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您的位置:主页>奢华>收藏>

陈少梅国画作品欣赏(四)

来源:金玉米 编辑:admin 时间:2025-10-12
雪径归人  绢本 1933年作 
山水 立轴
玉洞桃花万树春 1944年作 
江南春  立轴 1951年作
消息在南枝  立轴 壬辰(1952年)作
题识:明月苍崖畔,清光似旧时。一年农事好,消息在南枝。壬辰,陈少梅写。钤印:陈云彰、少梅备
   此幅为陈少梅43岁时盛年之杰作,时先生寓居津门,与刘子久一起主持“湖社画会”天津分社,其艺术风格日臻成熟,业已形成寓柔秀于刚阳的清劲画风。此画景致清疏,设色古雅,境界空灵渺远,有宋人古意。山石突兀于画面右侧,有欲倾之危势,从左侧探出的一支红梅,枝桠婉约曲折,姿态曼妙,缓解了山石左倾之险,且使画面获得一种和谐与宁静,树梢之喜鹊以工笔精细描出,平添趣味,亦使画面产生空谷回声。此画笔法健劲,既有明人唐寅、仇英之秀逸,又有“浙派”之生动,而无细谨做作之态,山石以中锋勾廓,墨未干时以大笔皴檫,而后趁湿用淡墨打开,极淡处用净水化解,从浓到淡一气呵成,山石、坡岩之质感立出,枝干笔墨苍劲,流水施以几笔淡墨,以空白衬托时间的无限,整幅格调清雅,正如王颂余教授所说:“陈少梅以用色淡雅见称,即使画重彩青绿山水,也显得那么清灵透亮,一点火气也没有。”
晨林石径  水墨纸本
   《晨林石径》为陈少梅晚年山水名作,几乎出版于其所有重要画集。此作约绘于1952年,采写生的方式再现晨林一角,反映了画家在用传统笔墨反映真实风景,以契合人民文艺新美学标准的探索。
江南春  立轴 纸本 1945年作  
江南春 立轴纸本
江南春  设色纸本 1953年作
五十年代初,陈少梅曾游京郊各地,在此期间产生了一批新作,从意境、笔墨、章法来看已脱去古人成法,逐渐化成了自己以细密秀雅为主调的艺术语言,有的以完全崭新的面目表现了现代生活。《江南春》,作于1953年,为细笔青绿山水,近景是莲叶初露的水塘,高远处是葱翠的春山,中景绿柳掩映着农田、村舍,点以插秧的农民,一前一后往田中送饭的小姑娘和老奶奶。这是一幅比较完美的新农村风景画,此画大量地运用了小而密的苔点,谨细秀丽,新颖可观。

颐和园写生 镜芯

玉琴峡  色纸本

陈少梅虽然师承金城,但是不为南宗、四王山水画所束缚,他的山水在南宗基础上吸收北宗画风,注重刻画景物自然形态,表现空灵渺远的境界。此画气势宏阔,笔法刚健中不乏秀润,设色明丽而清纯,给人生动自然之意味。其儒雅潇莽的画格颇有唐寅之风范,其诗句则更体现出作者清旷高迈的品格。

举案齐眉图 设色绢本 1936年作 
梧荫消夏图 镜心 戊辰(1928年)作

 浣溪纱  设色纸本 1933年作 (195.5万元,2012年5月北京传是)

款识:癸酉三月,云彰。钤印:少梅

题跋:翠袖深深倚夕凉,玉梅花涴旧时香。四围姃影乱心篁,几许闲情不觉。却来水畔看鸳鸯,醉痕花唾在唬妆。浣溪纱。乙亥(1935年)秋日,水堂茗坐,鬲岸杨丝万舞红蓼初花至饶嘉趣。夕归坐玄尚庐读此画。泚笔牵连记之。寿鑈石工。

《浣溪纱》作为陈少梅成名之后的怀古之作,笔墨脱尘,令人遥想升湖内心翩然纯粹之画境。陈少梅上承马、夏、郭熙、浙派戴进、吴伟衣钵,兼师周臣、唐寅、仇英,一生转益多师,能工能简,水墨与重彩并长,山水、人物、花卉和书法均有一定造诣。此幅画作上,前景为大片空白,表示水面,两只水鸟游于其中,一鸳鸯,一野鸭,中景所绘一古装仕女在竹林山间,听潺潺溪流之声。仕女人物十分细致,画石画树用笔放而有规矩。坡石画法为勾廓后皴,复敷色,并加皴点表示植被。仕女面前一虬曲的梅树,伸向水面。人物身后的竹林,远近层次交待的微妙而到位。远景则是大石,留出一股溪流,与中景溪流形成视觉上的有机联系。整幅画作,人物神态安详,溪流从山中自上而上流出,水面水鸟浮游,婆娑竹林,营造出一幅清幽宁静的画面气质,体现了陈少梅身上具有对传统绘画的深厚修养和运用自如能力。同样是绍兴名人的寿石工先生,为画面题写了诗跋,小字精绝。寿石工曾为南社社员,诗、书、画、印皆精,治印师法黄牧甫,与钟刚中、邓尔雅、陈师曾并称为中国印坛四雄。

鸿案相庄  设色绢本 戊寅(1938年)作

题识:鸿案相庄。戊寅七月,少梅陈云彰。钤印:陈彰、少梅、衡山陈氏

陈少梅善以历史故事入画。此幅《鸿案相庄》绘于绢本上,表现东汉梁鸿、孟光举案齐眉的故事内容。

1938年,陈少梅避居英租界,潜心绘事,画艺大为精进,并于此年完成他一生最重要的作品之一《二十四孝图》,画风步入成熟,《鸿案相庄》正是这段创作精力旺盛时期的力作。画中梁鸿盘坐在几案前,已有饭食摆放上桌,对面站立的孟光躬身低眉,将托盘高举呈上。人物的神情刻画细腻自然,体态娴静,流畅劲利的衣纹、烘染细致的须发,皆显示出画家至深的笔墨功力。两株梧桐笔直高耸,撑开画面,繁茂的枝叶在顶部形成蓊蘙的浓荫,两三枝修竹斜倚梧桐,为布局增添变化。全作法度精严而不失烂漫,色彩匀润,充满恬淡明净的气息,为其盛年细笔山水人物的精彩之作。

子猷吟啸  设色纸本

题识:琅玕云外绿,解箨遍苔茵。王猷曾独往,吟啸四无人。少梅陈云彰写。钤印:陈云彰印、少梅

陈少梅的画作,山水多有人物点缀,人物多有山水环衬,二者常常根据题材和情感的需要,或谨细,或清秀,或粗放,不仅展现丰富的艺术面貌,也显示出画者的优秀艺术才华。

作为一位善于以历史故事及典故入画的画家,陈少梅本人沉静博学,其内在气质和精神品格会自然流露,用一种深沉、静心的创作态度参照自然,抒发己身思绪情怀,并通过画笔生动地传达给观者。此幅人物画格调清新,寓柔秀于阳刚,颇耐咀嚼。王子猷风神淡宕,衣着素雅,衣履间用艳色,与周围环境的色调形成对比,起到提亮画面的作用。中间部分巨石明显用拖泥带水皴,是对夏圭所擅长技法的体会与发展,以浓墨湿笔疾扫,趁湿用淡墨水扫开,浓淡有序,生动体现了水墨的色阶变化与笔触意趣,带给观者一种明丽透爽、心胸畅快的感觉。巨石周边竹影潇潇,参差披拂,与陈少梅惯画的竹子风格相符,竹姿隽爽,骨气清整。画面前下方岩石则用了斧劈皴,在陈少梅的山水画中比较多见,笔法细长清劲,雄健顿挫,墨润笔舒,干湿浓淡一气呵成,明暗与肌理处理利落,笔力灵活劲峻。

松护益寿图 设色绢本 1939年作

款识:卞伯母陆太夫人五十大庆。愚侄陈云彰敬祝。钤印:陈彰、少梅、陈彰长寿、锄茶小圃
   向迪琮题跋。卞伯耕,名惠新,为天津“八大家”之一“乡祠南卞家”后人,陈少梅生前好友。陈少梅早年与向迪琮相识于北京。陈少梅传世画迹,有向迪琮题跋者甚多,如《长生仙桂》、《老子出关》、《唐子畏笔意山水》等。1939年10月,卞伯耕母亲陆太夫人寿辰,少梅写《松益寿图》以祝,向迪琮题记云:“伯耕仁兄孝行纯笃,远迩昭闻,己卯十月为其母陆太夫人五十设帨佳辰,老友少梅画师特写《松益护寿图》奉祝,以予旅沽日久,习闻卞氏世德,属为补题,敬赋二绝为寿,向迪琮玄晏室写记。”众所周知,陈少梅画山水多,而画花卉少,但是其花卉艺术水平极高,笔墨简逸,作风清空淡宕,颇有士人家风。

 

幽思图  绢本设色

陈少梅早期的作品极为少见,尚能见到三十年代所画的部分山水和仕女。现在所能见到的几幅早期人物画,多为仕女、高士,受仇英、唐寅影响较多,画风柔秀淡雅。此幅《幽思图》即为先生早年之作,他的人物画最初从明清名家入手,多作小家碧玉。仕女画最早学自清末画家改琦、费丹旭和顾洛。该作品人物造型正确,体态娉婷婀娜,衣纹行笔迅急婉转,兰叶折芦兼而有之,笔致清劲秀逸。仕女绿髻的勾染率意虚和,颇有质感。作品笔调轻快,疏放灵秀,清新淡雅,呈现出肖像画的意味。

 

对镜理云鬓 设色纸本
   款识:少梅。钤印:云彰
   是幅《对镜理云鬓》,是陈少梅细笔人物画的精品。画面中女子对镜梳妆,姿态婀娜,那细若游丝的如云香鬓和兰花般的纤纤玉指,体现了其中锋勾勒人物细节的非凡功力。人物面部线条柔和纤细,使用淡赭渲染阴暗,塑造出仕女丰盈润泽、堆雪凝脂般的肌肤质感。衣纹取宋人简笔描法,线条如春蚕吐丝,精秀细劲,给人以薄如蝉翼的丝绸质感,透过半透明的衣衫,隐约可见女子仪态万方的婀娜身姿,美不胜收。该画取边角式构图,颇得南宋马远、夏圭的韵味。构景有藏有露,极为简约。圆形窗棂半隐半现在帷幔和垂柳的掩映下,给人遐想空间。其笔墨技法上常以水墨为主,稍加碧色于墨,并部分的吸收了倪云林恬静沉着、幽淡天真的韵趣,意境深幽古朴,能取得沉着安定的艺术效果。翠柳的浓淡深浅的变化,带给人立体感和节奏感,线条轻快、灵动。柳条的青翠和仕女衣衫的红色交相辉映,颇具美感和情趣。晚清至民初的仕女画,或纤弱病态、气格低靡,或流于粗俗、略无可观。而陈少梅的仕女画,展卷一看,清雅超凡,观者如沐林下清风,秀逸之气浸人肌骨。

纨扇仕女 设色绢本 1940年作

仕女  设色绢本

仕女倚树  立轴 庚辰(1940年)作  (19.8万元,2006年4月北京匡时春拍)

仕女画在陈少梅的人物画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其绘画题材大多拟取古人诗意,如“日暮倚修竹”“冷艳不饶梅共色”,“红衣绿鬟谁为问娘”等。此幅《仕女倚树》绘一仕女倚树於沙汀浅岸边,布局开阔,景物和人物各个情节部位自然地接合在一起,平静中有起伏,统一中求变化。画面中的这棵树在这个章法中起了十分关键的作用,它的长势自左向右朝着画面中心延展,与远边的景致在形式上构成一种向内的合力,使画面的主体部位十个醒目,宾主有序,繁简相辅的构图效果,并将草木自馨、泉石为乐的卓然高致焕发出来,画面笔致挺秀,墨韵洁净,色绸统一沉稳而变化丰富,人物的衣着色调以冷暖不一,色相有别的浅色罩染,素淡而雅致,此幅画作,充分体现了陈少梅驾驭构图和处理人物与景物的出色能力。

赏梅图  设色纸本 1941年作

款识:辛巳十二月,少梅陈彰写。钤印:陈云彰、少梅、少梅书画

忽见寒梅树,花开汉水滨。不知春色早,疑是弄珠人。此幅《赏梅图》高雅超凡幽香暗生,梅花暗香疏影,枝干遒劲,白梅点点,凌寒独放,雅洁之气跃然纸上。仕女身披大红斗篷,拈花回眸,以纤细的线条钩画仕女面部并以淡赭渲染阴暗,显得立体而清俊。衣纹线条则挺拔流畅,表现了衣物的质感。

陈少梅一生与梅有缘,创作了许多带有梅花题材的作品。他画梅花之高洁脱俗,亦是画出了自己的品行高洁和超尘脱俗。少梅作画能放能收,此画人物工雅细腻,石用大斧劈皴,水纹流动酣畅淋漓。画家的炉火纯青的艺术功力由此可见一斑。微风徐来,清流灵动,人物与背景浑然一体,体现出陈少梅先生深厚的文学修养和高超的绘画。

人物  设色纸本 1940年作

 洛神 设色纸本 1941年作 

洛 神  设色纸本 1941年作

洛神图 设色纸本 1940年作

洛神图  水墨纸本 壬午(1942年)作

题识:松年兄尝谓余曰:元人卫眀铉洛神图古雅静穆,浑然晋唐之遗,当为故宫所藏仕女画第一?明眼高论,余深然之。去岁承以隹禇见惠,如获奇宝,久未有以为报。偶忆前说,因为仿卫眀铉洛神图笔法,略参以顾恺之女史箴意,以贻之。凡三易纸而成,未知略有似处否。壬午夏五,少梅陈云彰并识。钤印:陈云彰(白文)、少梅(朱文)、少梅书画(朱文)

曹植的《洛神赋》历代为人传诵,成为千古绝唱。陈少梅此幅《洛神图》取曹植《洛神赋》词意,为其拟元人卫九鼎《洛神赋图》为之。陈少梅选取了洛神踏云而来的一刹那,在画面上凝结成永恒,意境深邃空灵,给人以无限想象的空间。洛神清丽脱俗,高髻丽服,手执纨扇,翩然踏云而来。她身体微转,翘首远望,回眸有情,云底烟波浩渺。作品以水墨白描法写成,给人一种远离尘世,不食人间烟火之感。人物衣纹以“高古游丝描”为之,细劲飞动,很好地表现了凌波微步的翩然姿态,堪称白描人物之典范。与历代《洛神图》中最有名的顾恺之作品相比,陈少梅的《洛神图》化繁为简,舍弃了繁复瑰丽的描绘,以寓柔秀于阳刚的清劲画风,呈现出一种更加纯净清劲的艺术色彩,贴近曹植原作的氛围,实属难得之作。

高士图

 

东坡居士像  立轴 (313.6万元,2010年12月天津蓝天)

东坡居士像  设色纸本
   题识:少梅陈云彰。钤印:云彩、少梅
   题跋:“天际乌云含雨重,楼前红日照山明。嵩阳居士今何在,青眼看人万里情。”此蔡君谟《梦中》诗也。仆在钱塘,一日谒陈述古,邀余饮堂前小阁中。壁上小书一绝,君谟真迹也。“绰约新娇生眼底,侵寻旧事上眉尖。问君别后愁多少,得似春潮夜夜添。”又有人和云:“长垂玉筋残妆脸,肯为金钗露指尖。万斛闲愁何日尽,一分真态更谁添。”二诗皆可观,后诗不知谁作也。杭州营籍周韶,多蓄奇茗,常与君谟斗,胜之。韶又知作诗。子容过杭,述古饮之,韶泣求落籍。子容曰:“可作一绝。”韶援笔立成,曰:“陇上巢空岁月惊,忍看回首自梳翎。开笼若放雪衣女,长念观音般若经。”韶时有服,衣白,一坐嗟叹。遂落籍。同辈皆有诗送之,二人者最善。胡楚曰:“淡妆轻素鹤翎红,移入朱栏便不同。应笑西园旧桃李,强匀颜色待东风。”龙靓云:“桃花流水本无尘,一落人间几度春。解佩暂酬交甫意,濯缨还作武陵人。”故知杭人多惠也。人日草堂索居无俚,案头旧藏苏东坡《天际乌云帖》史明古刻石本,及翁覃溪学士宝藏东坡墨迹校读。史本为海内烜赫有名之孤拓,翁册尤苏斋无上神品。晴窗展玩,觉天目各殊,尹邢相避。其间尤异者聊举三四:冯注苏诗有翁藏有“确可疑者”一语,非歧说也。节庚子正月杭州杨丰华堂主人跋。潍州雪夜春灯下,定武兰亭搨初。不及冯家刘雨若,蕉林枕秘硬黄书。壬午(1942年)八月,寿玺。钤印:寿、石·工

偷桃献母 设色绢本 

高士图  屏条 设色纸本

文山先生像 立轴  

太白造像  立轴

金玉米官方微信

服务号:金玉米
(官方消息发布)

订阅号:金玉米

(八卦奢侈品,解码大牌潮流趋势,揭秘时尚大咖撕逼内幕)

扫描二维码,或微信搜索公众号金玉米,关注金玉米官方微信。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