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斯塔科维奇 C大调第七交响曲“列宁格勒” op. 60丨科隆爱乐乐
C大调第七交响曲,又名列宁格勒交响曲,前苏联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的作品
第一乐章,中庸的稍快板-C大调-4/4拍。首先呈示出“人(梦)的主题”(C大调-G大调,配器较少),描绘的是战争之前安宁的生活。小提琴明朗平稳地奏出主题,接着是肖斯塔科维奇作品中常见的气息很长的木管(短笛)独白。突然,远方传来的鼓声(小军鼓)击碎了和平的美梦,出现了进行曲风格的“战争主题”(发展部-bE大调)。接着,作曲家进行了频繁的转调,开始使用2个铜管组。呈示部主题将以c小调呈现。接着大管奏出了几声哀鸣(以钢琴伴奏为背景),引开再现部。最后,乐章在沉闷的鼓声中结束。
-
第七号交响曲似乎显得冗长(全曲约70分钟,是他所有交响曲作品中最长的)。而且有些“不均衡”,光是第一乐章就占了全曲近三分之一的时间。根据肖斯塔科维奇1951年一篇文章的说法,这是一部一列宁格勒为标题,每乐章各有主题的交响曲,分别是:“战争”(War)、“回忆”(Recollection)、“祖国的原野”(The expanses of my native land)、“胜利”(Victory)。如果我们依循这些主题聆听,的确相当容易和作者产生共鸣。换句话说,第七乐章的主题都相当明确,几乎让人一听就知道作曲家想要表达的意涵,因此有评论者认为:“与其说本曲是交响曲,倒不如说比较接近大型的组曲”,这句话可说为这部交响曲的特性下了颇为精准的注脚。我说:它是一个巨大的卫国战争的精神加油站!
-
实在是无法挥去那音乐声中的炮声和呐喊!这就是肖斯塔科维奇!所以肖斯塔科维奇的音乐是永远的苏联音乐!
克尔凯戈尔对人生状态的三种划分:唯美状态、伦理状态、宗教状态,不妨也用来考量一下俄国作曲家。从19世纪末到21世纪初,历时100多年,他们恰好跨越了三种状态:如果说老柴、拉赫马尼诺夫属于唯美状态,肖斯塔科维奇和部分普罗科菲耶夫属于伦理状态,到了古贝杜丽娜、施尼特凯则上升到了宗教状态,在他们的音乐世界里,终于回归了19世纪俄罗斯知识分子精神苦役的出发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