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七大神秘祖师考
1、葵花老祖郑和。这位早有人掰过,马三宝(和马三立神马关系?)公公就是葵花宝典的创始人。其在下西洋时攻城灭国,创下一系列以弱胜强的奇迹,已证明了其武功超群。
几段记载:“以次遍历诸番国,宣天子诏,因给赐其君长,不服则以武慑之。”
“旧港者,故三佛齐国也,其酋陈祖义,剽掠商旅。和使使招谕,祖义诈降,而潜谋邀劫。和大败其众,擒祖义,献俘,戮于都市。”
“国王亚烈苦柰儿诱和至国中,索金币,发兵劫和舟。和觇贼大众既出,国内虚,率所统二千余人,出不意攻破其城,生擒亚烈苦柰儿及其妻子官属。”
“其前伪王子苏干剌者,方谋弑主自立,怒和赐不及己,率兵邀击官军。和力战,追擒之喃渤利,并俘其妻子,以十三年七月还朝。”
大家可能都对段誉虚竹生擒耶律洪基记忆犹新,如果没有神鬼莫测的身法,神乎其技的武功,如何能如此轻易在万马军中抓住敌酋?对比另一位著名航海家麦哲伦,还是欧美裔的大块头,争斗时死于几个土人之手,跟三宝太监天差地远。而且郑和在海上航行时,与独孤求败大侠殊途同归,都想到了与滔天巨浪进行抗衡,以增强内力的方法 。想象郑和在一望无际的太平洋里,站在甲板上不动如山,经受着铺天盖地的巨浪洗礼;那是多么震天烁地的功力,跟杨过经历的小浪头简直不可同日而语。 东方不败之所以能以牛毛小针荡开吸了多名高手内力的令狐冲,内力充沛惊世骇俗,当然也是从郑和所著《葵花宝典》里得到的好处。之所以《葵花宝典》另辟蹊径,大异于别派,当然是郑和吸取了世界各国的武术之所长,扬长避短总结出来的。
2、丐帮之祖范丹:范家门在丐帮当中地位最高 ,相传是春秋时范丹留下的。
关于孔子借粮的传说:孔圣人周游列国的时候,来到了要饭花子的首领范丹老祖居住的地方。孔子和徒弟们刚刚住下,天就下起雨来。雨一连下了七七四十九天,孔子的粮食已用完,便出去借粮。
不多时,圣人和众徒弟来到范丹家门口。圣人亲自上前叫门,范丹迎了出来。圣人提出借粮的事,范丹点了点头说:“借粮,这样吧,还是我出个题,如果你能答对,我借,答不对,不客气,请您到别处借。”圣人说:“可以。”范丹说:“什么多来什么少?什么喜来什么恼?”孔圣人随即答道:“小人多来君子少,借账喜来还账恼。”范丹听了高兴地连声喝彩:“好!好!好!”转身从袖筒里取出一个鹅毛翎筒,只见筒里装着满满的小米。范丹说:“来,圣人,把小米借给您。”孔圣人和众徒弟一看,不高兴了,圣人心想:你范丹糊弄我,借就借,不借就拉倒,千不该万不该当着徒弟的面出我的洋相,叫我下不了台!可又一想:求人难啊!哎!借了吧!然后让徒弟拿过口袋接小米。范丹拿着鹅毛翎筒往下倒,口袋满了,可鹅毛翎筒里的小米只少了一点点。孔圣人看了,忽然明白了,范丹老祖原来是神仙。孔圣人心里一阵惊喜,忙叫众徒弟把所有的口袋都拿过来,结果都装满了,鹅毛翎筒的小米才倒干净。
孔子何许人也?春秋时大高手也,身长9尺,精通骑射,力能扛鼎,其徒弟中既有独行大盗颜庚,又有打虎英雄子路,而夫子能使他们尽皆心悦诚服,自然武功远胜诸弟子。从范丹借粮救助孔夫子一行的异行来看,其功力又远在孔子之上, 可说是深不可测,几近乎神。春秋时易经已非常流行,范丹根据乾卦创下降龙十八掌不足为奇,奇的是这套掌法的精髓在于如何将人的潜力最大限度的发挥;若非天才,怎能将人体的机能研究得如此深入呢?另一项范丹传下的绝学—— 打狗棒法更是几乎穷尽招式之巧妙,也从侧面反映了范丹是一个全面的高手。
3、侠客行创始人李白。 如果真有一个高手,创出了一套惊天动地的功法,并将其变为一笔一划的“密码”,又如何能正好找到《侠客行》这首诗,能够与此套密码配合的天衣无缝,不着痕迹地隐藏其中?姑且不论这里面有太多的细节需要寻找切合点,工程量太过浩大;我们在写一个字时如果非要更改其惯例性的写法,变换笔划,将是多么别扭,当秃笔翁被令狐冲阻挡,无法继续笔划时,不是一个字都写不成,没奈何只好发粪涂墙吗?即使能勉强写出字来,这个字肯定也写得歪扭七八,惹人生疑。如何能令千百名才智之士钻研数十年而未发觉任何蛛丝马迹?除非是在写这首诗时,即已有意地字斟句酌与这套神功契合,方能做到水乳交融,不露痕迹。因此侠客行的作者也就呼之欲出了:诗仙李白。
纵观李诗仙的作品,不乏对其武功的描述:“千里江陵一日还”,“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是对其绝顶轻功的描写;“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流星白羽腰间插,剑花秋莲光出匣。 云龙风虎尽交回,太白入月敌可摧。”是记述其绝顶的剑术。遥想当年“太白醉酒赋诗” ,当时他面对大内第一高手、《葵花宝典前传》作者高力士, 谈笑自若,喝令高为其脱靴、磨墨,其实就是当世两大高手借机切磋武功。当高力士俯身将要出招时,李白似醉非醉,以无懈可击的姿势使高力士无法下手,进而以一路神哭鬼号、酣畅淋漓的书法将高力士折服,其中凶险、奥妙比之上官金虹与老孙头凉亭点烟不遑多让,可惜当场并无其他武功高手,致使内情不得人知矣,憾甚!
关于李白的传说还有极多,如:曾编李白诗集的唐人魏颢,说:“(李白)少任侠,手刃数人”。轻松连杀数人而无人敢追究此事,可见李白武力之高。更有当时好事者将李白排为当世武功第二,仅次于大将军裴旻。徐迟《黄山记》也曾描写过李白的绝顶轻功:
鸿蒙以后多少年,只有善于攀援的金丝猴来游。以后又多少年,才来到了人。第一个来者黄帝,一来到,黄山命了名。他和浮丘公、容成子上山采药。传说他在三大主峰之一,海拔1840公尺的光明顶之傍,炼丹峰上,飞升了。
又几千年,无人攀登这不可攀登的黄山。直到盛唐,开元天宝年间,才有个诗人来到。即使在猿猴愁攀登的地方,这位诗人也不愁。在他足下,险阻山道阻不住他。他是李白。他逸兴横飞,登上了海拔1860公尺的莲花峰,黄山最高峰的绝顶。有诗为证:丹崖夹石柱,菡萏金芙蓉,伊惜升绝顶,俯视天目松。李白在想像中看见,浮丘公引来了王子乔,“吹笙舞风松”。他还想“乘桥蹑彩虹”,又想“遗形入无穷”,可见他游兴之浓。
又数百年,宋代有一位吴龙翰,“上丹崖万仞之巅,夜宿莲花峰顶。霜月洗空,一碧万里。”看来那时候只能这样,白天登山,当天回不去。得在山顶露宿,也是一种享乐。
可是这以后,元明清数百年内,极大多数旅行家都没有能登上莲花峰顶。汪以“从者七人,二僧与俱”,组成一支浩浩荡荡的登山队,“一仆前持斧斤,剪伐丛莽,一仆鸣金继之,二三人肩糗执剑戟以随。”他们只到了半山寺,狼狈不堪,临峰翘望,败兴而归。只有少数人到达了光明顶。登莲花峰顶的更少了。而三大主峰之中的天都峰,海拔只有1810公尺,却最险峻,从来没有人上去过。那时有一批诗人,结盟于天都峰下,称天都社。诗倒是写了不少,可登了上去的,没有一个。
李白的轻功,与石破天“银鞍照白马”的身法皆是惊世骇俗,登萍度水如履平地,很可能同出一源,也从侧面证实了其为侠客神功的作者。如此不世出的奇才,数百年也未必有一个。因此最后传说他在采石酒醉跳江捞月而溺死,我看也是其已通天道,借水遁“破碎虚空”飞升而去,如传鹰、浪翻云和庞斑。
4 六脉之祖段思平:思平公为大理开国之主,他的传说在苍山洱海间广为流传。
5 庄子。庄子的神迹屡屡出现在金书中,应归咎于老金对于老庄道学的那份超然洒脱的向往吧。 金书中最神秘莫测的门派铁定是逍遥派,而逍遥派武学明显是从庄子中发源而来。《北冥神功》里就写道:“《庄子》‘逍遥游’有云:‘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也。’又云:‘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是故本派武功,以积蓄内力为第一要义。内力既厚,天下武功无不为我所用,犹之北冥,大舟小舟无不载,大鱼小鱼无不容。是故内力为本,招数为末。以下诸图,务须用心修习。”
而陈家洛在玉峰之中,不过从一个小短篇庖丁解牛中得到了丁点启示,片刻间便武功大进,干翻劲敌张召重:“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却,导大窍,因其固然……”再想到:“行为迟,动刀甚微,□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
值得注意的是,庄子在春秋时代,就已经提出了 “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的理论,强调了意念和思想境界的重要,无论是后世独孤九剑的“无招胜有招”,还是太极拳的“重意不重形”,都是此伟大理论的推导而已,可见庄子称为武学理论之祖实在是实至名归。
庄子《说剑》篇中较李白更早提出了“十步杀一人”的境界,说明庄子也是剑术大家。 庖丁解牛、痀偻丈人承蜩、大马捶钩之绝技、梓庆鬼斧神工、轮扁得心应手,每一项拿到后世,估计都是石破天惊的绝艺。至于庄生梦见蝴蝶、欣赏鱼乐、曳尾于涂,更展示了一个个深邃睿智的哲学命题,相形之下,武学不过是其末技之一罢了。这也从一个侧面放映,如果庄生习武,那将是多么可怖可畏的大高手。
6 密宗始祖莲花生。莲花生(梵文 Padmasambhava)或莲华生,梵语音译为巴特玛萨木巴瓦,印度僧人。印度乌仗那人,建立藏传佛教前弘期传承的重要人物,西藏密宗红教开山祖师,常被尊称为大师、大士、咕噜仁波切(意即上师仁波切)等。8世纪后半期把佛教密宗传入西藏,藏传佛教尊称他为洛本仁波且(轨范师宝)、古如仁波且(师尊宝)、乌金仁波且(乌仗那宝)。通称白麦迥乃(莲花生)。在达朗巴灭佛之后,固守传统的宁玛派,尊奉莲花生大师为根本上师,所传授的咒语与伏藏相传都是由他所教授。并认为莲花生大士为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 释迦牟尼如来等身口意三密之金刚化现,亲身示现不生不灭之真谛。因为宁玛派的传布,莲花生大师开始充满许多神奇的色彩,在藏传佛教信仰极为崇高,藏人尊称为第二佛。
新修版神雕中明确了他是金轮一脉的开山始祖,修习神功为无上瑜伽密乘。
郭襄问道:「师父,要修成无上瑜珈密乘,那得多少时候啊?」国师道:「无上瑜珈密乘无穷无尽,永远说不上修成,也说不上要多少时候。」郭襄道:「那你也没修成了?」国师叹了口气,道:「是啊,倘若我修得【稍有成就】,【怎么还会去苦练那龙象般若功】?还会起心来和杨过、小龙女决一胜败?真是蠢才!」
瑜伽密乘的神妙,似乎修行永无止境,比之龙象般若功之类笨功夫当然高明万倍了。要说莲花生大士也够衰的,几个后世传人,从鸠摩智到灵智上人,再到金轮、霍都等不入流之辈,血刀门的一众败类,武功占不到上风,人品亦卑下,自然并非大士“教人心里清净平和,就像莲花一样,没半点污秽渣滓,只有澄澈露水,美丽安静”的初衷。
7 逍遥祖师潘阆 庄子创立的应只是深奥的逍遥“武理”而并非武功,然则谁是创下北溟神功、凌波微步、天山折梅手、唯我独尊功等等神妙武学的奇才呢?从年代上来推测应为宋初潘阆。
逍遥子(-1009年),原名潘阆,字逍遥,是宋朝时的人物。大名(今属河北)人,一说广陵(江苏扬州)人。经宣政使王继恩推荐,宋太宗至道元年(995年)赐进士,授四门国子博士。逍遥子为人“狂逸不羁”, 常倒骑著驴闲逛(后成为张果老故事),有诗“散拽禅师来蹴踘,乱拖游女上秋千。”,后以“狂妄”罪名被斥,流落杭州,卖药为生。王继恩因事下狱,连坐甚广,潘阆扮僧人逃匿中条山(今山西省南部黄河北岸),真宗时获释,寓居皖南一带 。与寇准、钱易、王禹偁、林逋、许洞等交游唱和,著《逍遥词》。今杭州城有“潘阆巷”。
首先名号符合;其次,此人才高且疏狂,符合逍遥派一贯的风度 。其三,为何逍遥派如此牛B的门派,却始终在江湖中“犹抱琵琶半遮面”,不轻易揭开神秘的面纱?看看潘阆的经历就清楚了:一度为朝廷罪人,自然行事要神出鬼没掩人耳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