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您的位置:主页>奢华>收藏>

陈少梅国画作品欣赏(一)

来源:金玉米 编辑:admin 时间:2025-10-12

山水  立轴 设色纸本 1951年作
   此图取宋人山水遗意,表现年终庆贺的欢快场面。远处巉岩巍峨,陡峭险峻,林木葱郁,一条瀑布迂回曲折而下,汇于山下形成一条弯弯的小溪;近处两块巨岩突兀而立,既是构图的需要,也使全图产生空间距离感。一棵虬曲挺拔的古松下有两小儿正在燃放烟花,后面一屋有三人正在用饭,屋内颇具情节性。一仆人正端菜伺侯,屋中主人坐正位,两客侧坐,正吃得津津有味。此图是典型的节庆风俗画,虽是近人所为,但古意盎然,奇趣横生,人物关系和穿着符合过去习惯,由此也可窥见画家传统艺术造诣的确非同寻常。

泉石怡情  八屏 设色纸本 壬午(1942年)作

款识:1.少梅。 2.秋林黄叶独游人,短发萧搔两鬓银。老到江南看不尽,也胜骑马踏京尘。少梅。 3.探梅图。少梅。 4.起坐云鸟间,动摇山水影。彰。 5.幽篁独坐。 6.山头醉倒山翁,月明中,记得昨宵,归路笑儿童。少梅。 7.云彰。 8.壬午冬日,少梅陈云彰。钤印:陈五(二次)、陈(二次)、少梅(二次)、陈云彰、少梅、云彰(三次)

《泉石怡情》八屏,每幅相对独立,八条组合在一起同样相得益彰。八幅画作皆以边角式构图,参诗句入画,画中山水人物清润雅逸,笔致高古劲健。陈少梅一生致力于复兴长期被打入冷宫的北宗山水,在继承其开阔雄混的同时扬弃其患意霸悍的弊病,并润以明朗清丽的南宗色调,终使北宗以一种全新的面目转世重生,代表了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北方山水画坛的最高水平。

学士看蕉  设色纸本 1931年作 (184万元,2011年11月北京艺融)

款识:丁丑三月,少梅陈云彰。钤印:陈章、少梅

陈少梅生于湖南衡山的一个书香之家,自幼随父学习书画诗文,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在继承传统方面是集大成者,他心怀虔诚地对待所有优秀绘画传统,以北宗为体,以南宗为用,以北宗蓄其势,以南宗添其韵,博采众长,擅长山水、人物、走兽,工写兼长,传统功力深厚。他的山水画和人物画成就都非常高,在艺术上继承了郭熙、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唐寅、仇英等人的绘画风格,豪放处有戴进、吴伟之风,但无粗糙的习气,精细处与周臣、唐寅相近,笔墨潇洒而不失法度,艺术面貌渊穆清华,洋溢着和谐的节奏与优雅的韵律,形成了自己清逸淡雅、寓柔秀于阳刚的清劲画风,成为晚明以来弘扬北宋绘画最杰出的画家,有“民国唐伯虎”的美誉,被认为“在近现代画坛上竖立起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峰”(米景阳语)。

此幅《学士看蕉》为1931年创作,三十年代他的山水还处在仿古阶段,此幅作品以弧形线条勾勒山石轮廓,山石隽秀瘦硬,运笔收放适度,劲拔中有秀逸气,直追宋人雄健明洁之妙,又见得浙派磅礴生动之致,点景人物可以见到陈少梅从明人唐寅那吸收的秀逸清俊之气,将柔秀淡雅的人物置于山水、园林之中,使整张作品有倪云林幽淡恬静之趣,也发挥了他擅画山石竹木的特长。代表了陈少梅艺术的典型风格,可见他艺术上转益多师,博采众长,精研传统的功力。

 

夏山图  水墨纸本
   题识:陈少梅绘夏山图,冯忠莲补题,庚午(1930年)笔,冬日睛窗于北京。钤印:冯忠莲、少梅
   陈少梅先生山水多见宗法宋人之本,尤于南宋马夏之风,纯熟于颖,爽利尖秀,不落一划赘笔,此幅独以南宗为法,上承董巨,下接王蒙,转益天真茂密之体,亦当行出色,可见能者无所不能。

 


柳荫停棹  设色绢本 1934年作
   款识:啸南吾兄方家雅令。甲戌春日,陈云彰写。钤印:陈、少梅
   此幅《柳荫停棹》图创作于1934年,是陈少梅赠予好友孙啸南的早年作品。陈少梅在继承传统方面是集大成者,他心怀虔诚地对待所有优秀绘画传统,以北宗为体,以南宗为用,以北宗蓄其势,以南宗添其韵,博采众长,擅长山水、人物、走兽,工写兼长,传统功力深厚。他的山水画和人物画成就都非常高,此幅《柳荫停棹》在艺术上继承了郭熙、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唐寅、仇英等人的绘画风格,豪放处有戴进、吴伟之风,但无粗糙的习气,精细处与周臣、唐寅相近,笔墨潇洒而不失法度,艺术面貌渊穆清华,洋溢着和谐的节奏与优雅的韵律,形成了自己清逸淡雅、寓柔秀于阳刚的清劲画风,于艺坛独树一帜。尤其是此画中的人物,更是栩栩如生,极具宋人意味。张大千先生曾称赞陈少梅的人物画“衣纹有宋人风格”。

蘉庵图  设色纸本 1936年作

款识:蘉庵图。丙子(1936年)四月,为伯夔世先生作。少梅陈云彰。钤印:陈彰、少梅
   此幅《蘉庵图》作于1936年,笔墨中明显流露出师法马远、夏珪的“北宗”格调。笔法简练清劲,树石、屋宇的画法均以极峭拔的线条描绘,笔法中有爽练、俊峭的风神,而在画面总体风格的把握上,于气韵的掌控尤为突出,笔墨中蕴含润泽的风神,点染注重韵味,使画面未陷于“北宗”料峭而枯燥、霸悍而乏韵的流敝。

此幅《蘉庵图》乃是应清末贵胄袁伯夔之请而作。袁伯夔名思亮,是晚清上海知县袁树勋之子,光绪二十九年(1903)举人,宣统初年曾任农工商部郎中,民国后任国务院印铸局局长。其为人风雅蕴藉,古文造诣极深,深为民国诗坛巨擘陈散原推赏。他的斋名亦十分奇特,称作“蘉庵”,“蘉”字音“忙”,是用《尚书·洛诰》中“汝乃是不蘉,乃时惟不永哉”之典,意为勤勉。这是一个十分生僻的字,用这样的斋名,可见伯夔性情亦是迥然不群的。

仿仇英赤壁图  手卷 1937年作

征聘图  设色纸本 1936年作

款识:征聘图。幼云先生方家正之。丙子春日,陈云彰。钤印:陈、少梅
   陈少梅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又积极创新。其绘画虽宗北,却避其外露,力求在皴染上注入秀逸之气,讲究气韵生动,褪去烟火之气。第一阶段。早期,陈少梅的山水画主要学习马远、郭熙以及元人的绘画风格。其画风规矩,《征聘图》即为这一时期代表作。画面崇山峻岭、密林陡壑,山势起伏、崎峭陡越,山石结构繁密复杂但脉络层次分明,树木盘根错节,苔点、枝叶穿插其中。近处两位轻装使者策马而谈;中景崎岖山道中一位使者策马疾行,即将隐匿于山林之中;远处山顶的隐士悠然望向天空。人物的远近、动静关系与整幅画面景物相互结合,使画面丰富、饱满却不失灵动之感,令观者意远神驰。

山水人物 设色纸本 1937年作 

群仙祝寿  设色绢本 1938年作(224万元,2008年中国嘉德)

春游载酒图  绢本设色 戊寅(1938年)作

款识:到来峭壁白云斋,载酒春游渡九溪。铁嶂有楼霾欲堕,石门无锁路还迷。湖头鲤去轰雷在,树杪猿吟落日低。回首浮生真幻梦,何如此地傍幽栖。果生社长雅令。戊寅十二月,少梅陈彰写并录唐人句补白。钤印:陈、少梅、衡山陈五、茶小圃
   “南北融合提法好,我虽宗北,但也避其霸悍和外露。”由此语可知陈少梅先生对于“画分南北”的见解,以北宗蓄其势,以南宗添其韵,博采众长。所以,他的作品形式上虽非明清传统的文人画,但内里却有着深深的文人气息。

《春游载酒图》是陈少梅早年的力作,也是其细笔山水的代表作之一。戊寅(1938年),正值少梅先生而立之年。从现存作品看,三十岁前,先生主要追摹郭熙、马、夏,偶涉元人与明代唐、仇笔意。此作写唐人诗意:峭壁嶙峋,重山叠嶂,株株苍松乔木或挺立峰巅,或夭矫半空,崇山峻岭间,一溪奔腾而出,有高士载酒泛舟其间,近处有茅亭隐然苍崖中。画作设色于绢本之上,饶有古意。取马夏斧劈皴法,沉着爽利而边幅修洁,以意境为尚,豪放处有戴进、吴伟之风,但无粗糙的习气,精细处与周臣、唐寅相近,笔墨潇洒而不失法度,艺术面貌渊穆清华,洋溢着和谐的节奏与优雅的韵律,形成了自己清逸淡雅、寓柔秀于阳刚的清劲画风,于艺坛独树一帜。

夏山图  镜心

仿郭河阳松溪图  设色绢本 1939年作 (529万元,2014年中国嘉德秋拍)

款识:仿郭河阳松溪图。陈彰。伯夔先生方家博教。己卯(1939年)三月,少梅陈云彰。钤印:少梅
   此幅绢本《松溪图》,画中树石皆出自郭熙笔法,《芥子园画谱》记载“郭咸熙每作群松大小相联,转巅下涧,一望不断。对晤此作,一笔一画,皆有本可循,可见少梅临古之精致。此件作品完成之后,因缘际会,赠予伯夔先生,少梅先生又于一侧题写上款“伯夔先生方家博教”,极尽谦虚之态。伯夔先生即袁思亮,民国时期著名的藏书家,号蘉庵。陈少梅曾于丙子(1936年)四月作,以伯夔先生所号蘉庵作《蘉庵图》。袁氏生湖南长沙湘潭,民国初年曾任北洋政府工商部秘书、国务院秘书、印铸局局长。少梅父陈嘉言,民国初年受聘民国国史馆编纂,被推举为国会议员,旅京期间湖广会馆立第一届董事会,被推举为董事长。可知袁、陈二家当是世交。此件作品精临古本,经少梅先生遴选赠予长辈请教,必是少梅称心满意之作。

拟宋人雪景访友图  

写宋人笔意

赤壁舟泛  淡设色绢本 1939年作

款识:己卯四月,少梅陈云彰写。钤印:陈、少梅
   本幅笔法构图皆宗宋人,布局取势奇险,山岩自右上方探首而出,仅露一角,似马远之造境。岩上苍松间生,下临江水,波浪以细笔勾成,有规律地绵密交织如渔网般铺盖水面,其动势层叠地起伏推进有序,苏子与客即泛舟其上。画面空旷,见江天辽阔,舟小荡漾,得轻盈纵放之致。最具点睛之效者,莫过于近景置琅琊数竿横伸,令前方空疏处稍有点缀,在视觉上带出了远近距离,营造了景深的效果,增强了画面旷远的空间感,构思精妙尽现于细微处。

仿宋人马远踏歌图 设色纸本   (230万元,2013年北京保利秋拍)
   款识:仿宋人马远踏歌图,少梅陈云彰。钤印:少梅
   题跋:窈窕深谷,山之嶙峋,荒荒油云,蓬蓬远春,清涧之曲,碧松之阴,步屧寻幽,良殚美襟,是有真迹,造化已奇,其曰可读,识者期之,集司空图诗品,晓光先生属题,永嘉马公愚。钤印:书画传家二百年、冷翁
   “北宗”青绿一派自明末一直遭到正统派的排挤,至民国时期都少有人在此途中努力,而陈少梅却以学“北宗”画而著名。其作渊源于南宋李、刘、马、夏四家,笔锋锐利,线条刚硬,精于斧劈皴法,又去北宗粗壮霸悍之气,而揉以文雅灵秀之姿,骨取北派而韵则南宗,画坛有“南韵北骨”之称。陈少梅的山水画,不追求当时画坛“崇南贬北”的流行趋向,反广泛吸收北宗山水风格,吸收刘松年、马远、夏圭之水墨技法,融合浙派画风,不仅以北宗为基础,又吸收南宗精华,融合二者,是继承中国画学传统的集大成者。其作品虽有明显的北宗风格,但又不滑浮,婉中带遒,非常灵动;洋溢着和谐的节奏与优雅的韵律,形成了清逸淡雅、寓柔于刚的清劲画风,个人特点十分突出,于艺坛独树一帜。
   此作是仿南宋马远的传世名作《踏歌图》,近处田垅溪桥,巨石踞于左角,疏柳翠竹,几个农夫边歌边舞于垅上。远处高峰削成,宫阙隐现,朝霞一抹。整个气氛欢快、清旷,形象地表达了“丰年人乐业,垅上踏歌行”的诗意。踏歌是民间一种不拘程序的娱乐形式,用足蹬踏而作歌之谓。据《武林旧事•元夕》载李篮员房写南宋京城临安繁华气象的诗中,有“人影渐衡益露冷,踏歌声度晓云边”句。此外,张武子诗:“帖帖平湖印晚天,踏歌游女锦相牵;都城半掩人争路,犹有胡琴落后船”。可见踏歌这一娱乐形式在平民中甚为盛行。马远绘画师李唐,故《踏歌图》中的山石用斧劈皴。当然马远发展、丰富了斧劈皴的技法而有自己的特点。此图在具体画法上,用笔苍劲而简略,大斧劈皴极其干净利索,正是院体的典型特色。树木的枝干有下偃之势,则是马远个人的创造。

 

松崖孤舟  设色纸本 1939年作

 

秋山行旅图  设色纸本
   款识:少梅。钤印:陈鄣长寿(白文)
   题跋:秋山行旅图,历代画家皆有作者。云彰此帧写巉岩削壁,古木清溪,行人跋涉之状。虽宗北派而自抒胸臆,笔墨苍劲,意态超逸,可佩也。永嘉马公愚。钤印:冷翁(朱文)

行旅图  设色纸本 1938年作  

拟唐寅笔意  设色纸本 1940年作

烟霭秋涉图 设色纸本 1939年作

深山访友 设色纸本 1944年作

仿郭河阳山水 设色纸本

拟朱端笔意  设色纸本 己卯(1939年)作
   陈少梅是一位很有才气的画家,在继承传统方面是集大成者,他心怀虔诚地对待所有优秀绘画传统,以北宗为体,以南宗为用,以北宗蓄其势,以南宗添其韵,博采众长,擅长山水、人物、走兽,工写兼长,传统功力深厚,形成了自己清逸淡雅、寓柔秀于阳刚的清劲画风,于艺坛独树一帜。《拟朱端笔意》立轴是陈少梅通过使用朱端的笔法来表达郭熙画境的精品。陈少梅由明代院体大家朱端向上追根溯源至宋代的郭熙,将明人与宋人联系在一张画作上,是颇为难得的。

 

 春山话旧  设色纸本 1940年作
   陈少梅先生昔在北京湖社从金拱北先生游,誉为少年后劲,其画法两宋,尤得刘松年、马远、夏圭三家法,山水人物清劲,落笔秀约而无纵横霸气,至于设色,尤清丽绝俗。此图纯用南宋院体之法,绘崇岭高士,皆得逸气,陈少梅之后,未复有此笔。

南华秋水阁 手卷 水墨纸本

山水手卷  设色绢本 1939年作
山水  镜片 1941年作
清江放艇 镜心

山水  手卷 设色纸本 1941年作

这幅山水小长卷是少梅先生1941年创作,整个画面用笔遒劲峻拔,老辣苍润,极有气韵。通观全画,雨雾缭绕之间,山峦重叠,连绵起伏。茅屋、小桥在山间丛林里若隐若现,透着一抹清华之气。巍峨的山峰线条经过画家硬朗而富有弹性的中锋勾皴,看上去纵横高简,不愧为“北宗”的典型画法。画家精湛的工笔画技着意摹现了山石的嶙峋峭仞,同时整座山的山石线条刻画统一,秀丽工致。山间的小屋半隐在苍翠的山林之中,圆屋顶,着以橘黄色,寥寥几笔,在连绵不绝的峻岭之间显得舒缓和谐。这也充分体现了少梅先生清逸淡雅、寓柔秀于阳刚的清劲画风,从而使本画具有无穷的艺术魅力。

金玉米官方微信

服务号:金玉米
(官方消息发布)

订阅号:金玉米

(八卦奢侈品,解码大牌潮流趋势,揭秘时尚大咖撕逼内幕)

扫描二维码,或微信搜索公众号金玉米,关注金玉米官方微信。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