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宾斯坦演奏肖邦第二钢琴协奏曲
弗雷德里克·弗朗西斯克·肖邦( Fryderyk Fanciszek Chopin,1810-1849)伟大的波兰音乐家,自幼喜爱波兰民间音乐,在七岁时写了《波兰舞曲》,八岁登台演出,不满二十岁已成为华沙公认的钢琴家和作曲家。后半生正值波兰亡国,在国外渡过,创作了很多具有爱国主义思想的钢琴作品,以此抒发自己的思乡情、亡国恨。其中有与波兰民族解放斗争相联系的英雄性作品,如:《第一叙事曲》、《bA大调波兰舞曲》等;有充满爱国热情的战斗性作品,如《革命练习曲》、《b小调谐谑曲》等;有哀恸祖国命运的悲剧性作品,如《降 b小调奏鸣曲》等;还有怀念祖国、思念亲人的幻想性作品,如不少夜曲与幻想曲。
肖邦一生不离钢琴,所有创作几乎都是钢琴曲,被称为“钢琴诗人”。他在国外经常为同胞募捐演出,为贵族演出却很勉强。1837年严辞拒绝沙俄授予他的“俄国皇帝陛下首席钢琴家”的职位。舒曼称他的音乐象“藏在花丛中的一尊大炮”,向全世界宣告:“波兰不会亡”。肖邦晚年生活非常孤寂,痛苦地自称是“远离母亲的波兰孤儿”。他临终嘱附亲人把自己的心脏运回祖国。
E小调第一号钢琴协奏曲 作品十一 Piano Concerto No.1 E minor Op.11
01 庄严的快板Allegro maestoso
02 浪漫曲:小广板Romanze:Larghetto
03 回旋曲:有活力的Rondo:Vivace
《e小调钢琴协奏曲,Op.11》的模式总体上和《f小调协奏曲》相同:开阔的第一乐章以阴暗、急迫的管弦乐合奏开场,由于咏叹调般的第二主题而在瞬间缓和下来。当钢琴以冥想式的曲风加入后,管弦乐团立刻在进一步的乐曲发展中退居从属地位。独奏部分显得散漫而无层次,但却极富想像力,并且由于对第二主题热力四射的处理方式,显得格外抢眼。此曲也是以第二乐章为中心,其中的《浪漫曲》或许又是受葛莱寇丝卡的激发而作,肖邦赋于她“一种浪漫、沉静、略带忧郁的特质”。先是一小段管弦乐序奏,然后钢琴奏出一首夜曲般的旋律,并延伸出一段狂想曲。终乐章一开始颇有斯拉夫民族的感情色彩,一部分原因是肖邦善于冶炼多样化的调性和声。独奏部分既结合了练习曲的活力,也具备迷人的优雅特质,最后奏出一段技艺高超的终曲。此曲1830年10月11日在肖邦告别华沙的音乐会上进行了首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