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您的位置:主页>奢华>转载>

1627年奥利瓦海战

来源:金玉米 编辑:admin 时间:2024-10-03

 今天的奥利瓦(Oliwa)是格但斯克的一个区,与索波特毗邻。这边有着最早建于12世纪的熙笃会修道院长宫和建于16世纪以管风琴闻名的奥利瓦大教堂。“Oliwa”的名字来自圣经里的“橄榄山”(Mount of Oliva)。


 

而在1627年的时候,就在这边的海湾里,爆发了波兰和瑞典两国海军的一次激烈的海战。

 

说起波兰和瑞典间的战争,故事还要从头说起。

 波兰亚盖隆王朝的末期,国王齐格蒙特二世·奥古斯特在1572年去世后,因为没有男性继承人,令雅盖隆王朝男嗣断绝。怎么办呢?当时的波兰是贵族民主制,这帮贵族们一起开了个会,选吧,给波兰选一个国王。这就是选举君主制的由来。

波兰的贵族民主制很是个奇葩,贵族们各存私心,都不愿意选自己的对手当国王。而他们愿意支持成为波兰国王的居然都是外国人。选举过程一波三折。第一次选出来的法王亨利三世没呆半年就放弃波兰王位回法国去了。再选一次就有意见分歧了,哈布斯堡的马克西米连二世和匈牙利贵族的斯特凡·巴托里都有提名。怎么办?抢啊。匈牙利人先一步登上了波兰王位,马克西米连二世郁郁而终。

斯特凡·巴托里1586年逝世后,也没有留下子嗣。怎么办?再选呗。不过既然是选举的话,就会有不同意见,这一次又出现了两个候选人,一个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鲁道夫二世的胞弟马克西米连三世,还有一个是瑞典国王约翰三世的儿子齐格蒙特·瓦萨,他还是之前的波兰国王齐格蒙特二世·奥古斯特的外甥。两个都想当国王,怎么办?打呗。贝纳奇一战,瑞典人大获全胜,还俘虏了马克西米连三世,波兰王位自然归属齐格蒙特·瓦萨,史称“齐格蒙特三世”,就是华沙皇家城堡广场高高耸立在柱子顶端那一位。

 

鲁本斯笔下的齐格蒙特三世
 

齐格蒙特三世在1587年继承了波兰-立陶宛王位,五年之后又成为瑞典国王。不过他的叔叔卡尔九世觊觎着瑞典王位,并且以教派之争为理由(波兰是天主教国家,瑞典是新教国家),指使议会废除齐格蒙特三世,自任为王。齐格蒙特三世率领波兰大军远征瑞典,但在林雪平附近被瑞典军队击败,他也彻底丢掉了瑞典王位。从此,波兰瑞典两国算是结下了梁子。

 

此时的波兰立陶宛联邦正处在波兰历史上的极盛时期,齐格蒙特三世东面蚕食俄罗斯,南边抵御奥斯曼土耳其,而北方则面临着正在崛起的瑞典王国。卡尔九世的儿子古斯塔夫·阿道夫二世气势逼人,1621年,他率领瑞典军队袭击里加,重启波兰与瑞典间的战争,因为此时齐格蒙特三世疲于南方的波奥战争,难有余力发起反击。


 

瑞典大将古斯塔夫阿道夫
 

1626年5月,瑞典大将古斯塔夫·阿道夫(和国王同名)率领由125艘船组成的舰队,和14000多名士兵逼近波兰海岸。在攻下皮瓦瓦和布拉涅沃后,瑞军横扫波美拉尼亚,先后占领弗洛姆博尔克、托尔克米茨科、埃尔布兰格、马尔堡、格涅夫、特切夫和斯塔洛格拉德;另一支瑞军在普茨克登陆,占领了这个波兰立陶宛联邦舰队的基地港口。但是,最重要的城市格但斯克虽然已经陷入重围,却也绝不投降。 1626年9月22日至30日,波兰国王齐格蒙特三世亲自统帅的联邦军队与瑞典大军在格涅夫村附近交火,瑞军获胜。齐格蒙特三世被迫暂时撤军,他要等待南方救兵的到来。


科涅茨波尔斯基

波兰国王等待的救兵是波兰历史上最著名的军事指挥官科涅茨波尔斯基(Stanisław Koniecpolski)。10月1日,科涅茨波尔斯基的率领4200名轻骑兵、1000名龙骑兵和1000名步兵的部队抵达前线。不过,此时的波兰军队与瑞典军队相比,人数上仍然处于绝对劣势,并且缺粮少钱,形势十分危急。科涅茨波尔斯基通过运动战,利用小批机动兵力切断敌人的通信线并将敌方较小的部队消灭,来阻止瑞典人进攻,迫使瑞典军队转攻为守。12月的时候,瑞典军队试图两路反扑,但维斯瓦河泛滥挡住了他们。

1627年4月2日,科涅茨波尔斯基成功收复普茨克; 4月18日,波军打到恰尔内附近,迫使瑞军撤入城内并在一周后后投降。波军在1627年春接连告捷。

5月17日,瑞典国王古斯塔夫·阿道夫二世带领8000名援军登陆,五天后他们穿过维斯瓦河,在格但斯克附近遭遇波兰军队,但因伤被迫撤退。8月7日到8月8日,科涅茨波尔斯基瑞军在莫乌塔瓦湖沼泽附近决战,波军骑兵虽然伤亡惨重,但士气高昂。最终,古斯塔夫·阿道夫再次受伤,瑞典被迫撤军,而波军则趁机收复了格涅夫。

 

不过瑞典人岂能善罢甘休,他们继续派遣援军舰队,他们的目标自然是封锁整个波兰海岸,事实上,他们也有能力做到这一点。因为他们所拥有的海军,在当时放眼整个欧洲都是最数得上的。而波兰在1625年之前甚至还根本没有任何称得上“军舰”的船只。强大和傲慢的瑞典人兵锋直指格但斯克,这里似乎已经是他们嘴里的一块肥肉。

1627年11月28日,在奥利瓦附近的海湾,新成立的波兰海军和一支小型的瑞典舰队遭遇。

波兰舰队以逸待劳,士气很盛,他们一共有两个中队,10艘战舰:

 

诺亚方舟号
 

第一中队

       “骑士圣乔治”号(Rycerz Święty Jerzy) - 旗舰,31门炮,400吨

       “飞鹿”号(Latający Jeleń)(“飞鹿”) - 20门炮,300吨

       “海洋处女”号(Panna Wodna)- 12门炮,160吨

       “黑乌鸦”号((Czarny Kruk))- 16门炮,260吨

       “黄狮子”号(Żółty Lew)- 10门炮,120吨

第二中队

       “水瓶座”号(Wodnik)- 17门炮,200吨

       “大卫国王”号(Król Dawid)-31门炮,400吨

       “诺亚方舟”号(Arka Noego)- 16门炮,180吨

       “白狮”号(Biały Lew)- 8门炮,200吨

       “火焰”号(Płomień)- 18门炮,240吨

而他们的对手瑞典舰队由6艘军舰组成:

       “老虎”号(Tigern)- 旗舰, 22门炮,320吨

       “太阳”号(Solen) - 38门炮,300吨

       “鹈鹕”号(Pelikanen) - 20门炮,200吨

       “月亮”号(Månen) - 26门炮,300吨

       “麒麟”号(Enhörningen) - 18门炮,240吨

       “鹦鹉”号(Papegojan) - 16门炮,180吨

总体来说,波兰舰队的数量较多,但是平均吨位略小。而他们的对手瑞典舰队虽然军舰数略少,但平均吨位更大,并且瑞典海军有着优良的传统,比新成立的波兰舰队更加训练有素。不过波兰人主场作战,占有地利的优势。


 

这是一场典型的遭遇战,波兰舰队在格但斯克锚地等待,而瑞典人则从海尔半岛南下。

波兰人突然起锚,旗舰“骑士圣乔治”号,带领着“海洋处女”号,以迅雷不及掩耳之速,向着瑞典的旗舰“老虎”号扑将而去。瑞典人显然准备不足,一下子措手不及,被波兰海军登上了甲板。经过短暂而激烈的交战,瑞典人的旗舰成了波兰舰队的俘虏。于此同时,波兰的“水瓶座”号,也直接向“太阳”号发起攻击,面对蜂拥而至的波兰人,不愿成为俘虏的“太阳”号船长自毁船舶。剩下的4条瑞典战舰一看不妙,只能赶紧溜之大吉。


 

说起来,这只是一场规模不算大的海上作战,但是这一战在波兰海军史上被无数次书写,永远为波兰人所铭记。

值得一提的是指挥这场作战的波兰舰队指挥官。

首先是出生在代尔夫特的荷兰人Arendt Dickmann,他是当时的舰队司令。从1608年起他就居住在格但斯克,经营者远洋运输贸易。波兰和瑞典战争爆发后,有着航海经验的他被波兰国王齐格蒙特三世任命为新生的波兰海军的司令。战斗中,正是他指挥着波兰旗舰“骑士圣乔治”号迅速出击,俘获了瑞典旗舰“老虎”号。但是他自己也不幸因为大腿被炮弹砸中而去世。为了表彰他对于波兰海军的杰出贡献,12月2日,他的遗体被安葬于格但斯克城内的圣玛利亚大教堂内。

接任荷兰人的是当时的波兰舰队副司令Herman Witte,他在战役中是“水瓶座”号的舰长。可惜的是,两个月后的一次巡航中,他所在的船只遭遇暴风雨,不幸沉没。

 

尽管波兰舰队在海上取得了一次战役的胜利,但是整个战局对他们并不太有利,显然他们单薄的舰队还是不足以和整个瑞典海军相抗衡的。不过在陆地上他们有大将科涅茨波尔斯基,他巧妙地利用了各种战术:包括快速的骑兵混战配合步炮火力的支持、游击战术、利用工程兵修筑要塞、以及运用地形优势,最终在1629年6月27日奇强纳附近的大决战中大败瑞典军队,瑞军的首领古斯塔夫·阿道夫也在战斗中又一次受伤。


 

但联邦的军事胜利并没又转化为其在政治上或军事上的有利条件。1629年10月26日,双方在斯塔雷-塔尔戈签署停火协议。协议对瑞典有利,瑞典获得了向波兰在波罗的海的贸易活动征税的权力,并继续统治东普鲁士地区的诸多城市。而救火队员科涅茨波尔斯基在那时已经被叫回乌克兰以阻止鞑靼人入侵科德尼察,并处理由塔拉斯·费多罗维奇领导的哥萨克起义。

 

然而瑞典人的逐渐强盛已经势不可挡,瑞典国王古斯塔夫·阿道夫二世进行了軍事改革,以火枪兵取代长矛兵,先以炮兵进行集中火力的攻击,再以骑兵出动进行突击,最后由步兵负责清理敌軍的三段式战法,更成为其后战争的标准战法。在三十年战争中,瑞典人击败了不可一世的神圣罗马帝国,德意志日耳曼惨遭肢解。而格但斯克附近的东普鲁士地区也损伤惨重,人口数量急遽减少。

再往后,波兰进入了“大洪水时代”,瑞典军队的不断入侵,致命地打击了波兰立陶宛联邦,这个曾经的中世纪的中欧强国。


 

1660年4月23日,最终还是在奥利瓦,这个当年波兰海军取得胜利的地方,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利奥波德一世、勃兰登堡-普鲁士选帝侯腓特烈·威廉、瑞典国王卡尔十世(卡尔九世的外孙,古斯塔夫·阿道夫二世的外甥)和波兰国王约翰二世(扬·卡齐米日·瓦萨,齐格蒙特三世·瓦萨的儿子)签订了《奥利瓦条约》

奥利瓦条约
 

条约规定,波兰国王约翰二世宣布放弃对瑞典王位的要求,同时放弃利沃尼亚和里加,事实上上述地区自1620年代后被瑞典控制。条约解决了自齐格蒙特战争(1598年-1599年)、波兰-瑞典战争(1600年-1629年)、北方战争(1655年-1660年)以来瑞典和波兰之间一直持续的战争状态。

条约还确认霍亨索伦家族拥有曾是波兰附庸的普鲁士公国的完全主权,但如果霍亨索伦家族被结束其统治,则普鲁士仍归波兰王室拥有。

《奥利瓦条约》的签署代表瑞典帝国的实力达到顶峰,从此,波兰立陶宛联邦江河日下,逐步走向没落。

金玉米官方微信

服务号:金玉米
(官方消息发布)

订阅号:金玉米

(八卦奢侈品,解码大牌潮流趋势,揭秘时尚大咖撕逼内幕)

扫描二维码,或微信搜索公众号金玉米,关注金玉米官方微信。
搜索:


推荐阅读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