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里山塘街
山塘街堪称江南水乡街巷的典范。它的中间是山塘河,山塘街则紧傍河的北侧,通过一座座石桥与另一侧的街道连接。山塘街上店铺、住家鳞次栉比,这里的房屋多为前街后河,有的还建成特殊的过街楼,真是朱栏层楼,柳絮笙歌。山塘街又是一条典型的水巷,河上装载货物的船只和游船画舫款款而过。山塘街可以分为东西两段,东段从阊门渡僧桥起至半塘桥,这是热闹繁华的商业区;西段从半塘桥至虎丘山,这一段渐近郊外,呈现出一派田园风光。
这次修复并向公众开放的是从渡僧桥到新民桥一段。这一段是山塘街东段繁华的商区。根据“修旧如旧”的原则,对街道、水道、民居、建筑进行了修复,还从别处移建过来一座古戏台、几处会馆。以后将逐步推进,对山塘街进行全面的修复。如果重游新修复的这一段山塘街,一定会感到兴味盎然。
首先可以领略到古代建筑园林和历史的风貌。新移建的雕花楼古戏台,画栋雕梁,华美古朴。苏州是“百戏之祖”昆曲的发源地,戏曲文化十分繁荣,昆曲已被联合国授予“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称号。在通贵桥之南的玉涵堂则是明代遗留下来的一处江南豪宅和园林,它有四路三进,六千多平方米。其主人是明代吏部尚书吴一鹏,故而亦称“阁老厅”。安泰龙社是清末山塘街上的民间救火组织,这里陈列有当年救火员用过的钢盔帽、救火斧、火警钟、木水龙等实物。
这次重点整修了石驳岸、石码头,配置了游艇画舫,游人可以乘船倘佯,在桨声里领略江南水乡特有的情味。此外,如在山塘街上漫步,石艺斋的精美石雕、江南衣馆的服饰刺绣、吴拓斋的拓碑技艺、朱文茜的黄泥捏像以及蓝印花布、苏扇、文房四宝等使人目不暇接,整个街上洋溢着一股浓浓的吴文化的氤氲气息。
苏州是一个美食王国,现在山塘街两旁店铺林立,也可说是美食一条街。五芳斋的点心、黄天源的糕团、采芝斋的糖食全都是苏州的名牌。
“七里山塘到虎丘”,沿着山塘街一路向西可以到达虎丘,途中还会路过有名的五人墓,这是条不错的旅游路线。山塘老街离石路商业圈很近,步行也只有几分钟的路程。
1、石艺斋:苏州太湖石是中国四大名石之一,在历史上久负盛名,为”千古名石”.是适型类岩石的上品.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经这样赞美太湖石”石有族,聚太湖为甲”. 石艺斋主人,国际工艺大师蔡云娣先生从事太湖石雕刻事业逾三十余载.尤其擅长雕刻石壶.他运用各种手法,将大自然的精髓蕴集在一把小小大石壶上,既有传统的石雕艺术风格,又具有紫砂壶的写实作风.令人把玩不厌,沉醉其中. 蔡云娣先生的作品<寿桃套盘>曾荣获国家最高奖”山花奖”,并被泰国皇室收藏.
2、玺玉坊:苏州玉雕闻名全国,被尊称为“苏琢”。苏州玉石雕刻工艺历史悠久,最早的实物见于苏州草鞋山遗址发掘出的饰以兽面纹的玉錝。玺玉坊的玉雕以小件为主,玉雕制品玲珑剔透、飘逸俊俏。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非常值得收藏。
3、邹英姿刺绣工作室:苏州刺绣历史悠久,技艺精湛,素以精细,雅洁驰名中外.中国高级工艺美术师邹英姿自小钻研刺绣工艺,并潜心研修画理,终得苏绣艺术大精髓,融绘画,摄影技术于苏绣艺术之中.在继承传统刺绣艺术大基础上,博采众长,形成了较为独特的刺绣艺术风格.作品多次在国家级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上,获得奖励.如刺绣<生命系列>就在杭州(第四届)”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上荣获金奖.
4、钟锦德紫檀木雕工作室:紫檀是世界上最稀少,最名贵的木种之一.它产于南洋群岛的热带雨林之中,非千年不能成材.明朝时传入我国.成为最名贵的家具用材.用紫檀制作的家具是明清两朝的皇室专用品. 钟锦德先生是国际工艺美术大师.其作品多次荣获国际国内大奖.其作品工艺光润愈玉,宛如小儿皮肤.实为收藏佳品
5、江南蓝印花布馆:苏州毗邻长江,土壤、气候适宜棉花生长。元代以来,棉花在江海平原广为种植。元末明初,从海南引进的织造技术,带来了苏州土布的发展。明代南方花商传来蓝草种子。从此,苏州民间大量种植蓝草,为蓝印花布就地提供了染料来源,促进了印染工艺的产生。苏州各集镇相继建立染坊,接受农家来料加工印花布。从而使苏州蓝印花布“衣被天下”。苏州蓝印花布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图案艺术性强,是中国蓝印花布的典型代表,它适用于民间各种日用装饰品。如服装、被面、包袱、头巾、帐沿、床单、门帘等。江南蓝印花布馆是苏州蓝印花布的翘楚。集收藏、研究、展示、生产为一体。馆内珍藏了大量明清以来的蓝印花布制品和图片资料供游人观赏。而且还可以现场展示蓝印花布制作的全过程(手工刻花版、手工刮防染浆、手工染色、手工刮白)。值得一提的是。江南蓝印花布馆的馆额是由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院长张仃大师手书,弥足珍贵。
6、文昌阁书屋:自古以来,苏州人才辈出,文人荟萃。古有朱买臣、陆龟蒙、范仲淹、俞樾、柳亚子、周瘦鹃,今有陆文夫、范小青、苏童。而描写苏州的文学作品更是不胜枚举,如《吴趋集》、《浮生六记》、《三言两拍》、《美食家》、《白发苏州》等。这家文昌阁书屋就是一家专门经营苏州文人写的书和关于苏州的书的特色书店。
7、金鼎湖笔:苏州制造毛笔的技术,在明代由浙江湖州传入,所以苏州生产的毛笔也称湖笔。苏州湖笔按材料可分为羊毫、兼毫、紫毫、狼毫、鸡颖、山马六种;按笔锋长短可分为长锋、中锋、短锋三种;按书写字体的大小分为大楷、中楷、小楷以及屏笔、对笔、联笔、匾额笔等有专供写字的,也有专供绘画的;画笔的种类又有专作山水、兰竹、花卉用的,有专供工笔或写意用的,可谓应有尽有。苏州著名的金鼎牌湖笔注重质量,具有尖、齐、圆、健的传统特色。郭沫若曾经这样赞颂金鼎湖笔: 湖上生花笔 姑苏发一支 民威代天怒 腐朽出神奇 破壁群龙舞 临池五凤飞
8、怀古阁:苏州是我国明式家具的主要发源地,产品以造型简练、讲究线条、做工精细、气韵雅重而驰名中国。怀古阁就是一家专门经营苏州古典家具尤其是明式家具的古玩店。它集艺术、装饰、收藏、实用为一体。而备受人们青睐。怀古阁的藏品非常丰富。比如有一张明式设计的鸦片烟长椅。它由楠木制成,三面屏板可以拆除,足部被设计成马蹄形,预示着使用者可以有一种腾云驾雾的感官刺激。当然,我们都知道。使用这个鸦片烟长椅的人最终都会马失前蹄而从云端跌下来的。另一座十八世纪的几案是苏州传统人家的寻常之物。它是用鸡翅木制造的,并且刻绘了许多精美繁复的图案。造型非常复杂。具有清式家具的特点。
9、山塘邮驿:苏州是中国近代邮政的发祥地之一。清末时,全国有两家专门的邮政学校。一家在清朝北洋大臣驻地天津,一家就在苏州。山塘街当时是苏州商贸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外地客商颇多,他们需要一个专门的邮政机构帮助他们传递信息。山塘邮驿因此应运而生,并且兴盛一时。门前的这个清末民初的古邮筒就是那段历史的见证者。而我们现在所见的山塘邮驿,就是按照“修旧如旧,保护原貌”的宗旨而修复的,它再现了当时邮局的风貌。通过这家邮局可以收发传真,寄山塘明信片,买山塘信封。在山塘街上发一张山塘明信片,盖上特制的邮戳,寄给亲朋好友也别有一番情趣。其实像这种旅游景点的小邮局在国外很普遍,其特殊的纪念意义很受游人的欢迎。
10、吴拓斋:中国碑拓、石刻艺术是中华历史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份珍贵遗产。而苏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其碑帖拓片、金石篆刻、石雕艺术的精品、珍品种类齐全,品种繁多。一代名家周梅谷、钱永初、张寒月、乔毅等更是当代苏州碑拓、石刻艺术的代表人物。 山塘《吴拓斋》店主吴文伟及赵建荣等一批专业技术人员,均出自当代碑刻、碑拓、石刻名师周梅谷、钱永初、张寒月、乔毅门下,师承大师的艺术真谛。从事这门专业均在二十年以上。继承和发扬了这门珍贵的古老艺术。 目前山塘《吴拓斋》苏州唯一的一家拓刻精品店。专营古今碑帖、金石篆刻、装裱艺术、石刻石雕、文房四宝。对外承接拓碑、拓古铭类书法碑、拓古人物纹砖雕、拓古壁画、拓经幢、墓志、摩崖石刻,旧碑叙新、刻石碑等相关业务。 《吴拓斋》店内存有许多珍贵的碑帖、拓片、石刻作品。如董其昌《玄赏斋法帖》,岳飞书碑《前后出师表》、王羲之《兰亭集序帖》、张旭《古诗四帖》吴昌硕《石鼓文》、明四家的文画等的拓片。碑帖,具有较高的收藏和艺术欣赏价值。
11、郭氏风筝:《墨子》记载,“公输子削竹木以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此为中国风筝的起源。到了明清两代,风筝艺术达到了鼎盛时期,风格逐渐形成了南北派系,即历史所记载的“南鹞北”。同时出现了四大著名产地:南通、北京、天津、潍坊。其中,南通成为南派风筝目前唯一所存的历史性的产区。据清乾隆《通州志》记载:“风鹞出如皋,风鹞――自草虫、鱼、鸟、舟、船至于仙佛,无巧不备,大者数丈,软翅者能一排九雁十三雁,春天竞放,他邑所无。”在品种繁多的南通风筝中,板鹞风筝最具特色,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音响风筝。被江苏省列为首批民族民间文化保护项目。南通风筝古今流传,代有名家,当今最负盛名当推郭氏风筝。其创始人郭文和老先生在传统风筝的基础上,不断改进,不断创新。经过郭氏家族几代人的不懈努力,最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南派郭氏风筝。郭氏风筝品种齐全,制作精美、结构轻盈、色彩明快、应物象形。所有产品均为纯手工制作,真正做到扎、糊、绘、放,四艺皆精。完美传承了南派风格的精髓。
山塘街是一个典型的江南水乡的缩影,也许是这里正在开发之中,所以游客还不是太多,还有一些很有特色的小店,每个店的装修都别具一格,从朱漆的招牌到挂在店外的大幅旗帜,以及随处可见的灯笼,让人流连忘返!真想就在这里安安静静的待一个下午,品茶听戏,一定是太过惬意的生活(孙楠的官邸酒吧也在这里,晚上可是很火啊,建议晚上去,加上景观灯,更加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