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问西东》



作为百年校庆的献礼,影片《无问西东》的片名取自清华的校歌,讲述四代清华学子在人生与时代的脉动中寻找自我的故事。影片实属诚意之作,不过剧情有些松散,如果故事再紧凑些,也许会更好。
影片一以贯之的主题,是寻找内心的真实。只有听从内心的召唤,才有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的坚持。在清华园里这是对立身志向的思索,在抗战中是对民族文脉的守护,在建国时期是对自强不息的贯彻,但在本该是点睛之笔的当代却断掉了。个人觉得被物质文明淹没的当代是《无问西东》比较乏力的一段。或许因为不忘初心,本就不是问题的答案。
因为真实并不会解释真实是什么。在《存在主义咖啡馆》一书中,阿隆、萨特与波伏娃也在讨论这个问题。为了避免“我怎么知道我知道我知道的是什么”之类的诘问,哲学鸡尾酒中诞生了“存在先于本质”的存在主义。也就是说,与只能按照自然本性生活的万物不同,人之为人,就是因为人没有被预先决定的本质。人的本质,是要通过人的选择来不断创造的。因此《无问西东》所说的内心的真实,其实无法被静态的描述。没有不变的初心,只有不断塑造、从而不断锤炼的真心。
换言之,成长才应该是《无问西东》的主题。可是在“如果提前了解了你所要面对的人生”的题眼下,《无问西东》试图呈现的,又是四代清华人共同的精神内核。要在不同的成长经历中凝练出共同的精神内核,需要深刻的洞察力与简练的表达能力。而这两者却是《无问西东》所略有欠缺的。
影片《无问西东》讲述四代清华人的精神传承,而走过了四个时代的,又何止是清华学子呢。四代工匠,四代医生,四代布商,四代棋手,各行各业,皆有古今。每个人都是承前启后的一环。因此时代终有一死,而惟有人长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