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您的位置:主页>奢华>转载>

格里格《皮尔金特》组曲

来源:金玉米 编辑:admin 时间:2021-06-18

 格里格(1843-1907)  挪威浪漫主义时期作曲家

对于格里格的作品,人们比较熟悉的应该是那首选自组曲《皮尔金特》第一组第一段里的《晨曲》吧?那段优美的旋律好像把你唤醒在一个清爽明媚的早晨,在薄雾飘漫的水面上前行,晨岚渐退,周围显现出宁静苍茫的北欧群山,忽然你轻盈地飞起,飞跃群山之巅,目睹日出的磅礴辉煌,然后像一片羽毛一样寂静的飘落,在水中随波逐流,在阳光洒满尘世的时候,一切都归于安详。

格里格的作品基本上都取材于挪威的历史和当时的社会生活,被称为最受人崇拜的“深深热爱自己祖国的民族音乐家”。也是本人最喜欢的作曲家之一。格里格作品有着浓郁的挪威民间乡土风格,我把他的作品称之为“古典乡村音乐”。他的音乐作品以亲切的笔调描绘出挪威田园的风光、农民的歌舞、与优美的牧歌,主题旋律往往宁静、淳朴、清丽。。

《皮尔金特》取材于挪威民间故事。除了格里格之外,没有人能够为可怜的培尔金特对山魔王的厅堂的访问写出这种富于表情的音乐,表现那里的那些好恶作剧的小侏儒扑在他身上掐他、咬他时的情景,或者那具耐心的索尔维格在那孤独的棚屋里等待着多年在世界上流浪的培尔金特时唱的那首温柔的歌曲。甚至当格里格描写培尔在埃及和东方奇异的国家里的冒险行为时,他的音乐听起来在某种程度上几乎总是有“挪威风味”的。

第一组曲有四段:

1.《清晨》,是原剧第四幕,当金特流浪到非洲时的配乐。它通过牧歌风的旋律和一再向上方三度的转调,造成鲜明的色彩,宛如清晨的曙光逐渐显现。阳光逐渐透过云层,闪出光芒,大地终于苏醒。这时,金特暝想着他理想的乐园。绘景绘情的音乐显然仍是北欧的风格,和剧情发生的地点非洲并无联系。

2.《奥丝之死》,用于剧中第三幕。阿塞是挪威老农妇的典型形象。她的丈夫将家产挥霍殆尽后,她带着小金特艰难度日。金特长大后又外出不归,她在家中悲惨地即将死去时,金特总算赶回家中。但她的死并没有使金特浪子回头。她一死后,金特又飘然而去。此曲宛如送葬曲,充满悲哀的气氛,用同一个旋律的一再反复,通过力度不断增强,非常集中地突出了悲剧性的形象,达到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3.《安妮特拉之舞》,是诗剧第四幕中一场的配乐。阿尼特拉是阿拉伯酋长的女儿。金特在非洲沙漠遇见她,爱上她。音乐用玛祖卡式的节奏写成,应用了大量的跳音,刻画了跳着轻盈而动人的舞蹈的少女形象。

4.《在山魔宫中》,描绘了洞穴中群魔乱舞的景象。主题先在低音大提琴上出现,然后不断升腾。

第二组曲也由四段组成:

(1)《英格里特的哀叹》,金特在某一个乡村乘混乱之际将别人的新娘(英格里特)抢来。音乐描绘了婚礼场面中人群的惊恐和愤怒。

(2)《阿拉伯舞》,它把人们带到了阿拉伯的异国天地,音乐富有东方色彩。乐队中应用了短笛、三角铁,从而使音色更亮、更富有色彩性。

(3)《皮尔金特返乡》,又名《海上风暴之夜》,写金特乘的海船驰近挪威海岸时遇到风暴而沉没。音乐描写了狂风大作、海涛汹涌的形象。船沉没后,金特居然抱着一块木板被冲到海岸得以幸存。

(4)《索尔维格之歌》,它是全部配乐中最抒情、最富有诗意而且深刻动人的一段。索尔维格被金特抛弃后,仍住在他为她在林中盖的一所茅屋中。她在茅屋前一边纺纱,一边还在唱着。

 

金玉米官方微信

服务号:金玉米
(官方消息发布)

订阅号:金玉米

(八卦奢侈品,解码大牌潮流趋势,揭秘时尚大咖撕逼内幕)

扫描二维码,或微信搜索公众号金玉米,关注金玉米官方微信。
搜索:


推荐阅读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