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青春片的记忆(欧美篇)
来源:金玉米 编辑:星星
时间:2013-05-24
当自己还是少年时,总是盼望着自己可以快快长大,以为成人的世界有无数的惊喜等待着你去探索。时至如今,自己早已是过了十六、七岁的年纪。回望过去,突然嫉恨自己成长得太过丰盛,嫉恨自己的少年光阴虚度。所谓年少轻狂,可自己又何曾真正轻狂过?因为自己一直以来的太规矩、太乖,回想一下才发现,原来值得自己缅怀的东西都是那么少。
少年的笑容,少年的苦涩,少年的寂寞。那时的每一个表情,都无法用什么词来完整地表达。也许只能说,那是少年心底最隐秘最柔软的部分。
如今,翻开过往的记忆去重温那些曾给我带来若干感动的青春片。其实看过的青春片远不止这些,但所列举的都是那些当初令人心动,如今依然让人印象深刻的影片。也许其中的有些影片并不能单纯地看作青春片,但它们无疑都曾带给我关于青春的心动记忆。
1 四百击Les Quatre Cents Coups (1959) 导演:弗朗索瓦·特吕弗

“四百击”译自英文“The Four Hundred Blows”,而后者又译自法文LES QUATRE CENTS COUPS,该俚语的意思是“青春期的强烈叛逆”。也许译作“无因的反叛”更好。影片平直的叙述方式中蕴藏着一种博大的张力。
提到这部片子,就不能不想到最后有关奔跑的经典长镜头。 Doinel从岸上下来,跑到海滩上,继续向画面右方跑,镜头开始慢慢向右后方移动,摇。Doinel跑向大海,在海水中横着向右走了几步,却回过头向镜头走来,画面定格并推向了他那双迷茫、忧郁的双眼,特写,音乐和海浪声仍在继续,剧终。Doinel能看到大海,却看不到自由。也许,争取自由的代价,就是失去自由。
2 毕业生The Graduate (1967) 导演:麦克·尼克斯

本片的基调是喜剧的,但是主题却是沉重且严肃的,正是在这种“严肃的搞笑”下,影片体现了一种辛辣的讽刺感,让这种讽刺力度得到了增加。作为一个身处社会的艺术家,对于社会的讽刺往往是善意的,也尽量将偏激的程度中和到大众都能够接受的程度,而喜剧正是这种理想的中和剂。对于一个刚刚步出大学的毛头小伙子而言,社会的秩序已经早早的由父辈们为你制定好了,这层秩序是“成人社会”的意识形态,如果这种意识形态是腐朽的不合时宜的,那么肯定将催生出一个或数个奋起反抗冲破一切的个体力量。本杰明正是影片中的这个个体力量。
永远都忘不了影片最后那段抢新娘的戏。当本杰明带着伊莱恩跑出教堂时,我的心都为他们呐喊起来,那种激动岂是用喜悦和兴奋这样的字眼所能表达的。
3 发条橘子A Clockwork Orange (1971) 导演:斯坦利·库布里克

大师的作品总能惊世骇俗。影片的影像十分华丽,仿佛一场感官的盛宴。影片对暴力赋予了极美的形式,令人不由自主地想起一个词:“恶之花”。库布里克使人恍忽间忘却了道德,而在恶与美的结合面前呆若木鸡。而正是因为拍摄得如此“唯美”,那恶才显得更为邪恶,令人不得不睁大双眼,直面惨淡的人生与人性。
4 天堂电影院Nuovo cinema Paradiso (1988) 导演:朱塞佩·多纳托雷

对生活于俗世的人们,电影院也许正是一座尘世的天堂。影片中出现的人物,无论是著名的电影导演、放映员还是观众,都呈现出一种特殊的生活态:与电影的联系远远超于日常生活。他们活动的中心场景是电影院。与此相关,似乎他们生命的主题也是电影。
回忆的形式构成了影片的基本格局,缅怀之情又自然而然倾泻于回忆之中,成为一种绵长的格调。天堂影院的兴衰,极为确定而又充满情感地与一种文化的兴起与衰落相对应。不断的闪回镜头与现在时空镜头交叠映现,小托托成长为大导演,当年的放映员已辞别人世,昔日爆满的影院在一瞬之间化为灰烬。这种极为强烈的对比手法,使影片中的时空变化获得了展露时空本身的强大魅力。
影片结尾,已成为大导演的托托回到了小镇,他打开老艾弗达留给他的礼物:一盘电影胶片,当初被删去的接吻镜头都被接在一起。当初小托托曾经那样百般企求而不得的胶片,现在老艾弗达一并送给了他,连同一些令人缅怀的记忆、一些流逝的岁月与梦想、以及那个已经过去的曾经带给人们天堂般幸福感受的电影的时代。
5 不羁的天空My Own Private Idaho (1991) 导演: 格斯·范·桑特

这是一部被忧伤笼罩的电影,从头到尾,大的没有边际的忧伤。开始的便是爱达荷那条永没有尽头的路。秋天,无根的流云,惨淡的田野,左右茂密的蓐草,路每边一棵的树,粗糙,像一副印象派油画,咄咄逼人。让人跌落到悲伤情绪的最底。一直到后来,麦克的表白,记忆以及寻找,还有失去。处处是伤。
所有的美好记忆都在他抽风式短暂晕厥的记忆里,爱达荷广袤的田野上孤立的木屋,翻滚的浮云间纯净的雪峰,母亲的低语抚慰,一切触手可及,而一切又流沙一样指间滑落。 梦一样的记忆。供人践踏,出卖可以出卖的一切,在真诚和虚幻的情感和谎言中生存的生命。 自己似乎都忘记了自己是鲜活的生命。
最是难忘麦克在火堆前的表白:我爱你,但你不用付钱。爱一个人,暗恋一个人,真诚的,从谎言和欺骗的世界里,给出了自己最美的心。
6 闻香识女人Scent of a Woman (1992) 导演:马丁·布莱斯特

艾尔·帕西诺的表演实在太出色,以致于很容易让人忽略了那个查理。但它从另外的角度也该算是一部青春片。
永远也忘不了斯莱德在学校礼堂上为查理而进行的精彩辩护:今天查理保持沉默是对还是错,我虽然不是法官,但我可以告诉你,他不会为了自己的前途而出卖任何人。朋友们!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正直,这就是勇气,这才是未来领袖所具有的品质。现在我到了一个人生的十字路口,我一向知道哪条路是正确的,毋庸置疑,我知道,可我从没走它,为什么?因为它太艰难了。轮到查理了,他也在一个人生的十字路口,他选择了一条路,一条有原则、成全他人格的路。让他沿着这条路继续前行吧,这孩子的前途掌握在你们的手里,委员们,他会前途无量的,相信我,别毁了他!保护他!支持他!我保证会有一天你们会为此而感到骄傲!我保证。
7 猜火车Trainspotting (1996) 导演: 丹尼·博伊尔

“猜火车”本是一种游戏,指无所事事的人在火车经过的地方,即兴打赌猜测下一班火车经过的时刻和目的地,借此打发时间。影片以此为名意义深远,当火车狂啸过站时,不知要将主人公们的命运载往何方。
《猜火车》被视为“1996年最令青少年感动,甚至让放浪形骸、孤苦无依的那一部分痛哭流涕的一部电影”。后现代的“愤怒青年”们在梦魇般的生活中自我放逐,不再树立任何意义上的精神之父。影片明显地运用了反传统拍摄手法来突出其叛逆精神,很极端地提出了年轻人如何选择生活的问题。
“世界在变,音乐在变,毒品也在变,你不能在海洛英中逃避太久!”猜火车的青春,终会完结。我们的青春是怎样结束的?还没有吗?你仍在选择不选择吗?
8 偷香Stealing Beauty (1996) 导演:贝纳尔多·贝托鲁奇

一个田园诗般的家园,但却住着形形色色精神上并不幸福的人。而露西作为一个没有进入庸俗世界的纯洁象征,面对这个世界发出了爱的呐喊。不得不说,丽芙·泰勒的确让人很惊艳!
9 心灵捕手Good Will Hunting(1997)导演:格斯·范·桑特

影片重心放在男主角威尔心灵受创的自我揭露与重建过程,是一部关于投入生命的成长故事。影片叙事手法流畅且煽情得宜,以人物作为因果关系的中心,以生活化演技和励志感人的剧本作为影片主导。但是,影片缺乏对社会僵化价值的批判,处处流露出“天才崇拜”的情结。因为是天才就可以对他人任加侮辱,这样的逻辑减少了影片的感染力。
10 西西里的美丽传说Malena (2000) 导演:朱塞佩·多纳托雷

她,披着波浪状黑亮的秀发,穿着时髦的短裙和丝袜,踏着充满情欲诱惑的高跟鞋,来到了西西里岛上宁静的阳光小镇。她的一举一动都引人瞩目、勾人遐想,她的一颦一笑都教男人心醉、女人羡妒。玛莲娜,像个女神一般,征服了这个海滨的天堂乐园。
年仅十三岁的雷纳多也不由自主地掉进了玛莲娜所掀起的漩涡之中,他不仅跟著其他年纪较大的青少年们一起骑著单车,穿梭在小镇的各个角落,搜寻著玛莲娜的诱人丰姿与万种风情,还悄悄地成为她不知情的小跟班,如影随形地跟监、窥视她的生活。她摇曳的倩影、她聆听的音乐、她贴身的衣物……都成为这个被荷尔蒙淹没的少年,最真实、最美好的情欲幻想。
影片准确捕捉了少年欲望的萌动,但耀眼点是那重彩浓墨的浪漫风格,有一种浪漫主义全盛期的炽烈,刚好符合少年人的口味,无形当中也充当了少年的性启蒙角色。
影片中令人震撼的还有那种以道德的名义所进行的嫉妒与毁灭。玛琳娜的美让人惊艳,而后来当这种美被无情的摧残时,那些打着道德旗号,其实却是出于妒嫉的毁灭行为却使人震惊。正如影片中律师辩护时说的一句话:她的罪就在于她太美了。因为美的超凡脱俗,美的旁人望尘莫及,美的高贵,美的从容,美的让其他女人都相形见绌,让所有男人都蠢蠢欲动,那么,你就是有罪,就要毁你!多么可怕的心态!生活中又岂止是美会被如此摧残呢?
11 滑板公园Ken Park (2002) 导演:拉里·克拉克

这部影片中文名也被翻译为《天地无伦》,这个名字似乎更为恰切,因为它的确令天地失色,常纲混乱。每一个灵魂都看不到出路,孩子不像孩子,母亲不像母亲,父亲不像父亲。这部影片也是我所列举的影片中尺度最大的一部。
影片的情节实在称得上惊世骇俗——男孩与女友的母亲上床;Claude的父亲失业,母亲怀孕,父亲酗酒,打儿子,晚上出外寻花问柳未果,回家潜入儿子的房间企图猥亵;Tate有一只三足的狗,性情乖戾,以近乎残暴的态度对待他的祖父母,最后举刀将他们双双刺杀;蜜桃是男生心里的最爱,与父亲畸恋……片中所有的青年都有心理问题,家庭都存在暗礁。拉里·克拉克一直在用近镜头,很少切换镜头,仿佛纪录片的形式,记录着九十年代美国迷惘的青少年放纵而悲伤的成长岁月。暴力、色情、仇恨,爱情,种种元素都齐了。人对肉体的迷恋与失落,带来更深更毒的悲痛与仇恨。
显然导演深爱青少年反叛题材,电影对生活的忠实纪录反让人迷惑不已,日常生活的空间被割裂,浓缩到四户人家,分别上演仇恨与杀戮快餐,肉体仿佛决心摆脱一些羁绊,却又无能无力。
12 大象Elephant (2003) 导演:格斯·范·桑特

刚看这部电影时,并不明白片名为何是《大象》,后来在一篇文章中才了解到,原来青春期的大象是最危险的。
并不喜欢这部电影,因为觉得太故做深沉。但不得不佩服它的镜头语言,运镜简单而锐利,有说不出的冷静,如旁观者般的看着事件发生,没有任何情绪。电影前面的部分是极尽平淡的,而导演对于结尾屠杀的处理仍旧是平淡的近乎冷漠的,无数生命在瞬间逝去——这样一个残酷且震撼的现实却被导演以极其克制的方式展现出来。一切的震撼来自一种落差——生命的终结和导演这种平淡的讲述方式之间所形成的落差和张力。
13 戏梦巴黎The Dreamers (2003) 导演:贝纳尔多·贝托鲁奇

影片看起来有纯色情片的嫌疑,但其中体现的却是三个年轻人对自身情感和性的发掘。在那样一个年代,导演赋予了年轻人某种理想主义——无政府主义,无所禁忌,无所约束,也是充满感情的。在炽热的性爱背后,是自身心灵世界的极致,是灵魂的自渎,是在轰轰烈烈的历史大背景下,在青年性爱世界里的一次绮丽的冒险旅程。
当影片的三位主角模仿戈达尔的《法外之徒》(Bande a part)中同为一女两男的三位主角跑过卢浮宫时,我的心亦随他们一起飞过。
14 冰冷的阵雨Douches froides (2005) 导演: 安东尼·科尔迪埃

影片的中文名也称为《冷水浴》,人生的大多数的时间里,人们感觉沉闷,渴望改变。渴望心灵上那种振奋人心的聚变,但是有的时候改变并不是如同暴雨一般,它往往已经默默的来了,而你还没有发觉,而当真正发现的时候,它就像突如其来的冷水浴一样劈头盖脸的淋了下来,一时间紧缩了你的每一条神经。
女友温内莎和好友克莱门的亲密关系触发了米克的妒忌心,更严重地损坏了米克和温内莎的感情。妒忌心使他变得愤怒,愤怒使他转成粗暴;感情的困境,父母亲日况益下的关系,学业成绩的下泄,这种种的转变像冷水般狠狠地泼洒下来,而米克能做就只有一一面对它们,为成长迈出第一步……
上一篇:50首值得一听的中文歌
下一篇:我最爱的歌曲 TOP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