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您的位置:主页>奢华>收藏>

上海博物馆藏玉(三)

来源:金玉米 编辑:admin 时间:2025-08-10

 上海博物馆的文物收藏包括青铜、陶瓷、书画、雕塑、甲骨、符印、货币、玉器、家具、织绣、漆器、竹木牙角、少数民族文物等31个门类,尤以青铜、陶瓷、书画最为突出,其体系之完整、藏品之丰富、质量之精湛,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图片

馆藏拾瑛


瓜棱玉连杯 清

图片

 

蟠龙纹玉炉顶 清

图片

 

山水人物纹玉牌 明

图片

图片

 

双龙喜字纹玉牌 明

图片

图片

 

双龙戏珠玉镯 清

图片

图片

 

竹节纹玉镯 清代

图片

 

绞丝纹手镯 清

图片

 

嵌玉卧犬黄花梨木压尺

明(1368-1644年)

长28.2厘米,宽2.8厘米,通高3.2厘米

上海市宝山区顾村明万历朱守城夫妇墓出土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菊花纹玉饰 清代

图片

图片

 

莲鹭纹玉炉顶

年代:元 (公元1271年—1368年)

尺寸:高5cm,宽4.6cm

图片

此器为青玉质,镂雕三只鹭鸶立于莲花并莲叶、芦草丛中。底部为椭圆形平面,上有四孔。“鹭”与“路”、“莲”与“连”同音。芦草连棵生长,“连棵”与“连科”同音。此图案寓意科举考试连续及第,“一路连科”。

图片

古代香炉上常配有炉顶,即镶嵌在炉盖之上的纽。它既可作手握提盖之用,又可作装饰。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莲式玉水盂

年代:清 乾隆
尺寸:长15.3cm,宽9.6cm,高7.9cm,口径4.3cm

图片

玉制文具多见于宋代以后,尤其是明清时期,这与文人的玉德观紧密关联。常作动植物的仿生形,多出新出奇、巧夺天工。清代莲式玉水盂质地纯洁莹润,雕工精致细巧,器呈一大一小双莲蓬状,一只鹭鸶口中衔鱼伫立一旁,意趣盎然。

图片

图片

图片

 

龙凤纹玉剑璏

年代:战国

尺寸:长7.2cm,宽2.3cm,高3.1cm

剑璏是古代剑上的装饰。此器青白玉质,器作长方形,前宽后窄,下有一长方形凸出,内钻扁方形孔,以供革带穿入。器面窄端上饰一首双身的兽面纹;兽面之上为倒置的对称双凤纹,爪攫一小蛇头部;兽面两侧各饰一虎纹。器前后两端、孔周边饰云纹。整器以浅浮雕手法琢制,间以浅细阴线。构图对称饱满,风格浑厚敦实,在目前所见的同类型器物中属极其繁复精美的一件。

图片

曾著录于黄濬的《衡斋藏见古玉图》和《尊古斋古玉图录》。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螭纹玉方牌

时代:明
尺寸:长3.4厘米,宽2.6厘米

上海市宝山区顾村明万历朱守城夫妇墓出土

图片

白玉质,扁长方形。双面浅浮雕蟠螭纹,造型各异。侧面饰S形纹,仿战国风格,并于间隙处作毛地,于同类器中少见。上端有环状提携,可穿绳系挂。虽出土时已略残,但玉质、琢工均属上乘。

图片

玉牌是明清时期十分流行的男子佩件,多单件使用,纹样可见瑞兽、花鸟、山水、人物、诗文等。清代推崇明代琢玉大师陆子刚,玉牌常托款“子刚”或“子冈”。尤其是那些一面装饰山水人物纹、另一面装饰诗文者,书卷气息浓厚,深受文人士大夫等喜爱。直至今日,玉牌仍被世人青睐,成为不分性别的常见玉饰件。

子刚牌传说是明代苏州琢玉高手陆子刚所发明的,采用剔地隐起手法,两面饰纹,具有文人意趣,名闻一时。螭纹方牌用羊脂白玉琢成,两面分别雕刻着一条蟠螭,姿态各异,刀工细致,为现今了解明代子刚牌原貌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图片

图片

 

金链玉双体鸟形坠

年代:明
尺寸:长3.6厘米,宽1.5厘米
1993打浦桥明顾氏家族墓出土

图片

图片

 

龙纹玉䤩尾 明代

图片

 

龙纹玉带銙 明代

图片

 

龙纹玉带銙 明代

图片

 

龙纹玉璧 唐代

径9.6厘米,内径3.7厘米

图片

图片

 

云龙纹葵口玉盘 唐代

口径10.3 厘米,高2 厘米

唐代玉质器皿常见者包括碗、杯、盅、盒等。云龙纹葵口玉盘口呈十二葵瓣状,与西安何家村窖藏中出土的白玉及水晶八瓣花形杯多少有异曲同工之处,在形制上可能受到金银器或瓷器的影响。

图片

玉质温润晶莹,外壁浮雕双龙戏珠图案,属于典型的唐代龙纹样式。在出土和传世器中类似的器物十分罕见。此件玉盘不仅可作陈设器,同时又可作实用器。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蘑菇首玉簪 明代

长9.2厘米

1997年上海市李惠利中学明墓出土

图片

这件玉簪出土于上海肇周路、徐家汇路的交汇处的一组明墓中,发现于墓群最西部的男女双穴合葬墓M1中男穴室中,发现时簪插于男尸发髻之上。此种式样的玉簪在上海的明代墓葬中较为常见,都是男性使用。

图片

 

执莲童子 宋代

宽5.3厘米,高7.3厘米

图片

持莲玉童是宋代具有代表性的器物。持莲童子是两宋流行的一种题材,根据当时的风俗,每到阴历七夕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儿童都要去采摘一朵荷花扛在肩上,象征着莲(连)生贵子,多子多福。这种持莲童子的制作从宋代以后一直流传至元明清。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玉簪 明代

图片

图片

金玉米官方微信

服务号:金玉米
(官方消息发布)

订阅号:金玉米

(八卦奢侈品,解码大牌潮流趋势,揭秘时尚大咖撕逼内幕)

扫描二维码,或微信搜索公众号金玉米,关注金玉米官方微信。
搜索:


推荐阅读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