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少梅国画作品欣赏(三)

西园雅集
款识:西园雅集图。乙酉六月,少梅陈云彰。钤印:陈云彰、少梅
西园是北宋驸马都尉王诜的宅第,此园景色优雅,曲径通幽,颇适聚会、雅集、偕游。元丰初年,苏轼、苏辙、黄庭坚、米芾、蔡肇、李之仪、李公麟、晁补之、秦观等十六位文人雅士曾于此雅集,伯时以此雅集为题作《西园雅集图》。此作为宋画传世名本,后有如马远、仇英、华岩诸多圣手临摹。时至民国,战乱纷繁,人文势微,雅集几为不见。。
本幅《西园雅集图》作于1945年,该作共有两个稿本,一为淡彩,完成于是年春季;一为重彩,完成于是年夏季。本幅即为后者。此图为陈少梅传世画迹中的悉力之作,全图人物共二十一人,共分五组,随景物的布置错落第推。第一组集中于巨松之下,以乌冠道服提笔而书的苏轼为中心,分别有坐观者王珗,捉椅而视者李端叔,扶桌面凝伫者蔡天启,后有鬟翠饰的女奴。第二组集中于湖石之旁、蕉荫之下,李公麟正在石案上挥毫作画,一旁或坐或立的观者,分别为黄庭坚、张文潜、郑靖老、苏辙、晁无咎,后有童子执灵寿杖而立。第三组在画面正中的空旷处,松隙之间、湖石背后,二人坐于盘根古松下,分别为拨阮轻弹者陈碧虚和袖手聆听者秦少游。画幅上方为巨岩坡脚、清溪竹径,右侧一组为深衣昂首举笔题石的米芾和袖手仰视的王仲至,又有小童捧古砚而侍立;左侧竹林中,有圆通僧正为刘巨源讲经,小童恭立于侧。画面上水石潺潺,风竹相吞;人物秀发,各肖其形,服饰冠履了不相混。布局既紧凑又开阔,景物将各个情节部位自然地分割并有机地联系起来,平静中见起伏,统一中求变化。近景那株苍老的劲松在章法上起了十分关键的作用,其势上伸,起到了撑开画面的作用,它的巨臂自右向左朝着画面中心延展,与左方的芭蕉湖石在形式上共同构成一种向内的合力,很自然地将观者的注意力导向树荫下、湖石旁这两组人物的活动上面,使画面的主体部位十分突出醒目,求得宾主有序、繁简相辅的构图效果,并将草木自馨、泉石为乐的卓然高致焕发出来。画面笔致挺秀,墨韵洁净;色调统一沉稳而变化丰富,背景以小青绿为基础,人物的衣着以冷暖不一、色相有别的浅色罩染,素淡而雅致,只有松下的一位女侍的上衣用鲜艳的朱砂,统一中求对比,起到了提醒画面的作用。此图是陈少梅人物画的代表作和明世之作,充分体现了他驾驭复杂构图和处理众多人物的出色才具。


山居幽赏
款识:山居幽赏入秋多,处处丹枫映黛螺,欲写江南好风景,霅川一派出维摩。少梅陈云彰。钤印:陈彰(白)、少梅(朱)

秋林泛艇

探梅图

探梅图

款识:探梅图。乙酉六月,少梅陈云彰。钤印:云彰、少梅、少梅书画
白居易《忆杭州梅花因叙旧游寄萧协律》曾写及孤山梅花:“三年闲闷在余杭,曾为梅花醉几场。伍相庙边繁似雪,孤山园里丽如妆。”这是现存文献资料所见最早的孤山梅花记载。孤山梅花之所以出名,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的历史典故。清代著名诗人林和靖隐居于孤山北麓、终身不娶不仕、种梅养鹤、以梅为妻、以鹤为子,后人称“梅妻鹤子”。
此幅《探梅图》为陈少梅1945年6月所作,是其艺术风格成熟期的代表作品之一。画面取早春梅花绽放之时,高士寻古探幽的意象为题材,边角构图承袭南宋院画的风格,近景山丘以浓破淡、以淡破浓、墨色苍润;斜出坡岸的梅枝以方折笔写拖枝之势,苍劲老辣,姿态横生,梅花满树盛开,远山雾霭缭绕,山丘隐现,梅树傲然挺立其间,水墨中施以淡彩,尤具清逸之气。赏梅是陈少梅艺术成熟时期的重要绘画主题之一,借用梅花傲然不屈的寓意,把各种不同的表现方法融为一炉,创造出谨细、清秀、粗放等不同的艺术面。

秋觅图
款识:天地新秋入苦吟,诗书万古付孤斟。乙酉三月,写秋觅图并录放翁诗,汝为先生博教,少梅写。钤:少梅(朱)、陈彰(白)
陈少梅虽然师承金城,但是不为南宗、四王山水画所束缚,他的山水在南宗基础上吸收北宗画风,注重刻画景物自然形态,表现空灵渺远的境界。此画气势宏阔,笔法刚健中不乏秀润,设色明丽而清纯,给人生动自然之意味。其儒雅潇莽的画格颇有唐寅之风范,其诗句则更体现出作者清旷高迈的品格。

礼佛图
题跋:萧疏简静,意致清逸。少梅画如此,人也如此。辛丑三月。刘子久题。
乙酉(1945年),陈少梅为好友严六符画下此《礼佛图》。辛丑(1961年)刘子久提笔作跋。严六符先生乃津门著名书画家和美术教育家。严先生师从刘子久,与陈少梅亦师亦友,三人甚为相熟。六符先生夙种般若深根,信佛甚笃。

四季山水
探梅图

山水
雾蒙山色

山水人物

松亭正经图卷
款识:松亭正经图。戊子五月,少梅陈云彰。 钤印:陈云彰(白文)、少梅(朱文)、衡山陈五(朱文)
引首:南风北骨。陈公少梅先生《松亭正经图》精品佳作,己丑冬日,拜识于京郊十墨山房晴窗。米景扬。钤印:米景扬(白文)、己丑(白文)
陈少梅一生精研国画传统,以北宗为体,以南宗为用,以北宗蓄其势,以南宗添其韵,博采众长,传统功力深厚。此作创作于四十年代后期,描绘一高士人物于清幽环境中读书校经的活动。画面前景为奇石与松树,高士及书屋隐置其后,屋后为细竹。陈少梅以淡墨勾石之轮廓,短笔皴擦其内部质貌,松树则以干笔重墨勾廓,细笔绘松针,复以淡墨染,苍劲古朴,坡地则淡墨皴,细笔写植被,细致生动,屋宇人物用笔极简,细竹则以没骨法写出,清雅高洁。整体而言,画作以水墨为主,稍施花青、赭石等色,形成沉着安定的艺术效果,呈现出典型的宋人风范,意境深幽古朴,刻画细腻但不呆板、浮滑,于严谨中见超逸。引首处米景扬所题“南风北骨”,即是对该幅画作风格的概括性说明,也提示出该作品鲜明地代表了陈少梅个人的绘画面貌,实为难得之佳作。


深山行旅

仿宋人笔意

山水

高士泛舟图
江行初雪图
山水

仿宋人横琴图

仿宋人雪霁图

山水

松瀑幽居

青绿山水

陈少梅的山水画早年吸收南宋刘松年、马远、夏圭的水墨技法,同时又融合了“浙派”画风,形成了很突出的北宗山水画风格。至40年代,其技法日臻成熟,将各种不同的表现方法整合成自己的艺术语言,形成了鲜明的艺术个性。此幅山水作于1948年,青绿山水即代表了陈少梅这个阶段的艺术成就。画面构图简洁,山峦绵延,林木茂盛,溪水清澈,意境深幽古朴,整体布局严谨而雅致,刻画细腻而不呆板,虽以青绿设色,但色调清幽,具有安定平稳的艺术气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