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曲释名
一 《秋鸿》
二 《列子御风》
故事:列子拜壶丘子为师,与伯昏瞀人为至交好友,尽其力学习他们的技能。学会了凭虚空御风后,就很高兴的乘风归来,造成了一时的轰动。
尹生想学列子御风而行的绝技,就住在列子家,很认真的做各项事情……“请教我御风的绝技吧,教我吧”,尹生一再恳切地央求,可是列子总是默然不理,最后尹生实在没有了耐心,便愤然离去。
几个月后尹生又回来了。列子问:“为何去而又复返呢?”尹生说:“我知道自己太急切、 太鲁莽了。”
“以前我以为你很通达,所以未跟你多说”,列子平静地说,“自从我拜壶丘子为师以后,经过了三年时间的磨练,变成了心中不敢有是非念头,口里不敢说利害得失,才勉强赢得老师多看我一眼而已!五年以后,我又变成了另一种心想是非、口言利害的心境,才勉强博得老师会心的一笑。七年以后,已经达到从心所念而无是非对错,随口所言而无利害得失了,老师才要我跟他并席而坐。九年以后,任由我心中所想,口中所说都不会涉及是非利害了。那时只觉内外如一,体光通明 ,可以把眼睛当耳朵,耳朵当鼻子,鼻子当嘴巴,都没有差别。于是心神凝聚,形体消释, 骨肉融化,不知不觉随风飘浮,忽东忽西,最后我也分不清是‘风乘我’还是‘我乘风’了。而你现在拜我门下为弟子,却怨愤不满,你的身体天地都不会接受,四肢任何部分都无法载动,又怎能飘浮起来呢?”
典源出处
释义用法
用典形式
【仙寇】 宋 ·杨亿:“泠然知有待,仙寇异吾曹。”
【驭气】 宋·范成大:“舍舟得马如驭气,步入青松三十里。”
【驭风】 唐 ·韩愈:“还随蹑凫骑,来访驭风襟。”宋 ·范成大:“控临缥缈疑无地,指点虚无欲驭风。”
【乘风】 宋·范成大:“玉宵有客方东望,竟欲乘风御气游。”明 ·陈子龙:“方见燕雀笑黄鹄,安能乘风凌九州。”
【御风】 唐·李商隐:“御风知有在,去国肯无聊。”宋 ·史达祖:“独自卷帘栊,谁为开尊俎。恨不得御风归去。”
【驭风仙】 唐·白居易:“我无缩地术,君非驭风仙。”
【列子车】 唐·刘禹锡:“云是淮王宅,风为列子车。”
【列御风】 清·赵执信:“我身列御风,舟子僚弄丸。”
【列御至】 唐·骆宾王:“人疑列御至,客似令威还。”
【御风列】 宋·苏轼:“愿因骑鲸李,追此御风列。”
【御泠然】 宋·孔平仲:“便欲御泠然,因之游广寒。”
【御寇风】 宋·陆游:“横空我欲江湖去,谁借泠然御寇风?”
【列子御风】 宋·苏轼:“列子御风殊不恶,犹被庄生讥数数。”宋 ·范成大:“列子御风犹有 待,邹生吹律强生春。”
【列生御风】 唐·顾况:“列生御风归,饲豕如人焉。”
【泠然御风】 唐·刘禹锡:“仙子东南秀,泠然善御风。”
【乘空列御】 清·黄景仁:“乘空列御是耶非,广袖飘如鹢退飞。”
三
<
四
《阳春》曲谱最早见于《神奇秘谱》,为八段,后有十五段、十段、十七段等不同传谱,且多数传谱增设分段小标题。从宋玉《对楚襄王问》的记载来看,《阳春白雪》原是有词的歌曲,但由于艺术性高,演唱难度大,因此能随着唱和的人极少,成为“曲高和寡”的歌曲。据朱长文《琴史》记载:“刘涓子善鼓琴,于郢中奏《阳春白雪》之曲。”按《神奇秘谱》之说,此曲至唐高宗时完全失传。显庆二年(公元657年),吕才根据琴中旧曲修订而成。
《阳春白雪》在《神奇秘谱》中分为二曲。《杨抡太古遗音》认为,《阳春》是表现“万物回春,和风淡荡之意”,弹奏此曲要“冲和雅谈,不可铅华”。《风宣玄品》所列分段标题为:“气转洪钧”,“阳回大地”,“三阳开泰’,“万汇敷荣”,“江山秀丽”,“天地中和”,“莺歌燕舞”,“日暖风和”,“花柳争妍”。“锦城春蔼”,“帝里风光”,“春风舞雩”,“青皇促驾”,“绿战红酣”,“留连芳草”。
吴景略据《诚一堂琴谱》(清程允基撰于1705年)所奏《阳春》,活泼流畅,充满春天的生机。吴兆基据《大还阁琴谱》(清徐上瀛撰于1673年)所奏《阳春》,则冲和清丽,春光隐隐现于指下。
《神奇秘谱》
臞仙按,琴史曰:“刘涓子善鼓琴,於郢中奏阳春白雪之曲。”琴集曰:“白雪师旷所作,商调曲也。”宋玉对楚襄王曰:“阳春、白雪,曲弥高而和弥寡。”又张华博物志曰:“天帝使素女鼓五弦之琴,奏阳春白雪之曲。”至唐高宗时,其曲绝焉。显庆二年,命太常增修旧曲,吕才上言,“阳春白雪,调高寡和,宋玉以来,迄今千载,未有能者。今依琴中旧曲,定其宫商,而作是曲。”故有傅焉。
《太古遗音》
师旷所作也。昔天帝使素女鼓五弦之琴,而奏阳春,故师旷法之而制斯曲。盖取万物回春,和风淡荡之意。想其青帝司晨,细柳拖金,春光始漏泄矣;既而满山黄碧,万卉芳芬,春色弥宇宙矣。人际斯时,或借童冠,或抱瑶琴,或张油幕,或驾兰桨,虽所乐不一,其与物同春之趣则均耳。此音冲和雅淡,不可铅华,操弄者慎勿以粗心当之。
五
《长门怨》,初出清代民间,作者不祥(见《梅庵琴谱》一九三一年版),是后人根据汉武帝后陈阿娇谪居长门宫之事谱成。后人以司马相如名篇《长门赋》之意为曲意,作得流传至今的琴曲《长门怨》。
西汉武帝时,陈阿娇皇后被贬至长门宫(冷宫),终日以泪洗面,遂辗转想出一法,命一个心腹内监,携了黄金千斤,向大文士司马相如求得代做一篇赋,请他写自己深居长门的闺怨。司马相如得悉原因,挥毫落墨,落笔千言。这赋叫作《长门赋》,诉说一深宫永巷女子愁闷悲思,写得委宛凄楚:“……悬明月以自照兮,徂清夜于洞房;忽寝寐而梦想兮,魄若君之在旁……”乃陈后欲借文人笔墨,感悟主心,她命宫人日日传诵,希望为武帝所听到而回心转意。但“长门赋”虽是千古佳文,却终挽不转武帝的旧情。到了其母窦太公主死后,陈氏寥落悲郁异常,不久也魂归黄泉。
长门怨 【唐】李白诗作
天回北斗挂西楼,金屋无人萤火流,
月光欲到长门殿,别作深宫一段愁。
长门怨 [唐] 卢纶
空空古廊殿,寒月落斜晖。卧听未央曲,满箱歌舞衣。
六《胡笳两本》
唐代著名琴曲,《小胡笳》与《大胡笳》并称《胡笳两本》。《神奇秘谱》将它编入《太古神品》。它的谱式更多地保留了早期琴曲的面貌,与《广陵散》章法非常接近,对了解古代琴曲作品提供了难得的实例。
此曲曲谱最早刊于《古今乐录》,称为《大胡笳鸣》和《小胡笳鸣》。明代朱权的《神奇秘谱》将它编为《太古神品》中,乐曲“后序”中的“燕归思汉”的主题竟与《胡笳十八拍》第十六拍中“对萱草兮忧不忘,弹鸣琴兮情何伤”一句完全相同,可见《小胡笳》这首曲调同样是凄清悲凉的抒情小曲,很可能是《胡笳十八拍》的“前身”。但以现存乐谱和小标题观之,乐曲同时也寄予了戍守边塞者的思想之情。
《神奇秘谱》
臞仙曰,是曲者,后唐董庭兰所作也。取汉蔡邕之女文姬蔡琰,因汉末大乱,为胡骑所掠,入畨为王后,十有二年,生二子,王甚重之。春因感胡笳之声,文姬乃卷芦叶为笳而吹之,其音甚哀。董庭兰以琴写胡笳声为大小胡笳是也。噫,仰天之叹不平之呜有不胜乎。
前叙
一 鴈归思汉
二 吹笳诉怨
三 无所控诉
四 仰天长叹
后叙
七
时莫悲于秋,地莫极于塞
第一段:悲起
本曲片头便给人高远空旷的感觉,景色上描绘了一幅塞外秋色。而注下徽外的音一方面表达远离故土时间和空间距离。另一方面了表达了低沉的心情。
第二段、三段:倾诉
讲述昭君天生丽质但时运不济的过去。曲中多处反复咏叹充满哀怨。虽然时有转折向上的希望,但曲调中总是缠绵着远离故国、背景离乡的孤寂,最终以刺伏的指法表现悲痛欲绝情形。
第四段:愤由悲生
由悲而生愤,控诉命运不公。曲调本身优美流畅,高亢与低吟的音色在高音区域反复出现,这种对表达昭君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愤怒。
第五段:悲愤
出现本曲“七弦三徽三分分开”指法,这部分按音是本曲最高音位。也是控诉部分的高潮,声泪俱下,演奏此段亦能感觉心弦颤动。随后回到中音部分,多处使用“如一”“双弹如一”“撮掐”指法,使人陷入沉思状态,引起听者共鸣。
第六段、七段:抗争
从这一段,我听出了一种抗争的精神。此前五段的经历致人于绝地。从第六段开始走向新生。虽然中间多有曲折,但并不完全是无助的状态。这两段在思想情绪上也渐渐获得平静。
第八段第九段尾声:顺其自然
两次打圆为主的泛音表达塞外平淡安适的生活,快弹的第九段则诉说着平淡生活中并不缺少的激情。现实生活,无论怎样,只有迎受。但结尾一句及最后的尾声无疑透露出内心深处无可奈何的情绪。
八
意思是朱权认为是赞颂远古人民过着“甘食而乐居”、“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生活。我们知道,商周之际,政治腐败,社会动乱。残酷的现实,周文王而作《古风操》以启发和鼓舞人们为反抗黑暗的现实而努力。《古风操》作为这种社会理想在音乐创作中的反映,其社会意义也在于此。
《神奇秘谱》:臞仙曰:是曲者,古曲也,文王所作。其为趣也,追太古之淳风。谓不治而不乱,不言而自信,不化而自行。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其俗也,熙熙然如登春台;以道存生,以德安形。其民甘食而乐居,怀土而重生,形有动作,心无好恶。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无有好恶,无有嗜欲,此太朴之俗见於世也。
《琴苑心传全编》:按“琴史”,是曲文王所作。其为义也,追太古之淳风,民不治而不乱,不言而自信,不化而自行。荡荡乎无能名焉。是故其民熙熙然以道存生,以德安形,甘食而乐居,怀古而重迁,形有动作,心无好恶,此太朴之俗也。
兹集选载曲操,文理精密,有起有承,有正有引,有呼唤,有照应,有过节,有顿,有放,有收束,首尾前后,缓急轻重,位次布置,井然不紊,学者切不可轻为改节换句,一有差失,迷谬甚矣。盖凡我之所欲为者,古已为之,我但未窥其奥耳。我初时看谱,弹不快意,亦有欲改,及久而反覆之,而始知其妙,不 勿改也,是知吾心之私意,所当急去也。
九《鸥鹭忘机》
《鸥鹭忘机》出自《列子·黄帝篇》,其中《好鸥鸟者》讲述了这样一个寓言:“海上之人有好鸥鸟者,每旦之海上,从鸥鸟游,鸥鸟之至者百住而不止。其父曰:‘吾闻鸥鸟皆从汝游,汝取来,吾玩之’。明日之海上,鸥鸟舞而不下也。”
“鸥鸟忘机”和“鸥鸟不下”两个成语,就源自这则寓言故事。辛弃疾《水调歌头·和王正之右司吴江观雪见寄》说:“谪仙人,鸥鸟伴,两忘机。”裴松之注《三国志·高柔传》称引说:“机心内萌,则鸥鸟不下。”
典故出处:
《鸥鹭忘机》出自《列子.黄帝篇》,其中《好鸥鸟者》讲述了这样一个寓言:“海上之人有好鸥鸟者,每旦之海上,从鸥鸟游,鸥鸟之至者百住而不止。其父曰:‘吾闻鸥鸟皆从汝游,汝取来,吾玩之’。明日之海上,鸥鸟舞而不下也。”
在那遥远的海岸上,有个很喜欢海鸥的人。他每天清晨都要来到海边,和海鸥一起游玩。海鸥成群结队地飞来,有时候竟有一百多只。后来,他的父亲对他说:“我听说海鸥都喜欢和你一起游玩,你乘机捉几只来,让我也玩玩。”第二天,他又照旧来到海上,一心想捉海鸥,然而海鸥都只在高空飞舞盘旋,却再不肯落下来了。
唐代李商隐《樊南文集.卷八.太仓箴》:“海翁无机,鸥故不飞”
唐代陆龟蒙《甫里集》:“除却伴谈秋水外,野鸥何处更忘机”
解释:“鸥鹭忘机”一词即来源于上述寓言的前半部。“忘机”是道家语,意思是忘却了计较,巧诈之心,自甘恬谈,与世无争。“鸥鹭忘机”即指无巧诈之心,异类可以亲近。后比喻淡泊隐居,不以世事为怀。
“人能忘机,鸟即不疑;人机一动,鸟即远离”,劝喻人莫生机心。“忘机”一词旧作“心无纷竞,淡焉光明磊落焉”的样子;而从积极方面来理解,应当是一种积极乐观精神的体现。
储光曦诗:“达士志寥廓,所在能忘机。”
又,李白诗:“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皆可参证其涵义。
明清以来的《鸥鹭忘机》则是一首颇为精致的古琴抒情小品。其曲意隽永,指法细腻,哲理深邃,耐人寻味。《五知斋琴谱》后记中说它表现了“海日朝晖,沧江西照,群鸟众和,翱翔自得”的意境。该曲通过鸟的安详神态,表现了人们对鸥鹭忘机式的质朴。古人不仅仿鸥鸟,退隐田园,闲适而生,而且还赋予它善知人意的灵性,于是有李白“心静海鸥知”的佳句,即只有心地纯正无邪、自然淡泊,鸥鸟才会与之友善而不具防备之心,整个世界才会和睦相处下去。
此曲曲情充满生趣和怡然自得,和谐的琴声泛起,引导人们的思维赶往美丽的大自然,心境也随之而豁然开朗。乐曲表现了真、善、美的精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