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小品《少女的祈祷》(Modlitwa Dziewicy)


苔克拉·巴达捷芙斯卡(Tekla Badarzewska, 1838-1861)在18岁的花样年华里创作了这首脍炙人口的钢琴小品。
巴达捷夫斯卡是波兰业余的青年女钢琴家、作曲家,并未受过严格的音乐训练,曾创作过为35首钢琴小品,例如《小茅屋的回忆》、《甜蜜的梦》、《友谊的回忆》等,大部分作品默默无闻,唯有《少女的祈祷》成为畅销一时的名曲,风行世界,却足以使只有短暂生命的她流传百世。她的青春是短暂的,但她留下的这首精致小品,却是一支永开不凋的鲜花,永远绽放在世界音乐的百花园里。俄罗斯文学大师契诃夫十分欣赏这首小品,曾在他的著名剧作中,曾注明将此曲用于第四幕作为配乐。
《少女的祈祷》的乐谱,现在已有上百种版本,风行全球。有人把它改编成四手联弹、八手联弹或其它形式的器乐曲,甚至还有人给它填词,把它改编成歌曲来演唱。目前流行的钢琴曲《少女的祈祷》主要有两种版本:一种是奥地利世界著名钢琴家瓦尔特·哈特兹格(Walter Hautzig)纯正的钢琴独奏版,一种是法国钢琴演奏家理查德·克莱德曼(Richard Clayderman)改编的通俗版本。
巴达捷芙斯卡的创作的钢琴小品,风格都是单纯而清丽。《少女的祈祷》结构单纯,浅显淳朴,亲切感人,虽略带伤感,但又异常柔美,逼真地表现了一个纯洁少女的美好心愿。
乐曲采用主题与变奏的曲式结构,为速度适中的行板,降E大调,4/4拍子。简短音阶下行接两个琶音引子后,便是由分解和弦的上行音调和轻捷的下行音调组成的优美主题,呈现出温婉而幽丽的情感变化。主题呈示后,此后是四种简易的变奏,先是织入颤音的华丽变奏,第二变奏把主题移到中音区,第三变奏有优美的装饰音,第四变奏是快速的激情的结尾,用八度音弹出。整个旋律委婉温柔,仿佛是少女怀春对美好幻想的期盼,充满发自内心深处的虔诚的意境。其委婉的旋律它令所有初学钢琴的学生都喜爱和着迷。最后一个变奏以三连音符为主,饱含热情,这就是全曲的结尾。
《少女的祈祷》充分流露了少女的心境,充满了梦幻和遐思,洋溢着青春和幸福的愿望,波浪式起伏的旋律线和上下行的音型,具有柔和的回旋感,表现了天真无邪的少女的遐思和幻想,抒发了她的祈求和激动。这首钢琴曲结构简单,音乐在单纯中显出纯洁、亲切、温婉、柔美,充满了少女青春的活力。欣赏时注意三连音以及颤音出现,它能使你从音乐中感受到美好幻想的期盼以及心灵的颤动。
本曲形象单纯、手法朴素,在演奏技巧上难度不大。全曲由下行的强有力的序奏开始,摹拟教堂的钟声,随后右手以八度音奏出三连音为主的优美主题,左手所弹的和声也十分简单,只是一些属七和弦和主三和弦而已,初学者即可弹奏。
《少女的祈祷》真是一首心诉的旋律,净净纯纯的,像一个少女在星月之夜祈祷,柔柔弱弱的,似乎怕惊扰了乌鹊的美梦。至于她究竟在祈祷什么呢?器乐作品没有实体形象,你尽可以自由地发挥你的想像去理解、体会。
那种林泉在山涧叮咚奔流的钢琴声音,于我一直都有一种不可抗拒的吸引力。它很神秘,也很圣洁,我喜欢那相间的黑白琴键,也喜欢灯打在琴盖上折射出来的亮光,更喜欢指尖触碰琴键时的冰冷感觉。从小我就向往能弹得一手好钢琴,只可惜家里条件不允许。因此,我让女儿去学钢琴,以弥补我心中这一个不大不小的遗憾。我喜欢把盏咖啡或绿茶,静静地看着IVY坐在钢琴边弹琴的姿势,喜欢用心聆听大师的美乐。
在钢琴音乐的圣坛里,有茂盛的参天大树,也有一些叫不上名的小花、小草。当你步入这个迷人的仙境中,你会发现,这些无名的小花草给你的感觉是异常的惊奇。我也欣赏史诗般的巨作,也爱古典的钢琴小品。这些小品音乐在不太长的旋律中,以个性十足、质朴的美感,创造出了一个个优美的意境。钢琴曲《少女的祈祷》就是小品中的上品,如柔美的娇嫩的花朵,送出幽幽淡淡的清香。这种温馨的感受是亲切的、甜美的,是永远难以忘怀的。
……
每次欣赏《少女的祈祷》,总有一种莫名的感动,总会不自觉地闭上眼睛。那温婉、幽丽、明朗的音乐色彩,仿佛暂时消退了周围的喧嚣和俗气。那静静流淌着的音符,犹如一个平静的湖,欢快的旋律总能拨动宁静的心湖,泛起圈圈的涟漪,时而轻轻泛起波光粼粼,幸福的情愫油然而生,让思绪融入来自于清丽而遥远的天籁之音,感悟天真无邪的少女遐思和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