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您的位置:主页>城市导航>湖北>美食>

武汉美食地图

来源:金玉米 编辑:星星 时间:2011-04-14

清蒸武昌鱼  武昌鱼是驰名中外的水产,盛产于武昌县和鄂州市共管的梁子湖中,封建时代是贡品,现在是席上珍馐。烹制方法多种多样,十分讲究,其中最负盛名的是清蒸武昌鱼,制作最佳的菜馆是武昌大中华酒楼。这家酒楼由安徽人集资,创办于1933年,以擅长烹庄武昌鱼著称。由于清蒸的方法最具代表性,通常以武昌鱼作为清蒸武昌鱼的品名。他们一般用一公斤左右的鲜活樊口鲸鱼作主料,辅以火腿、香菇、冬笋、鸡汤等十多种配料调料,上笼清蒸,严格控制火候,使之恰到好处。蒸好后再在鱼上缀上红、绿、黄各色菜丝,使之色彩艳丽,香味扑鼻,鱼肉细嫩,汤质鲜美。除清蒸外,他们还运用油焖、红烧、花酿等法创制三十多种鱼馔。
黄焖甲鱼  黄焖甲鱼是楚乡名菜。湖北人吃甲鱼至少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战国时代的伟大爱国诗人屈原在《招魂》中写下了这样的诗句:"腑鳖炮羔,有拓浆些;酸鹄膊凫,煎鸿鸽些,露鸡懦端,历而不爽些。"意思是:文炖甲鱼,烧烤羔羊,调昧有甘蔗的甜浆;醋烹天鹅,红烧野鸭,鸿雁灰鹤煎得酥黄,蒸凤鸡,焖肥龟,香味浓烈而又吃不伤。
  甲鱼也叫团鱼、元鱼、雷、鳖,俗称王八。营养丰富,有滋阴补肾的功能,其甲其肉均可食。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视为药物。武汉大中华、老大兴园和云鹤等酒楼将甲鱼黄焖,配上香菇、鸡汤等调料,鲜美香糯。如与八宝饭合吃,可除口中胶汁。
皮条鳝鱼  皮条鳝是从荆州、沙市传入武汉市的传统名菜,荆州地区己经食用数百年。清道光八年(公元1828年),监利人朱方哲任台湾宜兰县令,当地发生鳝鱼打洞拱垮田界纠纷,他使叫随去的荆帮厨师特备以缮鱼为原料的筵席,请原被告一起品尝,提倡大家捕食缮鱼,从根本上解决纠纷,从而把食缮的习俗传人台湾,成为佳话。鳝鱼味美,且有药用价值。《名医别录》说它有补五脏、疗虚损的功效。皮条鳝鱼以老骨后切成长条,制熟后犹如皮条而得名。又以形如竹节,也叫竹节鳝鱼。制法是用二道不同温度的油余炸至皮 酥,再挂上糖醋黄汁,色泽金黄,外酥内嫩。汉口云鹤酒楼、老大兴园酒楼和老会宾酒楼烹制的皮条鳝鱼都很考究。
老大兴鲤鱼  "老大兴"是坐落在汉口利济北路靠近解放大道航空路口的老大兴园酒楼的简称。这家己有一百四十多年历史的酒楼以烹制蛔鱼著称,享有"蛔鱼大王"之誉。与"豆皮大王"、"汤包大王"喂汤专家"并称为武汉风味的"三五一专"。
  蛔鱼即长吻鲑鱼,又名江团、白吉,鱼体圆长,口在头下,呈新月形,全身无鳞,多产于长江中游。这家酒楼的著名厨师刘开榜在抗日战争前后烹制出红烧蛔鱼,使他本人和酒楼获?quot;鳞鱼大王"的荣誉。这一称号经过第二代曹雨庭传到第三代江显山,使传统技艺有了新的发展,创制了清烛姐鱼、网油蛔鱼、粉蒸蛔鱼和汆蛔鱼等新的品种,色、香、味⑿尉慵选?/font>
橘瓣鱼圆  湖北是鱼米之乡,历来有吃鱼的食俗。经过几千年的演进,创造了许多吃鱼的方法,将鱼肉制成鱼圆,就是其中的一种。鱼圆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荆楚岁时记》有明确记载。生活在公元前675年以前的楚文王一次吃鱼时被鱼刺卡了喉咙,当即怒斩司宴官。吓得厨师不敢再烹全鱼给他吃,想办法去掉鱼刺,把鱼肉剁成色茸,做成鱼圆。武昌大中华酒楼青年厨师卢永良在继承传统制作方法的基础上把鱼圆做成桶瓣形状,用鸡汤、香菇等配料、调料余煮,名曰橘瓣鱼圆,色、香、味、形俱佳。他以此菜"母子大会"等参加1983年10月在京举行的全国首届烹饪名师技术表演会,被评为全国十名最佳厨师之一。现在大中华酒楼、云鹤酒楼等均供应此菜。
洪山菜薹炒腊肉  洪山菜薹即产于武昌洪山一带的红菜薹,颜色紫红,脆嫩清香,营养丰富,常食不厌,是武汉人冬春两季的家常菜之一,同武昌鱼一起被誉为楚天两大名菜。清人在《汉口竹枝词》中喝道:"不 需考究食单方,冬月人家食品良,米酒汤圆宵友好,鳊鱼肥美菜薹香。清末慈禧太后常差人来楚索取洪山菜薹,视之为"金殿玉菜"。
  洪山菜薹炒腊肉,做法很讲究。菜薹要选洪山宝通寺周围种植的,要既鲜且嫩,主要吃薹,薹用手折,长约寸许,洗净沥干备用。腊肉也要切成一寸长的薄片,先放进锅里煸妙,然后捞起,再炒菜薹,最后把腊肉掺入,起锅装盘。吃时菜薹鲜嫩脆香,腊肉醇美柔润,别有风味。
东坡肉  位于汉口解放大道中段的云鹤酒楼有一种用冬笋、菠菜、五花猪肉烹制而成的名菜,以“冬”谐“东”、“菠”谐“坡”而称为东坡肉,味道鲜美,香气扑鼻,颇受食客的欢迎。此菜源于湖北黄州,与北宋文学家苏东坡谪居黄州有关。公元1080年,苏轼被贬到黄州,躬耕于东坡,自号东坡居士。当时黄州肉 贱,但烹调不好,味道不鲜。苏东坡经过试验,摸索出一套炖制五花内的方法,炖出来的肉色泽红艳,味醇可口。传他写了《炖肉歌》:"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士,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慢着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早晨起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虽有异说异文,但大同小异。后人就把这种炖肉叫做东坡肉,在黄州地区流传九百多年。后来传到武汉时,烹饪技术上有改进,味道更加鲜美。无独有偶,在苏轼生活过的四川、浙江也都有风味不同的东坡肉。更有趣的是云南大理的少数民族在结婚时还有新郎新娘合吃东坡肉的习俗。
黄陂三合  黄陂三合是武汉市郊县黄陂民间的传统佳肴,已经流传数百年。三合是鱼丸、肉丸、肉糕三样菜看合而为一的统称。当地群众又称之为三鲜,他们把三鲜作为品评筵席的起码标准,有"没有三鲜不称席,三鲜不鲜不算好"之说。
  三鲜各有其制作传统技艺。鱼丸选用鳃鱼剁茸,配上蛋清、葱白、姜汁、猪油等余制而成。肉丸选用猪腿夹肉剁碎,配上鱼茸和各种调料,酥炸而成。肉糕的原料和肉丸相同,但作成糕状,蒸制而成。三菜合 烧,鱼有肉味,肉有鱼香,别有风味。由于三菜中有鱼、丸、糕三字,鱼与余谐音,龙的方音为圆,糕与高同音,人们便赋三合以年年有余、家家团圆、步步高升的寓意,为图吉庆,年节必备。1941年黄陂人在汉口打铜街开设黄陂合记餐馆,把黄陂三合传到武汉,把乡土菜的质量进一步提高,使得鱼丸滑嫩、肉丸松泡、肉糕软柔,颇受欢迎。后来随着武钢的建设,合记餐馆迁到青山建设七路,改名解放酒楼,继续精制此菜。汉口大要想品尝此菜则到桥口区的建乐餐厅。
沔阳三蒸  沔阳是江汉平原上的一个大县,历史上包括今洪湖市,近年改制为仙桃市。这一带水面较多,物产丰富,为鱼米之乡。人民爱吃蒸菜,有"无菜不蒸"的食俗,被称为蒸菜之乡。三蒸即三样蒸菜,有的说指蒸鱼、蒸肉、蒸鸡,有的说指蒸鱼、蒸肉.蒸丸子,有的说指粉蒸肉、蒸珍珠丸子、蒸白丸。所谓蒸珍珠丸子,是将鱼、肉剁茸加料,挤成丸子,放大筛内滚粘糯米,然后上笼蒸熟,熟后的糯米晶莹透明,犹如珍珠。如不滚粘糯米蒸制,就叫蒸白丸。
  沔阳三蒸至少有六百多年的历史。相传元末农民起义领袖陈友谅揭竿起义,一举攻下沔阳县城。陈的妻子潘氏(一说罗氏)夫人亲自掌厨,将鱼、肉、藕等拌上米粉,配上其他佐料,装碗蒸制,犒赏起义农民。大家吃了,啧啧称赞,此后即世代相传,喜食蒸菜成习。
蟠龙卷切  蟠龙卷切又名蟠龙菜,是汉口云鹤酒楼、老会宾酒楼经营的楚乡名菜之一,源于湖北酉橄兀谥酉橄刂荆幸虬俣嗄甑睦贰5钡赜卸嘀执担朊鞔尉富实塾泄亍?521年,正德皇帝朱厚照病逝,既元子嗣,又无嫡亲兄弟,便由封于承天府(钟祥)的兴献王之子朱厚璁继位。传说朱厚璁怕其他藩封在外的叔伯兄弟先期到达北京,抢占皇位,便装扮成解京囚犯,日夜兼程进京,饿了就吃套在颈上的一种环状食品:外为鸡蛋皮,内包鱼、肉馅,蒸熟成形,吃时方便,味道鲜美,爽口不腻。一说朱厚璁赴京前向他的老师辞行,老师与厨师商量做一道别出心裁的佳肴款待这位即将登基的皇帝,便以鸡蛋作皮、鱼肉作馆,卷成长条,蒸熟后再切成薄片,码于盘内,使成龙形,称为吃肉不见肉的蟠龙卷切。也有人说是朱厚璁继位后回钟祥为父亲造陵时顺便看望老师,老师为他设计此菜的。后来流传开来,持久不衰。武汉的餐馆、酒楼在民间制法的基础加以改进,使之成为色、香、味、形俱佳的著名鄂菜。
老会宾葵花豆腐  创于特级厨师宗良植、高级厨师宗良松兄弟之手。他们在四十年代即师承胡承藩师傅 的技艺,制作出别具风味的一品豆腐。制作方法是把鲜嫩豆腐去皮擦碎,掺入鱼茸、虾仁、火腿等配料,精心烹制而成,名日豆腐,实乃上等佳看。应市后轰动武汉三镇,许多美食家专到这家酒楼点食此菜。厨师们精益求精,又设计改进一品豆腐的造型,在作好的一品豆腐上饰鸡蛋皮丝,周围镶上绿色菜叶,使之状如葵花,改名葵花豆腐。这一名菜引起心向祖国的一对天沔籍华侨夫妇的极大兴趣。他们在品尝以后即兴题诗 说:"葵花豆腐奶菜心,令人怀念老会宾,楚乡佳看风味浓,品过倍感家乡亲。
 

金玉米官方微信

服务号:金玉米
(官方消息发布)

订阅号:金玉米

(八卦奢侈品,解码大牌潮流趋势,揭秘时尚大咖撕逼内幕)

扫描二维码,或微信搜索公众号金玉米,关注金玉米官方微信。
搜索:


推荐阅读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