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您的位置:主页>音频>其他音频>

苏州虎丘及虎丘塔

来源:金玉米 编辑:admin 时间:2021-04-02

苏州是一座有着2500多年历史的古城,是一座美丽的园林城市,也是一座与春秋吴/越国君王、名臣、越国美女西施等历史故事连在一起的历史名城。苏州又名姑苏城,古时也有人称其为阖闾城。春秋时代周灵王十二年(公元前560年),吴王诸樊由无锡梅里迁都苏州,苏州就成了一个都城,吴王阖闾六年在这里筑阖闾大城,周围47里,是当时江南的第一大城。

虎丘位于苏州西北郊,又名海涌山,春秋晚期吴王夫差葬其父阖闾于此。相传葬后三日,“有白虎踞其上,故名虎丘”;一说为“丘如蹲虎,以形名”。东晋时,山上建虎丘寺,分东西二刹。唐代因避李渊祖父李虎讳,改名武丘寺。后来两寺合为一寺,北宋至道年间重建时改称云岩禅寺,山顶的云岩寺塔(即虎丘塔),即当年云岩寺内的塔,但云岩寺自隋代至清代七次被毁,现仅存云岩寺塔和云岩寺二山门(即断梁殿)两处遗址,清康熙年间更名虎阜禅寺,康熙帝御笔“虎阜禅寺”匾额如今悬挂在山门上。

虎丘多峭壁磐石,已发现的宋人旧刻就有十多处,题刻中,以“虎丘剑池”最醒目。“虎丘剑池”字径逾三尺,分镌在两块并列的石碑上。据载原碑出于唐代书法家颜真卿手笔,笔力遒劲,气势磅礴;因岁久剥蚀,且“虎”字中断,现在的“虎丘”二字,为明万历年间重勒;故至今有一种说法,即“真剑池,假虎丘”。

千人石上有两处篆书,一为“生公讲台”四字,圆转秀丽,《姑苏志》说是唐代李阳兵所书;一为“千人坐”三字,坚韧有力,为明代苏州知府胡瓒宗所书。

剑池崖壁题刻最多,其东壁“风壑云泉”四字,神采飞扬,相传为宋代书画家米芾手笔。西崖篆刻“剑池”二字,宛转古拙,相传为近代书圣王羲之所书。第三泉峭壁上的“铁华岩”三字,笔力遒劲,其大如斗,出自清初两江总督范承勋之手。此外,白莲池畔、千人石上、上山蹬道旁、冷香阁、海涌峰、拥翠山庄、二仙亭等处都有题刻,琳琅满目,艺术价值很高。这些精美的摩崖石刻成为世界文化遗产——虎丘剑池的重要组成。

虎正寺字均沿山而筑将山包绕于建筑之后,因而有“山藏寺内之说。唐时白居易在苏州刺使任内,曾开河引运河水环山,使虎丘风是更为秀雅,可是自宋至清末,寺院建筑历经兴衰七次之多,现邀的古建筑,除了宋初所建的云岩寺塔和元代所建的二山门外,其均为清末以后重建。

弹寺山门在山塘河边。进山门跨溪至二山门,建于元代(公元1346年),又名“双梁殿”,今俗称“断梁殿”,因梁架脊檩接缝于正中形似“断檩”因而得名。二山门结构如斗拱、月梁等做法继存有宋代风格,是南方木构中的重要例证。门后为登山大路,路西有“拥翠山庄”,清末(公元1884年)所建,是利用纵长的山峦坡地建造的台地园。园中“灵澜精舍”是全园最高建筑,居高临下可远眺狮子、天平诸山及虎丘景物。沿大路缓步上山,路尽,出现一片开阔平坦的岩石称“千人石”,沿路及石周边均列置一些石亭和建筑物。石北有“剑池”,池水清澈,

两崖峭壁高数丈,谷上架有飞桥气势雄奇,身立其中俨如山涧峡谷。此处相传为吴王葬父阖闾之地,峭壁内外皆留刻名人墨迹。东侧拾石级而上是寺宇殿址,至山颠耸立一座雄浑古朴的砖塔一云岩寺塔,又称虎丘塔。塔建于五代吴越晚期(公元961年)距今已有一千多年悠久的历史,是江南第一古塔。塔八角七级仿木塔楼阁样式,总高47米,每层施平座、腰檐、柱额、斗拱及门窗,每层高宽层层递减。塔内部由外壁、迴廊和塔心(塔室)组成,每层有木梯可登,枋上尚留有许多图案式的塑画。57年修塔时于二层隔层间曾发现珍贵的文物藏品,并证实建塔的确实年代。塔身早期即逐渐倾斜,明代曾加修正,解放后,塔及全园皆经过不断整修并进行了全山绿化。

上一篇:杭州西湖保俶塔
下一篇: 苏州宝带桥

金玉米官方微信

服务号:金玉米
(官方消息发布)

订阅号:金玉米

(八卦奢侈品,解码大牌潮流趋势,揭秘时尚大咖撕逼内幕)

扫描二维码,或微信搜索公众号金玉米,关注金玉米官方微信。
搜索:


推荐阅读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