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浴室
在地道的扬州浴室,客人一进门,以“不得推扳(扬州方言,得罪的意思)每一人”为宗旨的跑堂,首先嘴里招呼“老板”,递上一把热毛巾,把客人当“老太爷”伺候。同时给客人引座,倒上一杯香沁的热茶。
客人脱衣,要代为保存贵重物品;并将衣服叉上客座正上方、距地面3米左右的三个衣桩。这可是绝对的功夫活儿,到了冬天,客人的皮袍棉裤,十分的厚重,跑堂的老师傅要一竿子叉上,衣袖裤脚还要一崭齐。那根叉竿油光水滑,为跑堂者特别专利保管,因为要对客人钱物安全负责,这便是整个堂口“保险柜”的总钥匙。
客人净衣后,为防乍脱尤寒,要为其披上大毛巾下水;若遇老弱,还要背至池口。池下自有擦背工助浴,十分的精益求精,无微不至。
客人上水,跑堂的立刻迎上,有六条热乎乎、松蓬蓬的热毛巾为其揩水干身,一擦头脸,二擦前身,三擦下身,四擦后背,五擦腿,六擦脚。擦得轻柔,面面俱到,连耳夹鼻翼都在呵护之列,正可谓体贴入微了。而要在沸水中一次性“整”(扬州方言)出六条毛巾,其垫、索、拎、卷、沾、滴、拧、挤,八个动作,一气呵成,手脚麻利,娴熟灵巧,亦非一日之功!
客人躺下,跑堂的又以三条大围轻覆其身,一条裹身,两条盖腿。然后又视客人淌汗口渴情形,递巾添茶不断,招呼捶背修脚“小服务”,其间,常有流动提篮小卖,瓜子花生芝麻糖,尤其是市郊脆甜青萝卜以助浴兴。
在整个服务过程中,客人躺着,跑堂者站着,所有的铺位都留给客人。实在累了,又有空闲,充其量在小板凳上略微歇脚。
客人在外面着气(扬州方言,生气的意思)了,跑堂的还陪客聊天,疏导顺气,浴客乃浴室的亲人和家人也。
直至客人穿衣登鞋,在一片热情的“老板走好”的送别声中,满意离店。
像这样的服务,这样的热情,绝非一个堂口、一个跑堂者才有。在扬州及其所辖江都、高邮、仪征等地的浴室均如出一辙,成为扬州沐浴业的标准化流程。只是在异乡的各类“扬州浴室”中实难享受到此服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