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克花腔女高音歌唱家爱狄塔·格鲁贝罗娃 (Edita Gruberova)
爱狄塔·格鲁贝罗娃 (Edita Gruberova,1946-),捷克花腔女高音歌唱家。1967年毕业于布拉格音乐学院,1970年起在维也纳国家歌剧院任主要演员。参演作品有《纳索克斯岛的阿里安德涅》《拉美莫尔的露契亚》等。
国家歌剧院任职期间,除在《后宫诱逃》等德奥歌剧中有出色表演外,也曾演唱过意大利作曲家唐尼采蒂所作的《拉美莫尔的露契亚》和《帕斯夸莱先生》等歌剧。
1978年在汉堡演出经多年准备的《纳索克斯岛的阿里安德涅》(饰泽比涅塔),唱、做均获好评,尤以花腔技巧娴熟、出音吐字无懈可击见称。1980年又以在《拉美莫尔的露契亚》一剧中的卓绝表演,在柏林歌剧院引起轰动。她的演唱感情色调丰富,有着强烈的戏剧表现力;嗓音既轻巧灵活而又清畅宽厚。 人们对格鲁贝洛娃(Edita Gruberova)高超的花腔技法表现出热烈的响应,许多评论家觉得格鲁贝洛娃的演唱简直是一种奇迹,很少有人能够达到像她那样的艺术成就,同时,格鲁贝洛娃也是20世纪下半叶莫扎特与理查 施特劳斯歌剧诠释的权威专家之一,这也表现出她的独特素质,即可以将花腔的音色美与戏剧表现的张力统一起来,产生令人称奇的艺术效果。
1946年,格鲁贝洛娃生于捷克的布拉迪斯拉瓦,在当地音乐学校学习过一段时间,后来考入布拉格音乐学院,受教于约瑟夫.维特教授。1968年从音乐学院毕业之后,格鲁贝洛娃在家乡首次职业登台,出演《塞维利亚理发师》中的罗西娜,获得了成功。一年后,格鲁贝洛娃顺利进入维也纳国家歌剧院,事业似乎一帆风顺,然而,在国家歌剧院格鲁贝洛娃却经历了整整八年的苦苦等待。国家歌剧院似乎对年轻的格鲁贝洛娃不感兴趣,除了演一些小角色之外,格鲁贝洛娃得不到任何演出实践的机会。1970年格鲁贝洛娃在国家歌剧院演唱了《魔笛》中的夜后,观众被她金子般的嗓音弄得目眩神迷,她得到了挑剔的奥地利观众的承认,然而,国家歌剧院对此依然熟视无睹。 怀才不遇的格鲁贝洛娃转而想一举成名,她打算以演唱理查.施特劳斯的《阿里阿德涅在纳克索斯岛》作为突破。以前,格鲁贝洛娃学习的曲目以莫扎特为主,而理查 施特劳斯作品却从未认真学过,不过,格鲁贝洛娃很清楚如果要一夜成名,只有通过演唱施特劳斯作品才能一鸣惊人。她后来回忆说:“两年中,我每天对着钢琴,昏天黑地地练习唱策尔比娜,连做梦也是她。其实,第一次看到乐谱的时候,我几乎惊呆了,真的无法想象谁能征服那些多如牛毛的超高音。”格鲁贝洛娃很喜欢策尔比娜身上洋溢出来的热情,她被男人抛弃,但却没有等待命运的安排独自伤心,而是马上去寻找新的生活,这种人物性格很对格鲁贝洛娃的胃口。 结果,两年之后,格鲁贝洛娃觉得自己完全有实力唱《阿里阿德涅在纳克索斯岛》了,于是她找到维也纳国家歌剧院的经理商谈演出的事情,可是由于格鲁贝洛娃当时尚未成名,剧院方面对她没有信心,经理要求格鲁贝洛娃先到外省的小歌剧院先唱过这部作品之后再来,这种回答等于拒绝了格鲁贝洛娃的要求。 于是,格鲁贝洛娃只能回到老师约瑟夫?维特那里继续学习。一天,格鲁贝洛娃终于鼓足勇气在维特的班上演唱了《阿里阿德涅在纳克索斯岛》,老师被她精彩的演唱惊呆了,维特帮助格鲁贝洛娃分析了角色和声乐技巧,然后一再对她说:“你一定要在舞台上演唱这个角色!”
1974年,格鲁贝洛娃受到卡拉扬邀请参加萨尔茨堡音乐节,这也是她首次在萨尔茨堡登台,角色依旧是《魔笛》中的夜后,卡拉扬对格鲁贝洛娃精彩的表演赞不绝口,尤其是她那种普通花腔女高音所不具备的音量和爆发力更是得到卡拉扬的青睐。然而,萨尔茨堡的成功还是无法换来维也纳国家歌剧院的信任,剧院始终没有上演《阿里阿德涅在纳克索斯岛》的计划,同时也对格鲁贝j洛娃不感兴趣,结果,还是指挥大师伯姆力排众议,选用格鲁贝洛娃参加《阿里阿德涅在纳克索斯岛》的演出。首演当晚,格鲁贝洛娃回忆说:“我可以感觉到台上台下对我的演唱感到无比兴奋。在此之前,我一直热切地期盼演出能够一鸣惊人,这对我来说太重要了,我紧张得几乎窒息,感谢上帝,一切都很顺利。”格鲁贝洛娃终于如愿以偿,在国家歌剧院扬眉吐气,此后,格鲁贝洛娃合约不断。1978年,格鲁贝洛娃参加了《拉美莫尔的露契亚》的演出,这是她个人艺术生涯中的一次高潮,露契亚其实也是格鲁贝洛娃第一个意大利歌剧角色。对于花腔女高音来说,美声歌剧是必修课,她说过:“露契亚是美声歌剧中的精品,音乐、音色、情感交织在一起,在声乐方面,至少就我个人而言最难的倒不是发疯场面,而是露契亚兄妹的二重唱,这段演唱需要强度很高的力量,不仅是声音的力度、体能、耐力,更需要情感的力量,才能使其冲动爆发更加震撼人心。”
80年代是格鲁贝洛娃向国际歌剧舞台进军的黄金时期。1983年,格鲁贝洛娃饰演了她的第一个贝利尼歌剧角色,就是《卡普莱特与蒙太古》中的朱丽叶,穆蒂担任指挥,评论界认为:“格鲁贝洛娃的嗓音比一般花腔女高音更加宏亮,而且她善于展示天赋的素质而不纯粹炫耀技巧。”她的下一个贝利尼歌剧角色是《清教徒》,1990年格鲁贝洛娃在大都会歌剧院首次演唱这部歌剧,埃尔薇拉这个人物比朱丽叶重,对嗓音的要求更高,常常需要唱到很高的音域然后回落到一个低的音域,因此,要唱好很不容易。 1986年,格鲁贝洛娃在巴伐利亚国际歌剧院演出了《茶花女》,这是她仅有的几部威尔第剧目之一。格鲁贝洛娃较少唱威尔第剧目,不过,她却是公认的吉尔达最佳扮演者之一。《茶花女》中的薇奥丽塔是格鲁贝洛娃比较成熟又得心应手的威尔第歌剧角色,与吉尔达相比,薇奥丽塔是个成熟的女人,没有更多不着边际的幻想,对于生活的认识比较透彻,因此,诠释这个人物需要表现出她内心的矛盾。格鲁贝洛娃说:“薇奥丽塔是我声音的极限,再重的角色就不适合我的花腔音色了,我的音色太轻巧了,无法负担过分沉重的威尔第式的管弦乐法。之所以能够胜任薇奥丽塔,我想是因为作睦家原本希望由偏重花腔的女高音来唱,第一幕中间那段充满花腔的咏叹调就证明了这一点,即便是第三幕也不能唱得过分戏剧化!”与格鲁贝洛娃合作的是著名指挥大师卡洛斯?克莱伯,对于格鲁贝洛娃来说能够与这位杰出的歌剧指挥大师同台合作是令人兴奋的,“与克莱伯这样的天才共事,难怪《茶花女》的演出如此简单,光是与克莱伯合作对我而言就超过了任何实质性的奖励!”不久,在大都会歌剧院格鲁贝洛娃再次与克莱伯合作了《茶花女》,引起巨大轰动。
格鲁贝洛娃放开音量演唱时可以透过管弦乐队的伴奏,而需要细腻的高音时又能委婉动人,获得常人难以达到的纤细高音。因此,她的嗓音条件完全适合演唱更多的威尔第角色。但是,考虑到对莫扎特歌剧的喜爱,她毅然放弃了拓展曲目的想法:“我宁愿就只唱这些花腔角色,把每一个雕琢完美,也胜过扩充曲目,增加那些虽然无比优美却可能伤害嗓音的重抒情角色。”格鲁贝洛娃选择曲目非常小心,对于那些超越自己能力限度的作品,哪怕再受观众欢迎她也一概拒绝,这样做的原因仅仅为了一件事——她不愿意失去莫扎特,格鲁贝洛娃知道嗓子一旦唱成大号,再唱莫扎特剧目就十分困难,这也许就是她能够保留自己金嗓子长达数十年的秘诀。 曼依是另一个格鲁贝洛娃的保留角色,也是她最出名的法国歌剧角色。对于法语,格鲁贝洛娃像许多歌唱家一样非常偏爱,她说过:“法国音乐中的情感不如意大利歌剧那样激情、浓烈,其处理手法较为细腻婉转。”从剧情的角度看,曼依与薇奥丽塔很接近,只不过两人出身不同,曼依更天真纯朴一些,在音乐方面,曼依虽然难度低一点,但是要解决鼻音很重的法语发音对格鲁贝洛娃来说也并不轻松。 1991年,格鲁贝洛娃在苏黎世歌剧院演唱了《军中女郎》,这是一部受人喜爱的喜剧,女高音部分的旋律非常优美且富于动感,因此,格鲁贝洛娃一直非常钟爱这部作品,视为保留剧目。
生活中的格鲁贝洛娃的脾气不好,但性格中却有无比坚毅的一面。从音乐学院毕业之后,她经历了漫长的等待,虽然进了维也纳国家歌剧院却始终遭受冷遇,直到被伯姆发现而成名,在此期间她一直耐心等待机会,同时苦练技巧,最终才能获得今日的成就。1986年,因其在演唱施特劳斯歌剧方面的不懈努力和丰富经验,格鲁贝洛娃被推选为理查。施特劳斯学会名誉主席,以一位声乐艺术家的身份出任这样的荣誉职位,可见格鲁贝洛娃在当时音乐界的地位。