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价问题根本何在?
虽然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试图抑制房价继续攀高,但是这一所谓的“组合拳”显然并没有击中要害,据说房市依旧热潮汹涌,争论依然慷慨激昂,政府认为主要是加大力度的问题,也就是讳言没有击中要害,而开发商和众多学者则认为要害在土地紧缺,也就是以增加供给为根本解决之道。
如果单说解决房价问题,政府的“组合拳”确实是扬汤止沸再加上几勺凉水的做法,当然难以根本解决问题,但是对政府来说,感受更强烈的还是经济过热对整个物价上扬的作用,觉得如果放量供应土地,势必进一步加剧投资增长,局面就会更加严重。
但是如果继续坚持控制土地,开发商和学者以及大众的抨击声音就难以平息,甚至更加强烈,因为社会就更加坚信住宅将供应不足,投机势力就更要加大推波助澜的声势。
两难境地实际上意味着没有找到根本出路,也就是没有抓住问题的根本。任何事物的根本问题在于事物本身内部,而不在于其外部。住宅的根本问题就在于住宅本身的性质,把握住了住宅本身的性质,就抓住了住宅的根本问题。
住宅的根本性质是生活工具,它同生产工具一样都是人器官的延长,其功能都是延长人的能力,提高人的社会化水平。工具的好坏就表现在推动社会化的功能上面,推动社会化的功能越强大,价格就会越低,譬如小轿车在美国出现以后大大推动了美国社会化进程,其本身的价格也下降得很快,早在上一世纪二三十年代就大众化了;电话也是这样,在美国出现不久就进入千家万户了。
目前我国流行的单元楼宅恰恰是反社会化的生活工具,造成“隔壁不知己,比邻若天涯”的情形,分隔封闭的“小而全”生活方式迫使大家一方面紧紧依赖市区设施,当然要形成市区土地的紧缺的局面,另一方面不得不追求大户型住宅,两方面交互推动之下,住宅焉能不贵?
所以说,认识到住宅的生活工具性质,摈弃单元楼宅,发展具有社会化生活功能的环型邻区公寓才是解决住宅问题包括房价问题的根本之道。环型邻区公寓可以大大减轻对市区依赖程度和缩减无效面积的功能不仅可以使得大众能够从容拥有,而且将从根本上消除一般住宅的投机价值,这样的话,我国的经济和社会才能够进入良性循环。
换句话说,工具就象人的腿脚,有两条,一条是生产工具,一条是生活工具,单元楼宅这个主要的生活工具使得我们社会患上了小儿麻痹症,一条腿脚异常粗大,看起来很有劲,能够跳跃前进,但这是由于另一条腿麻痹萎缩造成的,整个人也就随时可能摔倒,而且跑得越快就越容易摔倒。反过来说,如果改而兴建环型邻区公寓,就好象治愈了小儿麻痹症的人一样,就会真正生气勃勃地活跃在世界的舞台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