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莫扎特传》配乐及分析
1.歌剧《唐璜》(K .527)序曲 / 电影开场
2. 第25交响曲(K.183) 第一乐章 / 萨利埃里自杀被发现
3. 弦乐小夜曲 (K.525) 第一乐章 / 萨利埃里为神甫弹的第三首曲子
4. F大调快板 (K.33B)/ 幼年莫扎特先用古钢琴后用小提琴所演奏的曲子
5. 第10小夜曲(大组曲)(K.361)第三乐章 / 莫扎特离开康斯坦察跑向音乐会
6. 第10小夜曲(大组曲)(K.361)第七乐章(终乐章)/ 莫扎特结束指挥小夜曲
7. 第10小夜曲(大组曲)(K.361)第三乐章 / 萨利埃里查看莫扎特的乐谱
8. G大调钢琴变奏曲(根据萨利埃里的作品——"我亲爱的阿东尼" 改编) (K.180)/ 莫扎特提到的改编的萨利埃里作品
9.歌剧《费加罗婚礼》(K.492)中的咏叹调"我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回事" (Non piu Andrai)/ 莫扎特为约瑟夫二世演奏时,改编萨利埃里的为约瑟夫二世所写的小曲。
10.歌剧《后宫诱逃》(K.384)中的咏叹调 "不论什么样的惩罚在等我"(Marten aller Arten)/ 《后宫诱逃》演出中,女高音独唱。
11.歌剧《后宫诱逃》(K.384)中的终曲"萨利姆万岁" / 《后宫诱逃》演出中,4人坐船离去
12. c小调弥撒(K.427),Kyrie / 在莫扎特的婚礼上
13. 长笛和竖琴协奏曲(K.299)第二乐章 / 萨利埃里阅读康茨坦察带来的莫扎特手稿时
14. 第29交响曲(K.201)第一乐章 / 萨利埃里阅读康茨坦察带来的莫扎特手稿时
15. 为两架钢琴所写的协奏曲(第10钢琴协奏曲)(K.365)第三乐章 / 萨利埃里阅读康茨坦察带来的莫扎特手稿时
16. 为小提琴和中提琴所写的协奏曲(K.364)第一乐章 / 萨利埃里阅读康茨坦察带来的莫扎特手稿时
17. c小调弥撒(K.427),Kyrie / 萨利埃里阅读康茨坦察带来的莫扎特手稿时
18. 第15钢琴协奏曲(K.450)第三乐章 / 莫扎特走在回家的路上
19. 歌剧《唐璜》(K.527)开场的和弦 / 莫扎特进屋后看到了父亲
20.歌剧《后宫诱逃》(K.384)中的禁卫军合唱 / 莫扎特一家换上假面具
21. 德意志军歌(K.539)/ 假面舞会上的背景音乐
22.歌剧《后宫诱逃》(K.384)中的二重唱"酒神颂"(Vivat Bachus)/ 莫扎特在假面舞会"受罚"弹琴
23.歌剧《后宫诱逃》(K.384)中的二重唱"酒神颂"(Vivat Bachus)/ 莫扎特以"巴赫"的风格演奏
24.歌剧《后宫诱逃》(K.384)中的二重唱"酒神颂"(Vivat Bachus)/ 莫扎特被翻转过来演奏
25.歌剧《后宫诱逃》(K.384)中的二重唱"酒神颂"(Vivat Bachus)/ 莫扎特以"萨利埃里"的风格演奏
26.歌剧《费加罗婚礼》(K.492)中的终曲"Ah tutti contenti" / 莫扎特边写作边玩台球
27. 第22钢琴协奏曲(K.492)第三乐章 / 莫扎特在为皇帝举办的露天音乐会上
28.歌剧《费加罗婚礼》(K.492)中的终曲"Ah tutti contenti" / 萨利埃里溜进了莫扎特的房间
29. 歌剧《费加罗婚礼》(K.492)中的费加罗和苏珊娜的二重唱" Cinque..." / 莫扎特指导《费加罗婚礼》的排练
30. 歌剧《费加罗婚礼》(K.492)中的芭蕾音乐"Ecco la Marcia" / 歌剧院总监撕掉了乐谱
31. 同上 / 莫扎特得到约瑟夫二世的许可后配以音乐再次演奏
32. 歌剧《费加罗婚礼》(K.492)中的终曲"Ah tutti contenti" / 约瑟夫二世打哈欠时
33. 歌剧《唐璜》(K.527)第二幕终曲 / 莫扎特得知了父亲的死讯
34. 同上 / 莫扎特指挥《唐璜》
35. 第20钢琴协奏曲(K.466)第一乐章 / 萨利埃里佩带死亡面具的来到莫扎特住所
36. 歌剧《唐璜》(K.527)开场的和弦 / 莫扎特打开房门时
37.《安魂曲》(K.626), Introitus / 康茨坦察询问莫扎特
38. 同上 / 萨利埃里计划害死莫扎特
39. 歌剧《后宫诱逃》(K.384)、《费加罗婚礼》(K.492)和《唐璜》(K.527)中音乐改编的喜剧音乐 / 莫扎特全家观看演出
40. 歌剧《安魂曲》(K.626), Dies Irae / 莫扎特深夜写作时听到了敲门声
41. 歌剧《魔笛》(K.620)序曲 / 莫扎特发疯似的在屋中跳舞
42. 歌剧《唐璜》(K.527)开场的和弦 / 莫扎特开门后见到了带死亡面具的人
43.《安魂曲》(K.626), Rex Tremendae / 莫扎特摸出房间
44. 歌剧《魔笛》(K.620)中的咏叹调"Das Klingen.." 喝醉的莫扎特在酒馆弹琴
45. 歌剧《魔笛》(K.620)中的咏叹调" Ein Madchen..." 喝醉的莫扎特在酒馆唱歌
46. 歌剧《魔笛》(K.620)序曲 喝醉的莫扎特在酒馆与一些喝醉的女人唱歌
47.《安魂曲》(K.626), Rex Tremendae 酒后的莫扎特走在街上
48. 歌剧《魔笛》中的咏叹调"der Holle Rache" 莫扎特的岳母训斥莫扎特
49.《魔笛》(K.620)中的咏叹调"Ein Madchen" / 莫扎特为《魔笛》的演出伴奏
50. 歌剧《魔笛》(K.620)中的咏叹调"Pa pa pa " / 莫扎特被萨利埃里抬上马车
51. 德国舞曲(K.509)/ 康斯坦察在舞会上
52.《安魂曲》(K. 626), Confutatis / 萨利埃里协助莫扎特写作安魂曲
53.《安魂曲》(K .626), Lacramosa / 莫扎特离世、出殡
54. 第20钢琴协奏曲 (K.626) 第二乐章 / 萨利埃里被推出房间,响起莫扎特的笑声,影片结束
1,《G小调交响曲第25号第一乐章》莫扎特作曲
急促的旋律,渲染着一种烦躁和不安,又似乎预示着悲剧的来临。这段音乐是电影的开头曲,画面是:维也纳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70多岁的萨列里割喉自杀未遂,倒在殷红的血泊中。慌了神的管家把他用简单的担架送往疯人院。因为在那个时代,精神分析学还不发达,所以企图结束自己生命的人都被视为疯子。音乐伴着骤雪飘落,风中传来担架上萨列里断续的忏悔声“莫扎特,原谅我的罪,是我杀害了你………………”
2,弥撒曲《肉体消灭时》佩尔格雷西作曲
吉班尼.巴第斯塔. 佩尔格雷西(1710——1736)和莫扎特一样英年早逝,终年26岁。他的有生之年没有享受到丝毫的荣誉,死后才获得天才的评价。斯特拉文斯基曾用他的作品写过主题变奏曲。这段给死者的弥撒曲在影片中,为少年时代的萨列里在教堂虔诚祷告的画面做了背景音乐。使一切都沉浸在往日时光的回忆中。
3,《管乐小夜曲作品第10号第3乐章》莫扎特作曲
影片中,萨列里第一次在这首曲子里领略到莫扎特的天赋。因为他参加了莫扎特为萨尔茨堡大主教举行的音乐会,听到莫亲自指挥这曲子,受到了有生以来最大的冲击和震撼,尽管莫后来粗暴的从他面前拿走了乐谱。用萨列里的评论来说:“乐曲的开始简单的要命,可笑的象生了锈的铁盒子。可突然,一个充满自信的旋律从黑管里飘出,停留在空间萦绕不去,这是神的音乐……”导演福曼也曾自豪的回忆说,当时很多年轻的影迷就是伴着萨列里的介绍欣赏这首曲子,才走进古典音乐殿堂的,可见此曲的魅力。稍微遗憾的是,此曲在片中的数分钟只是经过删节的缩水版,主题刚过便到高潮,让人总觉得缺点什么.
4,歌剧《后宫诱逃》剧终合唱/莫扎特作曲
〈后宫诱逃〉是莫扎特来维也纳后,首次应约瑟夫2世皇帝之邀做的歌剧。在皇家歌剧院首演即获轰动效应。虽然剧本取材于当时被认为野蛮国度的土耳其宫廷,剧院长卢森堡伯爵称之为“太多的音符,除了刺激一无是处”,萨列里评为“象游乐场的焰火一样上上下下”,但这出歌剧还是受到了皇帝和维也纳市民的喜爱。使莫扎特在维也纳一炮打响。
5,《C大调长笛与竖琴的协奏曲第2乐章》莫扎特作曲
1778年,莫扎特在巴黎为喜爱长笛的法国贵族唐.吉诺侯爵和他美丽的学习竖琴的女公子谱写的协奏曲。据记载,这首乐曲的谱写时间只用了不足一个月。既然是为业余演奏者谱写的曲子,技巧系数和难度当然不高,但旋律却美的令人窒息。影片中,当萨列里手捧这部没有丝毫修改的原稿时,不禁被谱中流淌出的莫扎特独有的甘美旋律和乐思感动的潸然泪下。
6,《C小调大弥撒曲—忏悔》莫扎特作曲
堪称莫扎特宗教音乐作品里精品中的精品。每次欣赏都令我肃然起敬。那种虔诚,那种企求,那种神面前的藐小,即使没有宗教情怀的人听来也会感动不已,伯恩斯坦指挥的尤其是此曲的颠峰境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影片中,这段音乐被用在了一场“脱戏”的背景音乐。莫扎特的妻子康斯坦茨为了给丈夫找到一份工作,背这丈夫来找萨列里。过着清教徒式生活的禁欲主义者萨列里由于出于嫉妒,竟然背弃自己的信仰,鬼使神差的向她提出性要求作为交换条件。他的意图本是想基此下走莫扎特夫人,没想到深爱丈夫的康斯坦茨居然勇于献身,在萨列里的面前开始宽衣。庄严略带悲哀的弥撒响起时,莫扎特夫人的胴体呈现在充满惊鄂和矛盾的萨列里的眼前。萨列里的信仰从此彻底崩溃,他将这事归罪于上帝的恶作剧。在赶走康丝坦茨后,他把悬挂多年的耶苏圣像从墙上取下,投进火里…
7,歌剧《费加罗的婚礼》第3幕:婚礼的舞蹈
这段大胆华丽的舞蹈音乐曾一度被歌剧院长卢森堡伯爵下令删除,理由是这里采用了芭蕾音乐,而约瑟夫2世曾有法令禁止在歌剧中加入芭蕾舞。18世纪末的法国文化中的某些成分曾一度成为西欧诸保守国的攻击对象,虽然奥地利皇帝为了保留意大利式歌剧的纯粹性而禁止加入芭蕾,但他最终折服于莫扎特的才能,破例让他把这段乐曲加了回去,使我们今天可以有幸聆听。
8,歌剧《费加罗的婚礼》第4幕:宽恕的合唱
熟悉莫扎特的朋友恐怕没人不知道这段旋律。公爵跪在自己妻子面前企求宽恕的场面。这段合唱在影片中使萨列里嫉妒的几欲疯狂。他坚信这不是莫的作品,而是上帝通过莫扎特向全世界讲道,使人们从完美的音乐中理解宗教的救赎思想,莫扎特则代替上帝受全人类的称颂。正象他自己说的“每个音符都让我加倍尝到败北的痛苦……”
9,歌剧《斑蝶/奥尔姆斯的合唱》萨列里作曲
影片中出现的萨列里唯一的作品选段,这部由神话传说改编的意大利正歌剧曾被约瑟夫2世赞叹为有史以来最好的最雄壮的歌剧(当然有抬高自己老师萨列里的成分),并授予萨列里金马刺勋章。事实上,1784年由于格鲁克的帮助,此歌剧曾在巴黎上演并获得空前成功。由此,这部作品成了萨列里终生的夸耀。这段合唱节奏勇壮,颇有力度,旋律干净利落,不愧为正歌剧的精品。
10,歌剧《唐璜》石客登场,唐璜下地狱/莫扎特作曲
一个男中音和两个男低音(唐璜,仆人雷波雷罗,骑士长的幽灵即石客)的对唱交织出灵魂的震颤。这个段落是莫扎特作品中唯一的唯一。石客一出场,阴森压抑的气氛立即笼罩了一切,喜歌剧瞬时变成了正歌剧。莫扎特往日的放荡不羁和玩世不恭一扫而光,剩下的只是让人心悸的紧张与恐惧。萨列里认定唐璜就是影射莫扎特本人,而身披黑衣的亡灵则代表莫死去的父亲里奥波,他坚信莫扎特通过音乐唤醒了沉睡中的父亲,当着全世界指责自己的不肖儿子。这段对唱对心理的压迫,不仅给予萨列里,也给予了莫扎特本人,也许已经预示了他的死。莫扎特更能切身体会那种精神上无以名状的苦痛,正想唐璜唱出的“啊,多么可怕,是谁在撕碎我的脏腑?啊,多么恐惧”请大家注意结尾处唐璜掉下地狱一瞬间凄厉的嚎叫。
11,歌剧《魔笛》夜之女王的咏叹“复仇的火焰在地狱中燃烧”
喜欢美声,尤其是花腔女高音的朋友应该很熟悉这段旋律。《魔笛》堪称莫扎特喜歌剧的颠峰,虽然这是他最后的一部歌剧作品。电影里关于这段咏叹的灵感有一个幽默的解释,据说灵感来于莫扎特岳母的喋喋不休的唠叨,真是讽刺。实际上,莫扎特在影片中虽然亲自指挥了这部作品,但已经灯尽油枯,在演出一半时就昏倒在地,第2天就撒手人寰了。虽然编剧和事实有很大出入,但应该说导演赋予了《魔笛》更深广的涵义和戏剧性。
12,《D小调钢琴协奏曲作品第20号》第2乐章
在《安魂曲》的悲壮和肃穆中,萨列里的自述结束了,影片也到了结尾,伴随着射进疯人院铁窗的几线阳光,新的一天到来了。这时,气氛骤然一变,背景中响起了这段柔美,宁静,舒缓的钢琴协奏曲。坐在轮椅上的萨列里向医院里的疯子们道早安了。“全世界的庸才们,我宽恕你们的罪”声音是那么仁慈,那么真诚,似乎成了上帝的代言人。画面渐暗,天堂里,莫扎特那独特的笑声随音乐一起流淌了出来。据福曼导演回忆,每次观赏这部电影时,在这个结尾画面出现并列出剧组人员名单时,没有任何一个观众离席,在钢琴声终止,剧场的灯光重新亮起的时候,才报以热烈的掌声,似乎不是在看电影,而是在欣赏一场古典音乐会……
影片中还大量的运用了莫扎特的遗作《安魂曲》烘托悲剧气氛,这里就不一一做介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