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广州滋味三部曲
老广州的味道是什么?
这座两千多年历史的老城在时空中安坐,嘈嘈切切,大珠小珠落玉盘,却不给一个分明的答案。
你只能用身体的每一个毛孔来感受。感受粘热的空气;感受满眼的绿与被阳光蒸起的青草气息;感受不知何处飘来的一曲小调,如此悠远又妩媚;感受走过一个街角,竟这么无来由地被一股香味袭击,于是抬眼一看,墙上写着诱人的菜名,你的胃忽然空虚,就此走不动了。
首部曲:老火靓汤
广州地气湿热而水又偏软,需要而又缺乏很多人体所需的必要元素,古粤人以汤之丰富补水之不足。老火靓汤虽然是广东美食的招牌,但其实煲汤是件挺简单的事儿,也不过就几字要诀“三煲四炖五大忌”而已。汤料的搭配才是这一古老传统令人感到神秘的根本原因,因之五花八门,进退相宜,增之一分则多,减之一分则少,上手容易,登堂入室却很困难。
在搭配上,如果身体火气旺盛,就要选择性甘凉的汤料,如绿豆、薏米、海带、冬瓜、莲子等,以及剑花、鸡骨草等清火、滋润类的中草药。如果身体寒凉,就要选择冬虫夏草、参之类性热的草药。但这些草药在夏季又是不宜入汤的;即使在秋冬季,滋阴壮阳类的大补草药,也并不适合年轻人和小孩子。
在广州,汤何其流行,买盒饭,送一份寡水清汤,餐馆,都有当日例汤,在市场和超市,也有搭配成小包的汤料卖,但基本都是不过不失的萝卜排骨汤、清补凉、紫菜蛋花汤之类。也有一些汤水店以品种繁多著名,但若要论到因人而异配汤、有如大长今的诚意,就非提到“沈生汤馆”不可。
沈生汤馆由沈、李两位退休的中医师创办,坐落在一条幽静的巷子中。与一般餐厅做全天生意不同,沈生汤馆只做午晚两个饭点,下午由两点半到五点半是闭门休息的。绿色的牌匾,小小的门面,长长的店堂,木头与云石镶嵌而成的桌椅,在阳光下错落有致。汤馆的菜牌随着季节会有着大变化,根据不同的时令、气候推出不同的炖品,以适应不同体质条件的客人。对熟客更会隔三岔五发条短信告知现在该喝什么汤养生。这家小店给人的印象是不温不火,正如一锅正坐在炉上的老火靓汤。
只要两位医师到店里,就会替食客把脉,医师会替食客选一款适合当下体质的汤品。李医师言语温糯,却自有威严:“你有一点感冒,咳两声听听……嗯,是热感,你喝这款汤……”食客点头退下,欣欣然点了汤,也不过三五十元一盅,心情就被滋润得无比熨贴。
除了汤,沈生汤馆也有不少搭配特别却又合理的菜式,如木瓜炖鱼唇,鱼唇爽脆,木瓜甜润,特别适合女孩子吃,68元/例,还有灵芝乳鸽、绿芥捞起茄子等颇有回味的菜式。
推荐餐厅:沈生汤馆
地点:东山区华乐路27号首层
电话:020-83883388
二部曲:地道西关菜
广州很多食肆在装修的时候很着重去营造一种怀旧的味道,然而身处其中的时候却总是觉得少了那么一点什么,因为老广州从来就不可能靠一点环境就能体现出来的,那种说不出的韵味非要在最地道的西关大屋里由最地道的西关人做出最地道的西关菜,然后让最地道的西关服务员端上来,才能够让你在一刹那勾起儿时的感觉。
西关的龙津西路是一条老路,也许比我们的年纪还要大,在这里有一座民初时候建成的老房子。它原来是做当铺用的,到了今天,几个用来挂“当”字大招牌的大铁钩还嵌在外墙上。前两年,一对在西关土生土长的老夫妇把这座大屋租了下来,找了几个西关大厨,把这里变成了一家地地道道的西关美食馆---满园春。
老板在20多年前就开始研究西关风格,所以对满园春这座老房子非常尊重,甚至连那个精美却显得老旧的外立面都完完全全地保留了下来,里面的环境也细心寻找老西关的种种感觉,从内到外地怀旧了一把。老板娘家原是西关的世家,这么多年以来几乎吃遍广州,说起广州的菜式简直如数家珍,和她聊天,总能听到一些早已在我们记忆中消失的菜,而她对厨房的要求也很简单:“过得了我的嘴再说”。这么一句话,就注定了这家菜馆必须做出最传统最地道的西关菜……
如今满园春是西关文人们最喜欢的食肆,有两个书画社甚至将每个星期一次的聚会定在这里。他们喜欢这里的瓦盖大屋、大鸟笼、柔和的灯光、红砖地板:服务员和老板仿佛就是他们的邻居,没有太多很标准的商业动作和公式般的笑容,只是轻轻松松地聊聊天、说说话,偶尔也逗逗小孩。而菜式,会直接唤醒你的味蕾,让你有一种久违的感觉,手打的花胶酿炸面、老外婆会做的萝卜煮鱼松、泮塘特有的鬼马炒藕片、在别地方已很少能尝到的鲈鱼两食,还有老板娘亲手制作的椰子西米露,仿佛诉说着老西关,诉说着广州老城那种浓得化不开的味道。
餐厅:满园春餐厅
地点:龙津西路83号
电话:020-81937491
三部曲:粤曲与艇仔粥
广东音乐有一种独特的韵味。在《功夫》《黄飞鸿》《南海十三郎》这类以香港、广东为地域背景的影片当中,广东音乐被用到了极致。当《旱天雷》《将军令》《雨打芭蕉》《平湖秋月》《步步高》等音乐响起时,观众很容易就被带入一种恍惚的广东风情当中。
虽然在西关巷陌中,或可偶遇老伯手持一把高胡,自弹自唱一曲老粤曲,但这机率实在太低。想要相会有期,比较好的选择是到荔湾湖公园里的音乐茶座。该茶座每日中午2:30-4:30由海棠粤剧艺术团进行演出。这个粤剧艺术团已在此演出了15年。
虽然是在一个最低消费8元的小茶社演出,艺术团也算中规中矩,乐队6人,表演6人,表演2个小时,有四五曲小调和一二出折子戏,演折子戏的还非常精心地打粉、戴头套、吊眉毛、往脸上敷颜色。
艺术团成员平均年龄达50岁以上,演员老,道具和衣服也不够精细。但最重要的是拉琴的能拉得一手好琴,唱曲儿的也有一把好嗓子,台上台下相距只有一两米,声音那绝对是丝丝入扣了,效果非常动人。
旧时广州以荔枝湾最为繁华,“一湾溪水绿,两岸荔枝红”,而周围诸多园林别墅映衬在绿水红果中,潘园、海山仙馆、荔香园、唐荔园等可说是名园辈出,是达官贵人寻欢作乐之地。著名的“艇仔粥”便出自于这一带。艇仔粥因最初是水上人家摇着小艇向游客兜售而得名。它是旧时水上人家用新鲜的河虾或鱼片为配料熬成的粥,味道鲜美,向来是食粥一族的首选。
而荔湾湖公园的唐荔园是参照其原貌,围湖而建的。一座座别致的小亭子点缀于湖畔,亭内的满洲窗、酸枝椅重现西关风情,亭旁竹影婆娑,亭外轻舟摇曳。而种在一傍的果树成熟时,你还可以摘下一尝,广州的酒家中难寻第二家有如此风格的。为了重现昔日风情,唐荔园还专门定做了几艘木船,小的用于喝粥,较大则是师傅煮粥之处。做好再由一小船划着送到客人的小艇上。
听一曲原汁原味的粤曲小调,喝一碗艇仔粥,尽管只是拷贝往日风情,往荔湾湖公园一行,也算深入地品味了老广州生活的精髓。
餐厅:荔湾湖公园茶餐厅、唐荔园
地点:荔湾湖公园内
电话:020-81813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