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现代主义绘画的种类
、线条、空间等绘画要素才是真实可靠和永恒的。强调作品要抒发艺术家的自我感受和主观感情,尝试对色彩及形体表现性因素的自觉运用,不顾及任何题材和内容,转向更高的对形式结构、色彩和线条的情感表现,侧重于表现物质的具体性、稳定性和内在结构。后印象派代表画家有:阿梅代奥.莫迪利阿尼、鲁斯.罗特列克、保罗.西涅克、文森特.凡.高、塞尚等。
5、野兽派(Fauvism)
“FAUVISM”是来自法文的”FAUVE”(野兽)。1905年,在法国的秋季沙龙展览会上展出了以马蒂斯为首的9名青年画家的作品。由于评论家路易.沃克塞勒看到在一片色彩狂野的绘画作品中间,有一件马尔古所作的模仿意大利文艺复兴初期雕塑家多那泰罗风格的作品,便随口说了一句:“多那泰罗置身于一群野兽的包围之中。”从此,这个画家群体就被称为“野兽主义者”。野兽派惯用红、青、绿、黄等醒目的强烈色彩作画,创造强烈的画面效果,画面色彩对比强烈,形体夸大,线条粗野。以达到个性的表现,把内在真挚情感,极端放任地流露出来。野兽派的出现把欧洲从几百年的传统的自然色彩概念中释放了出来。色彩不必依附于任何自然形态以及它们的真实性。野兽派最主要的代表画家有马蒂斯、弗拉曼克、德兰、曼贾恩、鲁奥莽、马尔凯、邓肯、弗利埃斯等。
6、表现派(Expressionism)
20世纪前期流行于欧洲的表现派,创作特点是通过艺术家的主观内省,运用变化、夸张、象征等手法创作强调表现自我感受和主观意向。作品用色鲜明强烈,笔触突出有力,对构图、题材、形体的处理带主观随意性,画面大多具有装饰性。除了德国的“表现主义”画家之外,法国画家塞尚、荷兰画家凡.高、那威画家蒙克、比利时画家恩索尔等都被归入表现主义画家行列。他们描绘自然和城市中变化多端的世态万象,总带有一股愁闷的、空虚的、木偶般的神态。在形式上起先多采用流畅、松弛、自由、柔和的线条,尔后就逐渐变得紧张、曲折、动荡,最后又趋向于短促、坚硬。那威画家蒙克被称为表现派的先驱。最主要的代表画家有凯尔西纳、赫克尔、诺尔德、佩西斯泰因、塞尚、凡.高、恩索尔等。
7、立体派(Cubism)
“立体主义”一词最早出现于法国画家马蒂斯对画家勃拉克创作的一些几何风景画的评价。但作为一个流派的诞生,则开始于西班牙画家毕加索1906年底到1907年初创作的《亚威农少女》。立体派打破传统的时空观念,试图在平面上表现长度、宽度、高度与深度,将物体的形象肢解,然后根据主观意图加以重构,形体出现许多几何形切面叠压,有时把人的正侧的几个面表现在同一个面上,追求形式的排列组合所产生的美感。它否定了从一个视点观察事物和表现事物的传统方法,把三度空间的画面归结成平面的、两度空间的画面。明暗、光线、空气、氛围表现的绘画手法让位于由直线、曲线所构成的轮廓及块面堆积与交错的趣味和情调。它创造出一种新的画面形式—拼贴,在绘画和素描中大量采用报刊文章、墙纸、火柴盒、照片、标题和印刷图形,以激起人们对真实与幻觉的重新审定和思考。立体派给现代工艺美术、装饰美术、建筑美术等注重形式美的实用艺术领域以不小的推动。各主要艺术运动的代表人物都接受了这一手法,发展出欧尔飞派、机械派、纯粹派等很多较为著名的支派。立体派最主要的代表画家有毕加索、勃拉克、格莱士等。
8、欧尔飞派(Orpbisme)
欧尔飞派由希腊神话中的音乐名手欧尔飞之名而来。立体派的指导者、诗人阿波里内尔对德罗涅在1911年开始的新画凤称之为“立体主义的欧尔飞”。欧尔飞派强调绘画要脱离说明式的形象,进入纯粹的完全与实际的自然无关的立体主义方向。主张绘画应凭想象与本能去创作,运用抽象的形与色,组成律动的感觉,在音乐的韵律与构成之中,表现速度感与运动现象。欧尔飞派促使了绘画与音乐结合。如以圆形的组合,配上鲜丽的色彩,构成带有音乐韵律般的画面。画展上每每播放着音乐,充满音乐的气氛;而展出作品的画题,也都与音乐有些关连。欧尔飞派最主要的代表画家有德罗涅、毕卡匹亚、克普卡等。
9、机械派(Mechanism)
机械派在1907年至1908年形成。机械派的绘画是受塞尚的画风所影响。画面的组合以各种圆筒形、半圆形构成几何学的形态去处理,表现机械与工业文明的印象,即使描写人物,这些人物的肢体毫无人性感觉,造成绘画具有强烈的机械感,用绘画语言征服甚至操纵着机械化的世界,表现出强烈的浪漫气息与感伤调子。机械派是由法国画家费尔南.勒泽所创始的。
10、未来派(Futurism)
未来派是由意大利诗人菲利波.托马索.马里奈缔提出和组织的。未来派在画布上阐释运动、速度和变化过程。举凡喧嚣、动力、速率等如同机械般的节奏,都成为他们创作的中心。未来派运用颤动的线条与块面创造出动力运动的效果和画面内部的张力。最常见的题材是机器,包括汽车、有轨电车和火车,同时也有许多表现人物或动物同时性运动的题材。未来派利用新印象派的点彩技术,其色彩大多比较强烈,如被棱镜分解过一般呈现出某种特别的闪烁波动。利用立体主义的分解物体的方法来表现动的场面和动的感觉。最主要的代表画家有波丘尼、卡拉、巴拉、塞韦里尼、鲁索罗等。
11、构成派(Constructivism)
构成派一词最初出现在加波和佩夫斯纳1920年所发表的《现实主义宣言》。构成派不以描绘具象为目标,通过点、线、面、色彩、形体、构图来传达各种情绪,激发想象,启迪人们的思维。构成派对现代建筑、工艺、舞台美术、商业设计等影响甚大。最主要的代表画家有塔特林、罗德刚柯、加波 、佩夫斯纳等。
12、达达派(Dadaism)
“达达”没有什么特指的含义。达达派对一切传统价值都加以贬抑,嘲讽一切最牢固的社会信念,这些信念中也包括艺术家与艺术的作用。但在荒诞的作品中仍隐藏着一个严肃的主题,这就是以批判的眼光重新审视传统、传统的艺术观念和准则,探索新的艺术语言和表现手法。在艺术方法上,达利仔细研究了弗洛伊德的方法,借助所谓“妄想狂批判”即运用出自梦境、幻想、记忆和心理学或病理学的变形要素,创造梦幻的真实;杜尚直接选用了一些诸如雪铲、瓶架、帽架,甚至小便池之类的普通的工业制品,给它们加上标题之后,使之成为“艺术品”。达达派的现成品或拾来物这些平常的实物一旦在博物馆展出或被收藏家收藏,就被赋予一种“艺术”价值。使役书变得更加模糊,以至取消了“艺术”。达达派对20世纪的现代主义绘画流派都产生了影响。最主要的代表画家有马塞尔.杜尚、弗朗西.毕卡比亚、阿尔普、曼雷伊、艾伦斯特、修维达士、李比达等。20世纪60年代美国出现了新达达主义。代表画家有布洛东、阿拉贡、苏波、艾吕雅、皮卡比亚、玛格丽特等。
13、超现实派(Surrealism)
超现实主义是达达主义的变体和继续。超现实派以所谓“超现实”、“超理智”的梦境、幻觉等作为艺术创作的源泉,以写实的手法呈现出可以识别的经过变形的形象和场面,来营造一种幻觉的和梦境的画面。追求作画过程的无意识性,及充满幻觉的和具有生命形态的抽象画面。其影响力扩及到戏剧、舞台装饰、摄影、电影、建筑、雕刻等艺术领域。最主要的代表画家有米罗、马松、埃伦斯特、保罗.德尔沃、玛格丽特、达利.巴尔蒂斯等。
14、幻想写实派(Schule des phan-tastischen Realismus )
幻想写实派是维也纳1964年崛起的一个绘画流派。他们继承超现实主义传统,但却选取了具象的道路,再作向内的发掘。画风细致而有深度,通过华丽的色彩和精密的描绘技术创造出文学性极强的绘画世界。以具象的形式作为绘画的表现方法,但他们的写实,仍是一种由超现实主义延伸出来的新写实手法。由此把个人的意向,安排在梦幻的境界里。最主要的代表画家有克里姆特、席勒、艾里克.布拉亚、恩士德.菲克斯、鲁多费.豪斯纳、沃夫根.胡特尔、安顿.勒姆纳等。
15、形而上画派(Metaphysical
1917年由基里诃和卡拉在费拉拉共同创立和发展了形而上画派。形而上派作品中充满了神秘怪异的气氛,描绘的多为物体的稳固、无时间性和不朽性。基里诃是以暗示法表现出事物的侧面及背后的未知世界,他把画家的内在冲动完全从对象的视觉影像及细节中解脱出来,及作品常以建筑、雕像、橄榄球、几何定规作为小道具,活动在画面的空间舞台上。形而上画派除了受塞尚、立体派和基里诃的影响外,同时吸收了意大利古典艺术的要素,而达到稳、静、坚牢的独特画境,最主要的代表画家有基里诃、卡尔拉等。
16、新即物派(Neue Sachlichkeit)
新即物派于1920年兴起于德国。1925年在德国的慕尼黑美术馆举行新即物派的首次画展。新即物派这个名称就是当年筹划此展览会的慕尼黑美术馆馆长赫特劳勃首次使用的。新即物派绘画表露出归返自然的迹象,但他们成熟精细的描绘方法,有不同于一般的写实,而是出自他们对自然独特的研究与观察。新即物派引领实用美术从对传统样式的模仿,转为追求目的性、客观性与实用性,广泛影响到建筑、家具、工艺等领域。最主要的代表画家有奥持.迪克士、亚历山大.卡诺德、肯欧格.席林普、葛罗士等。
17、巴黎派(Ecole de Paris)
巴黎派泛指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活跃在吧里的一群国际画家。在20世纪的二三十年代,巴黎聚集了一批来自西班牙、意大利、俄国、日本、中国的外乡移民画家。巴黎派超脱地保持着自己的独特艺术追求,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艺术观念。由于每个人的艺术体质潜流着地域传统,并富有个性与情感,画风独树一格,人们称他们为“巴黎派”。莫迪利亚尼是生于意大利的犹太人,他画中的人物形象通过夸张变形而拉长,含有一种极度的痛苦和画家郁特里罗的巴黎风景作品有一种冷漠、幽静的气氛。最主要的代表画家有意大利画家莫迪利亚尼、荷兰画家凡.邓肯、俄国画家史丁、夏加尔、波兰画家基斯林格、保加利亚画家巴斯金及日本画家藤田嗣治等。
18、抽象派(Abstraction)
抽象派并不是一个单一的派别,它包括很多种绘画流派。抽象倾向是这些绘画流派所共有的基本特征。一般泛指的抽象艺术包含两种类型:一是从自然现象出发加以简约或抽取其富有表现特征的因素,形成简单的极其概括的形象;二是不易自然的物象为基础的几何构成,不以描绘具体物象为目标,通过线、色彩、块面、形体、构图来传达各种情绪,激发人们的想象,启迪人们的思维。抽象主义艺术从原始艺术、中世纪的宗教艺术,非洲和大洋洲艺术、东方的文字与书法中吸收养料,也从中国的老庄哲学、佛教禅宗中择取了适应20世纪西方哲学和人们心理状态的观念。多数抽象主义作品的着眼点在于艺术形式的独特创造。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的抽象主义艺术家最有代表性的是俄国人康定斯基和荷兰人蒙德里安以及由他创建的风格派。前者主要是抒情抽象的艺术家,后者开拓了几何抽象主义的道路。俄国以马列维奇为代表的至上主义以及与之有联系的构成主义,注重几何抽象;法国继立体主义之后产生的俄耳浦斯主义,注重光和色彩;欧洲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出现的塔希主义,注重偶然涂抹出的斑污、痕迹所形成的纹样和质地美。40年代中期在美国出现的抽象表现主义,是糅合了超现实主义的自动手法的抽象艺术,代表人物有波洛克等。
1932年巴黎组成“抽象创造派”。“非具象艺术”是指一些艺术家们从自然的诸形态,渐进升华至抽象,而达到的一种非具象的观念。创造则是指纯粹以几何学秩序的观念,运用通常被称为抽象的圆、面、线等诸要素,而直接达到非具象的领域。抽象创造派主张创造纯粹抽象的作品,不论你是将自然的形态予以升华而达到的抽象的样式,或是直接运用直线、曲线等,构成一种几何学的艺术,都可以迈进纯粹抽象的创作。抽象创作派直接导致抽象派绘画普遍而蓬勃地发展。代表画家有莫荷里.那基、康丁斯基、布朗库西、毕尔、艾尔宾、杰恩.艾利昂等。
21、记号表现(Sign Expression)
“记号”(SIGN)是一种符号、暗号,但却不同与符号或暗号,而是含有自身独立表现的意义。这个“记号”也可称为“表象”、“几号表现”或称之为“抽象表象表现”。在被称为表现抽象派的鼻祖康定斯基、保罗克利、米罗的作品常有“米”字或罗马数字“I”等记号。作品中的记号,并不是表现一种形态,他不表现任何的物象,是“抽象化的物体身”的一种表现。所以他们创造的这种“表象”(记号),也可以解释为“表象体”。记号表现打破了形象限制,创造出一幅画,等于是一个新事件的诞生。他们把为时代、地域所限的人类所用的记号的形态,除去了时代及地域的限制,变为一种普遍性的表象,这使绘画具有更彻底的国际绘画语言。代表画家有米罗、卡波克洛西、亨利.米查克斯、贾士帧.琼斯等。
22、几何形表现(Neo-Plasticisme)
1920年,蒙德利安首倡“新造型主义”,主张纯几何画。以打破物象的概念,在纯理性的几何学秩序中创作绘画,注重分析、对称、排列、节奏等。几何形表现受立体派的影响,源于物象分析重整,以垂直线和水平线构成画面。除了运用几何学的直线与曲线外,更注重“面”的表现。以及注重个性的创造,增加了趣味与表现性。代表画家有包麦斯特、麦尔推西、马格内利、艾尔巴恩、尼柯逊、帕斯莫亚、瓦沙雷等。
23、几何抽象(Geometric Abstract)
几何抽象又被称为“硬边绘画”,即它是用边缘清晰的几何形来构成其绘画的。这一概念是由美国评论家朱利斯.朗斯纳于1959年提出,用以描述那些使用大面积的、平涂的、未加调和的色块,再由精确勾勒出的边缘加以限定的绘画形式。这种绘画类型从1960年以后才开始流行。硬边绘画的画面洁净无瑕,整幅绘画,色调限于两到三种。代表画家有凯利、莱茵哈特、亚历山大.利伯曼、莱热等。
24、波普艺术(Pop Art)
波普艺术又译为“通俗艺术”或“流行艺术”。20世纪50年代初期萌发于英国,50年代中期鼎盛于美国,并以纽约为中心,渐次在欧洲、亚洲等地广为流传。波普艺术试图推翻抽象艺术并转向符号、商标等具象的大众文化主题。采用绘画、装置、拼贴、丝网印刷、现成品堆积等手段进行创作,将人们日常生活中最熟悉的歌星、影星、广告海报、可口可乐等形象,通过选择和仔细地制作重新呈现在大众面前,用以展示我们的时代生活,让人与时代保持密切的联系,并对生活提出自己的看法。因此,“波普艺术”往往有现代工业化生产的产品中寻找形象,将商业的和机制的产品杂绘于画面或直接搬用,从而使这些平凡的东西具有新的意义即用商品取代语言,用实物挤掉文学,用功力代替美,用物欲取代精神需求。代表画家美国有安迪.沃霍尔、约翰斯、丹因、利希滕斯坦、威塞尔曼、罗森奎斯特、奥登伯格、印地安纳等。英国有保罗齐、基塔依、史密斯、琼斯等。
25、超写实派(Surrealism)
超现实主义亦称“照相写实主义”。是在法国开始的艺术潮流,源于达达主义,于1920年至1930年间盛行于欧洲。超写实派大多运用拓印发、黏贴法、自动性技法等特殊的表现法来创作。主张艺术的要素是“逼真”和“酷似”,必须做到纯客观地、真实地再现现实。有的借助照相机,先把要表现的现象拍摄下来,然后以照片为依据,以最细致的笔触,表现出照片般甚至超越照片的细腻、逼真感的人物、风景和其他物体。所绘对象尺幅多较巨大,如头像,比原头部大十倍,面部连汗毛孔等都丝毫无异地画出来;所作塑像与真人一般大小,涂上肤色,穿上衣服,配以道具,极度逼真。20世纪70年代起传向再现日常生活中的普通人,如学生、旅行者、超级市场、超级市场的顾客、流浪汉等。代表画家有安德列.布列东、萨尔瓦多.达利、恩斯特、列耐.马格利特、奇里科、德尔沃、卡洛斯、社安.汉森等。
26、表现主义(Expressionism)
表现主义产生于20世纪的欧洲。强调表现自我感受和主观意象,以过分夸张的形体和色彩发泄内心的苦闷。认为艺术的表现,绝非印象派的偶然性,而是绝对性、必然性,直入内在的真实。在造型上追求强烈的对比、扭曲和变化的美。用色鲜明强烈,笔触突出有力,对构图、题材、形体的处理带主观随意性,亦于紧密形式中追求单纯化,笔面多趋于浪漫倾向。直接对表现主义产生影响的是那威画家孟克。代表画家有诺尔德、鲁奥、缪勒、马尔克、夏卡尔等。
27、新表现主义(New Expressionism)
20世纪80年代在美国和西欧兴起新表现主义。1980年原联邦德国在威尼斯国际双年展中陈列的作品被人们称作新野兽主义或暴力绘画,笔触狂野,色彩强烈,所描绘的形象则是自由发挥,体现着一种无拘无束的表现。作品没有具体的题材内容,追求自由表现、自由联想,强调感情的率直、天真。代表画家有萨勒、施纳贝尔、巴泽利茨、彭克、波尔克、伊门多夫、基费尔、吕佩尔茨等。
28、书法表现(Calligrap Expression)
在20世纪后半叶书法表现吸收了中国的“书法”所特有的 “笔势”,运用在他们的抽象绘画表现上。中国书法具有很强的表现性,他在点、划、提、按的运行中,能够产生很强的“笔势”,具有一种抽象的精神。现代绘画这种“书法”的样式,已成为表现主义的主流样式。代表画家有哈同、许内德、苏垃吉、杜皮曾等。
29、纯粹派(Purism)
纯粹派是从立体派分离出来的。1918年,画家阿梅杜.欧赞凡与詹奴勒索主张纯化“造型言语”的绘画运动。造型带有机械性,不同于欧尔飞派的音乐性。他们立体派的几何学造型为出发点,更深一层地探讨造型因素,追求“永恒而普遍的形体”的画面构成。作品很多是取材于饮食器具、罐、瓶、杯等日用品,予以半抽象化,构成一种不受时间、空间所拘束的普遍的造型。画面带有率直平面的的装饰性质,依据色彩理论去组织物象的构成。特别强调以清澄、明确、瑞丽的线条,使画面形体构成机械式的组合,尽量避免作者的个性感情要素介入某画面之内。代表画家有詹奴勒、欧赞凡等。
30、朴素派(Primitivism)
朴素派画家一词的由来,可追溯到19世纪晚期出现的所谓“星期日画家”(SUNDAY
31、最少派艺术(Mininaism
20世纪50年代产生于以美国为中心的美术流派。源于抽象表现主义,力图将造型语言精炼化、纯粹化,将抽象 表现主义绘画中依然存在的图式、形象或空间按“减少、减少、再减少”的原则进行处理,画面减少到最基本的几何形,色彩精细到最起码的原色,空间压缩到最低限的二维形式。经过这样极端化后的画面,提供人们的只是纯粹的视觉刺激和心理震荡,因此又被称作“A、B、C”艺术。
32、行动派绘画(Automatism)
行动派绘画又称动作派,是指艺术家作画的一种技巧和状态,画家以潜意识为主宰,注重感情的直接发泄,透过手与体能的行动,把色彩直接泼洒在画面上,画面中没有具体的形象,也没有中心;整个创作过程完全依赖内心的自发性冲动,具有偶发性和物理性的特征;艺术家的创作过程也是艺术作品的一部分。以绘画意图吸引观众,通过共享的感觉使观众称为绘画的一部分。代表画家有帕洛克联、弗兰兹.克莱因等。
33、新具象绘画(Neo—Figurative)
1965年1月至3月,荷兰海牙市立美术馆举行了一次题名为“新具象派画展”的展览。新具象绘画所运用的是属于抽象绘画的手法,但是呈现于画面上的却是生命的韵律与人间的意象。新具象绘画上扭曲夸张的怪异形体,也被解释为在意象上追求魔性的表现。英国的法兰西斯.培根先将人的形体拆散、解构、破碎,再将这些解构拆散的碎末作为原料,重组成一个新的人物形象。还有一类新具象绘画,是在画布上直接采用日常所见的既成品,革新了绘画的肌理,也改变了画面给人的印象。代表画家有杜布菲、马塞尔.普辛、安蒂斯、赫希金、培根、汤姆逊、法斯特助姆、维加、巴伊、封德尔特瓦沙、沙伍拉、卡勒尔、弗洛伊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