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部青春类印度电影推荐
来源:金玉米 编辑:盖茨
时间:2017-05-15
1 《挫到屎》,英文名《Delhi Belly》,字面意思为“新德里的肠胃”,2011年7月上映。喜剧恶搞类,阿米尔.可汗制片,上映几个月就获得了超高票房。A级,成人才允许观赏,有少儿不宜的语言与画面。
为什么叫“新德里的肠胃”呢?“新德里的肠胃”其实是外地人用来形容印度某些城市街头污浊的饮食卫生情况的专有名词,很多外地人一到印度,吃了当地的东西后,就会开始拉肚子,拉到筋疲力尽也不见好转,“新德里的肠胃”指的就是这个拉肚子拉到断气的肠胃。片名和故事情结基本没有太大关系(除了其中一位男主角因为吃了污秽的街头小食,从影片开头到结尾都在找地方泻肚子之外;观赏的时候请注意不要进食或进水,如果进食,有可能当场恶心呕吐,如果进水,有可能当场喷屏),而影片内容基本也就是纯恶搞,发生在一群年青人身上的荒诞的故事。片尾的音乐MV,米大爷终于现身了,折腾了足足5分钟,一会儿宝莱坞纽约黑帮、一会儿宝莱坞壮志凌云,大亮。
电影里有一对来新德里度假的老年白人夫妇,明明住的是高档酒店,却要么回房间的时候看见陌生人在床上大声寻欢,要么被隔壁穿墙而来的子弹打破了手中的葡萄酒杯,老妇人终于怒了,对老头骂道:“我早就说了,我们应该去迪斯尼乐园(而不是来印度)度假!”当场把我笑倒。也许这就是该片为什么叫“新德里的肠胃”的原因吧,混乱的印度、破旧的印度、肮脏的印度、腐败的印度,同时也是神奇的印度、可爱的印度、魅力的印度、圣洁的印度,是一片充满了爱与冒险的土地。故事的大部分场景都设在新德里最拥挤破败的小街道里,似乎是一种现实主义反讽的手法,实则在表达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印度欢迎您,后果请自负”。

2 《巴萨提的颜色》,印地语名字《Rang De Basanti》英文解释为“Color of Sacrifice”--“牺牲的色彩” 或 “血染的风采”,2006年1月上映。《三个傻瓜》里的三位男主角包括大帅阿米尔.可汗原来都曾出演了这部影片,影片在新德里附近拍摄。同年获得“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BAFTA)“最佳外国电影奖”提名、做为同年“金球奖”印度参赛电影的“封面电影”,并获得2006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电影奖提名,两首A.R.Rahman创作的电影插曲也获得奥斯卡提名。但这部影片并不止具有艺术价值,给当今印度造成的社会影响,尤其是对印度年轻人产生的影响,被认为是巨大而无法估量的。
可以说这是一部名符其实的革命电影。一位英国纪录片制片人的爷爷曾经是不列颠印度军队的官员,在他的日记里,详细地记录了那个时期为印度国家独立而战的自由斗士的壮举,女孩被爷爷的日记打动,一心追随日记里的影子,要来印度拍摄一部现代版的自由斗士之歌。她选择了五位年轻的印度男孩做为影片的男主角,故事就是从这里开始的。故事进入真正的主题是在这群印度男孩的飞行员挚友坠机身亡之后。服务于印度空军的年轻男孩在一次军事演习中坠机,事故的根源是印度政府深重的腐败--军队官员贪腐成性,没能保证军用飞机的例行质量检查,没能确保飞机机械安全,而类似的事故已经不是一次两次,诸多优秀的年轻飞行员竟被迫以如此不堪的方式结束了生命。这部影片讲述的就是这五位男孩如何为挚友“报仇”,对积重难返的印度政府进行反抗。不过影片故事是超现实的,结局也比较极端,估计导演觉得只有这样的大尺度才够表达印度公民对政府腐败的愤恨吧。
虽然获多项荣誉与社会好评,这部电影却遭到了印度国防部与动物权益保护协会的反对,国防部反对是因为电影锋头直指国家高层政府机构,电影里坠毁的军用飞机真身是MiG-20战斗机;动物权益保护协会则不满于电影中赛马的场景。反对归反对,该片照样大摇大摆地在所有影院上映,在互联网上广为流传,在印度人民、印度年轻人的心里激起层层波澜。而在我这个中国人看来,这样一部对印度政府高层行政腐败当头一棒的电影竟然没有被他们的广电总菊叫停禁播,太不可思议了,说明其国家的文化自由程度可见一斑。哦,不对,人家印度好像没有广电总菊。



3 《青春》,印地语名《Yuva》2004年同时以印地语与泰米尔语两种语言上映。
根剧编导的解释,拍这部片子的初衷就是为了激励接受良好教育的印度年青人更积极地参与到政治选举中去,加入印度政界,给印度社会带去好的转变。影片讲述的是三对年轻人之间错综复杂的故事,错综复杂并不体现在情感上,而是体现在人物的政治关系与利益关系上,男孩中有一心想去美国,对印度政界早已失望透顶的官员的儿子,有充满了政治抱负、号召力影响力极大的学生会领头,还有为暗黑政治势力做打手的小黑帮。女演员们个个漂亮动人,却都是以女友/妻子的身份出现,我觉得有点遗憾,因为既然是一部激励青年人从政的影片,就不应该落下青年女性这个群体。


4 心归何处》,印地语名《Dil Chahta Hai》字面意思“我的心想要的”,2001年上映,阿米尔.可汗出演。影片曾获得2001年印地语最佳电影国家级奖项,受到影评界较高的评价。由于描述的是印度中产偏上阶层在大城市的现代化生活方式与情感纠结,该片在印度城市比在农村受到更大的欢迎。
这部电影讲述的是三位刚刚大学毕业的男孩(都是帅锅啊)在正式踏入社会之前同去印度西部海岸城市GOA度假的经历。三位花样男孩有着各自不同的性格与人生期许,关于爱情,他们的际遇也完全不同,在美丽的GOA海滩上,谁遇到了谁?谁在为谁而苦恼?谁在为谁而不眠?画面唯美、故事动人的《心归何处》带我们走进三位迷人男孩的爱情生活里。


影片描述的是一群热爱摇滚的年轻人超越生活、追逐梦想的过程,他们的摇滚乐队“Magik”成立于1998年,曾受到广大青年的热爱,几年之后出于种种原因被迫解散,转眼到了2008年,十年之后,故友相逢,是否还有未曾解开的心结?是否还能找回当年的激情与热烈?故事围绕着几位乐队成员的感情纠葛与生活轨迹而展开。
片中穿插的音乐都是原创摇滚乐,许多歌曲在印度乃至世界广为传唱,是热爱摇滚乐的朋友了解印度摇滚乐的窗口。


6 《把希德叫醒》,英文名《Wake up Sid》,2009年上映
这部电影是小清新版的,一个简单的爱情故事,讲述的是一位原本游手好闲的富家大男孩因为与一位女孩的相遇而转变的过程。喜欢这部电影是因为影片中的女孩,她是一位诚实勤恳、坚强上进的女孩子,从小城市来到孟买寻梦,加入了一家杂志社,努力想成为作家,她对生活的热情与执着,打动了不思上进的男孩,激励他大胆追寻自己的梦想并为之付出努力。
影片中的歌曲也脍炙人口,广为被印度年青传唱。


上一篇:全球顶级名媛舞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