜桥之仓,粟米盈满。又凿个大池盛酒,悬鸟兽之肉为林,使男女裸体驰逐于其问。宫中又开设九处店市,与外人交易买卖。君臣酣饮,从夜达旦。竭民膏血,极欲穷奢。所以,一时的百姓都兴嗟含怨,困苦无聊。诸侯有背叛者,妲己说:“诸侯之畔,都因罚轻诛薄,主威不立所致。”纣听其言,使人铸铜为柱,柱上涂上脂油,下面烧起炭火,将铜柱加于炭火之上,使有罪的人,在柱上行走。那铜柱既热又滑,人如何行得,就都堕在炭火中烧死。妲己看见,以为笑乐。这个叫做“炮烙之刑”。 
评:尝考之于史,说:“商纣闻见甚敏,材力过人。使其有此才智,而能亲近贤臣,容纳忠言,则其恶岂至于此哉。”乃醢鄂侯、剖比干,而唯妇言是用。欲不亡,得乎?万世之下,言大恶者,必曰桀纣。女祸之烈,一至于此;有天下者,可不戒哉!
 

下篇狂愚覆辙-04妲己害政纣王和妲己细节

下篇狂愚覆辙-04妲己害政炮烙之刑细节

下篇狂愚覆辙-04妲己害政门卫细节

下篇狂愚覆辙-05八骏巡游

原文:周史纪:穆王臣造父善御,得八骏马。王使造父御之西巡,乐而忘返。东方徐夷,乘间作乱,周乃中衰。 
解:周史上记,穆王时,有个臣叫做造父,善能御车驾马。是时穆王得了八匹极善走的骏马,使造父驾着,往西方去巡幸。当时天下太平,穆王驾着那骏马,任意遨游,不思返国,把朝廷政事都废了,民心离叛。东方有个徐夷,因此乘空造反,僭称为徐偃王。近徐的诸侯,多有往朝于徐者。周家的王业到此中衰。 
评:夫穆王初年,亦是个英明之主。后来,只为用了造父,耽于游幸,遂致政乱国衰。然则,人君之举动,可不慎哉!
 
 
下篇狂愚覆辙-05八骏巡游造父御马细节

 

下篇狂愚覆辙-05八骏巡游松树细节

 

下篇狂愚覆辙-06戏举烽火

原文:周史纪:幽王②嬖爱褒姒.褒姒不好笑,王说之万方,故不笑。王与诸侯约,有寇至,举烽火为信,则举兵来援。王欲褒姒笑.乃无故举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大笑。后犬戎伐王.王举火征兵,兵莫至。戎杀王于骊山下,掳褒姒。 
解:周史上记:幽王宠爱美女褒姒,褒姒性不好笑。王只要得她一笑,设了万般的方法,引褒姒笑。褒姒故意只是不笑。先是,王与诸侯相约,若有贼寇兵至,就烟墩上举起烽火为信,则列国举兵来救援。至是,王念无可动褒姒笑者,遂无故举烽火。诸侯望见,只说有贼兵到城下,却不见有贼兵。褒姒见哄得众诸侯空来这一遭,乃不觉大笑。然诸侯由此不信幽王。后犬戎调兵伐王,王复举火召兵。诸侯见前次哄了他,这遭一个也不来。王遂被犬戎杀害于骊山之下,连褒姒也掳去了。
评:夫女色可远不可近,近则为其所迷,而举动不知谨,患害不知虑。幽王只为要褒姒欢喜,至无故征天下之兵,以供其一笑,卒致身弑国亡。其昏暗甚矣。谥之日幽,不亦宜乎。

 

下篇狂愚覆辙-06戏举烽火 幽王宠褒姒细节

下篇狂愚覆辙-06戏举烽火 诸侯来救细节

下篇狂愚覆辙-07遣使求仙

原文:始皇帝东巡海上,遣方士齐人徐市等,人海求蓬莱、方丈、瀛洲三神山,及仙人不死之药。市等诳始皇,言未能至,望见之焉。请得斋戒,与童男、女,及百工之事求之,即得之矣。始皇从其言,使童男女三千人,与百工之事偕往。徐市止,王,不来。 
解:秦史上记,始皇帝好神仙,说海中有三座山,都是神仙所居。始皇东巡至海上,遣方士齐人徐市等,入海访求此三山,及仙人长生不死之药。这神仙之说,本是荒诞,徐市因始皇好之,遂哄他说,海中实有三神山,臣等虽不曾到,常在海上望见之焉。请得斋戒,与童男童女,及百工技艺之人,入海求之,则三山可到,不死之药可得也。始皇不知其诈,遂发童男、童女三千人,及百工技艺之事,使徐市等泛海求之。徐市得了这许多人,走在海外,寻个地方,就在那里作了王,不回来。而仙药终不可得也。 
评:尝观秦始皇既平六国,平生志欲,无不遂者,所不可必得者,寿耳。于是,信方士之言,觅不死之药,竞为徐市等所诳。何其愚哉!至汉武帝,亦遣方士入海,求蓬莱。安期生之属,终不可得,迨其末年,始悔为方士所欺。乃日:天下岂有仙人!尽妖妄耳!吁,亦晚矣!宜史臣表而出之,以戒后世人主之惑于方士。

 

下篇狂愚覆辙-07遣使求仙始皇东巡细节

金玉米官方微信

服务号:金玉米
(官方消息发布)

订阅号:金玉米

(八卦奢侈品,解码大牌潮流趋势,揭秘时尚大咖撕逼内幕)

扫描二维码,或微信搜索公众号金玉米,关注金玉米官方微信。
搜索:


推荐阅读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