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美食特产大全
碧绿龙虾秋:海南高档宴席菜,用大龙虾,配西兰花烹制而成。为第三届全国烹任大赛获银牌奖作品之一。
和乐蟹:海南著名传统名菜之一。产于海南万宁县和乐镇,以甲壳坚硬、肉肥膏多著称,与文昌鸡、加积鸭、东山羊并列为海南四大名产。烹调方法多种多样,蒸、煮、炒、烤,各具特色,尤以“清蒸”为佳,既保持原味之鲜,又兼原形之美。
青蟹:三亚产的青蟹每只可重达0.5公斤,在清明节前后和冬至时吃青蟹是最好的。青蟹食法多样,多为清蒸,肉厚膏肥,味道十分鲜美。人们还用它来制作蟹饼,鲜脆清香,别具风味。
血蚶:这种贝类动物体内的汁液是血红的,只要用开水烫一下就可食用,肉质鲜嫩无比。当地人还用炭火烤了吃,叫做“原味血蚶”。
东江盐锔鸡:海南新款风味菜,制作者根据“东江盐锔鸡”烹制原理,用鲜椰子茸配味料将鸡锔制而成。曾在首届海南名莱美食评选中获一等奖。
清蒸后安鲻鱼:海南名菜,其原料是产于万宁县后安海湾的鲻鱼,此湾是多条河流入海的汇集处,海底泥沙层深厚,海藻丰盛,浮游微生物和腐植质等各种天然饵料非常多,在这种环境里成长的鲻鱼肉嫩味鲜,品质尤佳。清蒸的后安鲻鱼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实乃不可不尝的佳肴。
四宝琼山豆腐:海南传统名菜。琼山,海南省地名(现为琼山市),毗邻省会海口市。“豆腐”,并非豆制品,而是以鸡蛋清泡制,状如豆腐脑,洁白嫩滑,配以上鲜“四宝”,味极鲜美。
东山羊:产于万宁县东山岭,毛色乌黑,肉肥汤浓、腻而不膻。东山羊自宋朝以来就已享有盛名,并是“贡品”,为海南四大名菜之一。东山羊的食法多样,有红焖、清汤、椰汁、干煸及火锅涮等多种吃法,每种吃法都有各自的特色,但总地来说,就是好吃。东山羊肉鲜美的奥秘东山羊生活在东山岭。当地盛产一种叫鹧鸪茶的野生植物,用这种植物制成的茶清香淳厚,是海南的名茶。东山羊就是长期食用鹧鸪茶的叶子,所以肉质才鲜嫩而没有膻味。
海鲜瓜盅:海南时令菜,又称“毛瓜”、“水影瓜”,属葫芦科植物。冬瓜的变种,其食用、药用均同冬瓜。海南盛产于夏季,做菜制汤皆宜。此菜讲究工艺造形,汤清味鲜,为清热补凉佳馔。
金华海鲜卷:特色海鲜菜,以海虾、鲜带子为主料,辅以金华火腿及多种上蔬配制而成。荤素结合,清鲜爽口。
群龙戏珠:色泽金黄,造形美观,质酥爽,焦香浓,味鲜美。
万泉河鲤鱼:产于万泉河中,有溪鲤、镜鲤、倩鲤和凤尾鲤之分。前三种同于普通鲤鱼,而凤尾鲤身及尾鳍料长,呈桔红色,鳞色鲜艳。倩鲤生长在万泉河出海口的半咸淡水中,是万泉鲤中味道最为鲜美的。秋天是万泉鲤鱼的最佳时节,甜酸鲤鱼、清蒸鲤鱼、姜炖鲤鱼味道都很不错。
海南墨鱼丸:海南传统名菜,用新鲜墨鱼和猪肥肉配制而成。曾在海南及全国烹饪大赛中获奖。
南瓜饭:南瓜饭是寨子里黎族人的家常饭,也是招待客人的食品。黎寨流传着一首歌谣:“今日出门好运气,主人恰煮南瓜饭,味又香来色又美,诱得外人找上门。”黎族人通常把洗净的南瓜切成手指长的片儿,然后掺入约为南瓜重量1.5倍的山兰米,加入适量的水煮。煮南瓜饭时不能随便掀锅盖,更不能搅拌,这样才能在饭煮熟之后香气四溢。南瓜饭营养价值很高,能清火去热,对糖尿病、肝病等均有一定的疗效。
三味灯笼虾:为创新海鲜菜肴,将明虾(又称“角虾”)切去头、尾后,分为两味烹制,另用鲜虾仁制成虾丸,再加一味,共三味,摆成灯笼形状,故名。此菜形美色艳,吃口鲜香。
槟榔:棕榈科植物,别名榔玉,常绿乔木,常作药用。嚼槟榔起先味道很涩,吐出来的口水是绿的,之后口水就便成鲜红的,吃过以后令人面红耳赤,苏东坡当年描写海南吃槟榔的女子是“两颊红潮增妩媚,谁知侬是醉槟榔”。但是从没吃过槟榔的人第一次吃时会感到头晕目眩甚至恶心,像喝醉酒一样的感觉。海南人喜欢吃槟榔,黎族同胞更是把槟榔果作为美好和友谊的象征。客人登门,主人首先会捧出槟榔果招待,即使不会嚼槟榔的人,也要吃上一颗以示礼节。
山兰酒:是以山兰米和某种植物为原料,混在一起后置于坛中埋于芭蕉树下数年后而成。黎族人喜欢在贵宾到来或节庆日时从地底取出酒坛,将竹竿插入坛中,众人一齐吸食,气氛十分欢乐。
石山扣羊肉:以马鞍岭火山口附近的特产石山羊肉为原料,配以多种香料和味料,经过滚、炸、蒸、扣等多道烹调工序精制而成。这道菜要去马鞍岭火山口吃,荔湾酒乡做的最好。
椰奶咖喱蚵:海南特色风味菜。蚵,学名“砗磲”,也称“车渠”。因其背上垄纹如车轮之渠而名海南俗称其为“蚵”,其闭壳肌干制后为“蚵筋”,属海洋软体动物门砗磲科动物。产于南海区域,以西、南沙群岛出产最负盛名。此菜用椰子汁及咖喱油配制而成,独具地方特色。
鱼茶:凡是喝过鱼茶的人都对它赞不绝口,认为堪称一绝。鱼茶的制作较为复杂,先把肥大的淡水活鱼收拾干净,切成块拌上盐,腌上一二个小时,然后挤干盐水,掺入凉米饭、酒曲或炒米搅匀,再装进干净的坛子里密封起来,如天气炎热,放至7-10天即可启盖食用;如天气寒冷,则半个月或一个月方可食用。鱼茶味酸而微咸,甘香可口,诱人食欲。
锦山煎堆:煎堆在海南俗称"珍袋"。海南各地制做的煎堆种类很多,有馅料实心煎堆,有夹心煎堆块,还有没有馅料的油炸空心煎堆。文昌胰锦山镇的煎堆已有数丰年历史,是一种名小吃。其特点是制作精细、用料考究、皮脆馅香、味道浓烈馅能十多种料和素荤、甜、淡各种口味以及块状、丝状各种形状。锦山煎堆选用上乘糯米制作果皮(有些还有粘芝麻),用花生油炸熟,不论果皮,果馅都有浓郁的香味。
东山烙饼:是东山岭餐厅用独特方法秘制的烙饼,类似北方的千层饼,但更为香、酥、软、脆。此饼的特点是外皮酥脆,内皮软润,香浓味美,人吃人赞。有人誉之为"少贯第一饼",有人誉之为"天下第一饼"。由于制作主法没能公开,游客只能在东山岭才能吃到此饼。
椰丝糯米粑:是海南常见的风味小吃,主料是用糯米粉做皮,填以新鲜椰肉丝、芝麻、碾碎的炒花生、白糖等配成的馅,以野菠萝叶包成5厘米左右大小的圆粑,蒸熟趁热吃。此粑糍而不腻,清甜可口。风味独具特色。
那大狗肉:那大狗肉是与海南四大名菜齐名的美味,因为传统认为"狗肉不上席",故"那大狗肉"没能挤进"名菜"之列。那大胆狗肉产于儋州市那大镇,此处狗肉加工方法和佐料与众不同,所烹之狗,肉美骨香。狗肉吃法一般采用火锅。其汤料有红枣、党参、枸杞、胡椒、熟芝订等补药和南国独特调料10数种,将熟狗肉切块下到汤料中烫热即可食,香味浓烈,风味自出。游客如不到儋州,则可在海口市东湖边循着狗肉香找到狗肉店,美美地吃一顿狗肉火锅。据店主人称,此处狗肉购于儋州,因而可视为"那大狗肉"。
文昌空心煎堆:海南特有的风味小吃。流行于著名侨乡文昌市一带,尤以锦山地区出名,故当地方言又称“锦山空心珍袋”。它是一种油炸米制品,无馅,大如排球。当地习俗多用于喜庆送礼志贺,一般不作商品销售。经面点师改进,将其体积缩小,可供日常制作与销售。
椰香高粱粑:海南民间风味小吃。流行于琼海地区一带,用当地产高梁米配鲜柳子丝蒸熟即成。相质软糯,鲜椰香甜,有补脾胃、润肺之功效。
苗家三色饭:海南中部山区苗族人民的传统小吃。具有节日性,在“三月三”(黎、苗族人民传统喜庆节日)期间普遍制作和食用五指山市,旅游山庄制作有售。极具苗族风味色彩。黄、黑、红3种天然颜色相映成趣,有药味甘香,饭团甜滑,形态美观。
黎家竹筒饭:海南黎族传统美食。是用新鲜竹筒装着大米及味料烤熟的饭食。黎族民同,多于山区野外制作或在家里用木炭烤制。现经烹调师在传统基础上改进提高,使之摆上宴席餐桌,声誉甚高,成为海南著名风味美食。竹节青翠,米饭酱黄,香气飘逸,柔韧透口。吃时,饮一口黎家“山兰酒”,咬一小口竹简饭,慢品细嚼,趣味盎然。
椰汁板兰糕:海南风味小吃,其主要配料板兰叶,是一种热带草本植物,其汁液深绿,有特殊的板兰香味。归侨群众喜欢用板兰叶配制食品,此糕最负盛名。色泽绿、白相间,层次分明,光滑洁亮,赏心悦目,椰香夹着特殊的板兰香,诱人食欲,入口清爽,甜滑润喉,且有清热、健脾、养胃的功效。
海南椰子船:海南椰子船,又称“珍珠柳子船”,是海南琼海、文昌一带民间传统小吃。用鲜椰子装入糯米、味料煮熟而成,具有浓厚的椰乡气息。一般只流行于椰子产地的民间,只有个别餐饮店作产品销售。椰肉和糯米饭紧密结合,色泽白净,铁饭晶莹半透明,状如珍珠(故有“珍珠椰子船”别名)。硬软相间,脆糕结合,慢品细嚼,椰香浓郁,清甜爽口。
琼式月饼:海南中秋节副食品。有着鲜明的地方特色。一是饼皮为糖浆酥皮,不同于广式月饼的糖浆皮,又有别于苏式月饼的水调面酥皮,软而不韧,酥而不脆;二是馅料配制,不论莲蓉、豆蓉、五仁,其糖油用量都比广式月饼低;三是皮与馅的配搭为2:3(广式月饼为1:5)。显得厚薄适中,合乎科学,符合海南人的口味习惯。琼式月饼,源远流长。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海口市的庄琼珍、蔡全记、冠全珍等饼家生产的琼式月饼,就已声名显赫。七十年代的海口红星食品厂、海口饼干厂、市糖烟酒糕点厂也以琼式月饼占领海南市场。八十年代后期出现的海口椰香超级饼屋,致力于琼式月饼的开发,在保持传统的基础上,吸取粤港先进经经验,加强质量管理,使琼月饼更显丰采,更具魅力。饼身均称饱满,饼面金黄有光泽,图案清晰,皮与馅配搭相宜,结合紧凑,利咀嚼,耐寻味,香甜适口。(注琼式月饼主要有:白莲蓉、红莲蓉、豆蓉、五仁椰蓉、蛋黄莲蓉、叉烧、火腿等)。
文昌按粑:海南地方风味小吃。又称“椰香粘软”,出自著名侨乡、椰乡文昌市一带民间。用糯米粉加清水、生油搅和,揉搓成小团,用手按压成遍圆形,在滚水中煮熟,然后沾上碎粒状甜馅料便可吃用。
香甜软糯,椰味十足,粘韧适中,制法简便,别具特色。
海南萝卜糕:海南地方传统小吃。民间制法因地而异。但都须以粘米浆、白萝卜丝为主料,其它辅料可随意变换,可简,可繁,可蒸,可煎。也可先蒸后煎而食。糕面红绿点缀,色泽鲜艳,萝卜味香浓,各味相济,入口鲜嫩。
海南煎饼:又称“奇味千层饼”、“东山烙饼”。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兼有海南特色,北方风味的面食。海南各地多家宾馆、酒店出品,均受欢迎。又以万宁县东山岭宾馆特制的“东山烙饼”最负盛名。片簿层多,外酥内软,咸淡适口,香味奇特,诱人食欲。
海南煎棕:海南地方风味小吃,流行于海(口)府(城)地区,与普通粽子不同之处在于:一是不用粽叶包裹;二是先蒸熟糯米后入配料调勾而煎之故不受节令限制,可长年制作与食用。色泽金黄,外焦内嫩,香滑可口,耐人寻味。
琼南伊府面:海南著名地方风味小吃,以大米粉条配靓汤及多种佐料调制而成。因文昌县抱罗饭所产最出名而得此名,又因其粉身比“海南粉”略粗,故琼北各地又称之为“粗粉汤”。粉身洁白柔软爽滑,汤热味鲜,佐料奇香耐咀嚼,不膻不腻,鲜香略带酸辣,诱人食欲。
抱罗粉:海南著名地方风味小吃,以大米粉条配靓汤及多种佐料调制而成。因文昌县抱罗饭所产最出名而得此名,又因其粉身比“海南扮”略粗,故琼北各地又称之为“粗粉汤”。粉身洁白柔软爽滑,汤热味鲜,佐料奇香耐咀嚼,不膻不腻,鲜香略带酸辣,诱人食欲。
海南粉:海南最具特色的风味小吃,流传历史久远,在海南岛北部的海口市、琼山市、定安县和澄迈县的市镇居民中食用比较普遍,而且是节日喜庆必备的象征吉祥长寿的珍品。海南粉有两种:一种是粗粉,一种是细粉。粗粉的配料比较简单,只在粗粉中与进滚热的酸菜牛肉汤,撤少许虾酱,嫩椒、葱花、爆花生米等即成,叫做“粗粉汤”,而细粉则比较讲究,要用多种配料、味料和芡汁加以搅拌腌着吃,叫做“腌粉”。海南粉通常指的就是这类“腌粉”。多味浓香,柔润爽滑,刺激食欲,故多吃而不腻,爱吃辣的加一点辣椒酱则更起味,吃到末尾剩下少量粉时,加进一小碗热腾腾的海蚌汤掺和着吃,更是满口喷香,回味无穷。
鱼汁:“咸鱼汁”是渔民腌鱼时,在食盐的高渗透力下,所腌的鱼肉细胞脱水的水份,如鱼质好且新鲜,咸鱼汁在咸味中带有鱼体蛋白质所分解的氨基酸的鲜香味,如鱼质次且欠新鲜,鱼汁只有咸腥味。以前靠海的村庄家家户户屋儋下都存有一坛“咸鱼汁”,家家户户都靠““咸鱼汁”打发三餐番薯粥。咸鱼汁的吃法有几种:一是当酱油,既用来炒菜,也用来蘸食品;二是将糙米煮熟发酵后,放在咸鱼汁坛里,吃时再舀出来煮一下以下稀饭。“咸鱼汁”以前是穷人家打发一日三餐的必用品,而现在富人家也照样有这吃法,在海南万宁当地人最为常见的吃法是将空心菜整条用开水烫熟后,用刀切开短截,浇上“咸鱼汗”均匀搅拌,如果有糙米汁一起搅拌味道更佳,如果你想吃正宗的地道菜到了万宁市点这一道菜,可别忘了点上番薯粥。
白斩乳羊:海南四大名菜之一东山羊享有盛名,而昌江特产美食-----白斩乳羊也是人人赞不绝口的美食之一。昌江黎族自治县是乳羊的主要产地,在该县的昌城、昌化、海尾、南罗、乌烈、保平等6个乡镇,这些地方地处海南岛西部,北部湾西岸沿海沙源地带,气候温和,汉汊交错,水草丰盛,嫩叶丛丛,草药丰满,为羊群提供了多种营养成份的天然食料,加上这一带的小山岗密布,乱石垒垒,地势高低不平,羊群在寻食时,经常奔跑跳跃,锻练身体,所以这里的羊群个个体质健壮,肉质结实而富有营养。昌城乡畜牧场的乳羊最为特色,羊的毛色光泽,肌肉丰富,肉质十分结实,富有营养,肉质和野羊一样,脂肪少,内味鲜,味道美,特别滋补,被誉为山珍。乳羊在断乳后就可食用,宰杀后用冷水洗浸数分钟,然后用火灰刷毛,再用起鸡眼的热水烫毛,用利刀轻匀刮毛,便可除毛干净。一般食法有:红焖、清汤、椰汁炖等,一般食法是将羊肉切开成两大片,放入锅内,注入适量冷清水,渗入适量的熟盐,匀火慢慢烹熟,取出切成小片,盛在盘内。然后用蒜头、沙姜、豪油、生姜捣碎配合香料、胡椒粉、优质酱油、少许白糖、辣椒和酸醋制甜酸辣的佐料点蘸,趁熟食用,味道十分鲜美可口,清香浓烈,回味无穷,食欲大增,久吃而不厌。汤和内脏要是用来煮粥或用当地名菜西瓜皮渗煮味道更佳。
东山羊:东山羊之所能列为海南四大名菜之一,因其有独特的一面;与北方羊肉对比它有独特的一面,没有膻味。而且由于东山羊长期在山岭上奔跑跳跃,锻练身体,个个体质健壮,肉质结实而富有营养,东山羊个重约七十、八十斤左右,个子矮小;由于东山岭盛产灵芝、鹧鸪茶等稀有草木,东山羊长期啃吃,故东山羊肉肥汤浓、腻而不膻;自宋朝以来就已享有盛名,并曾被列为“贡品”。东山羊的食法有:红焖东山羊、清汤东山羊、椰汁东山羊等。色泽金黄,装盘整齐,肉质酥烂,润滑适口,气味芳香,十分鲜美。
加积鸭:加积鸭,俗称“番鸭”,海南四大名菜之一,据传300年前琼籍华侨从马来西亚引进的良种鸭,该鸭肚子大,红冠黄蹼,羽毛黑白相间,个重七、八斤。加积鸭养殖方法特别讲究:先是给小鸭仔喂食淡水小鱼虾或蚯蚓、蟑螂,约二个月后,小鸭羽毛初上时,再以笼养,缩小其活动范围,并用米饭、米糠掺和捏成小团块填喂,20天后便长成肉鸭。其特点是,鸭肉肥厚,皮白滑脆,皮肉之间夹一薄层脂肪,特别甘美。一般加积鸭有白切、板鸭、烤鸭三食法;本地人为了达到原汁原味,以白切为主,其脯大、皮薄、骨软、肉嫩、脂肪少,食之肥而不腻,味道喷香。而且佐料特别讲究:用滚鸭汤冲入蒜茸、姜茸,挤入酸桔汁,加精盐、白糖,辣椒酱调成。
文昌鸡:文昌鸡列为海南“四大名菜”之一,而且是驰名中外的一道名菜。而正宗文昌鸡出于哪个地方?如果是海南当地人都知道文昌地区有个潭牛镇,是因为大街小巷都挂着“文昌潭牛鸡”;文昌潭牛鸡其独特之处是什么?潭牛镇镇北有村,村外多榕树,树上古枝参天,浓荫遮日,树上绿草如茵,鸡雏成群,鸡食榕籽、觅昆虫,追逐嬉戏,生栖繁衍,鸡虽然生长缓慢,体小脚细;一般现在当地人养鸡方法:将纯种鸡苗交给农户放牧饲养120天,回收后喂大米、番薯、花生饼、椰蓉等熟饲料,集中育肥50天。文昌鸡肉质滑嫩,皮薄骨酥,香味甚浓,肥而不腻;食文昌鸡一般以白切为主,另有椰汁鸡、酥鸡、炸子鸡等。如果你夹一块金黄色的鸡肉放入你的口中,一定会脱口而出的一句话“捧!”;难怪在海南素有“没有文昌鸡不成席”之说。吃文昌鸡的佐料很讲究,蒜泥+酱油+桔子汁,海南人没有吃醋的习惯,桔子汁是必不可少的。相传明代有一文昌人在朝为官,回京时带了几只文昌鸡请皇帝品尝。皇帝品尝后称赞道:“鸡出文化之乡,人杰地灵,文化昌盛,鸡亦香甜,真乃文昌鸡也!”文昌鸡由此得名,誉满天下。因村野之鸡受皇上天子赐名,村舍荣光,该村得名天赐村。天赐村中最早养鸡人姓蔡,故文昌鸡亦称蔡氏鸡。
和乐膏蟹:海南四大名菜之一----和乐蟹,产于海南万宁市和乐镇。和乐肥蟹(俗称膏蟹),膏满肉肥,素与鲍鱼、海参相媲美,享有“水产三珍”之誉。和乐蟹其特色:脂膏金黄油亮,犹如咸鸭蛋黄,脂膏几乎整个覆于后盖,膏质坚挺。金秋时节,菊香蟹肥。品蟹的方法颇多,可以炒吃或煮吃,也可以做蟹酱汤吃,等等。而万宁和乐“膏蟹”的独特吃法有两种:一是五味煎蟹。万宁食店大多采用团脐母蟹,经油煎后施以多种调料烹制而成后,成菜色泽红亮,膏多粉润而有弹性,壳薄肉质鲜嫩爽口,百啖不厌。二是蒸大红膏蟹。此道食谱为万宁当地传统名菜,选用个大脂膏丰满的雌蟹蒸熟,以多种味料尤其是鲜辣椒桔子蘸食。其特点是壳色大红、壳内膏黄顶角,肉白鲜美,膏黄甘香,独具风味,诱人馋诞。难怪来万宁的游客吃了后总是啧啧称赞,甚至有客人发出“吃膏蟹要到万宁”感慨。
海南酸笋:海南四季如春,竹笋是海南市场上的四季蔬菜。竹笋按来源分为剌、麻笋和玉兰笋。前一种是野生野长,后两种是人工种植。竹笋按加工方法分为水煮笋和酸笋。刺笋名副其实,就是生长在刺笋丛中的刺笋的幼嫩部分。在海南,这种笋生命力甚强,一年四季生长。只要下一场雨,幼笋就纷纷破土而出。采割刺笋,靠的是胆大心细眼明。采割者手特一根自制的称为“竹笋钩”的竹杆,竹杆尖的一头装上钩刀,头伸进刺笋丛中,辨别刺笋的方位后,把钩刀插入幼朗读的根部,用适度力气一拉,就把幼笋拉了出来,经加工后制成酸笋。麻笋是农家种在房前屋后的竹子的幼嫩部分,切割下来剥去笋壳。切面片状,制成“水煮笋”、“酸笋”或笋干。过去,人们普遍认为竹笋是没有营养,价钱相当贱,酸笋成为穷人的家常便菜。但如今不一样,竹笋的价格就象股市里的“黑马王子”,由蔬菜中的“贫民”变为“贵族”。在夏天,海南人最喜欢用酸笋煮鱼汤,既有点酸味而且还有点醒味,成为海南“家乡菜”中的贵族;如果你想尝尝具有海南特色家乡菜可别忘了选“酸笋煮新鲜鱼汤”。
海南狗肉火锅:狗肉,性温,入肾经。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冬令狗补,明春打老虎”的俗语。对于狗肉的品级,民间还有“一黄二黑三花四白”的说法,即黄狗肉是狗肉中的佳品。海南吃狗肉的历史悠久,海南人形容某人对某事着迷的话语是“瘾狗肉”,足以说明海南人对狗肉的喜爱。在漫长的岁月里,在海南的一些地区,吃狗肉不能在室子里吃,凡沾过狗肉的碗筷不能用来祭祖,刚吃完狗肉得漱口、洗净手脚后才能进室。民间说法,狗吃人屡,肠肚不干净,“公婆父母”(即祖宗)不喜欢因此家家户户都备有一套专用的吃狗肉的碗筷(往往是破碗破筷)。而狗是自养自杀,不当商品出卖。海南人一般吃狗肉火锅。狗先用香油、酱油、盐、姜未、料酒腌一会后,用油爆锅,文火炖半熟后下香茹、木耳、笋干等干菜炖烂。海南“狗肉酱”是用蒜茸、姜未、杂锦酱、香菜、新鲜桔子汁、新鲜辣椒制成。香味浓郁的狗肉蘸上酸辣适中的蘸料,令人胃口大开,吃后香味留齿,回味无穷!饭是将煮好的干饭趁热捏成饭团。而“那大狗肉”是与海南四大名菜齐名的美味,那大狗肉吃法也采用火锅,其汤料有红枣、党参、枸杞、胡椒、熟芝麻等补药和南国独特调料。
五指山野菜:五指山野菜原名鹿舌菜,又名马兰菜、革命菜,生长在海南省中部五指山区,常年生长,与树仔菜、四棱豆相比,这种菜冬天不减产,没有季节的限制,好种好管,是当地农民常食用的菜肴,它以其清香嫩滑的口感博得人们的喜爱。在战争年代是琼纵战士的家常菜,故名革命菜。作为一种无污染、易生长的本地特色野菜系列之一;是海南目前以“天然、野生、绿色、无公害”为主题推出的系列野菜;也是清热解毒的良药。
海南粽子:海南是个很重视传统节日的地方,每逢年节,这里的喜庆气氛格外浓厚。端午节是一个流传千年的传统节日,是人们包粽子赛龙舟采桔枝祭先贤的日子,每年这个节都过得认真而隆重。又要过端午节了,形色各异的粽子,也醒目地摆上了大街小巷饭店酒家橱窗。海口是个年轻的省会城市,由于外来人口日渐增多,各地的口味和饮食习惯不同,粽子的种类也花样纷呈。从形状上分,有角粽、锥粽、枕头粽、宝塔粽等;按用料分,有馅粽、果粽、纯米粽之别。北方人制作粽子比较简单,以纯米粽居多,偶尔也包红枣、果脯、豆沙在里边;南方人做的粽子比较精致,粽内包有咸蛋黄、鸡肉、火腿、瘦肉等,吃起来更加香滑可口。在海南,粽子已成为人们餐桌上的日常食品,一年四季都有得卖,煎粽、煮粽、蒸粽品种多多,茶肆酒楼,居家旅游,广受人们青睐。尽管粽子作为一种食品,已不再是节日专宠,但过端午节,海南本地每户人家少不了粽子。而最正宗的粽子算是儋州的虾米粽。
海南鸡饭:“海南鸡饭”可以说是驰名中外,不但本地人喜欢吃,外地的旅客也同样爱吃海南鸡饭呢。海南鸡是以“文昌鸡”出名,煮鸡的办法是最大的技巧,鸡好不好吃关键在于“煮”鸡这一过程,当然鸡也必须是文昌鸡。“宰杀干净后,把鸡脚反扭插入鸡下腹洞内固定,将鸡头仰屈,用鸡膀窝夹住天鸡腹里放进数片生姜、味精,并在外皮上涂上适量的精盐,然后把鸡放进烧鸡身四周受热膨胀定弄,随后细火慢煮,至仅熟(一般为八九成熟)时捞起,滚的清汤中翻转,使抹上麻油,让其自然冷却即成。”鸡饭的原料是鸡和大米,其制法:一是猛火热锅中下鸡油、蒜茸爆香,随后倒进洗净滤干的大米翻炒,再加鸡汤调匀,加盖煮熟;一是将蒜茸或葱条爆香的鸡油倒进普通方法煮熟的热饭中,加少许精盐和味精搅拌均匀即可。鸡饭古老吃法是煮熟后的鸡饭用手把饭捏成“饭团”;“白切鸡”再配上“饭团”,才算是传统的“海南鸡饭”。
海南老爸茶:自唐朝始至今还保存着浓厚的茶文化,日本人讲究茶,中国“福建人、汕头人”爱喝茶,至今全国各地“茶道”、“茶社”、“茶艺”之类高档茶坊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一壶茶的价格动辄在几十元以上,而在海南有一道特色的茶-----“老爸茶”。在社会交往中,我们常听到这样的招呼:有空来喝茶。今天的这种茶文化,早已不局限在海南人之间了,只要是在海南工作和生活的人,大都热衷于在那种无拘无束的环境中,悠然地度过一个下午或晚上。一种纯粹享受交流的需要,已经到了伸张压力、排遗烦闷的范畴了。夏天的时候到海南的一些市县,你会发现原来只有老爸们爱喝的茶,如今是男女老少,有钱的和不那么有钱的都热衷,而且有了很强的现代色彩。海口的老爸茶坊,时常在不同的方位装上几部电视机,可看电视可看VCD和录像;三亚的老爸茶干脆就不在房子里,而在街道两边的铺面前;屯昌县则集中在电影院的斜对面,与电影院的生意相辅相成,这里的光线隐隐约约,是观看议论马路上过往行人的最佳位置;临高县文澜江近千米的两岸江畔都摆了桌椅,茶客来往不断;最有特色的要算是澄迈县城的老爸茶了,在环城大道的其中一边,没有路灯,桌椅就设在暗处,而茶水则由对面亮着灯光的店铺提供。茶客在黑暗中喝完茶,将该付的钱放在桌上,极少有赖账的。当然老爸茶的收费都较低,花上两元钱也可以坐上几个小时,最普通的百姓都消费得起。老爸茶不论设在何处,都是个信息场,有用的和无用的,道听途说的或有根有据的,没人追究,大家都在听,都在讲。交流得最多的有几类:一是换届选举,谁升官了,谁丢官了,哪个贪官被逮了,这是茶客们最感兴趣的话题;二是谁做生意发了财,谁亏本倒了霉;三是彩票的种种相关的人和事;其他的就是张家长李家短、顺口溜、浑笑话、流行段子等。老爸茶的盛行最集中地体现了一部分海南人那种闲适、随意、松散的生存状态。同时茶坊或茶场(所)也成了茶客们精神和思想的乐园,一切的苦痛、烦恼、孤寂、困惑都可以在这里消解。同样,欢乐、得意、荣耀也可以在这里张扬膨胀。这种场所笑脸最多,你可以袒胸露臂,可以粗声大气,高声吆喝,可以吹吹牛皮,甚至可以打打扑克放纵一下自己———诚然,如果一个人长期泡在老爸茶坊,在消解烦恼的同时,同样也会把曾经有过的激情和雄心壮志消解得荡然无存。作为一种信息交流的方式,老爸茶有其不可代替的作用,但似乎应当有更丰富的东西。其实,你只要仔细观察一下,而今的老爸茶也发生了一些积极的变化,那就是融入了一些时事、大政的话题,包括对政府工作、经济发展、市政建设的一些积极的建议。这里有许多真话、实话。若能把现在热门的意见箱、市长专线等设在这里,肯定会听到更真切的百姓心声。如今,传统的“饭团”似乎已消失,在海南的饭店里再也看不到“饭团”了。现在,海南的“文昌鸡”已打响全国品牌,如果你是外地的游客朋友,到海南来可千万别错过机会,一定要品尝“文昌鸡”哦。
海南年糕:年糕海南人叫做甜粑。因它是用筐蒸的,故又叫做粑筐。一筐甜粑,需用七升米,合十四斤。内含四升糯米,三升籼米。另外,还需七条砂糖。它三指大,一扌乍长。通称糖条,每条重约八两。把米舂碎,用细目筛斗筛出米粉。用三升水把糖条煮成“糖清”。取一扁形竹筐,用布衬壁垫底。一切都准备好了,就把米粉和“糖清”搅匀,倒入筐中,搁于锅里蒸。这是一筐公认的标准化传统甜粑。小锅蒸不了,需用十八寸大锅。至少也要蒸三个钟头才能熟透。中国人过年,好像都要做甜粑。人们叫它年糕,也许就是这缘故。但在海南又绝不是过年才做的。做屋升梁,男娶女嫁,生子弥月做日卒岁,都要做粑庆贺一番。年糕含义太窄,所以就统称甜粑。闺女出嫁,第五日回外家,外家母就要做甜粑送回去。这叫“做第一回”。这名叫得很准确。两家做了亲家,才开创这层亲缘关系。我妈外家在水涯。听上辈人说,水涯婆的“做第一回”最风光。日头一露面,迎我妈的轿子,就停在门首了。晌午,才把她送回来。通常外家母只做一筐甜粑,水涯婆却做了两担!一担甜粑,少则也有四十多斤。它让两名壮女挑着,扁担儿也被压得吱吱叫。从村口走到家,好一段路啊!惹得一群倪仔跟着观看。水涯婆也因此事让人传颂一辈子。一筐偌大的甜粑,把它割开也不是容易的事。用刀?它粘乎乎的,难了。说难也不难。家乡人是用线“割”的。一条线,一端用嘴咬着,一头把粑圈住,一拉,就“割”开了。是喜事啊,当然要用红线。把它“割”成片,就可食用了。也有讲究一点的,打几个鸡蛋,放在碗里搅散。用豆油,烧好锅,然后将沾着蛋浆的粑丢到锅里煎。三翻两翻,煎得面上起一层皮,半脆半粘的,好吃极了。粽子祭屈原,油条炸秦桧。甜粑也有来历。中国人仿佛吃什么都有典故。管它真假,光这点就让人吃出味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