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您的位置:主页>城市导航>广东>美食>

广州西关名店名吃

来源:金玉米 编辑:豪宅 时间:2013-12-27

 


 

 西关,是老广州人对位于荔湾区,北接西村,南濒珠江,东至人民路,西至小北江,明清时地处广州城西门外一带地方的统称。西关分为上西关和下西关,其中上西关地势较高,下西关地势较低。明末清初著名文学家屈大均广东《新语》的名园篇描述道:“其塘者有花坞、石华林园,皆南汉故,逾龙津桥以西,烟水二十馀里,人家多种菱、荷、茨、芹之属,其地总名西园关。”简称“西关”,一直沿袭至今。

 明末兴建起十八甫,开设有十三行。清代中、后期起,西关先后兴建了宝华街、逢源街、多宝街等居民住宅区。西关是广州的旧城,因明清时地处城西门外而得名,在明清时期这儿就是广州的商贸中心。

 旧时有这么一个说法,西关小吃之多,如果每天吃一种,足可以吃上一个月;西关小吃之密,百步之内,必有小吃。 

 也许西关的小吃实在是多不胜数,所以没有人怀疑这句话的真实性。要知道,西关的小吃不但味美,有不少还具有几十年的历史,可说是伴随了好几代人的成长,加上现代厨师不断给西关小吃添上时代元素,让它们“老”而不旧,历久常新。 

 伍湛记——及第粥   及第粥又叫“三元及第粥”。因猪肉丸、猪肝片、猪粉肠正好全上状元、榜眼、探花之数,意合三元及第。伍湛记及第粥为广东名小食,在1997年首届全国“中华名小吃”评比中,荣登榜上。 

一碗粥加一条炸面,曾是老广州们最简单的早餐;大热天里没食欲,煲煲靓粥炒碟粉,可让你胃口大开;大冷天里吃碗热气腾腾的明火粥,身子一下子暖和起来。广州的粥品就是这样在广州人的胃里扎下了根。

提起粥,几乎没有广州人不知道“及第粥”的。粥底以瑶柱、腐竹、猪骨等原料精心熬制,粥色白润鲜明,米水交融,味道特别鲜美。粥中特别加入的肉丸,是用七成瘦肉和三成肥肉搭配,加以拌制,因而格外鲜嫩爽滑。粥中的猪肝、猪肚、猪粉肠也选用当日的鲜品,吃起来更加新鲜可口。

追说历史: 伍湛记及第粥已有50多年历史,始创者顺德人伍湛在20世纪50年代初,在广州文昌南路文昌横街口开了一家父子店。由于当时广州四大名酒家之一的文园酒家就在文昌横街,伍湛记恰恰在街口,上文园饮早茶的茶客途径伍湛记,看见它“生滚”的肉粥香气扑鼻,无不食欲大开,进来一尝果然入口难忘。此“生滚”的肉粥正是及第粥。

80年代末,伍湛记曾在宝华路有过分店,人来人往,十分兴旺。现在龙津中路和华贵路交界、龙津东路和光复中路交界均见“伍湛记”。  

 

 池记——云吞面 

 池记云吞面担为三十年代驰名省港澳的个体小食档。它常于晚间在荔湾三圣社开档营业。档主名亚池,以卖圆眼云吞发菜面(面条细如发菜)而深受欢迎。

 由于用料纯正,工夫落足,故所制面条柔韧爽口,云吞色味俱佳,其知名度竟超越当时一些大酒店。    广东凉茶 

 德昌茶楼——咸煎饼 

 德昌咸煎饼是享有六十多年历史传统名小食,两次获广州名小食品称号。1938年由广州龙津中路德昌茶楼点心师傅谭藻创制。

 德昌咸煎饼具有色泽金黄、皮脆心软、甜中带咸、五香味浓的特点,由于用料精良,制作得宜,因而远近驰名,松化香甜,十分可口。

 银记肠粉店——鼓油皇牛肠粉  

 拉肠现在是广州茶楼、酒家早茶的必备之品。看师傅们做拉肠,双手左右开弓,一上一下,工序多充满节奏感。将米浆置于多层蒸笼或布上蒸成薄皮,放上碎肉、鱼片、猪肝等等,卷起来,切断,不到十分钟,一盘香喷喷的拉肠就摆在你面前了。但讲到广州最出名、味道最好的拉肠,又怎能不提在西关起家的“银记”布拉肠呢?

 银记的老店在文昌北路一个不起眼的位置,原只是弹丸之地,但慕名前来的人太多了,把小店挤得水泄不通,要排队等候,甚至还占据了人行道来经营。老店装修了一回,但依旧挡不住人流,生意兴隆,于是渐渐在上九路、惠福东路、东川路等地开起了分店。

 银记肠粉店在解放初期由吴银经营,由于她得名师经营,学会了蒸制拉肠粉的专门技术,拉出来的肠粉白如雪,薄如纸,油光闪亮,香滑可口,特别是鼓油皇牛肠薄韧香滑吸引顾客,深受欢迎,名噪一时,1983年荣获广州名小食称号。 

 那里最驰名的还有韭王鲜虾拉肠,特别是鲜虾,红的虾,黄的韭王相配,可谓色香味俱全,令人垂涎。鼓油(酱油)的调味作用很明显,所以银记的鼓油是经过师傅特别调制的,在别处可吃不到。 

 欧成记——上汤鲜虾云吞面 

 据记载,欧成记面店创于1940年,原址在广州市中华中路(现解放中路)。1946年在广州第十甫路127号增设面食部,经营上汤鲜虾云吞面、伊面和水饺等小食品种。其制作的面皮薄、爽脆、柔韧而不粘牙,有鸡蛋香味和面香味,馅鲜甜爽滑,其中上汤鲜虾云吞面和水饺面尤其出名。

 上汤鲜虾云吞面云吞和云吞面,是广州最普遍而又富有风味的地方小吃。上汤鲜虾云吞面在1983年的广州第二届名菜美点评比展览中,还被评为广州名牌小食。

 据一些老行尊说:广州的云吞面是从外省的“混钝”演化而来。欧成记的上汤鲜虾云吞面汤鲜、面爽、云吞靓———汤使用的是虾子、大地鱼和猪细骨等原料熬制,汤味鲜而清香;面条是全用鲜蛋巧制成银丝细面,吃起来有弹牙之感;云吞采用鲜猪肉、鲜虾仁、鲜鸡蛋等原料拌制,用很薄的皮包起来,煮熟后呈肉色,鲜爽而味香,故有“玻璃云吞”之称。

上汤鲜虾水饺面是三百多年前广州中山四路的一间叫“福来居”面馆首创的。它取北方水饺和南方云吞两者之长,溶于一体,具有浓厚的南方风味,久盛不衰。欧成记的上汤鲜虾水饺皮薄、肉丰满,吃时配以面条,鲜美爽滑,十分可口。 

 杏花楼——山楂奶皮卷 

 杏花楼,初位于光复南(打铜街)横巷口,是一座木结构楼宇的跨街建筑,以经营山楂奶皮卷、奶杏蛋糊等著名。后迁第十甫一直经营到今,长盛不衰。 

 顺记广州西关美食指南(实用!诱人!) - 广东凉茶 - 广东凉茶广州西关美食指南(实用!诱人!) - 广东凉茶 - 广东凉茶广州西关美食指南(实用!诱人!) - 广东凉茶 - 广东凉茶广州西关美食指南(实用!诱人!) - 广东凉茶 - 广东凉茶广州西关美食指南(实用!诱人!) - 广东凉茶 - 广东凉茶广州西关美食指南(实用!诱人!) - 广东凉茶 - 广东凉茶广州西关美食指南(实用!诱人!) - 广东凉茶 - 广东凉茶广州西关美食指南(实用!诱人!) - 广东凉茶 - 广东凉茶广州西关美食指南(实用!诱人!) - 广东凉茶 - 广东凉茶广州西关美食指南(实用!诱人!) - 广东凉茶 - 广东凉茶广州西关美食指南(实用!诱人!) - 广东凉茶 - 广东凉茶广州西关美食指南(实用!诱人!) - 广东凉茶 - 广东凉茶广州西关美食指南(实用!诱人!) - 广东凉茶 - 广东凉茶冰室——椰子雪糕 

 顺记冰室坐落在宝华路,有70多年历史,由小贩吕顺首创。

 “顺记”的门面不大,让人很容易就错过了。入到店内,眼前阔然开朗,旧式西关屋的模样,青砖、云石圆桌椅、朴实的店员、老式的制冰机与屋内自有的阴凉让人感受到它悠远的过去。追说历史:

 相传,吕顺一家原以收买旧物为主。20年代初期,当雪糕从国外传入广州后,一下子便成为时髦的冷饮品。那时候,虽然经营雪糕的点档不多,但吕顺却摸索着做起雪糕生意来。他制作的椰子雪糕,全凭手工操作,雪糕打好后便挑上街叫卖,由于椰味浓郁、软滑清香,很受街坊的欢迎。后来,他选择了宝华路79—81号,开办了顺记冰室,自此,名声大振,身价很高,在香港、澳门及东南亚都享有声誉,一些外国元首、贵宾等,也以品尝它为乐事。

 除传统的椰子雪糕外,香芒雪糕是顺记冰室在1987年夏季推出的一款颇具特色的新品种雪糕,该雪糕采用吕宋香芒肉作主料,在1987年广州市美食节获“名牌小食”称号,历时十年后,1997年广州市美食节又获“传统名牌小食”称号。 

 茶香室——亚娥“粉果”  

 亚娥是清末时期专为主人制作点心的侍妾,主人死后不容于大妇,被逐出门。

 为谋生计,乃于荔湾德馨桥脚开设茶香室,设计一种点心,用蒸饭与占米粉和匀作皮,瘦肉、冬菇、虾米、冬笋作馅,用老抽调味。其色白,皮薄,稍硬有透明感,蒸熟后果内馅料隐约可风并能摇动。质地软滑韧,馅料味鲜香浓,甚得顾客欢迎,“亚娥粉果”或“娥姐粉果”之名不胫而走。传遍省、港、澳,直至今天仍为广州食家深受欢迎的传统名小食。

 南信牛奶甜品店——双皮奶 

 南信双皮奶是南信牛奶甜品店的招牌食品,该店位于第十甫45号,创于1939年,创始人为顺德大良黄景云。

 其双皮奶是以优质水牛牛奶和蛋白、白糖等混合,以炖好后牛奶双层凝固色洁白,膏状,呈半固体,光洁平滑,奶皮不离碗边,风味甜香软滑,营养丰富,别具一格,具润肺养颜之效。 

 开记甜品店——绿豆沙  

 开记甜品位于龙津路,店门有一对对联“豆籍火攻衣脱绿,沙因水滚色浮红”,单从对联上看你就能知道该店的招牌糖水是绿豆沙和红豆沙。

该店也是非常有传统的,相传店主叶健开,又称“豆沙开”,其制作的香草陈皮脱壳绿豆沙,香滑清甜,散热解毒,誉满羊城。叶健开自小就跟随外祖父经营这种食品,学会了外祖父的丰富经验,功夫精细,严把三关:选好绿豆沙、把好火侯关和调味关,因而他的绿豆沙特别受顾客欢迎。 

  同记——鸡粥

  在长寿东路福广里口,“同记鸡粥”颇为残旧的灯箱并不起眼,在不到30平方米、严格来说没什么装修的空间里,有六七张桌子,几乎每桌都点上了滑鸡粥、招牌白切鸡。5元一碗的滑鸡粥粥绵鸡香,10元一小碟的白切鸡(33元/斤500克)配两碟蘸料,一碟是自制酱油调配的姜葱,一碟是鸡汤调的黄芥辣,净吃皮爽肉滑,清淡中自有丰腴,蘸佐料吃则风味各异,更添香口。

 坚记——长寿面

 “同记鸡粥”的旁边,就是“坚记”。柜台里码得正规正矩的硕大的长寿面,想必是广州其它面店所欠缺的。据说与西方人过生日要吃蛋糕一样,从前人们每逢过生日的时候都会吃上一碗长寿面以示好意头,在长寿路吃自然就更具意味了。长寿面不能用水煮,要用上汤慢慢地浸泡,吃的时候要斯文些,细嚼慢咽地吃着软软的长寿面,体会人生漫漫的五滋六味。

 荣华酒楼——麻香酥  

 位于龙津东路708号至712号的荣华酒楼,是广州市现存少数的百岁老茶楼之一,原名荣华楼,创业于光绪二年(1876),曾改名“向阳茶楼”,1994年1月23日,荣华茶楼重新开业,并更名为荣华酒楼。

 荣华麻香酥是百年老字号荣华酒楼的特色名小食。是用面粉、猪油、白芝麻等主料制成,制作讲究,用料精良,品种特点是甘香酥脆,美味可口,过齿留香。可与广东著名的杏仁饼、盲公饼相媲美。有位茶客曾赠一对联:“荣誉麻香颐陆羽,华筵珍味醉刘伶。”

 荣华麻香酥是粗料精制的品种,有甘香酥化的特点,1983年创新后即在广州名菜美点展览评比中获“名小食”称号,当时最多日销达一万件;在1988年广州名菜美点评比中获美食精品称号;在1997年广州美食节活动期间更日销60000多件;同年在杭州市举办全国首届“中华名小食”认定活动的开幕会上被指定为接待食品之一,并荣获全国首届“中华名小食”称号,是深受食客喜爱的名牌小食。 

 群益炖品

 十八铺南路的“群益炖品”已经有将近30年历史,经营多种炖品。

 从最贵也不过十几元的迷你佛跳墙,到最便宜好吃的天麻炖猪脑、无花果炖猪心肺、炖兔肉...又好吃又滋补。

 陈添记——爽鱼皮

 在宝华路的一条不起眼小巷里,有间“陈添记”。爽鱼皮15元一盒,好吃极了。

 陈添,顺德陈村人,出身餐饮世家,做出的招牌小吃顺德爽鱼皮,依然坚持用祖传的方法:一般是用鲮鱼和鲩鱼(鲮鱼容易入味,鲩鱼则口感爽脆),手工去皮,飞水后冰冻着,吃的时候加香葱、自家秘制的酱油、花生、芝麻,十分香脆,柔韧爽口。香葱用来掩盖鱼皮的腥,酱油用来调味,使鱼皮不至于无味,加上花生、芝麻,使得本身就爽口的鱼皮更加香脆可口了。

 现在店子在宝华路十五甫三巷2号之三,从长寿路地铁站出来后,穿过宝华路,向着上下九的方向走去,便找到此铺。

 80年代的时候,很多人慕名前来围在老店狭小的小房子前排队等待。90年代初陈添记已遐迩闻名,当时一盒爽鱼皮卖到10元,买者依然络绎不绝。

 “妙然香”潮州面馆——鱼皮饺

 “妙然香”潮州面馆的鱼皮饺是一绝。

“日月年”——牛筋丸

 在逢源路与宝源路交界处的逢源路72号,有一间没有招牌的小店,卖的5元牛丸鱼皮粉很受欢迎,鱼皮特别脆,牛丸又爽口,每天一早就有几十人在排队等吃。

 但这家小店很小,才两三张桌子,不少人还把碗放在板凳上吃。据说这家小店原名“日月年”,在1986年开张,装修后不知什么原因没有挂上招牌名,但其实惠好吃的出品十分受落。

 陶陶居酒楼

 陶陶居酒楼位广州市第十甫路,于1880年(清光绪六年)开业。由黄澄波创办。酒楼原名“陶陶居”。由广东巨商谭杰南等扩建后改名,寓“乐也陶陶”之意,现高悬于大堂之上的黑漆金字招牌是著名学者康有为所书。酒楼以经营姑苏清茶细点和广东风味菜点为特色,是广州茶楼中之佼佼者。酒家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幽雅的环境布局、正宗的粤菜和高品质的服务,驰名省、港、澳及东南亚地区。1997年被国内贸易部首批命名为国家特级酒家之一。

 


 

 历史上陶陶居酒家曾以其浓厚的文化、艺术氛围和优质的菜点倾倒无数文人墨客。鲁迅、巴金、陈残云、刘海粟等名人曾到该店饮过茶。百多年来,历经几代人刻苦经营的陶陶居,现已是一家可同时接待1300多人进餐的广州最著名的大型酒家之一。

 陶陶居的名菜名点不少,著名的如猪脑鱼羹、五彩鲜虾仁、姜葱炒肉蟹、西湖菊花鱼、手撕盐焗鸡、片皮挂炉鸭、云腿爽肚、雪里藏珍红烧鸡鲍翅、薄皮鲜虾饺等。

 陶陶居菜点与饼食并重,饼食名点更是丰富多采。酒家制作广式月饼技术力量雄厚,已有百年经验,尤以生产月饼著称。其品种丰富,装潢精美,被誉为“月饼泰斗”,最著名的是“陶陶居上月”。

 “陶陶居上月”创制于清末民初,饼馅由火腿、烧鸭、上肉、钩虾、花生仁、冬菇、莲子等20多种配料和蛋黄拌成,咸甜适中,皮薄松软,是民间最喜爱的月饼之一。陶陶居各式月饼和饼食远销港澳地区与东南亚各国,其中“五仁咸肉月”及“五仁白绫酥”曾获1989年商业部优质食品评比金鼎奖。

 广州酒家 

 广州酒家始建于1935年,前身是西南酒家。1938年毁于战火,1939年重建,取“食在广州”之意,改名为广州酒家,为广州“四大酒家”之一。

 


 

 建店60多年来,广州酒家的名厨名师,为顾客烹制了众多的优质精美菜点,例如:“广州文昌鸡”、“红棉嘉积鸭”、“百花煎酿鸭掌”、“蟹肉灌汤饺”、“沙湾原奶挞”、“三色龙虾”、“红梅大生翅”、“天香一品窝”、“白玉藏罗汉”等都被纳入广东省传统名菜美点之列。

  “食在广州第一家”这句话在广州人中广为流传,只要一听就知道说的是广州酒家。位于文昌路口的这间广州酒家是历史最悠久的总店,建筑富有岭南园林风格,门前还有红棉树两棵。

  广州酒家一直雄踞全市饮食业首位,在国内外新开多间锁店,并先后评为全国旅游先进单位、国家级企业等称号,“寻春饮案何处去,食在广州第一家”的美名响誉天下。

  莲香楼

  开业于1889年的莲香楼,座落于广州市城西第十甫路,“莲香楼”三个雄浑大字,乃是出自清末南海翰林大学士陈如岳之手迹。

 广州莲香楼享誉国内外,有“莲蓉第一家”之称。1889年,在古老的广州城城西一隅,一间专营糕点美食的糕酥馆开业了,这就是莲香楼的前身。光绪年间,糕酥馆改名为“连香楼”,始创的纯正莲容是选用当年产的优质莲子,特级花生油精制而成,以其莲味浓郁馅料细化而驰名中外。宣统二年,一位名叫陈如岳的翰林学士,品尝了莲蓉食品后,有感于莲蓉独特的风味,提议给连香楼的连字加上草头,众人一致赞同,他遂手书“莲香楼”三个雄浑大字。

 


 

  从此,莲香楼制作的莲蓉食品,进入千家万户,莲容出口加拿大、美国、南非等国家,享有“莲容第一家”之美誉。

 莲香月饼素以馅料纯正、制作精良而著称,屡获殊荣。从五十年代起,就被广州市有关部门指定为广式月饼和冷冻食品的出口生产厂家。莲香月饼远销东南亚、美国、加拿大、澳洲、英国、瑞典、德国和荷兰、南非等国家,小小的月饼维系着华夏子孙的亲情,传递着友人的情谊。 

 1993年被国内贸易部授予“中华老字号”称号;1998年经国内贸易局批准为“国家特级酒家”。 

  西关人家

 位于荔湾广场内的“西关人家”,可说是一家集泮塘五秀、西关名食大成的店铺,记得开张之时,着实吸引了不少既想吃尽西关小吃又不想一家挨一家跑累腿地吃的老广州。

 走进“西关人家”仿如走进了古时的西关大屋,要想一次尝遍西关美食,在这里就绝不会“走宝”了。这是第一家将西关小食聚集一堂的食府,甚至有目前广州少有的“金钟阁鸭润水饺”。 

  这里有几款小吃因应时代潮流,对传统做法作出了改良,被新生代厨师赋予了时尚的气息,如德昌咸煎饼、薯蓉牛月利酥、雪影豆沙等。

  德昌咸煎饼“德昌”是一酒楼名,在80年代曾与陶陶居、莲香楼、泮溪酒家齐名,是西关人常去喝早茶的地方。最驰名的小吃咸煎饼咸味恰到好处,既不太咸,又够味道,煎至金黄,十分酥脆,很香口。“西关人家”的师傅一改传统的油重糖重,减轻了油、糖的分量之余,又令煎饼吃起来外更脆内更软。

  薯蓉牛月利酥牛月利酥习惯上只放面粉、糖、猪油、鸡蛋等,但师傅在内里添加了近年备受青睐的黄心番薯蓉,让牛月利酥没那么热气,色泽上也更金黄,至于为何舍紫心番薯而取黄心的,师傅说紫心的炸出来颜色变黑,卖相上不如黄心的。

  西关裹蒸粽闲日卖二三百只、节假日卖四五百只的裹蒸粽,足有500克,内里的莲子、糯米、绿豆、五花腩肉、咸蛋等材料,经炉火10小时的煮透,入口即化。师傅说对这名牌美食,越来越讲究选料和腌料,以充分突出其“香”———猪肉、咸蛋的咸香,莲叶、莲子、绿豆的清香,糯米的米香。

  影豆沙可说是“西关人家”独一无二的小吃,师傅用筷子夹着些许豆沙馅,在发好的蛋白、生粉、咸蛋泡的浆中绕几圈,紧接着入约70℃的油温中炸成,食落软绵中带点韧性,像极了吃棉花糖,同事则说有点像西式甜品梳乎厘。

 荔湾名食家 

 在第十甫路99号设店的“荔湾名食家”,古香古色,集“欧成记面食”、“伍湛记粥品”、“南信牛奶甜品”三家小吃老字号于一身。

 与“西关人家”一样,汇聚了各式各样的西关小吃,如南信姜撞奶、双皮奶、欧成记云吞面、水饺面、伍湛记及第粥等,价钱比“西关人家”稍便宜,店铺不大,很有西关女子小家碧玉的感觉。   

金玉米官方微信

服务号:金玉米
(官方消息发布)

订阅号:金玉米

(八卦奢侈品,解码大牌潮流趋势,揭秘时尚大咖撕逼内幕)

扫描二维码,或微信搜索公众号金玉米,关注金玉米官方微信。
搜索:


推荐阅读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