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十大异国餐厅
味里
地址:陕西南路5-7号城市酒店6楼
人均:500
上海铺天盖地的日式自助料理实际上属于一种低品质的本土化,日本料理在本国只有四个档次:居酒屋、日本料理、割烹以及料亭。“味里”属于割烹,老板和90%以上的客人都是日本人。
一进门可见一道迷你的和式景观,富士山下溪流潺潺,里边游弋着几尾锦鲤,山后是一排翠竹林,幽雅清远。穿着和服木屐的服务员慢慢走过。她们都是培训了半年后才能穿和服为客人服务。割烹是日本人的宴请料理,只有厨师长根据当季美味调配套餐,不建议客人设单点。比较人气的是怀石套餐和特选黑牦牛寿喜烧套餐。
椰香天堂
地址:富民路38号
人均:200
迎面一尊石佛引出一条水道来。人工溪流清澈见底,上面浮着朵朵彩莲。沿着栈道走进去,经过露天区和阳光房,就到了洋房里头的正式就餐区。几个身穿泰国民族服装的服务生展示着微笑国度的服务魅力,空气里还能闻到淡淡的泰国香枝的气息。人气菜品有咖喱虾、炭烧猪颈肉、虾酱空心菜和海鲜炒饭,当然都少不了一个大椰青。
娘惹情
地址: 大沽路417号
人均:70
在餐厅里,你能找到诸多马来西亚元素,有扇子、拖鞋、皮影戏人偶等等讲述着热带风情。马来西亚菜可细分为马来餐、华人餐及印度餐,娘惹菜特指经华人改良的马来菜。这里的招牌菜是咖喱鸡、巴东牛肉和娘惹雅桑鱼,有酸有辣。完了再来块娘惹糕,椰香浓郁、甜度适中。
Tandoor
地址:茂名南路59号锦江饭店南楼大堂
人均:240
Tandoor是上海第一家印度餐馆,做的是北印度皇家菜。老板、厨师、服务生都是印度人。和他家相比,那种“某某小厨”、“某某咖喱”都是小儿科的工作餐了。
店堂华丽中包容着文化元素。整个餐厅就是一条丝绸之路,寓意唐三藏不仅从印度带来了佛教,也带来了美食。餐厅里每个亭子就是一个半开放的包房。正宗的印度菜没有荤素混炒的,不是全肉就是全菜。因为印度教徒不吃牛,穆斯林教徒不吃猪,所以点鸡肉和羊肉是最保险的。你可千万别点印度飞饼,因为飞饼是印度人当初到马来西亚、新加坡谋生时创造的具有表演性质的小吃,并不是传统的印度食品。
Nepali Kitchen
地址:巨鹿路819弄4号
人均:100
巨鹿路的这家Nepali Kitchen其实就是以前新乐路上的金旺角尼泊尔餐厅,尼泊尔老板的生意做大了。这里的厨师、领班和服务生都是尼泊尔人,他们会说简单的中文。
餐厅一楼里边的打通式阳台好比一个室内的庭院,半坐半躺,阳光能流淌你一身。二楼是按照尼泊尔的传统家庭设计的,楼层很低,进门就得脱鞋,席地而坐。三楼是包厢。四楼布置了一个“中国层”。在这四个楼面,你可以看到很多来自尼泊尔的灯具、木雕等。除了视觉,你的听觉和嗅觉也会被尼泊尔的音乐和香薰占满。第一次光临的客人,一般都会推荐荤食套餐。因为量大,两人可以合点一份。吃完别忘了来一份尼泊尔特色的爱佛勒斯雪山冰品。
TABLE 1
地址:毛家园路1-3号
人均:350
老码头隔壁新开了一家精品酒店叫“水舍”。酒店里有家餐厅叫“TABLE 1”(外滩第一台)。餐厅的来头很大,是由当代名厨Jason Atherton打理的,他的那批人马可都是出自米其林星级餐厅的。
餐厅做的是欧陆菜,原来都是在欧洲购买的。如果找不到某些原料,Jason会与当地的农民联系,要求他们种植。可见那三道菜式的套餐有多花心思。最受欢迎的菜品有焦糖墨鱼汁拌油炸碎面包洋葱泥、熏葱配牛肉腰肉和小土豆和荔枝雪葩芒果玫瑰花茶乳脂松糕。
Bella Napoli
地址: 西康路140号
人均:150
虽然现在法国菜是世界公认的第一菜系,但在历史上西餐之母却是意大利菜,立功的是意大利公主凯瑟琳下嫁法国王储亨利二世时携带的30名厨师。如今,上海的意大利餐厅遍地都是,但正宗不正宗却不是用环境和价格来衡量的。
Bella Napoli门面很小,窗也矮矮的,但里面经常是坐满了外国面孔。因为这里的千层面啊提拉米苏啊都很正宗。中国人一般只能拿着外文菜单乱点一气,反正无论点哪个都不怎么好吃,但绝对很意大利。
La Verbena
地址:陆家嘴西路2967号北滨江E座
人均:300
一进门就可看见西班牙式样的水晶吊灯和雕花拱形铁门。餐厅地上铺着彩色的地砖,墙上的搁板上陈列着来自西班牙的火枪和艺术装饰盆。明黄色的柱子和红色的布艺使整个环境呈现成典型的西班牙式热烈色调。透明房子和木桌椅的搭配是现代与古典的混搭。露天的位子可以欣赏到浦江美景色。露华娜的主厨是西班牙人。招牌菜是TAPAS和PAELLA。
Papa's Bierstube
地址:虹梅路3338弄虹梅休闲街22-24号
人均:120
上海最大牌的德国餐厅非宝莱纳莫属,但实际上德国乡村式小餐厅也是很有味道的,价格也不贵。
Vienna Café
地址:绍兴路
人均:60
奥地利的菜没什么名气,维也纳咖啡却很有故事。绍兴路上有一家奥地利老板开的咖啡馆。厨娘和女招待也都是外国面孔。
这幢老洋房底楼是咖啡馆,楼上就是主人的住处。条纹墙和木制护墙板是典型的奥地利风格。天井里,阳光从透明的玻璃屋顶倾泻下来,温柔地披在了每个客人的身上。你可以翻翻外文报刊杂志,专心地享用一杯含有酒精的维也纳咖啡以及也可以。这里播放的都是“咖啡馆音乐”。据说奥地利歌手Leo踏入歌坛前曾在这里表演过。因为有些客人喜欢“泡”在这里,所以除了早餐和下午茶,这里也做正餐。茜茜公主从匈牙利引入奥地利的炖牛肉是最受欢迎的。红色的牛肉配上奶白色的小面球,可口又养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