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瓦尔第--曼陀铃协奏曲
来源:金玉米 编辑:admin
时间:2020-02-15
曼陀铃是一种16世纪出现于意大利的古老拨弦乐器,属于琉特琴家族,是琉特琴的一个变种,在文艺复兴时期,多用作牧歌的伴奏;而真正将它作为主奏乐器,并为它创作了协奏曲的,恐怕主要就是维瓦尔第一人,因此这首《G大调双曼陀铃协奏曲》也就自然成为音乐历史上的珍品了。
曼陀铃(Mandolin)是弹拨乐器,起源于意大利,原名为意大利文“mandolino”,意为“杏仁”,由其外形得名。
曼陀铃大小与小提琴差不多,全长约40厘米。共有八根弦,两两成对分为四组。四组弦的定音和小提琴是一样的,也就是GDAE。调音法与小提琴相同,采取五度间隔。传统曼陀铃的琴身形状,更像是剖开的水梨,琴体背部隆起成半圆,不带横板,琴颈上有品,琴头略向后仰。维瓦尔第、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等作曲家,编有不少曼陀铃演奏用的古典乐曲。
曼陀铃(又称“曼陀林”、“曼德琳”)是弹拨乐器,属于鲁特琴族。有四组复弦,指板上有铜品。音域较接近于小提琴。有使用拨片弹奏,属于旋律乐器,它的振音弹法最能带给听众特别深刻的印象。调音法和小提琴相同,采取五度音隔。常与吉它等低音乐器合奏,亦可独奏。
曼陀铃的声音如银铃滚动一般,清脆美妙,空灵、细碎、干净,古典味道浓厚。
曼陀铃的指板上,埋有小提琴上所没有的金属细条,借以辨认音阶,不必为了习得正确音阶作苦练,是一种家庭乐器,也是教学用乐器。因为弹奏简易,所以学习同一乐曲花费的时间,比小提琴要少得多,因此可以享受学习简单、进步快速的乐趣。
十八世纪,曼陀铃起源于意大利南部,是由稍早源自中世纪意大利的mandore琴发展而来,最初并没有制造曼陀林的基础模型,每个意大利的城市都生产各自的曼陀林,无论在琴弦或设计造型上都各有特色,其中拿波里型式的曼陀林流传下来,后来流传极广。
首先,一把琴上有着很大的压力,加上天气的变化,和木头本身的不可预知性,使事情变化多端。木头是个活的可以呼吸的东西。它不如金属坚硬,它和人一样,不可预知。那也是木头的魅力。它的这种特性让它成为制作乐器的完美材料。要注意木头也有细胞结构,它会随着气候,温度,湿度的变化而变化。冬天,湿度会比较低,木头会呈现一定的收缩,特别是如果木头事先没有做很好的干燥处理。当然,夏天会出现相反的情况。这是因为木头会吸收一些湿气,然后膨胀一点点。所以,禁止暴露在剧烈且重复变化的天气中,这样会让曼驼铃爆裂,甚至影响到音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