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音乐为主线, 贯穿电影的结构, 是一件相当讨巧的事情,毕竟不用费心去选择那些难缠的主题音乐,听听音乐谈谈情,还有什么比这更浪漫的…… 音乐可说是一部电影中 必不可缺的部分,电影中, 当人物内心比较凄惨时,总是要插入一段音乐, 此时的音乐, 能够很好的渲染环境的气氛。作为一种艺术, 音乐能够在人的内心形成震撼, 起到一种, 用言语所不能表达的效果, 我们会因为一首熟悉的音乐,想起很多要说的话.......系在一首歌上面,总好过栓在一个人身上。
有多少人喜欢一首歌,是因为被歌词说中了的心事,等到记忆都淡去了,偶尔于街角的唱片店,又被偶遇的旋律击中,从心底溢出惆怅。电影音乐揭示影片主题思想、奠定影片风格、创造意境的功能。如果说一部电影的灵魂是电影配乐的话,那么电影配乐师, 可称为“电影的灵魂工程师”了。以下是世界知名的电影配乐大师简介,
TOP 1:电影音乐的王者——— 约翰·威廉姆斯(John Williams) 1932年生于纽约长岛,
John Williams 是电影配乐家中的佼佼者,曾超过24次获得奥斯卡金像奖最佳配乐提名,并5次获奖。同时,其配乐还15次获得格莱美奖。其著名代表作有:《侏罗纪公园》、《拯救大兵瑞恩》、《星球大战》三部曲、《辛德勒名单》、《第三类接触》、《大白鲨》、《海神号》、《大地震》、《虎克船长》、《火烧摩天楼》《E.T.》、《海蒂》、《简爱》,《爱国者》等。其气势磅礴的配乐, 确实无可替代。
在电影音乐工作者中,大概很难再找到一位如同“John Williams ”般,跨越古典与流行,是电影界与音乐界的多元化作曲家,如果没有了John Williams 的音乐,我们又怎能想象这世上竟然有这样一颗心,它可以容得下这两款截然不同的曲风缪斯;你或许更难想像这位鼎鼎大名的作曲家,从来都不愿读剧本,他只相信眼睛看到的,因为他独具慧眼,不但可以看到影片风情,还可以读出电影无法捕捉到的爱……
TOP 2:电影音乐的唯美主义者———约翰·巴瑞(John Barry)1933年9月3日生于英国的约克镇,
约翰·巴瑞 是电影配乐史上最负盛名的老一辈电影音乐大师之一。早期他为11部007系列影片所谱写的配乐中,带有爵士摇滚风格的邦德主题脍炙人口、历久不衰。约翰·巴瑞曾获得 4座奥斯卡金像奖最佳配乐奖———《生的自由》、《冬狮》、《走出非洲》和《与狼共舞》,以及1座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电影歌曲奖———《生的自由》中的《BornFree》。约翰·巴瑞的作品大致可以区分成早期的爵士摇滚,与近期的唯美管弦乐两种典型风格。
《走出非洲》(OutOfAfrica)1985年这无疑是约翰·巴瑞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并让他又一次站在了奥斯卡的领奖台上。该作品精雕细琢、诗意内敛的优美旋律与影片完美结合,奠定了他作为世界顶级配乐大师的地位。总共12段配乐,随着扣人心弦的主题旋律的逐渐展开,约翰·巴瑞以气势恢宏的管弦乐描写非洲辽阔的大草原,以巴罗克式的古典小品刻画人物细腻的心理活动,以土著打击乐和人声来展现非洲的风土人情。出现在片头的配乐主题,是约翰·巴瑞根据莫扎特单簧管协奏曲的第二乐章主题的动机创作的。片子《HaveYouGotAStoryForMe》中娓娓细语的钢琴,《Safari》一开场时诗意开阔的弦乐,《Karen’sjourney》浩翰壮阔的铜管以及《AloneOnTheFarm》的真情款款、优雅娴静,无不呈现一种细腻自控的唯美,成熟高雅的感情。
《与狼共舞》(Dances With Wolves)1990年20世纪80年代末期,约翰·巴瑞由于健康因素, 作品产量锐减甚至停顿,直到1990年才以本片复出,并获得了他的第4座奥斯卡最佳配乐奖。约翰·巴瑞则将这部作品献给了3位帮助他渡过健康危机的医生。这部长达3个多小时的史诗巨片, 也成为他所创作的最长的一部配乐作品,结构上也最为复杂。所有20段配乐,主要有3大主题旋律, 彼此之间相辅相成、刚柔并济。《TheBuffaloHunt》所带来的追杀捕猎,万牛奔腾的壮观场面令人血脉贲张;别出心裁地用口琴演奏的《The John Dunbar Theme》描绘出空旷的草原上,主人公寂寥的身影。这部极具艺术性的作品成为约翰·巴瑞傲视影史的经典名作。
他的代表作为大家所熟知的有:《007系列》前期的作品、《午夜牛郎》、《远离非洲》(out of Africa)、《生的自由》、《冬狮》、《走出非洲》、《时光倒流70年》(Somewhere in time)、《桃色交易》、《卓别林和他的情人》(Chaplin)。
TOP3:电影音乐灵魂诗人—— 埃里奥.莫利康(Ennio Morricone) 1928年生于罗马
意大利国宝级配乐大师 Ennio Morricone, 是当代最受欢迎与备受敬重的电影音乐家。四十多年来,与他合作过的导演都是当代最知名的大师级人物,由他创作的电影、电视音乐作品超过500部,风格跨越爵士、流行、前卫、古典及最著名的意大利西部片风格。他的音乐创作让他五度入围奥斯卡最佳电影原创音乐提名,同时也为他赢得无数的奖座,包括2座金球奖、1座葛莱美奖、5座英国电影学院奖、6座意大利电影奖、8座意大利国家影评学会奖。
其音乐风格囊括了古典、爵士、摇滚、意大利民谣、先锋音乐等几乎所有的音乐类型。上世纪60年代,他与导演Sergio Leone拍挡,为一大批粗制滥造的“意大利式西部片” 谱写音乐,成了名副其实的西部片音乐之王。但这位精力旺盛的大师, 却也并非仅靠“杀片无数”取胜的莽汉,他的经典代表作层出不穷,1990年之后的晚年作品依然杀气逼人,绝对不是靠早年英名混饭吃的糟老头子,令人折服。代表作品:《美国往事》《教会》《天堂影院》《海上钢琴师》《玛琳娜》等众多经典配乐
TOP4:独树一帜的风笛——詹姆斯·霍纳(James Horner)1953年8月14日 生于 美国加利福尼亚
早年师从伦敦皇家音乐学院古典音乐大师 GyorgiLigeti,后在南加州大学获得学士学位后,又继续攻读获得音乐作曲硕士和博士学位。J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最炙手可热的电影配乐高手,他所创作的情感主题音乐, 以其优雅的旋律, 强烈的情节暗示, 带出唯美华丽、充满诗意的配乐风格,在乐坛独树一帜。
《勇敢的心》(Braveheart)1995年James Horner 为该片所创作,并由他本人亲自指挥著名的伦敦交响乐团完成的配乐, 成为他最伟大的经典作品,丝毫不比电影本身逊色。丝丝入扣的情节,通过不断变化的主旋律和快慢交错的节奏, 大大丰富了影片直线进行的叙事构架。片中《The Secret Wedding》和《For The Love Of Princess》等曲目出现的苏格兰民族乐器风笛,在詹姆斯·霍纳出神入化的运用下,时而欢快、时而悲壮、时而神秘、时而缠绵,形成他以后创作的一个代表风格。《Revenge》、《The Battle Of Stirling》和《Falkirk》这几段战争场面的配乐, 可谓是惊心动魄、荡气回肠。
《泰坦尼克号》(Titanic)1997年James Horner 为本片所作的配乐, 使他又一次捧回了奥斯卡两项大奖、两项金球奖和无数大大小小的各类奖项,而且该原声大碟在排行榜上, 高居榜首达 6个月之久,创造出了配乐界一个神话。James Horner 用管弦乐和电子合成器创作了一种, 富有创造性和革新意义的音乐。其代表作有:《光荣》、《燃情岁月》(legends of the fall)、《勇敢的心》(Brave heart)、《阿波罗13号》(Apollo 13)、《泰坦尼克》、《蒙面佐罗》(The mask of Zorro)、 《Deep impact>(末日大撞击)、《The devil’s own》 (Harrison Ford)、《美国鼠潭》。
TOP 5:如日中天的配乐大师——汉斯.季默 Hans Zimmer 1957年9月12日 生于德国的法兰克福、
炙手可热的电影配乐大师之一,《角斗士》配乐尽管在奥斯卡提名中被《卧虎藏龙》夺去,但影片中令人窒息的英雄主义诗篇音乐, 给人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他为好莱坞巨星丹泽·华盛顿与歌坛天后惠特妮·休斯顿联抉主演的影片《传教士的妻子》创作的音乐, 一度荣获奥斯卡最佳配乐提名,与此同时,一部迪斯尼动画巨片《狮子王》的原声配乐, 更使他名震遐迩,成为配乐领域的领军人物。汉斯.季默擅长将传统的弦乐与先进的电脑合成乐相结合,他的创意和胆识, 足以胜任不同类型影片的音乐创作,成为当今乐坛, 不可多得的电声配乐奇才。
其著名的作品有:《狮子王》(The Lion King)、《埃及王子》(Prince of Egypt)、《The Thin Red Line》、《猎杀红色十月》(Crimson Tide)、 《石破天惊》(the rock)、《断箭》(Broken Arrow)、《雨人》、《黑雨》(Black Rain)、《绿卡》(Green Card)。
TOP 6:电声配乐的高手—— 范吉利斯 (Vangelis) 1943年3月29日 出生于希腊。
一位伟大的音乐家,集创作,演奏和音乐制作于一身,一个真正的全才。被人们称为现代的瓦格纳 (Richard Wagner)。他的许多史诗般的电子音乐作品和电影配乐, 深得乐迷们的钟爱。几乎没有受过任何音乐教育的他, 4岁便能演奏钢琴,6岁举行个人作品发表会,可谓真正的音乐天才。无论如何,只要谈起电子音乐,都不能不提范吉利斯(Vangelis)。这位才艺卓越的键盘器乐手,是近30年来影响力最广泛的电子合成器专家。而为了寻找更宽广的音乐空间,25岁的范吉利斯前往巴黎发展,他自组的「爱神之子合唱团」(Aphrodite’s Child)红遍整个欧洲,也成功开发了前卫摇滚乐的新方向。
1970年代的范吉利斯全心投入电子音乐创作,并转往伦敦为电影制作配乐,开启他辉煌的电影配乐时代,其中包括1981年荣获奥斯卡金像奖最佳配乐的「火战车」、1982年的「银翼杀手」、1983年的「南极物语」、1992年的「1492征服天堂」等重要作品,范吉利斯开创了电子音乐与电影配乐的崭新前景,奠定了所谓未来太空音乐的发展,可谓居功厥伟。
TOP 7:电影配乐多面手——莫里斯.贾尔(Maurice Jarre)1924年9月13日 出生于法国里昂
大家熟知的《人鬼情未了》(Ghost)的主题曲,就是他的佳作之一。电影配乐多面手-Maurice Jarre:作为著名导演大卫.里恩的亲密合作伙伴,电影配乐多面手~ Maurice Jarre, 无疑是本世纪电影音乐创作领域, 最有成就的作曲家之一。少年时代,几乎对音乐一窍不通。一次偶然的机会,Maurice被父亲播放的一张唱片《匈牙利狂想曲》深深吸引,于是便立志成为一名指挥家。在朋友的鼓励下,Maurice考取了巴黎国家音乐学院,毕业之后,加盟圣路易斯马胡剧院管弦乐团,担任编曲和指挥。从50年代起,Maurice正式开始他的电影音乐创作生涯。由于他精通俄罗斯、印度、日本、南美和阿拉伯等不同国家和地域的音乐文化,因此被称为“电影配乐多面手”。
在Maurice 众多的配乐作品中,最为著名的作品,皆来自大卫.里恩执导的影片,它们是《阿位伯的劳伦斯》(1962年),《日瓦戈医生》(1965年)和《印度之路》(1984年),其精湛的配乐艺术, 使他三次登上奥斯卡领奖台。其中,为电影《日瓦戈医生》创作的“拉拉主题曲” 更是当年最为畅销的单曲。60年代中期以后,Maurice 奖创作重心转移到了好莱坞,1988年,由他为电影《雾中的猩猩》创作的音乐, 使他再度荣获奥斯卡提名。1991年,影片《人鬼情未了》中的精彩音乐, 又赋予他ASCAP大奖得主, 这一无上荣耀。Maurice 辉煌的音乐生涯, 使他成为, 世界电影音乐创作史上, 最具光彩的人物之一。
TOP8:《日本电影配乐的殿堂级人物——喜多郎 kitaro 》 1953年出生于日本爱知县丰桥的农家
说喜多郎是天才,乃因从未接受过音乐方面教育的他,甚至看不懂五线谱,从前他用自己的方式记录音乐(有点类似图画),的确是位多才多艺的音乐家,除了演奏吉他、贝斯、键盘、箫及许多其他的乐器之外,还作曲、编曲、制作。早在70 年代便开始致力于研究电子合成音乐的喜多郎,是New Age音乐的首席代表,其作品有着日本New Age音乐开路先锋的独特风格。将古典、流行、爵士融入电子音乐,这种不同于西方音乐的东方魅力,使得 kitaro从首部作品《天界》面世开始,就得到了世界上, 越来越多听众的肯定。
1979年又发行了“大地”和“OASIS”。1980年喜多郎担任了NHK的节目《丝绸之路》的音乐制作,节目大受好评,喜多郎作的主题曲也得到了大家的喜爱,成了其代表作之一。同年,他发行了作品集 “丝绸之路 1”和 “丝绸之路 2”,喜多郎一下走红了。1981年发行唱片“敦煌”和 “气”,次年又在日本全国30个城市和亚洲巡回演出, 成为最早在台湾和大陆演出的日本音乐家。《丝绸之路》系列的推出以及佳作《敦煌》的面世,都让国内的听众备感亲切。对中国题材音乐如此情有独钟,难怪喜多郎先生一直坚持“中国文化才是日本文化的根”。1980年喜多郎的专辑正式进军美国。1993年~ 1997年,喜多郎完成了两张原声带:《天地》和《宋家皇朝》。前者获得金球奖最佳电影配乐,后者则赢得台湾金马奖和香港金像奖。在喜多郎的音乐生涯中,被格莱美奖提名多次。
TOP9:Jerry Goldsmith(杰瑞·哥德斯密)1929-2004
第七十届奥斯卡金像奖颁奖典礼,不论是得奖者或是入围者,可说是这几年来最好莱坞的奥斯卡,同时也适逢金像奖七十年,可说是巨星云集,犹如一场充满怀旧与传承气息的盛会,如此一场盛会,怎能少了音乐的礼赞?因此在典礼一开始,大会的交响乐团即以精彩的“Oscar Fanfare”开场,应邀谱写这首七十周年纪念曲的,正是当今好莱坞最资深的作曲家Jerry Goldsmith(杰瑞·哥德斯密)。
其十分擅长动作、冒险、悬疑音乐的创作,虽然一再的因此被金像奖忽略,但没有人可以否认他的大师地位,为“Star Trek”(星舰迷航)电影版创作的音乐,是他个人深受乐迷推崇的作品,特别是星舰迷,另一部知名的科幻电影音乐, 是导演雷利·史考特的《异形》,
Jerry Goldsmith的音乐产量很大,任何形态的电影都接,几乎从不挑剔片子,从悬疑惊悚如《异形》、《鬼哭神号》,科幻磅礴如《星舰迷航》、《魔鬼总动员》,警匪侦察如《 唐人街 》、《第六感追缉令》、《铁面特警队》,史诗战争如近代的战争电影《 巴顿将军》、《麦克阿瑟》,到古代的战争电影如《第一武士》,滑稽喜感如《小精灵》、《地狱来的芳邻》,细腻唯美如《俄罗斯大厦》、《闪电奇迹》,到清新小品如《真情赤子心》,以及紧张动作如《第一滴血》、《暗夜猎杀》等,作曲面貌之丰富足以傲视影坛,
TOP10:用真诚感动人们——泽贝纽·普瑞斯纳(Zbigniew Preisner) 1955年出生于波兰
第一部电影配乐是在1978年,由Antoni Krauze导演的《The Weather Forecast》。从此,普瑞斯纳与电影配乐结下不解之缘,尤其是与波兰大导演Krzysztof Kieslowski 的合作,更让普瑞斯纳一跃而成为国际知名配乐大师。1980年毕业于Krakow的Jabielonian大学的普瑞斯纳,是一位学习力相当强的人,他认为“每件事都可能被学习”。中学時代玩摇滚乐并在小酒馆驻唱,大学时代则决定要当作曲家,因此 ,开始看着交响曲的总谱分析乐曲,并从室內乐创作开始着手。
与基耶斯洛夫斯基合作的影片, 包括早期的《无止无休》(No End)、《十诫》(The Declogue),以及《十诫》中单独拿出来拍成电影的两段《杀人影片》(A Short Film About Killing)、《爱情影片》(A Short Film About Love),《双面维罗妮卡》(The Double Life of Veronica)、还有眼颜色三部曲《红色情深》(Rouge)、《白色情迷》(Blanc)、《蓝色情挑》(Bleu)等。
所获得的荣耀奖项包括:1997年柏林影展银熊奖;1996年吉恩·贝克(Jean Becker)导演的《爱丽莎的情人》(Elisa),以及1995年《红色情深》两片让他获得两次法国影艺学院恺撒奖;1995年获得波兰录音工业奖;1994年获得The Mayor of Krakow’s Medal终生成就奖;1991年、1992年、1993年三度获得洛杉矶评论协会年度最杰出电影配乐奖;1992年、1993年两度获得金球奖;1992年因为向海外介绍波兰文化的杰出成就,获得最佳外交总理奖等等。
在電影原声带的销售成绩上,《双面维罗妮卡》原声带自1991年发行后,至今全球销售超过三十万张,1992年获得法国金唱片。红白蓝三部曲全球销售超过七十万套;另外《普瑞斯纳的音乐》(Preisner’s Music)专辑收录近十年来他的电影音乐创作,在波兰销售超过六万张成为白金唱片。
电影离不开音乐,音乐对于电影不是可有可无的修饰,而是另一个主角。电影音乐不仅是一种艺术,还是一种文化符号。纵观世界不同国家的电影,皆具有其国家的文化特色。地处东西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国家,其独特的文化特色和民族性格, 可在电影中凸显出来。希望让更多的人能够了解, 这些电影音乐带给我们的享受, 及通过音乐, 了解这些杰出的 ”配乐大师“们。
01 Almost Lover -- A Fine Frenzy
“电影《命中注定》插曲,再见了,我无缘的爱人,再见了,我无望的梦想,我尽力不再想你,请放过我让我独自离去。。。。”
02 Por Una Cabeza -- Thomas Newman
“《闻香识女人》主题曲 Por Una Cabeza《只差一步》,是一首著名的西班牙语探戈歌曲,片中那段经典的探戈舞曲,每当音乐响起,有一种想跳舞的冲动。西班牙语中的“Por una Cabeza”本为赛马的术语,意思为“差一个(马)头”的距离。在歌曲中用来表示,对情人之间,错综复杂难以割舍的惋惜。”
03 Young And Beautiful -- Lana Del Rey MV
“《了不起的盖茨比》的插曲,拉娜·德雷Lana Del Rey,为美国独立音乐歌手、唱作人、歌曲创作人,全英音乐奖最佳女歌手。2011年的EP《Video Games》令其人气急升,并凭借首张专辑《Born to Die》成为2013年全英音乐奖、ECHO奖最佳女歌手得主。全球销量己超过340万份,成为全球第四最畅销的专辑,购买者横跨整个欧洲图表。”
04 Deborah's Theme -- Ennio Morricone
“《美国往事》作曲; 埃里奥.莫利康(Ennio Morricone),整个人生都在这部电影里,而整部电影又浓缩到这两分钟的曲子里.”
05 Love Theme -- Ennio Morricone
“《天堂电影院》电影音乐灵魂诗人埃里奥.莫利康(Ennio Morricone)又一经典配乐 ,《天堂电影院》勾起许多人或久远的回忆,它不仅仅述说着人生,还诠释着怀旧与感动。”
06 Tennessee -- Hans Zimmer
“《珍珠港》电影主题旋律。刻骨铭心,温馨感人。以古典浪漫气为核心,从柔情似水的钢琴音调里緩緩的帶出悲壯悠揚的古典弦乐,融合成豪情凛然的壮阔乐章”
07 If You Want Me -- Markéta Irglová
“《曾经》这部由爱尔兰Brit 老将前The Frames 乐队的灵魂 Glen Hansard同捷克年轻才女钢琴家和唱作人Marketa Irglova共同谱写的爱情赞歌, 同样是以音乐为主线, 来诠释浪漫爱情与音乐之间 “传统” 般的千丝万缕的联系,深受欢迎。”
08 Forrest Gump - Suite -- Alan Silvestri
“电影;《阿甘正传》 看了五、六次感人的电影,阿甘从他自己的角度来阐述了一个特别的人,特别的人生。无论是影片的那一部分, 那一角度, 都给人们留下深刻影响的阿甘形象, 讲述了一个神起而真正能反应现实的一生,让人回味无穷。””
09 She -- Elvis Costello
“《Notting Hill》是茱丽娅罗伯丝和 休格兰特的经典浪漫爱情之作。这部电影最值得称道的应该是它的音乐, 很少有《 诺丁山》这样从头至尾都这么好听的电影音乐。难忘在片尾处的音乐,当茱丽娅在电影发布会上对休格兰特say yes 时, 那首《she》随之响起.........”
10 Theme From Schindler... -- John Williams
“《辛德勒的名单》这部影片的配乐是近年来少见的具有强烈感染力的音乐之一,作曲者约翰.威廉姆斯(John Williams)与斯皮尔伯格多次合作,深切体会这一位在身体中流着犹太人血液的导演在创作此片时的心情,因此吸取了犹太民族音乐的旋律特点,采用了小提琴独奏的方式突出主题,将残酷战争阴影下犹太人凄凉的心境表现得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