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您的位置:主页>奢华>转载>

Gheorghe Zamfir《The Lonely Shepherd》

来源:金玉米 编辑:小河流水 时间:2019-11-12

 

 有些旋律真的能像时光隧道那样带你回到那个时间,我记得80年代末期,电台有个节目叫做晚间音乐,是夜里12点开始到1点,我总听,主持人记不得了,但是有一首曲子叫做孤独的牧羊人我却始终印象深刻。今天找到这首排箫曲,放上来看看大家是否还记得?
 
    六十年代,赞菲尔与法国轻音乐大师詹姆斯·拉斯特展开合作,一张名为《天堂鸟》的轻音乐天碟把悠扬飘逸的排箫定格在千千万万个乐迷心中。八十年代,赞菲尔出版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排箫音乐唱片,特别是他用排箫改编吹奏电影音乐获得巨大的成功,用风靡全球来形容也不过份. 
背景资料: 

排箫这种乐器的历史,说起来比我们今天常见的很多乐器都要悠久得多。早在古希腊文明时期,排箫就已经出现了,古希腊的壁画上,风度翩翩的神仙和可爱的小天使手中拿的不是竖琴就是排箫。排箫的形体和制作数千年来变化不大,用若干竹制或芦苇制的哨型管按哨管的长短尺寸依次扎成一排,顺次吹奏即可吹出音阶,排箫的哨管数目不一而同,大型的排箫为求得较宽广的音阶,哨管多达二十余根。不知为什么,排箫这种古老的乐器是与古希腊神话中的牧神潘(pan)相关的乐器,又称为潘笛,在南美一带国家,一般由牧羊人吹奏。罗马尼亚对排箫情有独钟,一直维持了排箫吹奏的传统,如今变成名符其实的“排箫之国”。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一种通俗抒情的新音乐,也就是我们现在俗称的“轻音乐”掀起一股热潮,其中一些著名的轻音乐大师在创作中使用了已蜕变成冷门民族乐器的排箫,结果被大众惊为绕梁仙音,于是排箫藉此良机走上流行音乐舞台,成为轻音乐中的代表性乐器,从产生——埋没——复兴,排箫修成正果的过程可谓艰辛。

 

 

金玉米官方微信

服务号:金玉米
(官方消息发布)

订阅号:金玉米

(八卦奢侈品,解码大牌潮流趋势,揭秘时尚大咖撕逼内幕)

扫描二维码,或微信搜索公众号金玉米,关注金玉米官方微信。
搜索:


推荐阅读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