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您的位置:主页>奢华>收藏>

吴冠中《高粱与棉花地》

来源:金玉米 编辑:admin 时间:2025-10-07

 

 1972年,吴冠中先生作了油画《高粱与棉花》,同年,他还作了《胡萝卜花》、《瓜藤》、《丝瓜》和又一幅《瓜藤》及又一幅《高粱》,仿佛意犹未尽,20多年之后的1995年,他又作了一幅《青高粱》,均为油画。从木板、纸板到麻布,用不同材质,反反复复描绘这些人们司空见惯的农作物,表明他有深浓的稼穑情怀。

   吴冠中出生于江南农户人家,自幼便参与家务和田间劳作;吴先生少年便离家住校,后来更赴法国留学。他长期徜徉于艺术世界,而且没少接触西方的艺术流派,在思想观念上,也曾被有的人误解为“西洋派”。但是,赏读他这类作品,我们觉得,他只是他自己。这就是说,他是地道的中国人,是地道的中国画家。人们之所以尊称他“大师”,乃因为他将中国水墨画重写意重飘逸与西洋油画重写实重厚重等等优长,相当好地融合了起来。

 

   我的童年和少年,也在农村度过,及至入伍从军,更走过大江南北许多地方。童年少年在乡村,在高粱地里钻过,看到过棉株开花、结桃以至绽放出雪白的棉绒,也亲手采摘过棉花;习画后,也画过高粱。但看了吴先生的《高粱与棉花》,我的喜悦和敬佩,真是难于言表。他的构图,他的疏密,他的黑、白、黄、红、褐多种色彩的相互映衬,既真切又极美。我还注意到,他这幅《高粱与棉花》,更像我熟悉的晋南家乡的景致,而他的另两幅高粱,则更像东北地区的样子。那时,我家乡的高粱穗头小、穗干细,而我后来看到的东北的高粱,则穗头大、茎株粗。吴先生自己曾说,他画高粱时让农民评论,农民并不是随便叫好,是经他修改过后,农民才予以首肯。

   不论在什么地方由什么情景触发了吴先生的思绪、情感和灵感,他这一系列创作都一再地展出着他的稼穑情怀。播种曰稼,收获曰穑,“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诗《伐檀》)古人又云:“君子所其无逸,先知稼穑之艰难。”吴先生不是闲逸之人。从他这些画作以及他所有描绘田园村舍的画作,均透现着他对劳动的尊重,对劳动人民的热爱。他这类作品,独具特色,都有诗意的宁静的美,令人百看不厌,饱含对劳动者的敬意,仿佛是对辛勤耕耘者的无声的颂歌。

上一篇:林风眠的作品

金玉米官方微信

服务号:金玉米
(官方消息发布)

订阅号:金玉米

(八卦奢侈品,解码大牌潮流趋势,揭秘时尚大咖撕逼内幕)

扫描二维码,或微信搜索公众号金玉米,关注金玉米官方微信。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